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李克強總理考察山東之行以來,小微企業的發展愈發受到關注。從近日火起來的「地攤經濟」到政策扶持、總理點讚、群眾響應,一石激起千層浪,頓時將疫情帶來的復市、復工、就業等難題化解不少,尤其提振了小微企業和個體工商戶再出發再創業的精氣神。目前山東有200多萬的小微企業法人,這些小微企業佔了市場主體的90%以上,貢獻了全省80%的就業、70%左右的專利發明權、60%以上的GDP和50%以上的稅收。小微企業的地位舉足若輕,扶持小微企業渡過難關更是重中之重,也是恢復經濟發展的首要任務。
為了解山東就業市場小微企業招聘活躍度,山東本土求職招聘平臺——齊魯人才網根據自身平臺數據做出深入分析,以供社會參考。
政策扶持之下,小微企業生存周期延長
為了解上半年山東小微企業生存現狀,齊魯人才網曾在一季度末和6月中旬面向省內4萬餘家小微企業進行了跟蹤調查。隨著復工復產進度的推進和政府一系列相關政策的出臺,二季度山東小微企業樂觀度普遍上升,生存周期大幅延長,表示運營能力只能維持不到一年時間的企業佔比由43.26%下降至26.39%。
濟南一家小型建材公司負責人告訴我們:「原本節後延遲復工,遲遲不能開展工作,房租等成本壓力下根本支撐不了兩個月,幸好政府出臺了相關政策,免收今年一季度房產租金,減半收取二季度房產租金,並且延長至今年12月31日,相當於共減免了7.5個月房租,真的是解了燃眉之急啊,公司也才倖免於難,現在復工復產之後維持生存已經不成問題了。」
小微企業生命力頑強,招聘需求基本恢復
註:上圖中的招聘需求佔比為同時期小微企業的招聘需求佔市場總需求的百分比。
齊魯人才網數據顯示,山東小微企業的招聘需求在2月份受到重創,由1月份的佔比53.29%下降至46.92%,但是通過國家政策及時扶持,小微企業逐漸恢復活力,招聘需求也逐步上升;截至5月底,小微企業的招聘需求佔比達到52.73%,對比2019年小微企業招聘需求佔比53.12%,可以看出小微企業基本恢復穩定。目前國家針對小微企業實施的一系列措施都將使小微企業越來越強大。
濰坊一家貿易公司的招聘負責人告訴我們:「2月份停工停產之後,所有招聘也都取消,甚至出現大批量裁員以保生存的。但是政府出臺中小微企業新吸納重點群體就業並開展以工代訓的,每吸納一人企業最高可獲得補貼3000元,補貼資金直接支付到企業帳戶的政策讓我們這些復活的小企業也加入到吸納就業大軍之中,隨著4月份線上招聘活動的開展,我們也積極參加政府和學校組織的線上招聘會,目前已拿到數萬元的補貼了。」
小微企業是吸納就業的「主力軍」,更是激勵創新、帶動投資、促進消費的重要「生力軍」,大眾創業、萬眾創新催生的大批小微企業,將匯聚成巨大的動能,形成中國經濟的新引擎。
小微企業受求職者青睞,近4成求職者意向入職小微企業
上圖數據顯示,低於100人的小微企業受到39.77%的求職者青睞,由於其規章制度相對靈活、變通性強,漲薪速度快,晉升機會多,人際關係簡單,求職者也更容易受到重視,近年來小微企業越來越受到求職者青睞。
淄博的一位畢業生在接受採訪時告訴我們:「大公司往往人際關係比較複雜,我個人性格又大大咧咧的,指不定哪句話不合適就得罪了別人,而小公司人際關係比較簡單,並且發展的機會比較多,容易得到重視,成長的也能更快些,就業的選擇性也更多。」 隨著小微企業崗位招聘需求的復甦,求職者信心也在提振。
高學歷人才受追捧,本科及以上學歷人才需求超五成
上圖可見,山東小微企業中,本科學歷人才需求佔比為26.99%;碩士和博士學歷人才需求佔比分別為14.27%和9.68%,本科及以上學歷人才需求超五成。
在經濟新常態的大背景下,企業加速轉型升級,對一些高學歷、高層次人才的需求也在逐漸擴大。濟南一家測控技術公司從實體經濟轉型為網際網路經濟,所以對於網際網路方面的求職者,他們也是更加青睞。據公司招聘負責人介紹:「我們對一些高學歷和高端技術專業人員需求比較大,如軟體開發、人工智慧方面一些實際應用人才等,主要是針對軟體開發設計和策劃的崗位。」
小微企業高薪引才,市場化平均薪酬6347元
以上數據可以看出,薪酬水平最高的依然是1000人以上的大型企業,但是100人以下的小微企業薪酬水平也較為可觀,其市場化平均薪酬為6347元僅次於大型企業,相比山東省一季度市場化平均薪酬6223元,小微企業薪酬高於全省薪酬平均水平。
臨沂一家網際網路公司的負責人李軍表示:「目前公司規模較小,處於創業起步階段,沒有太多時間培訓新人,為了能夠招到迅速上手的技術人員不得不提高薪資待遇,提升競爭力搶奪人才。」
小微企業既是國民經濟的生力軍,也是提供新增就業崗位的主要渠道。隨著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不斷推進,制度紅利將加快釋放,營商環境得到改善,小微企業對求職者的吸引力將逐漸提升,薪酬水平也相對可觀。儘管當前政府對小微企業的扶持力度遠超以往,但企業自身相對不夠穩定的制度架構和稍顯弱勢的福利待遇仍然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人才的求職熱情。目前,小微企業生存環境雖然得到改善,但是想要徹底改變求職者的傳統觀念仍舊任重道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