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11-21 22:00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編者按】2020年10月31日,由北京大學經濟學院和北京大學中國保險與社會保障研究中心(CCISSR)主辦的「北大賽瑟(CCISSR)論壇·2020(第十七屆)」在北京大學舉行。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副主任張軍擴應邀出席論壇,並發表主旨演講。以下是演講內容摘要。
十九屆五中全會通過了《中共中央關於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二〇三五年遠景目標的建議》,對「十四五」面臨的形勢任務和戰略對策進行了全面分析和部署。我們需要認真學習和準確把握。其中最為重要的一點就是把握中央關於加快構建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這一戰略決策的重大意義和政策思路。
第一,要充分認識我國參與國際大循環傳統模式所面臨的挑戰和轉型壓力。該模式具有兩個基本特點:從供給側來看,傳統模式主要是不斷引進吸收國外先進技術提升自己的技術水平,但在關鍵技術、設備方面,還是高度依賴外部;從需求側來看,我國企業憑藉優越的要素組合優勢和制度環境,在提高產品質量的同時,不斷降低產品成本,增強競爭力。這一傳統模式適應當時的條件和環境,推動我國經濟快速發展。但是,隨著我國發展階段和國際環境的變化,傳統模式面臨越來越多的挑戰:一方面,傳統技術進步和對外合作方式面臨轉型壓力;另一方面,擴大出口也會面臨越來越大的壓力。
第二,要充分認識新階段和新形勢下我國所具備的發展優勢和潛力。雖然我國潛在經濟增速在下降,但是無論從供給要素還是需求空間來看,我國都具有諸多獨特的優勢和條件,因此,仍然具有在相當長的時間段實現中高速增長的潛力。但是,增長潛力並不會自動變為實際增長,而是需要通過改革和政策調整去釋放潛能。
第三,加快構建新發展格局要處理好「兩個關係」,抓住「一個關鍵」。首先,要明確和處理好「兩個關係」。一是要明確處理好釋放內部潛力與擴大開放的關係。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與擴大對外開放並不是相互矛盾或替代的關係,而是相輔相成、相互促進的。二是要處理好自主創新與開放創新的關係。我們必須加大在關鍵核心技術方面的自主創新和集中攻關力度,必須著力解決核心技術、核心設備和關鍵零部件受制於人的情況,要實現充分吸收和利用國際資源的開放創新——要在充分發揮我國基礎和優勢的前提下,在若干重要的關鍵和核心技術方面取得優勢,以形成相互制衡、互為所用的關係。
無論是加大關鍵核心技術的攻關力度,還是充分利用我國的優勢條件、挖掘內需潛力,都必須抓住改革開放這一個關鍵。新時期通過改革推進構建新發展格局要突出三個重點:一是要進一步激發各類市場主體和要素活力;二是要進一步優化創新的生態環境;三是要充分調動廣大幹部尤其是地方領導幹部幹事創業的積極性。
作者簡介:張軍擴,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副主任,中國區域經濟50人論壇成員。
(來源: 北京大學中國保險與社會保障研究中心 2020-11-03)
責任編緝:祁國燕
喜歡此內容的人還喜歡
原標題:《張軍擴:加快構建新發展格局關鍵要靠深化改革擴大開放》
閱讀原文
特別聲明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並發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