歌聲裡的寧國|一筆丹青 潑灑《水墨寧國》

2021-01-08 騰訊網

歌聲裡的寧國|一筆丹青 潑灑《水墨寧國》

/歌聲裡的寧國第/

這次小編給大家帶來了一首《水墨寧國》

隨著旋律看這幅水墨丹青

是如何在寧國這片土地上潑灑

「一山一世界,一水一情夢」

鏡頭中的山山水水

每一次定格

都是一幅寫意的水墨丹青

水墨煙雨

青瓦飛簷,曼妙朦朧

清新委婉,濃淡得宜

浸潤了千年詩書

遠山、近水

都被暈染成了極簡的黑白兩色

被輕紗似的薄霧籠罩著

隱隱綽綽的山水

雖極簡約

卻似乎有更多的故事

令人回味無窮

一筆丹青,水墨流年

不問人生幾何,不管世事滄桑

水墨寧國,恍如淡淡雲煙

用自然的靈性深遠,在時光裡

勾勒成一卷卷獨屬於寧國的飄逸和悠然

可不可以幫我點一下在看吖

相關焦點

  • 歌聲裡的寧國(一) | 聽《千年寧國》看大美河山
    中國之聲發布的「歌聲裡的中國」系列一首首歌曲唱出了中國人的情懷今天小編帶來了「歌聲裡的寧國」優美的自然環境催生出諸多原創歌曲讓我們通過歌聲旋律換個角度欣賞大美寧國一起跟隨戴玉強、殷秀梅兩位歌唱家走進第一期——《千年寧國》
  • 驚奇,寧國暗藏著10條古道
    尤其是寧國萬家鄉大塔村至浙西天池段,一路石板,一眼望去皆是美景。徽湖古道位於寧國市梅林鎮陽山村境內,經董嶺關與湖州接壤,現存古道全長約3.5公裡,路面為就地取材的石板鋪成,平均寬度約為1.5米左右。古道出寧國後進入浙江省安吉縣杭垓境內。該段古道與寧國往古徽州的南線古道在梅林沙埠相連,為寧國、古徽州與浙江湖州方向商貿往來的重要通道。
  • 寧國國投—2019寧國「青龍灣杯」龍舟賽圓滿落幕
    熱力龍舟 國投巨獻——2019寧國「青龍灣杯」龍舟邀請賽圓滿落幕5月28日上午,濱河公園太陽廣場,人潮湧動熱鬧非凡。
  • 皖南川藏線途徑寧國世京園農莊民宿超詳細攻略,趕快收藏起來!
    途中沿青龍灣原生態旅遊度假區、水墨汀溪景區、月亮灣景區,一路穿行,既有廣西桂林山水之美,又有雲南石林之奇,融合了皖南山水之精華,曲折之蜿蜒。 第一站,寧國青龍灣: 到了青龍灣你才知道,為何真正的高人都樂於隱居山水之間
  • 去安徽寧國,讀皖南川藏線上最美詩句
    《易·乾卦》 說:「首出庶物,萬國鹹寧」,寧國之名便由此而來。寧國是中國「山核桃之鄉」、「元竹之鄉」、「前胡之鄉」,其物產之豐富離不開之外這裡的山青與水秀。同時,一條蜿蜒曲折、風光旖旎的「皖南川藏線」又讓寧國被譽為「中國最美休閒自駕遊目的地」和「中國最美休閒度假旅遊城市」。
  • 孔子南遊到過寧國嗎?
    對於寧國境內的孔子井、孔夫關、夫子堂等孔子遺蹟,明嘉靖二十八年(1549)寧國知縣範鎬在纂修《寧國縣誌》時,便撰寫了《孔跡辨》一文進行辯駁。他認為,寧國境內的孔子遺蹟乃「風之也」[5]。也就是說,這是風行教化的結果,是推衍、附會的產物。接著,範鎬進一步分析了孔子未至寧國的理由。
  • 自在寧國 | 高峰山巔鐵瓦寺
    元末,鳳陽朱元璋農民起義陷於低谷,戰敗於寧國,遂上高峰「白雲禪寺」燒香拜佛,求神靈保佑,許願:今後若反敗為勝,得到天下,定大修此廟宇。果朱元璋日後推翻元朝,稱帝。一路上數不盡的瀑布及水潭,潭裡的水清澈見底,能看見不少遊魚在水中遊動
  • 清代寧國商人與社會公益事業
    重建離沚五裡之鳳凰橋,又建惠風亭,以惠行旅。」[3]卷末《補遺懿行》 靠經商致富的汪秉璧,「賈漢陽積貲,喜行善舉,歸裡獨力造聚金橋,並構殿閣涼亭,以為村之北障,沿溪築堤砌路,計費千數百金」。[5]卷八《人物善行》 有位叫江一廉的商人,經商剛處於起步階段便慷慨好施,「牽車服賈,方起家,慨捐銀二千金造黑溪長春橋。」
  • 安徽寧國:是「轉包山場獲利」還是「詐騙」?
    「現在安吉能種茶葉的新開山場幾乎沒有了,有也是租金兩萬多元一畝,安徽寧國和安吉一山之隔,氣候條件和安吉差不多,所以很多安吉人都去寧國找山場種茶葉。」林必榮告訴民主與法制社。   2016年春,林學錕和父親商量後,打算去寧國尋找山場,開山種茶。
  • 來寧國,度過閒情逸緻的周末時光!
    隨著車輛緩緩的行駛,我們到達了寧國的青龍鄉,眼前出現了一大片的湖泊,當地人叫做青龍灣,可能是因為晚霞到來的原因,水面上出現了一大片紅色的樹林,夕陽西下看上去像是一條北疆的喀斯特地貌。忍不住舉起手裡的相機,拍上一張照片,鏡頭裡的青龍灣看起來十分的神秘,紅色的落羽杉在湖面上投出最美的倒影,眼前的景象像是一幅美麗的畫面。
  • 都市篇-安徽省寧國
    寧國,安徽省轄縣級市,由宣城市代管;地處安徽省東南部,天目山北麓,水陽江上遊。地勢南高北低,素有「八山一水半分田、半分道路和莊園」之稱,呈北亞熱帶季風亞溼潤氣候。距寧國市區僅29公裡,境內多瀑布、怪石、崖洞、奇潭等自然景觀和豐富的動植物資源,特別是雲集眾多瀑布,享有皖南第一大瀑布群的美譽。「y」形河流兩側瀑布成群,怪石多姿,深林絕壁、雲鎖幽谷。恩龍世界木屋村位於寧國市西北8公裡處,是由一幢幢綠色植被掩映下的小木屋組成的度假村,這些木屋都可以入住,環境很好。只有參觀主要景點恩龍民俗風情園才需要購買門票。
  • 東晉著名科學家葛洪與寧國(上)
    葛洪為寧國葛氏一世祖,卒於東晉興寧元年(363),享年81歲。晚年在寧國生活了二十年,卒後葬於寧國。七子並育,而諸子皆散處居住,有回居江蘇句容者,有居浙江於潛者,有居宣城者。惟五子善五公居寧國,葬在父葛洪墓旁。
  • 湖北應山、當陽徐氏遷徙寧國紀略
    「文革」期間,曾有徐氏族人外調出差到過應山徐家河尋找祖籍地,但因1958年修建徐家河水庫居民都遷走而作罷,從此徐家河水庫成了寧國應山徐氏的永遠鄉戀。2008年,寧國應山徐氏在湖北《楚天都市報》記者幫助下,與應山徐氏族親建立了聯繫,並促成了寧國應山徐氏族親於同年啟動修譜工作。
  • 明清寧國商人新探(一)
    其中,寧國商人是興起於皖南地區的一支重要商幫,常與徽商並稱為「徽寧商幫」。一般認為,寧國商人是指明清時期寧國府所轄的涇縣、旌德、太平、宣城、寧國及南陵六縣商人或商人集團之總稱。它興起於明代成化、弘治年間,形成於嘉靖、萬曆年間,鼎盛於清康熙、乾隆至嘉慶之際,衰敗於清鹹同年間。
  • 安徽:寧國不是國,秋色秋水伊人醉
    這些,在寧國,我們都能看到,秋的歸途。寧國不是國寧國是安徽的一個縣級市,地處皖南東部。寧國名取自《易·乾卦》:「首出庶物,萬國鹹寧」。寓意邦寧國泰,長治久安。兩千年來,寧國的歸屬管轄一直變化,直至80年代,最終歸屬宣城地區,97年正式設為寧國市。打開地圖,我們可以看到,寧國所處的位置連接了皖浙省七個縣市,距滬、寧、杭三城市最遠不過300千米,可以說是皖南山區的咽喉,更是南北商旅通衢的要道。
  • 寧國仙氏家族(下)
    常設私塾,延師課子,入黌宮者比比皆是,歷代子孫中入選民國縣誌「名宦」5人、「鄉賢」2人、「文苑」2人、「懿行」3人、「隱逸」1人、「流寓」2人、「耆壽」2人;進士4人,舉人5人,貢士等數十人,為寧國名門望族。今擷取數位主要人物簡介之。仙柏齡,寧國仙氏一世祖,原姓先,相州湯陰(今屬河南)人,太學生,曾任職宣州僉判。北宋末年,曾預知將要發生「靖康之難」。
  • 寧國,在一個山東大漢眼裡竟如此之美
    我是一個山東人,在上海工作,經常來寧國。寧國是皖南的一座山城,它有很多響噹噹的的頭銜,如「全國百強縣」、「中國耐磨鑄件之都」、「中國山核桃之鄉」等。寧國經濟發展飛速,山環水繞…… 但我對寧國的喜歡,源於第一次來寧國,撲面而來的熟悉感。第一次來到寧國,是為了參加一場婚禮。
  • 一篇文言文遊記《遊寧國廣德記》
    記錄去安徽寧國、廣德旅遊的一段事情。遊寧國廣德記 二零一九年一月廿九至三十日歲在戊戌之末,遊寧國、廣德,古徽州之地,以記之。距八百裡餘,車馬勞形半日之多,及至水陽江畔,嘆為觀止。龍泉之洞百萬載成之,初極狹,間有大室,凡百餘穴,大而納百人,小而一人。縱橫交錯,眾人皆曰若戰,一夫可當。中有怪石離奇,各美其名,諸如大聖金靴、蟠龍汲水,皆象形之屬。
  • 皖南川藏線的明珠,寧國方塘完美到沒人相信,觸摸到不同的風景
    安徽 寧國 方塘鄉落羽杉林在 皖南 川藏線上。青龍湖尾部(西),縣道061邊。每年最好時光是11月20~30日,彼時,針葉全盛,黃紅相間。進入12月份,樹葉漸落,但因為面積大,遠觀樹林仍然飽和,深紅有度,而且林下落葉滿滿,別有風味。
  • 山水文人賞寧國——石濤作詩繪畫
    >寧國雙溪鋪,為寧國縣西北省道第一站(驛站),距縣城10裡路,石濤從宣州來寧國,經過寧國縣雙溪鋪時,路旁古松給他留下了深刻印象,他亦寫詩《題雙溪道古松》,稱讚古松(錄自《宛雅》):不惜探奇興,支筇入萬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