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姓雲舞臺,有戲「藝」起來!平調《葛洪》,專屬寧海人的獨有驕傲

2020-12-14 澎湃新聞
2020-03-27 16:15 來源: 澎湃新聞 寧海發布

百姓雲舞臺,有戲「藝」起來!國家級「非遺」寧海平調原創大戲《葛洪》,你「雲欣賞」了嗎?本期我們推出平調《葛洪》的最後兩場,感受寧海人的獨有驕傲。

平調《葛洪》講的是什麼故事?

我們先看

平調《葛洪》取材於葛洪在寧海發現青蒿治病救人的民間故事。該戲曾參演第十四屆浙江省戲劇節,深受專家和觀眾好評!本劇將分上中下三期推出,本次推出最後一期——《第五場 搶坐牢》和《第六場 仙草汁、尾聲》。

第五場 搶坐牢

第六場 仙草汁、尾聲

平調《葛洪》主創人員

總策劃:葉秀高、王鴻飛、童青燕

策劃:章偉銀、林仙菊

總監製:林仙菊

總統籌:金海萍

藝術顧問:黃正智、袁哲飛

編劇:楊東標、孫仰芳

導演:江瑤

作曲:劉建寬、嚴再望

唱腔設計:嚴再望

藝術總監:唐潔妃

音樂指導:黃永清

打擊樂指導:柳梅成

念白指導:韓燕飛

舞美設計:倪 放

燈光設計:周正平

燈光編程:鄒樹錦

造型設計:藍 玲

道具設計:楊 勇

配器:王斌樵、楊雙儉

舞蹈編排:蔣新光

舞臺監督:張陸琴

司鼓:姚國民

主胡:王寅

演出:寧海縣平調藝術傳承中心

主演

葉路成,飾演葛洪,曾獲第十四屆浙江省戲劇節優秀表演蘭花獎 。

呂婭娜,飾演葛洪之妻鮑姑,曾獲第十二屆浙江省戲劇節優秀表演獎。

往期精彩回顧

百姓雲舞臺·居家「藝」起來(第1期)

百姓雲舞臺·居家「藝」起來(第2期)

百姓雲舞臺·居家「藝」起來(第3期)

百姓雲舞臺·居家「藝」起來(第4期)

百姓雲舞臺·居家「藝」起來(第5期)

百姓雲舞臺·居家「藝」起來(第6期)

百姓雲舞臺·居家「藝」起來(第7期)

百姓雲舞臺·居家「藝」起來(第8期)

百姓雲舞臺·居家「藝」起來(第9期)

百姓雲舞臺·有戲「藝」起來(第10期)

百姓雲舞臺·有才「藝」起來(第11期)

百姓雲舞臺·有戲「藝」起來(第12期)

□ 編輯:林大海

聲明:本媒體部分圖片、文章來源於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請聯繫我們刪除。

往期推薦

賞櫻花·品禪茶·住民宿!橋頭胡春風惠民遊第一波大禮包免費領!比手速!

| END

歡迎各位在評論區留言

寧海發布

寧海縣人民政府新聞辦公室認證微信號

原標題:《百姓雲舞臺,有戲「藝」起來!平調《葛洪》,專屬寧海人的獨有驕傲》

錄入編輯:administrator澎湃新聞報料:4009-20-4009   澎湃新聞,未經授權不得轉載

關鍵詞 >>

相關焦點

  • 寧海平調:鮮活舞臺背後的左支右絀
    這便是寧海平調最令人稱奇的絕技,在傳統劇目《金蓮斬蛟》中,「耍牙」生動刻劃了劇中人物獨角龍的野性與靈動。據記載,明代四大聲腔之一的餘姚腔流入浙江寧海,和當地的民間曲藝、吹唱班結合,用寧海地區方言念白和演唱,聲調時而高亢時而婉約,一唱眾幫,形成寧海平調的獨特韻味。至2006年,寧海平調被列入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 新編平調大戲《葛洪》在甬首演
    寧海新聞網訊(記者卓佳洋通訊員邵穎玢)昨晚,新編平調大戲《葛洪》在寧波逸夫劇院首演,吸引了眾多戲迷前往觀看。縣領導葉秀高、王鴻飛、童青燕參加。  作為繼《白雀寺》後我縣推出的又一部平調大戲,《葛洪》總時長105分鐘,講述了晉朝時期寧海瘧疾瘟疫頻發,葛洪與妻子鮑姑不計個人安危,以百姓利益為重,奔走行醫,並研發了以青蒿汁為主的有效藥物,消退瘟疫的故事。
  • 《葛洪》讓人浮想聯翩
    寧海縣平調藝術傳承中心經過緊張排練,在10月9日將這部取材於當地、具有濃厚地方特色的平調新劇搬上寧波逸夫劇院的舞臺,並將於11月11日赴溫州參加浙江省第十四屆戲劇節展演。 葛洪是東晉時期我國著名道教學者、醫藥學家,其所著的《肘後備急方》是被譽為我國第一部「急救手冊」,其中包含對青蒿療效的記載。
  • 你家鄉都唱什麼戲
    歷來有「嵊州人,人人都愛唱越劇;越劇團,團團都有嵊州人」的美名。近年來,嵊州市在傳承方面重點推行「全域化保護、立體化培育、活態化傳承」,在發展方面重點推行「品牌型發展、融合型發展、開放型發展」,努力使嵊州越劇傳承有序、發展有力,逐漸探索形成「三化三型」的保護發展模式,大力推進越劇事業傳承發展,取得了明顯的成效。
  • 你家鄉都唱什麼戲
    歷來有「嵊州人,人人都愛唱越劇;越劇團,團團都有嵊州人」的美名。近年來,嵊州市在傳承方面重點推行「全域化保護、立體化培育、活態化傳承」,在發展方面重點推行「品牌型發展、融合型發展、開放型發展」,努力使嵊州越劇傳承有序、發展有力,逐漸探索形成「三化三型」的保護發展模式,大力推進越劇事業傳承發展,取得了明顯的成效。
  • 你家鄉都唱什麼戲~
    歷來有「嵊州人,人人都愛唱越劇;越劇團,團團都有嵊州人」的美名。」「戲曲進禮堂」「傳統戲曲進校園」等活動及常規性的巡演活動,宣傳寧海平調,展示寧海平調風採;打造平調文化圈,為平調的繁榮發展奠定良好基礎。
  • 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基地:寧海平調(越)劇團「寧海平調」傳承基地
    傳承項目:寧海平調申報單位:寧海平調(越)劇團命名時間:2009年6月  寧海平調(越)劇團團部(百花劇場)現有演出場地2000平方米,學員6人,年投入經費10萬元,年授課次數12次。目前已有3名學生掌握平調「耍牙」絕技,其他學生還在培訓中。  寧海平調是一個古老的地方劇種,曾經是燦爛的戲曲藝術。
  • 傳承地方戲曲,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 「寧海平調」走進浙江工商職院
    「原本為學分而來,現在為戲曲而著迷」  帶隊參加此次活動的唐潔妃是寧海縣平調藝術傳承中心主任、國家一級演員。據唐潔妃介紹,寧海平調是寧波寧海古老的地方劇種,產生於明末清初,迄今已有400餘年的歷史,2006年5月20日被列入國家級首批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名錄。
  • 浙江工商職院將寧海平調引入人文素質...
    唐潔妃介紹說,寧海平調是寧波寧海古老的地方劇種,產生於明末清初,迄今已有400餘年的歷史,2006年5月20日被列入國家級首批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名錄。作為富有地方特色的民間戲曲,寧海平調既傳承了宋元南戲的遺韻又兼有清代戲劇傳奇的特徵,集中體現了浙東古代民間風情和文化理念。
  • 鄉土寧海 | 亂彈守護人
    1987年,陳孝淵自掏腰包,辦起了一個培訓班,招了白嶠本村和岙裡的二十多個人,原來劇團大部分是男演員,這次都是女演員,最小十三歲,最大十六歲,最後16人如期畢業。為了提高演員的技藝,他請平調劇團的劉興官師傅來教戲,培訓半年,調教上臺,可以說是科班出生的一批新演員,畢業後新老演員合併,隊伍不斷壯大,劇團發展至54人。
  • 寧海古戲臺:傳承歷史文化的精神家園
    前天上午,寧海縣平調藝術傳承中心演員在強蛟鎮薛岙村的古戲臺上表演國家級非遺項目——「寧海平調」中的「耍牙」絕技,200餘名村民前來觀看。「耍牙」傳承人薛巧萍的精彩演出,不僅給當地村民帶來了歡樂,也讓百年古戲臺重新「活」了起來。一直以來,古戲臺是強蛟一些村莊唯一的活動場所。為了把古戲臺保護和利用有機結合起來,該鎮積極爭取上級部門的文物保護專項補助資金,對轄區內的古戲臺進行修繕修復,使其重新承擔起鄉村小舞臺的功能。「修繕後的古戲臺,重新煥發出昔日的風採。」
  • 浙江寧海百年古戲臺亮「耍牙」絕技
    吳立高 攝日前,國家級非遺項目——「寧海平調」中的「耍牙」絕技在浙江省寧波市寧海縣強蛟鎮薛岙村百年古戲臺上重新「活」了起來。百年古戲臺不僅是寧波寧海鄉村的「社交場所」,還因其悠久的歷史和精美的雕刻工藝,成為研究清代建築史、戲曲舞臺藝術史、江南民俗史及木雕文化等的物質載體。
  • 寧海第五屆「一人一藝杯」「五王」才藝大賽馬上鳴鑼開場,你準備好...
    >一年一度的「一人一藝杯」五王才藝大賽如約而至無論你張揚與否還是含蓄依舊無論你實力強勁還是初出茅廬如果你身懷絕技,如果你自信滿滿藝高膽大這裡就是你們施展才華的空間這裡就是你們放飛夢想的藍天或許,你的優美舞姿能傳遞婀娜與自信或許,你的戲曲唱腔餘音繞梁讓人如痴如醉各種才藝任君選擇在「五王大賽」的舞臺上綻放光彩!
  • 【品讀河北】河北非遺——武安平調落子
    武安平調落子公布時間:2006(第一批)申報地區:河北省武安市 武安平調落子是武安平調和武安落子的總稱,武安平調和武安落子是河北省武安市獨有的兩個地方劇種,經常在一起演出,習慣上合稱武安平調落子。武安平調落子流傳於河北省南部的邯鄲、邢臺,河南省北部的安陽、新鄉及山西省東南部的長治等地區。
  • 昨天,寧海有一座文化禮堂沸騰了
    昨天,寧海有一座文化禮堂沸騰了 2020-09-07 18:03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非遺傳承,武安平調落子專場開唱了!
    為傳承和弘揚武安地方戲曲文化,7月2日晚,我市戲劇曲藝家協會舉行了以「向黨生日獻禮,助力旅發大會」為主題的平調落子李派藝術演唱會,王新榮、周素霞、張紅英等優秀演員參加了此次演出。武安平調落子演唱會以王新榮的一曲武安平調《江姐》選段「寒風撲面」,拉開了演唱會序幕。王新榮是武安平調落子泰鬥級人物李魁元老師的開門大弟子,也是我市戲劇曲藝家協會主席,所唱曲目贏得在場人員熱烈掌聲。
  • 寧海古戲臺「活」了
    8月8日,國家級非遺項目——「寧海平調」中的「耍牙」絕技在寧海強蛟鎮薛岙村有著百年歷史的古戲臺上亮相。「耍牙」傳承人薛巧萍的精彩演出,不僅給當地村民帶來了歡樂,也讓百年古戲臺重新「活」了起來。作為「中國古戲臺文化之鄉」,寧海是國內古戲臺保存最多、最完好的地區之一,現有古戲臺125座,其中10座被列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寧海古戲臺結構完美、自成體系,特別是明清以來各時期的戲臺均有遺存,呈現了一部完整的舞臺史。為保護這些文物,近3年,寧海10座「國保級」古戲臺得到國家專項補助資金超過1600萬元。寧海歷史悠久,自古貿易文化交流頻繁。
  • 河北的平調落子是個啥?
    歷史上,武安曾隸屬河南省,該縣清代時有白姓、曹姓二位藝人在河南學懷調,回武安後創辦科班,形成武安平調。懷調和平調十分相似,遂有「平、懷不分家」之說。清乾隆九年(1744年),武安知縣周盛文將一個平調戲班薦進皇宮演藝,得了恩賞。河南巡府說是河南懷調,周知縣說是武安平調,爭論不休。後判定為河南為大平調,武安為小平調,方平息了爭論。
  • 大平調淵源新考於俊魁李平
    大平調主要流行於我國的豫北、冀南、魯西等地區,是河南省古老的地方戲曲劇種之一。本文以大平調的淵源為主要研究對象,試從梆子戲,地理區域,觀眾市場和劇團情況四方面論證大平調是產生於清初年間的河南本土的古老劇種,其中心在濮陽,滑縣地區。大平調;梆子戲;地理區域;群眾市場。大平調屬於梆子腔劇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