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記文學如何弘揚科學家精神

2020-11-30 人民日報人民網

  在今年9月召開的科學家座談會上,習近平總書記勉勵廣大科技工作者肩負起歷史賦予的科技創新重任,強調要大力弘揚科學家精神。

  相比其他文類,以記錄時代精神為己任的傳記文學,在弘揚科學家精神方面更具有得天獨厚的優勢。為進一步總結科學家傳記創作與研究經驗,近日,由中國藝術院研究院傳記研究中心舉辦的「理論與方法:科學家傳記創作現狀及其得失」學術論壇在京舉行,20餘位專家學者、作家、出版人就相關話題展開了研討。

  與會專家認為,科學家傳記創作迎來歷史最好時期,作為傳記文學的一個分支,「科學家傳記」從「寫什麼」到「怎麼寫」都發生了質的變化,形成了創作熱潮,近20年出版的科學家傳記數量有數千部之多。另一方面,傳記文學創作也存在千篇一律,缺乏個性;急就章多,缺乏精耕細作的水磨工夫;傳記作者對科學工作不了解,高水平作者缺乏;傳主選擇面窄,只關注著名科學家等問題。弘揚科學家精神,是時代賦予傳記文學的使命,要進一步拓展科學家傳記寫作的思想藝術空間,加強作者隊伍建設,健全理論評論體系。

  中國傳記文學學會副會長全展認為,當前中國傳記文學創作形成了中國國防科技科學家傳、中國傳統知識分子科學家傳、外國科學家傳和科學家影視傳記四股創作潮流。在弘揚科學家愛國精神、創新精神、求實精神、奉獻精神、協同精神、育人精神等方面,郭久麟的《袁隆平傳》、桑逢康的《吳孟超》、王宏甲的《中國天眼:南仁東傳》、徐光榮的《蔣新松》、葉依的《你好,鍾南山》、徐魯的《屠呦呦》等作品為科學家傳記寫作提供了典型範本。

  中國報告文學學會副會長李朝全認為,科學家的一生與眾不同,在生命生活外,還具有「科學人生」的歷程。每位科學家又擁有三個世界,包括現實的生活世界、科學世界和精神世界。因此,科學家傳記相比其他人物傳記,在寫作對象、主題立意和社會價值等方面具有鮮明的獨特性。

  中國藝術研究院傳記研究中心主任斯日從中國科學家傳記的源頭《史記·扁鵲倉公列傳》入手,分析了司馬遷在寫作中運用的多元敘事策略。她認為,科學家傳記寫作要想抵達讀者,需要在敘事手法上深入開掘。《史記》在2000多年前已將春秋時期名醫扁鵲和漢代名醫淳于意的形象塑造得「有骨肉、有血脈、有情懷」,留給後人無盡啟示。

  中國藝術研究院傳記研究中心副主任張元珂認為,要進一步釐清「科學家」概念的外延和內涵,拓展科學家傳記取材範圍,注重為社會科學家和從事基礎研究、理論研究的科學家立傳。

  成立於2020年1月的中國藝術研究院傳記研究中心,目前已在傳記研究年度發展報告、傳記文獻整理、傳記批評、傳記創作、人才培養等方面取得了一定成果,未來將致力於學術前沿問題跟蹤、研究,為中國傳記研究學科體系、學術體系、話語體系建設貢獻力量。

相關焦點

  • 「理論與方法:科學家傳記創作現狀及其得失」傳記文學學術論壇舉辦
    大家一致認為,中國當代科學家傳記創作,一方面迎來歷史最好時期,作為傳記文學一個分支門類的「科學家傳記」,從「寫什麼」到「怎麼寫」都發生了質的變化,取得了豐碩的成果。另一方面,當前此類寫作也存在一些問題,遭遇一些困境,如急就章多、缺少精品;千篇一律、缺乏個性;創作者對科學工作缺乏了解;傳記對象選擇面窄,關注著名科學家,缺乏對從事基礎研究、理論研究工作者的立傳等,如何認知和破解這些問題或困境,顯得相當緊迫而重要。
  • 傳記文學:在場的「中國故事」
    自然,在人們還沒有建立傳記文學概念的時候,這些作品的傳記特點似乎並沒有被人們充分認識和研究。司馬遷在寫這些作品的時候,肯定也不會有傳記文學的追求。但在真實性和文學性的表達方面,司馬遷事實上為中國傳記寫作的發展提供了很好的原則和榜樣。  傳記文學在中國雖然起步很早,可中國的傳記文學並不很發達。
  • 傳記文學:審美與教育互現
    然而,當前市場上的傳記作品良莠不齊,要最大限度地發揮傳記文學的正能量,必須對傳記文學的社會教育功能有充分的認識,並在此基礎上對這一特殊文體的創作予以積極引導。人民教育出版社的中學語文教材中,就有《屈原列傳》《廉頗藺相如列傳》等古代名人傳記,也有《哥白尼》《鄧稼先》等科學家的傳記,還有《左忠毅公逸事》《五人墓碑記》《記王忠肅公翱事》《梅花嶺記》《譚嗣同傳》《柳敬亭傳》等古代人物傳記。傳記文學選讀進入中學選修課程,經教育部有關部門審查通過,正式出版的中學課本有溫儒敏主編的《中外傳記作品選讀》和陳蘭村主編的《中外優秀傳記選讀》等。
  • 弘揚科學家精神 |科學家精神內核是什麼?聽聽張伯禮院士等專家怎麼說
    弘揚科學家精神 |科學家精神內核是什麼?「弘揚科學家精神,樹立良好學風作風」進行交流,熱議科學家精神的內核。姚檀棟介紹了以青藏科考精神為代表的科學家精神:「一是艱苦奮鬥,在高寒的環境下做出科研成果,沒有堅強的意志做不出任何成果;二是勇攀高峰,作為國際上受到極大關注的地球第三極,如何讓中國的青藏科考在國際上獨樹一幟,是自二十世紀七八十年代以來孫鴻烈等老一代科學家傳承至今的科研追求;三是奉獻自己,青藏科考每一個科學研究目標一定是為國家、為地區服務的,多年來,青藏高原科考為西藏、青海等地區的經濟社會發展貢獻了力量
  • 傳記文學:如何把握真實性與文學性這個「度」?
    傳記文學:如何把握真實性與文學性這個「度」?要承擔起書寫中國精神、中國氣派、中國水平的傳記文學的義務。 關鍵詞:創作;傳記文學作者;寫作;學者;中國傳記文學;報告文學;記錄;需要;人物;傳記作家 作者簡介:   以史學家司馬遷的《史記》為代表,中國傳記文學寫作傳統源遠流長。
  • 傳記文學:一半是火焰,一半是海水
    創作了《開國領袖毛澤東》、《李大釗》、《長徵》等作品,被稱為「領袖傳記作品專業戶」的王朝柱不無辛酸地說,在中國文學傳統中,史傳文學是一大主流,而現在在很多人眼裡,傳記文學作家是「不入流」的。傳記文學作家自然不應該被冷落,傳記文學也是文學花園裡的一朵奇葩。
  • 科學網—寫科學家傳記「一個字都不要虛構」
    圖片來源:視覺中國 ■本報記者 溫新紅 12月18日,中國科普作家協會2020年會科普教育分論壇「弘揚科學家精神報告中提到的「文明的創造者」指的是科學家和科研工作者,也就是說,報告的主題是談他如何創作科學家的形象,為他們寫傳記以及報告文學。 星河的身份或者說標籤是科幻小說作家,怎麼「轉行」寫科學紀實作品了?科幻作家或者說作家創作這類題材有什麼優勢嗎?為此,《中國科學報》採訪了星河。
  • 傳記文學要留住真實性
    據說,目前各種形式的長篇傳記每年大約出版一萬部左右,遠遠超過了「文學王者」長篇小說年產五千多部的出版數量,真可謂豐富多彩、琳琅滿目,其中亦有不少思想性、藝術性俱佳的作品。然而,當我們透過表面的繁榮冷靜地觀察與思考,卻不難發現,傳記文學熱潮的背後還潛伏著許多毋需掩飾的危機與隱憂。
  • 大力弘揚科學家精神(新論)
    新中國成立以來,我國科技事業所取得的每一個輝煌成就,都離不開科學家矢志報國、服務人民的高尚情懷和優秀品質大力弘揚科學家精神,要充分尊重科研人員的好奇心和自由探索的動機,在全社會營造鼓勵好奇心與科學探索的氛圍科學成就離不開精神支撐。
  • 科技日報:弘揚科學家精神《天大先生談治學》出版發布
    本站訊(記者 陳曦 通訊員 趙暉)今年重陽節,天津大學以一本新書向老科學家送上祝福。為學習弘揚科學家精神,今年十月天津大學出版了《天大先生談治學》一書,於建校125年之際向科學家致敬,並激勵廣大青年繼承和發揚老一輩科學家胸懷祖國、服務人民的優秀品質,在中華民族從站起來、富起來到強起來的歷史性飛躍進程中貢獻力量。
  • 弘揚科學家精神 增強創新活力
    新疆新聞在線網9月15日消息:連日來,習近平總書記在科學家座談會上的重要講話在我區廣大科技工作者當中引發熱烈反響。大家表示,要堅持以科技創新為動力,大力弘揚科學家精神,不畏艱難、迎難而上,加快推動各項事業高質量發展。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科學成就離不開精神支撐。
  • 「傳記頭條」中國傳記文學學會陝西創作培訓基地落地陝西西鹹新區
    (中國傳記文學訊)10月18日,「中國傳記文學學會陝西創作培訓基地」揭牌儀式在陝西省西鹹新區舉行。中國傳記文學學會會長王麗,中國傳記文學學會秘書長鞠思佳,陝西省作家協會黨組成員、陝西文學院常務副院長李子白,陝西省弘揚漢文化研究中心理事長劉連騰,陝西傳記文學學會名譽會長劉喜聯,陝西省弘揚漢文化研究中心常務副理事長、陝西傳記文學學會長薛引生出席儀式。
  • 弘揚科學家精神主題黨日活動
    11月25日下午,中心組織黨員幹部到省科技館開展「弘揚科學家精神」主題黨日活動。在講解員的帶領下,大家參觀了中國科協主辦的「2020中國科學家精神主題展全國巡展(山東站)」,展覽共分四個篇章:第一篇章我愛你,中國;第二篇章無限風光在險峰;第三篇章協同攻關,甘為人梯;第四篇章接力精神火炬,奮進新的長徵。展覽以大量圖片、視頻、實物資料,講述了不同歷史時期科技工作者的動人事跡和勇於創新敢於擔當的精神追求。
  • 大力弘揚科學家精神 建設世界科技強國
    本版今天刊發兩篇文章,聚焦弘揚科學家精神和推動教育高質量發展,深入學習闡釋習近平總書記重要講話精神。科學成就離不開精神支撐。在科學家座談會上,習近平總書記提出要大力弘揚科學家精神,號召廣大科技工作者要肩負起歷史賦予的科技創新重任。科學家精神是科技工作者在長期科學實踐中積累的寶貴精神財富。
  • 津雲:弘揚科學家精神 《天大先生談治學》出版發布
    津雲新聞訊:今年重陽節,天津大學以一本新書向老科學家送上祝福。為弘揚科學家精神,今年十月天津大學出版了《天大先生談治學》一書,於建校125年之際向科學家致敬,並激勵廣大青年繼承和發揚老一輩科學家胸懷祖國、服務人民的優秀品質,在中華民族從站起來、富起來到強起來的歷史性飛躍進程中貢獻力量。《天大先生談治學》是一本訪談類書籍,通過科學家們的講述,通過第一視角,展現了老一輩科學家興學強國的執著追求。
  • 傳記文學如何追求歷史的「真」?-光明日報-光明網
    「有學生問我文學和歷史有什麼區別?我回答說,歷史是步步為營,文學是天馬行空。」今天上午,在中國作協舉行的《中國百位文化名人傳記》叢書工程創作會上,中國社科院歷史研究所研究員王春瑜如是說。
  • 徐兆壽作品《鳩摩羅什》獲中國傳記文學優秀作品獎
    原標題:徐兆壽作品《鳩摩羅什》獲中國傳記文學優秀作品獎 12月19日,由中國傳記文學學會舉辦的「回顧與展望:改革開放40年中國傳記文學研討會暨第五屆中國傳記文學優秀作品展示會」在北京召開。會議總結了改革開放以來中國傳記文學發展的成就,對獲得第五屆中國傳記文學優秀作品獎的作者進行了表彰獎勵。
  • 王春秋在山大附中作「弘揚科學家精神樹立科學報國理想」報告
    11月24日下午,省科協黨組書記、副主席王春秋受邀來到山東大學附屬中學,為小學部的師生們作題為「弘揚科學家精神樹立科學報國理想」的宣講報告。報告會中,王春秋從宣講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精神入手,以84歲的鐘南山在疫情最嚴重時刻星夜馳援武漢的故事切入,用清晰易懂的語言、生動形象的圖片、感人至深的故事為到場的師生們帶來了一場精神盛宴。報告深入淺出,內容詳實,情真意切,分為三部分講述了「什麼是科學家精神」、「為什麼要弘揚科學家精神」和「如何培養科學家精神」。
  • 首屆全國傳記文學創作會:寫出傳記文學的高峰之作
    會議在中國傳記文學的學術界定、藝術水平、理論研究等方面展開了深入探討與積極交流,號召廣大作家勤勉努力,創作出書寫中國精神、具有中國氣派的傳記文學的高峰之作。本報遴選、編輯、刊發三篇專家發言,以利廣大讀者了解我國傳記文學的歷史源流與創作現狀。
  • 《傳記文學理論》:心靈的證據
    卡萊爾曾說,世界的歷史就是偉人們的傳記。北京大學世界文學研究所所長、國際傳記文學學會創始人趙白生教授,多年來致力於傳記文學的理論研究,他以《傳記文學理論》一書,把我國的傳記文學理論研究帶入世界前沿。  他指出,傳記文學的文學價值、歷史意義、心理效用和教育功能都是獨一無二的。強調當今的傳記文學正以強大的衝擊力叩擊心靈,尋求心靈的證據及英雄之血肉和歷史之大勢的互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