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歌聲裡的寧國|一筆丹青 潑灑《水墨寧國》
歌聲裡的寧國|一筆丹青 潑灑《水墨寧國》 /歌聲裡的寧國第
-
寧國青龍灣歷史文化沿存初探(一)
以章氏一族為例:據《寧國縣誌》記載,環川章氏一族從宋至清,先後就有20餘人成為進士、舉人、貢生、椽選,走入仕途。其中章氏「一門兩進士」曾傳為佳話。章夏,宋大觀三年進士,在宋高宗曾出任楚漢名城潭州(今長沙)通判;章復,宋宣和六年進士,最輝煌的要算紹興二十二年(1152)出任樞密院事兼參知政事,官居二品。所以清代寧國籍廩生洪範贊稱上坦村是一座「山環水繞陶仙境,竹徑松坡儒子鄉」的村莊。
-
明清寧國商人新探(一)
寧國商人逐漸衰敗的原因主要有二,一是「天災」,二是「人禍」。天災方面,清鹹豐元年開始,寧國府境內自然災害頻發,洪水、蝗蟲、瘟疫等交相肆虐。如鹹豐年間,宣城縣境內「水災相繼、疫病大起,以致境東南一帶,十室九空、人少煙稀,土地荒蕪、滿目瘡痍。」[10]2又如當時的寧國縣,「瘟疫後,寧國土著人倖存者十不及一。」
-
寧國仙氏家族(下)
村落地處寧國市東南、皖浙邊陲,是寧國市雲梯、楊山及安吉縣章村鎮、臨安市於潛鎮通往寧國市區的必經之地。駐紮防守於浙皖交界的寧國孔夫關,因喜愛長安山(在孔夫關西),舉家定居於朗山下(今為仙家村),遂為寧國仙氏始祖。淳熙庚子年(1180)十月初六日卒於官邸,諭葬於寧國縣雲梯茅裡。兵部員外郎楊仙盛稱之:「韜略直本於孫吳,功績追蹤於韓(世忠)嶽(飛)。赤眉虎踞,破巢而覆劉猊之師;白骨蟬聯,發墓而喪元人之膽」。
-
寧國雲梯畲族鄉的歷史變遷(上)
據鄉老 言 :「寧國死於鋒鏑者十之三,死於瘟疫者十之七,散於四方歸來者不及十分之一。」三十五萬人口的寧國縣在戰爭過後僅剩一萬人,到處白骨累累,田地荒蕪。瘟疫過後,清廷動員湖北、安慶等地老百姓移民寧國。福建、浙江一帶的畲民們聽聞消息後,也有人到寧國、廣德一帶了解情況,他們發現寧國人少地多,又有柴燒(據說蘭溪等地是燒稻草的),好做食。
-
你知道寧國這些山名字的來歷嗎?
流傳在安徽寧國市城裡一帶的傳說不知是哪年哪月,有一隻青蛙精帶領一隊嘍羅氣勢洶洶直奔寧國縣城,眼看一城百姓要遭殃就在青蛙精快到城邊時,眼前突然聳立起一座山擋住去路。這山不高,山路不寬,樹林不深,可青蛙精總感到危機四伏。它問山邊茶棚的一個老人,這山叫什麼名字,山裡可有伏兵?老人是「神仙」下界,有心搭救全城生靈,就正言答道:「這山原無名,只因這兒有一條千年烏蛇在修煉,因此叫烏蛇嶺」(實名巫山嶺)。
-
湖北應山、當陽徐氏遷徙寧國紀略
從修譜登記資料與分布寧國各地的徐氏祖輩墓碑碑記知悉,寧國徐姓人口,始於清同治五年(1866),延至民國初年間由湖北應山陸續遷入,開始主要從事農業、手工業,少部分人經商,現遍布各行各業。光緒元年(1875),河瀝溪三裡亭支系始祖徐玉公(應山徐氏第九世)夫婦及玉公大弟、四弟共4人由應山馬坪徐家大灣下江南,徐玉夫婦時年33歲,遷居寧國縣一都河瀝溪鍋爐村(後改名三裡亭)耕地務農。
-
驚奇,寧國暗藏著10條古道
大眾遊客所熟悉的吳越古道路段,單程徒步2—3個小時,徒步起點約400米,海拔上升約700米,抵達最高點(1150米)千傾關口,千頃關為兩塊巨大而光滑的花崗巖構成,為一處天然石門,其勢可用「一夫當關,萬夫莫開」形容。尤其是寧國萬家鄉大塔村至浙西天池段,一路石板,一眼望去皆是美景。
-
都市篇-安徽省寧國
寧國,安徽省轄縣級市,由宣城市代管;地處安徽省東南部,天目山北麓,水陽江上遊。地勢南高北低,素有「八山一水半分田、半分道路和莊園」之稱,呈北亞熱帶季風亞溼潤氣候。恩龍民俗風情園內分布著苗寨、傣寨、佤寨、蒙古包、摩俊人家等多個少數民族特色村寨,有民族表演可看。夏霖風景區位於寧國市中溪鎮境內,距市區僅29公裡,系黃山山脈和天目山脈交匯帶。這裡西望黃山奇景,南眺西湖秀色。境內奇峰幽洞無數,孤壁絕崖萬千,溝壑峽谷險峻,飛瀑流泉密布,野藤古樹參天,竹海松濤共鳴。
-
明清寧國商人新探(二)
至光緒十四年(1888),該縣城關有大小商鋪300多家。[18]305清末民初,徽幫、涇幫商人來南陵經商,江北各地手工業者亦到此謀生,故商業逐漸興盛,手工業匠鋪日益增多。至民國初年,宣城縣城區商業活躍,店鋪鱗次櫛比,成為寧國、涇縣、郎溪、廣德等縣茶商集聚之區,也是糧食、茶葉、竹木、山貨集散地。當時,獨資經營以「徽州幫」、「涇縣幫」居多。民國六年(1917),涇籍商戶成立「旅宣涇幫商業公所」。
-
山水文人賞寧國——石濤作詩繪畫
石濤(1642-約1707),書畫家、雙溪鋪,為寧國縣西北省道第一站(驛站),距縣城10裡路,石濤從宣州來寧國,經過寧國縣雙溪鋪時,路旁古松給他留下了深刻印象,他亦寫詩《題雙溪道古松》,稱讚古松(錄自《宛雅》):不惜探奇興,支筇入萬峰。
-
孔子南遊到過寧國嗎?
在這14年中,孔子經過的國家有衛、曹、宋、鄭、陳、蔡、楚等國,行經的路線大致是曲阜——帝丘(今河南濮陽)——長垣(今屬河南)——帝丘——陶丘(今山東定陶)——夏邑(今屬河南)——商丘(今屬河南)——睢陽(今屬河南)——新鄭(今屬河南)——宛丘(今河南淮陽)——上蔡(今屬河南,亦說新蔡,今亦屬河南)——負函(今屬河南信陽)——宛丘——帝丘——曲阜。
-
安徽:寧國不是國,秋色秋水伊人醉
兩千年來,寧國的歸屬管轄一直變化,直至80年代,最終歸屬宣城地區,97年正式設為寧國市。打開地圖,我們可以看到,寧國所處的位置連接了皖浙省七個縣市,距滬、寧、杭三城市最遠不過300千米,可以說是皖南山區的咽喉,更是南北商旅通衢的要道。
-
東晉著名科學家葛洪與寧國(上)
一、寧國葛姓源流據明嘉靖丙寅年(1566)纂修的《寧西葛氏家乘》記載,商朝國王小辛為葛氏一世祖。小辛,商朝國王,姓子名頌,商王盤庚之弟,商王祖丁之子。盤庚死後,小辛繼位。小辛繼位後,放棄了盤庚的治國之策,商朝國運又一次衰落。
-
去安徽寧國,讀皖南川藏線上最美詩句
地處皖南腹地,天目山北麓,水陽江上遊,寧國自東漢建安十三年(208年)置縣以來,已有1800多年的歷史了。
-
飛上雲端看寧國,美哭了!大美寧國驚豔航拍畫面刷爆朋友圈!
在一枚花開的時間裡隨意徜徉,在一滴雨的滑落裡傾聽歲月的流響。藉助風的翅膀,和雲一起來看無限風光。安徽省視界映像影視文化傳播有限公司(簡稱視界影視),是一家專業提供影視服務的公司,擁有電影級影視設備、齊全的專業人才服務團隊、廣播電視節目製作經營許可證等專業資質。
-
寧國萬家村鄭氏遷移記
光緒廿二年(1896)、光緒廿五年我高祖父母先後病逝,曾祖父鄭祥水兄弟們商議離鄉謀生。清光緒廿六年,先由一人外出探路,之後鄭祥吉、鄭祥水、鄭祥全、鄭祥源、鄭祥宏兄弟5人(「鍾」字輩)及祥吉的兩女、祥全之妻姜淑美和長女一行9人,肩挑籮筐,攜帶農具和簡單衣被,踏上謀生的徵程,時祥吉22歲、祥水20歲、祥全16歲、祥源8歲、祥宏5歲。
-
安徽千年隱士村,寧國神奇山門洞
村史據考港口鎮山門村及山門洞景區,位於皖東南山區,距上海290公裡,距杭州160公裡,寧國北高速公路路口到山門洞僅20分鐘車程。景區總佔地面積23平方公裡,是一個自然的農業大觀園,自古素有「神奇山門洞,千年隱士村」、「天下之奇山門有,山門之奇天下無」的美稱,同時也是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人文懷古「一水護田將綠繞,兩山排闥送青來」,在進入山門洞前,首先看到的是遠處的層林、錯落有致的果園、河渠兩岸芳草茵茵的花木,構成這裡獨特的風景。
-
一篇文言文遊記《遊寧國廣德記》
在白話文的時代,還有誰喜歡看文言文呢?今天給大家分享一篇用文言文寫的遊記。記錄去安徽寧國、廣德旅遊的一段事情。遊寧國廣德記 二零一九年一月廿九至三十日歲在戊戌之末,遊寧國、廣德,古徽州之地,以記之。
-
寧國國投—2019寧國「青龍灣杯」龍舟賽圓滿落幕
熱力龍舟 國投巨獻——2019寧國「青龍灣杯」龍舟邀請賽圓滿落幕5月28日上午,濱河公園太陽廣場,人潮湧動熱鬧非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