荊州農民一偽金幣被估價90萬元 鑑寶公司黑幕揭秘

2020-12-15 輿情頻道

  百元購買的地攤貨,經專家掌眼後,搖身變為價值15萬元的「晚清精品瓷器」;5元買來的工藝品被鑑定是「翡翠」……想拿出來拍賣?先交1萬多的「展示費」。

  藝術品投資在給人帶來豐厚回報的同時,造假、售假、拍假現象已愈演愈烈。昨日,記者實地探訪了武漢古今通寶公司,該公司通過開具鑑定證書、製作拍賣圖冊等手段賺取暴利。

  案例

  子虛烏有的偽幣專家估價90萬元

  前不久,經人推薦,在荊州務農的王先明(化名)帶著一枚鏽跡斑斑的「家傳」錢幣,來到武漢一家知名鑑定公司。該公司鑑定專家看過後,認定該錢幣是晚清發行的罕見「金幣」,估價90萬元。

  該公司給王先明的「金幣」開具了鑑定證書,並承諾讓「金幣」上拍賣會,「保底價90萬元賣出去。」在繳納了9000元的相關費用後,老王帶著這一驚天喜訊,心滿意足地趕回了老家。

  王先明的一位遠房親戚得知此事後,與武漢一位從事古玩收藏三十年的行家取得聯繫.。這位行家看過錢幣後,一直默不作聲。當王先明拿出鑑定證書時,該業內人士覺得十分「眼熟」。

  幾天前,記者通過電話與前往荊州鑑定的這位行家取得了聯繫,但對方一直十分猶豫,「9000元很可能是老人家今年務農的收入,他們這樣幹太過分,太沒良心了,我實在是看不過去。」

  「我只看了一眼,就可以斷定這枚錢幣是假的。」該人士稱,該幣「翻砂」跡象十分明顯,這是古錢造假中採取的十分粗陋的手法,稍有經驗的藏家都能分辨,成批的造價成本也就幾元錢。「另外,這種錢幣只生產過銀幣,我玩了30年古錢,第一次聽說還有"金幣"。」

  但從始至終,這位行家都未告知老人真相,「我怕他受不了打擊。」對於是哪家鑑定公司為王先明做的鑑定,該行家雖然一直不願意點明,但其告知的地點直指武漢古今通寶公司。

  據了解,「古今通寶」對外界的宣傳定位是「國際化的文化藝術品投資集團」,集鑑定、保管、展覽、銷售、拍賣、交流諸多功能於一體。古今通寶總部位於廣州,在武漢、重慶、太原、福州、長沙等9座城市都有分公司。

  記者調查

  鑑定公司步步設局引君入甕

  昨日,記者拿著在地攤上花100元買來的一口小瓷盆,來到武漢古今通寶公司一探究竟。沒想到,這口不起眼的小瓷盆竟被專家估價15萬。該公司工作人員稱,想要成功「拍賣」,先得交納一筆費用。

  探訪:一樓設上千平米展廳

  昨日上午,記者在漢口昊博古玩城樓下的地攤上,花100元購買了一口巴掌大小的瓷盆,瓷盆側面有著一行很不規整的「永樂年制」字跡,很一般的仿品,商販稱,「大熱天生意不好,進價給你的」。而另一款外表顏色豔麗的瓷罐,底部有「大清光緒年制」字樣,是市場內一商家對外展示的「工藝品」,標價800元銷售,被記者臨時借用。

  隨後,記者來到位於澳門路口的武漢古今通寶公司。工作人員統一著裝,僅一樓就配備有兩名保安,還有專業的報警系統。大廳內,一位國家級古玩專家的宣傳畫放在十分明顯的位置。

  該公司有三層樓,每層功能、格局不一,僅一樓就有過千平米的展廳,專用的玻璃展櫃內,展示有各類瓷器、玉器數百件,件件標價不菲。二樓除了字畫、十字繡展廳外,還有與銀行類似的專業保管庫房、可容納百人的拍賣廳。

  簡單登記後,前臺工作人員叫來一名姓王的業務經理。得知記者是衝著宣傳畫上的專家而來,王經理將記者引至洽談區等待。在周邊的三個洽談區,前來鑑定藏品的藏友正與其他工作人員交談。

  5分鐘後,王經理說,指定的專家已經外出,只能找其他專家鑑定。「公司有5位專家,都是"中博"的專業人士,但都在忙,還要等一會。」等待期間,隔壁操外地口音的兩名男子與工作人員發生不快,「你們當初說是現金收購的,現在卻是放在這裡賣。」他們帶來了一幅十字繡,兩人商量後決定帶回。

  20分鐘後,在王經理的帶領下,記者前往財務室交了400元鑑定費(200元一件)後,終於見到鑑定專家。

  鑑定:專家連稱「好東西」

  在二樓一間擺設講究的鑑定室,一位姓楊的鑑定師及一旁做記錄員的女工作人員接待了記者,王經理一直現場陪同。鑑定師的桌案上,擺放著白手套、放大鏡等各類鑑定工具。

  「是家裡傳下來的吧。」鑑定師主動開口,招呼記者坐下。專家接過小瓷盆,用手掂量一番後說,雖然瓷盆上標註的是明永樂年間的款,但並不是永樂年所產,他十分肯定地說:「是晚清仿明代的瓷器」,並將此盆定名為「青花花卉紋瓷盆」,吩咐一旁的工作人員記錄在冊。

  專家進一步解釋,「釉面還是不錯的,花紋也是典型的明代風格,但裡層的胚胎質地不行,屬於民窯瓷器,是後代仿製前朝的。雖然如此,還是有收藏價值。」

  看到記者隨後拿出的瓷罐,專家嘖嘖感嘆,連稱「好東西」。在看過瓶底的落款「大清道光年制」後,他稱該瓷器年代為清末民初。對於瓷器底部「大清道光年制」的落款,是否證明為官窯的詢問,這位專家稱,「當時許多瓷器廠都是"官辦民制",雖不是真正的官窯,但用現在的話說是準官窯。」

  見記者有點失望,他補充說,該瓷器造型獨特,雖然市面上並不少見,但如此大件、保存完好的十分少見,雖然年代不及瓷盆,但價值要比前者高許多。他將該瓷器定名為「粉彩花鳥紋帶蓋冬瓜罐」。

  兩件「地攤貨」,經過專家3分鐘的鑑賞後,甚至未藉助任何鑑定工具的情況下,就將其定為晚清和清末民初的寶貝。當記者詢問價格時,專家稱,「會由估價部門的工作人員給出。」

  估價:百元地攤貨估價15萬

  在王經理的帶領下,記者來到位於三樓的一間小辦公室。不久後,該公司估價部門周總拿著一份「專家鑑定單」走了進來。他為瓷盆估價15萬元,瓷罐估價30萬元。

  「這只是根據市場行情,給出的最低估價。」周總補充,如果放在拍賣場上,翻上好幾倍不成問題。

  為了打消記者的疑慮,他指著由王經理拿來的一本拍賣圖冊稱,公司下屬的拍賣公司去年在香港舉行的一場拍賣會上,拍出一款乾隆年間的官窯瓷瓶,「估價為300萬,結果不到10分鐘的時間以600多萬元成交」。

  讓記者覺得十分不嚴謹的是,該公司幾乎人人都是專家。記者拿出隨身攜帶的一塊「玉佛」請周總把關,他稱「這是一塊翡翠,"水頭"不是很好,但可以值數百元。」待周總離去後,記者又拿出一紅木筆筒請王經理把關,他給出的結論是,雖年代不會早於清代,但市場價可值一兩萬元,「平時看得多,跟專家接觸多了,自然看得出來。」

  實際上,「玉佛」是記者三年前從街邊的一個工藝品攤上花5元錢購買的。紅木筆筒是在上星期在一家禮品店購得,價值數百元。

  拍賣:先收上萬元「展示費」

  收取數百元的鑑定費,只是一個開始。

  「如果有證書,藏品肯定更有說服力。」王經理拿出一本鑑定證書的樣本強調,該證書由北京一家具有國家文物鑑定資質的權威公司開具,「全國通用,也很管用,價格2000元。」

  王經理說,如果想將藏品出手,每年八月,公司都會在香港舉行大型拍賣會,可將記者的藏品上拍,不過現在藏品徵集工作已經結束了,只能到香港進行展示,「我們很多拍品就是展示期間被買走的。」

  為何在香港而非內地拍賣?王經理的解釋是,香港各地買家齊聚,購買力更強。藏品送到香港展示的費用為1.3萬元/件,「這是公司統一價格。」

  他說,費用包含圖冊費、宣傳費、過關費用等等。拍賣成功後,公司僅收取成交價10%的佣金。

  記者質疑道,如果拍不出去豈不倒貼?而且拍賣會遠在香港,上不上拍並不知情。對此,王經理稱,拍賣現場全程會有錄像拍攝,然後回寄給客戶。他同時強調,往年該公司舉辦的拍賣會,成交率在40%至50%。」

  見記者仍嫌價格太高,王經理又提供了另一種方案。該公司有9家分公司,基本每家公司每個月都有兩場全國藏品巡展,前期費用十分划算,只需5000元/件。待藏品成交後,收取成交金額15%作為佣金。

  內幕

  證書是廢紙拍賣90%流拍

  昨日,記者先後致電江城多位收藏人士、拍賣公司負責人。

  對於該公司出具的鑑定證書的含金量,武漢一位藏界大佬稱,圈子內的人根本就沒有人認同,「收藏玩的是藏品,並不是那個證書,這樣的證書武漢不少從事鑑定的人都可以開。」這樣的證書,在他們眼裡就如廢紙一般,「更不會有拍賣公司認證書的。」

  「拍賣只是幌子,90%都流拍了。」武漢一家拍賣公司負責人說,據他所知,「古今通寶」在香港的拍賣會確實不假,但流拍率達到90%。大多拍賣公司前期都不會收取費用,「他們就是靠前期的費用賺錢。」

  一名古玩商人說,「古今通寶」在武漢四五年來一直生意紅火,不知情的藏家中招的比比皆是。另外,很大一部分涉及收藏的人,都做著一夜暴富的夢,明知對方底細,還是願意拿藏品去鑑定,開具證書,讓該公司上拍,「瞎貓碰上死耗子,萬一拍出去了,就能大大賺上一筆。這已形成一種病態循環。」

  業內揭秘

  制假、售假、拍假已成產業鏈

  近年來,藝術品投資的回報率早已遠超股票、房地產,成為最火的投資領域之一。由此衍生的古玩鑑定機構、鑑寶類電視節目越來越多。而古玩造假、售假、拍假也愈演愈烈。

  「古玩不打假,拍賣公司可不用對藏品的真假負責,是最大的弊病。」一位藏家一針見血地指出,幾乎所有的拍賣會,附印在拍賣圖冊上的拍賣須知都會註明,拍賣公司在儘自己能力後,不會對拍品的真假負責。「盡沒盡責誰知道?」他說,「古玩不打假」只是民間說法,在這一領域法律不應缺失。「畢竟大家玩的是收藏,而不是心跳和冒險。」

  國外的鑑定師在數次錯誤地鑑定藏品後,業內都會永久封殺。而在國內這似乎行不通,往往一句「看走眼」就可以推掉責任。

  一位拍賣公司的負責人表示,「拍賣吃的是碗良心飯,你不要信譽,不要臉,想怎麼玩都可以。」他說,藝術品收藏一直就有「三年不開張,開張吃三年」的說法。在如此大的經濟利益的驅使下,誰敢保證贗品、高仿品不會流入市場。

  該負責人算了一筆帳,他所知道的一家本地拍賣公司,一次上拍藏品多達2000件,就以該公司收取的單件最低「相關費用」1000元來計算,一次拍賣會下來,即使未拍出一件拍品,也有一筆龐大的收入。

  專家鑑定失誤不負法律責任

  制假、售假、拍假這一鏈條中,「專家鑑定」成為十分關鍵的一環。目前的現實是,光環籠罩下的專家已越來越不被人信任。去年,「金縷玉衣」和「漢代玉凳」等國家級專家參與的鑑寶醜聞,更是令人不願意再相信專家。

  記者在暗訪「古今通寶」時了解到,該公司工作人員稱,所邀請的鑑定專家來自「北京中博」,均是具備鑑定資質的名家。記者了解到,該公司不少專家都是在全國各地「趕場」的專家,除了少部分「有頭有臉」外,大多並不知名。

  「鑑定失誤不需負任何法律責任,專家為賺取勞務費信口開河,是常有的事。」有業內人士表示,很多時候專家名氣大,頭銜多,但實力並不一定比藏家強,「書本理論知識誰都會看,實際上手的物件,專家不一定有藏家多。」

  律師說法

  「法規滯後,消費者難佔便宜」

  北京德恆(武漢)律師事務所律師王亞軍表示,藝術品投資屬於特殊行業,消費者在認為上當受騙時,卻往往並不在《消保法》的保護範圍。但作為有資質出具鑑定證書的機構,在不謹慎、未盡責的情況下胡亂出具證書,甚至將其作為一種斂財手段,主管部門應吊銷其資質。

  對於消費者維權,武漢一家拍賣公司負責人則稱,在目前的相關規定、條款下,消費者往往都佔不到便宜,「媒體也已多次介入曝光,但照樣愈演愈烈。」

  他一再強調「做拍賣是吃良心飯」,同時他也承認,目前的拍賣條款及法律已明顯滯後,亟待更新。

相關焦點

  • 美女帶「翡翠山」鑑寶,專家估價3000,美女:單位是萬元嗎?
    隨著古董行業的大漲,電視臺也接二連三的推出了一些鑑寶節目,並且這些鑑寶節目也深得百姓的喜愛,很多人帶著自己的寶貝慕名而來。前不久在一期鑑寶節目上,美女帶「翡翠山」鑑寶,專家卻估價3000,美女懵了:單位是萬元嗎?
  • 5盎司孔雀開屏金幣滬估價25萬 穗報價僅21萬元
    其中,5盎司《孔雀開屏圖》(見上圖)、20盎司《龍鳳》等大規格金幣成為展會焦點,當場估價比之廣州二手市場價格高出了一到兩成。  5盎司金幣《孔雀開屏圖》  6年升價7倍  來自廣東藏友捐助參展的5盎司《孔雀開屏圖》金幣受到了廣大藏友的熱烈追捧,當場估價達到了25萬元。
  • 大姐帶「萬元紙幣」去鑑寶,稱價值500萬,專家:你站穩我估價
    在鑑寶節目中,不僅能夠見識到真正的文物,同時還能夠去學習到一定的鑑別文物的知識,也正是因此使得這一類節目播出之後,收到了很好的反響。在鑑寶節目中,常常會發生一些比較有趣的小故事,而這些小故事也能夠引起百姓們的注意和反思,那麼今天小編要為大家講解的就是在鑑寶節目中發生的一件小故事。
  • "鑑寶"節目黑幕,氣得專家當場退出,網友:這水可太深了啊
    &34;節目黑幕,氣得專家當場退出,網友:這水可太深了啊!大家都知道,隨著我國經濟水平的不斷提升,人們也開始不滿足於物質上面的追求,開始在精神上面尋找需求,而這也間接的刺激了我國古玩市場的發展,因為歷史文化、工藝傳承和價值高昂等等原因,古董收藏開始風靡全國。
  • 專家鑑寶西漢 青玉璧 專家估價35萬元
    專家鑑寶西漢 青玉璧 專家估價35萬元相關背景資料:古代的玉璧有以下幾種用途:一為禮器,周禮有「專家鑑定團估價:35萬元(以上圖片均來源網絡)
  • 女子拿「萬元紙幣」鑑寶,自稱價值460萬,專家:你站好我估價
    專家一直都被很多人認為是鑑別寶物的專家,其實鑑寶只是他們工作的一部分,他們能夠結合現在市場上面的價值和寶貝價格,而他們能給出一個合適的價格。所以很多人都會拿著自家的文物跑到鑑寶節目上面尋求專家的鑑定,讓專家給自己的文物估價。
  • 老漢捧6枚金幣上來鑑寶,收藏了5000多枚,專家大驚:皇室配藏品
    老漢捧6枚金幣上來鑑寶,收藏了5000多枚,專家大驚:皇室配藏品!在盛唐時期,周邊很多的國家都和唐朝有商業往來,因為絲綢之路的存在,所以交流比較頻繁,因此一些周邊的國家的錢幣也流入當時的唐朝時代。在唐朝時期古羅馬的金幣價值還是比較高的,因為比較稀有,而且還是外國流傳的,所以當時一些豪門,或者官宦之家都會買來收藏。他們不把這些金幣當作貨幣使用,而是將它當做裝飾品收藏,所以古羅馬的金幣流傳至今的非常稀少,價值也是非常高。在一檔鑑寶節目上,一位老漢將自己收藏的6枚古羅馬金幣帶到了鑑寶臺上。
  • 專家鑑寶清代 瑪瑙荷葉洗,專家估價7萬元人民幣
    專家鑑寶清代 瑪瑙荷葉洗,專家估價7萬元人民幣收藏者與主持人所以這個荷葉洗我們專家團根據它的這個工藝特點和時代特徵一致同意給它一個市場參考價是七萬元人民幣。專家鑑定團估價:7萬元人民幣(以上圖片均來源網絡)
  • 細數鑑寶節目背後的骯髒交易
    其實,這僅是收藏鑑寶類節目渾水裡的一滴汙濁。那麼,上文提到的不可告人的目的,究竟有多可怕?原來早在2002年,商人謝根榮找來一堆玉片,請牛福忠串成了「金縷玉衣」。其實很多電視節目是由外包公司花錢買斷電視臺的某時間段,而後外包公司一手操辦,對外招商、製作、並播出,其中的一些利益關係,電視臺並不知情,也就更無權幹涉,只要節目播出效果符合廣電總局的要求,其他的一概不管。正是各大電視臺的「不知情」和漠視,助長了鑑寶類節目中各種黑幕的囂張氣焰!
  • 老農帶「怪物」鑑寶,專家用手電一打:寶物!估價後,老農生氣了
    近幾年很多人都喜歡上了鑑寶節目,也有不少有傳家寶和收藏家帶著自己的寶貝來到了鑑寶的節目,想要請教專家給鑑定一下古董的真假和價值,而觀眾也是因為能夠看到各式各樣的古董才那麼喜歡鑑寶節目的,也能夠通過觀看鑑寶節目去了解古董背後的歷史故事。
  • 姑娘帶巨型翡翠白菜來鑑寶,稱90年購入,專家:無法估價!
    喜歡收藏的朋友,想必都知道電視上的鑑寶節目。在每期鑑寶節目中,讓我們見識到來自各個地區的藏品,這也是我國文化傳統的一種。某期鑑寶節目中來了位姑娘,它給大家分享的藏品是件巨型翡翠白菜。到底是怎樣的翡翠白菜呢?一起來看看吧。
  • "鑑寶"專家為什麼越來越不受信任?偽專家太多
    2009年初,一副吳作人的《牧牛圖》被專家鑑定為真跡,估價25萬元,但吳作人妻子書畫家蕭淑芳等人均指出該畫系贗品。2009年10月,央視&34;節目悄然停播。鑑寶專家劉巖故意把真跡說成贗品,17萬元從藏家手中騙取乾隆真跡《嵩陽漢柏圖》,轉手賣出8,700萬元。
  • 文物鑑定存大量偽專家 出具偽鑑定幾乎無風險
    他們拿走了幾十萬元的專家評估費,而「金縷玉衣」的主人則拿著這份天價估價報告去銀行騙貸6個億。「鑑定後,我們特別叮囑謝根榮,這東西不能去交易,否則犯法。我認為,只要文物不上市場,專家籤字談不上什麼風險,這是學術自由」;「我沒把它當成鑑定活動,而是當成一種友誼活動,是客串性的。他們請你來,給你一點鑑定費,你同意他們的意見就完了」;「這個鑑定是比較隨便的,算是幫朋友一個忙。
  • 專家鑑寶西漢 青銅蒜頭瓶 專家鑑定團估價1萬元人民幣
    專家鑑寶西漢 青銅蒜頭瓶 專家鑑定團估價1萬元人民幣西漢 青銅蒜頭瓶相關背景資料:漢代青銅容器無論從器形、紋飾還是從銘文上都體現了由祭祀禮器向實用器轉變的這一變化經過專家團的評議呢,給出了一個1萬元的這個參考價位。專家鑑定團估價:1萬元人民幣(以上圖片均來源網絡)
  • 純樸的農民伯伯鑑寶,兩根「破木頭」竟價值50萬,專家:純金鏤雕
    在有一期的鑑寶節目中,有一個藏友帶來了自己的藏品。這個朋友是一個非常樸素的農民,給人一種非常憨厚,老實本分的感覺,藏友帶來的藏品是兩根木頭。在節目中我們可以看到這兩個木頭上面有用金色的花紋裝飾,非常的好看,根據這個農民自己的講述,這兩個木頭是自己家祖傳的東西,是父親去世的時候交到自己的手裡,因為不知道這個東西是什麼,所以就報名參加了鑑寶節目,希望專家可以幫忙鑑定一下,這到底是屬於什麼東西,年代是什麼時候?
  • 揭武漢古玩市場黑幕|古玩市場|紀念幣|武漢古玩市場黑幕|天價
    記者地攤上花300元買到的4件瓷器,被鑑定價值17萬元,記者是否「撿漏」撿到大便宜?前日,記者請多位古玩專家鑑定,他們均表示,劉先生手中的4枚民國紀念幣和記者手上的4件瓷器,並不值錢。同時,他們還揭露古玩鑑定拍賣市場的一些黑幕,希望市民能夠避開陷阱。  昨日,在接到劉先生投訴後,江岸工商分局四唯工商所已介入調查。
  • 央視特聘鑑寶大師蔡國聲、李明生蒞臨荊州鑑寶
    近日,一場名為「九五私園,珍寶鑑藏」的鑑寶活動在荊州奧園學府裡拉開帷幕,央視特聘鑑寶大師蔡國聲、李明生老師親臨加盟,吸引了眾多藏友前來,現場嘉賓雲集,氣氛熱烈。目前為止,已應邀去到上海、唐山、北京、大連、青島、濟南、陽朔、武漢、荊州、瀋陽、內蒙古、陝西、寶雞、山西等多個城市參加各類鑑寶活動。
  • 一大幫古玩藏家被「鑑寶公司」坑了300多萬
    先給藏品高額估價,再引誘藏家去鑑定、拍賣,藉此收取不菲的鑑定費、拍賣費、服務費等,但最終鑑定結果卻是東西不到代(指藏品年份,到一定年份叫「到代」)——這是杭州品泰古文化創意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品泰公司)創始人陸某給藏家們設的「套路」。昨天,陸某及公司其他員工共15人因涉嫌詐騙罪,在杭州濱江法院受審。
  • 男子帶西王賞功幣來鑑寶,奇貨可居估價400萬,現場與專家爭論
    明末清初時,李自成、張獻忠是當時最大的農民起義領袖,都建立過各自的政權,其中張獻忠在四川建立大西政權,國號大順,政權建立之初,造金、銀、銅三等賞錢賞賜有功之臣,被稱為西王賞功幣。在某期鑑寶節目上,一位男子帶來了一枚獨特的西王賞功幣
  • 美女帶「鴨子」鑑寶,自估價100萬,專家:你先站好,我再報價
    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颳起了一股文玩熱潮,這也使得如今的古玩市場魚龍混雜,許多物品真假難辨,所以人們便只能求助於專家,在這個過程中還發生了許多令人十分震驚的事情,比如美女帶「鴨子」鑑寶,自估價為100萬,專家:你先站好了,我再報價,這件事情有些讓人哭笑不得,那麼到底是怎麼一回事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