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經入門:陰陽五行,源於天象,是達成天人合一境界的重要途徑

2020-08-30 李秀筆記

大家好,我是專注花卉和多肉知識分享的晨曦,也是一個多肉大棚主。很願意通過頭條平臺跟大家分享自己的養護經驗,也希望能夠結交更多熱愛花草,熱愛生活的朋友。

導語:又到了一年一度的多肉植物熱銷季,很多小夥伴估計這個時候已經有點按捺不住了,想要馬上買到自己心儀的多肉。其實,多肉植物之所以能夠吸收人去購買主要還是因為它可愛的外形以及絢麗的色彩,而秋季又恰恰是多肉植物最美最肥碩的季節。新手應該如何養護好多肉植物?哪些事情是新手應該學習和注意的呢?今天小編就來總結一些新手養多肉的雷區。養肉先學習,少走彎路!


新手小白養多肉需要掌握哪些知識?

剛剛入坑多肉的小夥伴,很多都是因為看到了漂亮的多肉圖片或者別人養的多肉被迷住了!晨曦想說『歡迎入坑』的同時,還要提醒各位新手,不要盲目跟風購買,一定要先去了解多肉植物的習性,分清品種,然後掌握好養護多肉植物的方法再去買。養好多肉植物需要掌握哪些知識?

㈠多肉與綠植的區別

很多第一次養多肉的小夥伴都是按照養綠植花卉的方法。大部分人有過養花的經歷,所以養多肉也是這麼來的!但是多肉植物與綠植花卉有很大的區別。之所以叫『多肉』,是因為它們的根莖葉三大器官至少一種可以儲存水分,莖葉肥厚飽滿,耐乾旱,所以養護方法與綠植花卉有著很大的區別。另外,多肉植物屬於觀葉形植物,看葉不看花,大部分多肉開花會被剪掉,是因為多肉開花會消耗母本,導致母本觀賞度降低。

㈡多肉耐乾旱不喜水

正是因為多肉植物的葉片莖幹肥厚飽滿,可以儲存很多水分,所以多肉植物都是耐乾旱的。要知道它們原本都是生長在沙漠、河灘、山壁等較為乾旱的地方。所以給多肉植物澆水千萬不要按照養綠植的方法來,很多綠植葉片薄,可能兩天不澆水葉子就枯黃了,但是多肉不一樣,多肉也是中的水分可以幫助它們應對乾旱,即便是個把月不澆水也不會死掉。反而澆水太多太頻繁,多肉特別容易爛根死亡。

㈢多肉植物的配土

多肉植物的配土也和其它綠植鮮花不太一樣,因為多肉植物的毛細根比較旺盛,又不太喜歡溼潤,所以多肉植物的配土一般需要鬆軟透氣並且具有排水性,土壤不能太黏太存水。給多肉植物搭配土壤可不能隨隨便便的抓一把什麼土了,一定要有透氣性的基質和有利於排水的顆粒,不然土壤澆水後長期不乾燥,多肉植物就算活下來狀態也不會太好,不是徒長就是穿裙子!

新手養多肉這些雷千萬別踩!

1、多肉不是越大越好

幹這行這麼長時間,經常看到粉絲或者一些客戶在或者頭條上的一些其它玩家發照片,炫耀自己的多肉長的很大。其實,多肉植物大不代表養的好!同樣一起栽種的多肉,葉層少,個頭大,葉片攤開的不如葉層多,植株緊湊的品相好。很多又大又綠的多肉都是大水大肥催起來的!這樣的多肉像菜一樣沒有什麼觀賞性!多肉植物還是要緊湊一些,葉層多一些,顏色鮮豔一些!

2、多肉不是越高越好

還有一些新手會覺得多肉長高了就是長個了!其實,多肉植物不是越高越好!多肉長的太高說明它缺少光照徒長了!多肉植物光照不足時莖幹會長高變細,這其實是它試圖尋找光源的一種應激反應!多肉植物應該是莖幹粗壯,植株緊湊的!

3、便宜沒好貨

一些新手會從某寶購買幾毛錢一顆的多肉,但是基本上都是雷!多肉植物雖然這幾年價格便宜了不少,但是品種好的、品相好的多肉還不至於幾毛錢!那些特別便宜的多肉品種通常是栽種沒多久的,品種特別差的地苗,你買了之後才發現貨不對板,和你看到的圖片完全不符!買多肉最好是一物一拍,所得即所見!

4、管住手

多肉植物不喜水,而且土壤積水特別容易造成多肉植物黑腐爛根、葉片化水等問題。新手養多肉一定要管住手,『不要你覺得』它缺水它就缺水!說實話,個把月不澆水多肉也不見得死,反而澆水太勤快更容易導致多肉死亡。

(原創首發,禁止搬運抄襲)

進來就是緣分,如果你們覺得晨曦講的還不錯,高抬貴手幫忙點個讚。有任何關於多肉植物養護方面的問題,可以關注晨曦,私信晨曦。

點擊晨曦頭像,更多文章帶你了解多肉的養護知識!

相關焦點

  • 易經入門:陰陽五行,源於天象,是達成天人合一境界的重要途徑
    易經入門:陰陽五行,源於天象,是達成天人合一境界的重要途徑學習傳統文化,尤其是讀《易經》的過程中,需要知道陰陽,同時還要知道五行。從現代學術的角度來看,以字論字,《易經》的原文內容沒有提到陰陽,和五行似乎關係更小。
  • 天人合一,忘我境界
    天人感應一般認為是儒家提出來的,是源於源於《尚書·洪範》,而道家經典《易經》上所講,如一個人心性潔淨,那麼就可以「寂然不動、感而遂通」。所以儒道兩家都是承認天人感應的。那麼什麼是天人感應呢,剛剛說的《易經》感而遂通,指天意與人事的交感相應。認為天能干預人事,預示災祥,人的行為也能感應上天。 天人感應」是指人與自然萬物同類相通,相互感應。人是自然中的一份子,本來於天地萬物為一體,相互溶入生息,只因後天識神分別之故、漸脫離自然。
  • 易經:家和才能萬事興,做到陰陽衝和,乾坤合一,自然能成大事
    「天人合一」是國人耳熟能詳的一個詞,也代表了自古以來國人所秉承的獨具特色的世界觀,聽起來很大氣,但要清楚地把其中的內涵講出來,卻並非易事。在我國的家庭中,通常都喜歡掛「家以和為貴」幾個字。經商的人,更加是注重「和氣生財」。什麼是和?「和」,最開始源於古老的《易經》。
  • 天人合一、陰陽五行是阻礙中國科學發展的障礙
    天人合一、陰陽五行的觀念深入中國人的思想,很多事都會用它來解釋和思考。它代表著中國古代的文化和哲學思想。不僅如此,陰陽五行的學說還限制了人的創新能力,把人的思想禁錮在有限的空間裡。天人合一的理論完全出自道家的思想,認為宇宙與人之間是相互呼應的,這是道家的根本,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有了天人合一就可以把陰陽五行很自然的應用在人體上。
  • 孝道是實現天人合一的途徑
    「天人合一」思想最具特色的一點在於把人道與天道等同,把道德原則與自然規律合二為一。在《易傳文言》中,提出了著名的「與天地合其德」的精湛的天人合一的思想。《易傳·說卦)》中把八卦解釋成為天地父母及其所生6個子女,分別代表中國古人所認為是自然界中8種重要的自然現象。照這樣的理解,包括天地在內的全部自然界,就是一個血肉相連的大家庭。漢代思想家董仲舒說:「天地人,萬物之本也。天生之,地養之,人成之。天生之以孝梯,地養之以衣食,人成之以禮樂。
  • 易是什麼丨易經的天人合一
    易經是天人合一的學問,促使人類與自然的和諧共存。也是精確定位的學問, 達成「新舊接軌,中西定位」的目標。我們常說,「神乎其技」「神通廣大」「神採奕奕」,易經便是這神來之筆。通過「神道」「宗教」,開化民智,達成「神機妙算」效果(相信普遍的中國人都對易經有「可以算命」的認識)。
  • 天人合一,你是得道高人嗎?
    中華民族自古以來有「天地人三才」和「天人合一」的思想,如老子《道德經》「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這種思想其實還是源於易經,易經講述天地人以及萬事萬物變化之規律,是諸子百家的思想源泉,為全經之首,清朝時期編寫的《四庫全書》把《易經》編排到經部第一,足以說明其地位。
  • 《易經》入門與天文:一個時間穿越者掌握天象,能確認所在時空嗎
    《易經》入門與天象:一個時間穿越者掌握天象,能確認所在時空嗎有很多朋友諮詢我,如何進行易經的入門學習,《易經》雖然帶有一個「易」字,有容易的內涵在其中,但學易事實上是不易的。當然,對於一個開悟的人來說,可能一點就透,一學就會。《易經》的入門,與天文學(天象)有著密切的關係,也可以說,古天文學是學易的基礎,從某種意義上講古代天文曆法也是學習古代傳統文化的敲門磚。
  • 太極拳追求的正是天人合一、陰陽相合的境界,其拳法含剛於柔
    文/歸時方始休【原創首發,禁止複製抄襲,違者必究】太極拳追求的正是天人合一、陰陽相合的境界,其拳法含剛於柔小編是個喜歡體育的人,平時沒事也喜歡運動,今天我就給大家講一下太極方面的知識吧!太極拳系:太極拳的核心思想來自於《易經》的太極說,結合了中醫的吐納和經絡學,形成一種以健身強體、修身養性和技擊對抗的為一體的武術體系。太極拳是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它不僅在武術領域的價值較高。其哲學、醫學、藝術、人文和科學價值同樣都很高。
  • 從「天人感應」到「天人合一」
    無論是儒家還是道家,都暗含著「天人合一」的思想。「天人合一」這個詞,現在比較流行,但濫用的居多。有人以中國有「天人合一」的思想而感到驕傲,以此來嘲諷西方人:你看,你們西方世界把自然界當成掠奪榨取的對象,結果環境汙染、生態破壞。
  • 中國哲學的發生:陰陽、五行、八卦
    成書於商周之際的《易經》,是我國古代哲學、自然科學與社會科學相匯聚的一部巨著,被尊稱中國文化的百科全書,自問世起,深刻影響著我國的哲學、史學、文學、宗教、自然科學及社會科學。 《易經》通過「八卦」表達內涵,而八卦又延伸為六十四卦。整個易經學術的核心,就只有這三個詞:陰陽、五行、八卦。
  • 讀《易經》,理解什麼是天人合一
    《易經》中用乾坤二卦代表天和地,萬物「統」於天。乾,天也。也就是形成一切的宇宙世界。它廣袤無垠,無窮無盡,幽深玄奧,複雜精妙。依照我們當代天文學認為,它應該是一個具有一定規律的、形式多樣的、處在不斷運動的、各大星系和星系團的總成。它們之間應該是相互作用的、普遍聯繫的、不斷發展的、不以人意志為轉移的、客觀物質世界。
  • 中國傳統文化中的「天人合一」
    自古以來,中國傳統文化的三大家儒、釋、道,都談到了「天人合一」。公元前300年的《郭店楚簡》說:「易,所以會天道、人道也」,意思是說,《周易》是一部講述「天人合一」思想的書。《周易·文言》說:「夫大人者,與天地合其德,與日月合其明,與四時合其序,與鬼神合其吉兇,先天而天弗違,後天而奉天時。」就是對「天人合一」境界的具體描述。
  • 天人合一,世界宇宙的最高境界
    這一段記載,通常簡述為「伏羲觀天法地,而作八卦」,是對古代觀象授時的最為古老的記載,同時也說到八卦的起源,以及《易經》與觀象授時的關係。中醫認為,如果我們能一直做到平人平氣,我們將可活到人之天年。黃帝內經天人合一是陰陽平衡的至高境界,《內經》中「形與神俱」、「形神合一」、「提挈天地,把握陰陽」,都是「天人合一
  • 深度解析「天人合一」:宇宙螺旋全息氣場!
    中國的經典《易經》、《道德經》、《黃帝內經》無不滲透著天人合一的文化,人與自然、與宇宙萬物的合一。「天人合一」是中國古代「全息宇宙觀」的真諦。天就是大自然,就是宇宙。人就是人類,就是我們自己。「耳針療法」即源於此。但國人多認為此乃迷信,故此項專利被法國人獲得。此外,源於中醫的「望診」。望診是中醫「四診八綱」的重要組成部分。中醫靠望、聞、問、切(切脈,一名號脈)診斷急病,再靠「八綱」來分析病情。
  • 《易經》八卦陰陽五行和人與自然的關係
    《易經》以陰陽為基礎理論,陰和陽是相互對立,又相互作用。而形成世界萬事萬物,有陽必有陰,沒有任何一種單獨以陰或者單獨以陽而構成的關係。以此為基礎,陰陽之間循環可以不斷的衍生出更多的事物。一致宇宙從無到有,而且形成一個非常龐大的體系。
  • 天人合一之道---人為什麼要學習易經漫談
    說不是,是因為他不僅僅是街頭幾個區區「高人」所可以代表的,一旦深入其中,得其個中三昧,則可以在不知不覺之中領悟人生的大道,超脫現實的羈絆,達到萬物與我共生的境界----這絕對不是虛話。要想說說人為什麼需要學學《易經》,就必須首先了解一下《易經》是一本什麼樣子的書。
  • 聊城民居建築內:天人合一、陰陽五行、中庸、尊卑有分的理念
    傳統民居建築中的自然觀天人合一中國古代社會對自然以及審美關係的認識建立在「天人合一」的思想基礎之上。「天人合一」思想最早被道家重視,後來經過逐步發展亦成為儒家思想的重要代表理論。「天人合一」的自然觀對中國傳統居住文化影響深遠,提倡人要尊重自然規律,要把自己的行為統一在自然法則之中,追求人、建築與環境的共融發展。
  • 天人合一——三才思想在實踐中的應用
    全息是萬物互聯的一個重要特徵。宇宙同樣是全息的,人也就是宇宙的一個微縮,與宇宙有著息息相關的相互聯繫和相互影響。所以我們說天地是一個大宇宙,人體是一個小宇宙。我們將易經稱作宇宙建模學,就是源出於此。天人合一的本質那麼,天人合一到底是怎樣一個境界呢?
  • 陰陽五行是不是科學?聽聽專家教授怎麼辯論
    他說,在陰陽五行、天人合一之前,解釋自然現象都是用神靈,用鬼怪,用巫術,陰陽五行是希望用自然的現象,用樸素的唯物主義來解釋,與以前的裝神弄鬼相比,它是一個重大的進步,但是和科學並沒有建立什麼關係。李玉盛教授說,陰陽五行、天人合一是思維科學,不是實體科學,它適用於絕對時空和相對時空,兩個不同前提條件下的結論是不能混為一談的,「我認為陰陽五行、天人合一是科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