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軍擴:加快構建新發展格局關鍵要靠深化改革擴大開放

2020-12-05 澎湃新聞

張軍擴:加快構建新發展格局關鍵要靠深化改革擴大開放

2020-11-21 22:00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編者按】2020年10月31日,由北京大學經濟學院和北京大學中國保險與社會保障研究中心(CCISSR)主辦的「北大賽瑟(CCISSR)論壇·2020(第十七屆)」在北京大學舉行。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副主任張軍擴應邀出席論壇,並發表主旨演講。以下是演講內容摘要。

十九屆五中全會通過了《中共中央關於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二〇三五年遠景目標的建議》,對「十四五」面臨的形勢任務和戰略對策進行了全面分析和部署。我們需要認真學習和準確把握。其中最為重要的一點就是把握中央關於加快構建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這一戰略決策的重大意義和政策思路。

第一,要充分認識我國參與國際大循環傳統模式所面臨的挑戰和轉型壓力。該模式具有兩個基本特點:從供給側來看,傳統模式主要是不斷引進吸收國外先進技術提升自己的技術水平,但在關鍵技術、設備方面,還是高度依賴外部;從需求側來看,我國企業憑藉優越的要素組合優勢和制度環境,在提高產品質量的同時,不斷降低產品成本,增強競爭力。這一傳統模式適應當時的條件和環境,推動我國經濟快速發展。但是,隨著我國發展階段和國際環境的變化,傳統模式面臨越來越多的挑戰:一方面,傳統技術進步和對外合作方式面臨轉型壓力;另一方面,擴大出口也會面臨越來越大的壓力。

第二,要充分認識新階段和新形勢下我國所具備的發展優勢和潛力。雖然我國潛在經濟增速在下降,但是無論從供給要素還是需求空間來看,我國都具有諸多獨特的優勢和條件,因此,仍然具有在相當長的時間段實現中高速增長的潛力。但是,增長潛力並不會自動變為實際增長,而是需要通過改革和政策調整去釋放潛能。

第三,加快構建新發展格局要處理好「兩個關係」,抓住「一個關鍵」。首先,要明確和處理好「兩個關係」。一是要明確處理好釋放內部潛力與擴大開放的關係。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與擴大對外開放並不是相互矛盾或替代的關係,而是相輔相成、相互促進的。二是要處理好自主創新與開放創新的關係。我們必須加大在關鍵核心技術方面的自主創新和集中攻關力度,必須著力解決核心技術、核心設備和關鍵零部件受制於人的情況,要實現充分吸收和利用國際資源的開放創新——要在充分發揮我國基礎和優勢的前提下,在若干重要的關鍵和核心技術方面取得優勢,以形成相互制衡、互為所用的關係。

無論是加大關鍵核心技術的攻關力度,還是充分利用我國的優勢條件、挖掘內需潛力,都必須抓住改革開放這一個關鍵。新時期通過改革推進構建新發展格局要突出三個重點:一是要進一步激發各類市場主體和要素活力;二是要進一步優化創新的生態環境;三是要充分調動廣大幹部尤其是地方領導幹部幹事創業的積極性。

作者簡介:張軍擴,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副主任,中國區域經濟50人論壇成員。

(來源: 北京大學中國保險與社會保障研究中心 2020-11-03)

責任編緝:祁國燕

喜歡此內容的人還喜歡

原標題:《張軍擴:加快構建新發展格局關鍵要靠深化改革擴大開放》

閱讀原文

特別聲明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並發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

評論()

相關焦點

  • 構建新發展格局關鍵是深化改革、擴大開放
    本報記者 王小霞「構建新發展格局看似是發展問題,實則是改革開放問題,無論是加大關鍵核心技術攻關的力度,補齊經濟發展短板、軟肋,還是充分利用我國優勢條件,挖掘內需潛力,最為關鍵的都要靠深化改革、擴大開放。」
  • 張軍擴:構建新發展格局還要依靠深化改革和擴大開放
    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副主任張軍擴在日前舉行的2020三亞財經國際論壇上表示,構建新發展格局,看似是發展問題,實則是改革開放問題。無論是加大關鍵核心技術攻關力度、補齊經濟發展短板弱項,還是充分利用我國優勢條件挖掘內需潛力,都要靠深化改革和擴大開放。  張軍擴認為,構建新發展格局是我國發展階段變化的必然要求。
  • 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副主任張軍擴:?加快構建新發展格局關鍵要靠...
    來源:證券日報本報訊「當前及今後一個時期,我國仍將處於戰略機遇期,但機遇和挑戰內涵有變化,所以要緊緊抓住時機,加快改革開放,與時俱進調整和優化各項發展戰略和政策,努力在應對各項風險挑戰中實現化危為機。」
  • 構建新發展格局關鍵要靠深化改革
    構建新發展格局是我國發展階段變化的必然要求總的來看,加快構建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是我國發展階段變化的必然要求。這可以從兩個方面加以說明。一方面,隨著我國發展階段變化,我國傳統的參與國際大循環的模式面臨越來越大的挑戰和調整壓力。
  • 王一鳴:構建新發展格局關鍵是深化改革
    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審議通過的《中共中央關於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二〇三五年遠景目標的建議》提出:「形成強大國內市場,構建新發展格局。」構建新發展格局,是在一個更加不穩定、不確定的世界中謀求我國發展的戰略決策。
  • 在深化改革開放中構建新發展格局 - 青海日報社數字報刊平臺
    新華社評論員 「要繼續用足用好改革這個關鍵一招,保持勇往直前、風雨無阻的戰略定力」。在日前召開的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員會第十五次會議上,習近平總書記強調,推動更深層次改革,實行更高水平開放,為構建新發展格局提供強大動力。這一重要論述,為進一步深化改革開放、加快形成新發展格局指明了方向和路徑。
  • 張軍擴:中央為何在當前提出「雙循環」新發展格局?
    中新經緯客戶端12月20日電 題:《張軍擴:中央為何在當前提出「雙循環」新發展格局?》作者 張軍擴(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副主任)構建「雙循環」新發展格局是一項十分重要的決策,將會對今後一個時期的政策制定和發展格局產生重要的影響。所以,需要我們認真地學習、深刻地理解和準確地把握。現在,對新發展格局問題大家討論很多,思考也很多。
  • 王一鳴:構建新發展格局要靠改革創新
    中國國際經濟交流中心副理事長、第十三屆全國政協經濟委員會委員、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原副主任王一鳴:《中共中央關於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二〇三五年遠景目標的建議》提出,要加快構建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
  • 智庫視點|張軍擴:構建新發展格局看似發展問題,實則是改革開放問題
    深刻認識其重大意義、本質要求和關鍵舉措,對於貫徹落實好這一戰略任務十分重要。|構建新發展格局是我國發展階段變化的必然要求總的來看,加快構建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是我國發展階段變化的必然要求。這可以從兩個方面加以說明。
  • 加快構建新發展格局
    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提出,要加快構建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這是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積極應對國際國內形勢變化、與時俱進提升我國經濟發展水平、塑造國際經濟合作和競爭新優勢作出的重大戰略抉擇,對於「十四五」和未來更長時期我國經濟和社會發展具有重要指導意義,必須深入學習領會,認真貫徹落實。
  • 何立峰在《黨建》雜誌刊文:加快構建新發展格局
    改革開放以來,我國在實行出口導向型發展戰略中,經濟特區、沿海開放城市、沿海經濟開放區就發揮了重要引領示範作用。要把構建新發展格局同實施區域重大戰略、區域協調發展戰略、主體功能區戰略、建設自由貿易試驗區等有機銜接起來,鼓勵各地區圍繞深化改革、擴大開放、推動科技創新和產業結構升級等新發展格局的重要著力點,加快先行先試,打造改革開放新高地。
  • 構建新發展格局須以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戰略方向
    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在規劃「十四五」時期經濟社會發展及2035年基本實現現代化遠景目標時,進一步明確了新發展格局的內涵,提出「形成強大國內市場,構建新發展格局」的明確要求。五中全會在回答怎樣構建這一新發展格局時,特別指出要「把實施擴大內需戰略同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有機結合起來」。這一原則與黨的十九大強調的貫徹新發展理念、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基本方略是一致的。
  • 張軍擴:發達國家未來經濟復甦之後 我國出口可能再承壓
    來源:新浪財經2020三亞·財經國際論壇將於2020年12月11-12日在三亞舉行,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副主任張軍擴出席並演講。張軍擴表示,目前發展環境面臨多重複雜挑戰。張軍擴同時指出,全球產業鏈調整趨勢增強,我國面臨的產業安全壓力會加劇,疫情加大了各國對產業鏈自主可控的重視程度,逆全球化趨勢將加劇,產業鏈外溢將會隨之增加。他強調,要真正加快構建新發展格局,關鍵還是要靠深化改革,構建新發展格局。
  • 劉鶴:構建新發展格局本質上是改革問題
    11月25日,中央政治局委員、國務院副總理劉鶴在《人民日報》發表了署名文章——《加快構建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文中指出,從深化改革和推動發展的關係看,構建新發展格局必須全面深化改革。構建新發展格局是發展問題,但本質上是改革問題。
  • 以改革開放構建新發展格局
    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通過的《中共中央關於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二〇三五年遠景目標的建議》(以下簡稱《建議》)提出了新階段的新發展目標,為順利開啟第二個「一百年」的新徵程提供了行動綱領。應堅決落實新發展理念,建立和完善與新階段、新理念、新格局相匹配的體制機制,全面推進對外開放,以深度的改革和全面的開放構建「雙循環」新發展格局。
  • 知與行|思想者:加快構建新發展格局
    認真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於構建新發展格局的一系列重要論述,不折不扣把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精神落到實處,對於我國實現更高質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續、更為安全的發展,對於推進新時代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具有十分重要的現實意義和深遠的歷史意義。
  • 加快構建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
    這既是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遞進深化,也是我國以往發展戰略的整合提升,具有重大現實意義和深遠歷史意義。  二、準確把握構建新發展格局的科學內涵  「十四五」時期經濟社會發展,要以推動高質量發展為主題,以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主線,以改革創新為根本動力,加快構建新發展格局。構建新發展格局,關鍵在於實現經濟循環流轉和產業關聯暢通。
  • 在加快構建新發展格局中譜寫中國經濟奇蹟新篇章
    在新發展形勢下,如何育先機開新局,譜寫中國經濟奇蹟新篇章,是對我們黨的一個重大考驗。在這一重要歷史關口,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提出了「加快構建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的重大戰略部署,這是新發展階段把握髮展主動權的先手棋,是奪取經濟發展新勝利的關鍵招,意義重大、影響深遠,務必深刻領會、堅決貫徹。
  • 解答構建新發展格局「三問」
    消費是社會再生產的終點,是擴大內需的重要環節。推動構建新發展格局,就要充分發揮我國超大規模市場優勢,著力提升消費質量,加快消費升級,更好發揮消費拉動經濟的基礎性作用。為此,要深化收入分配製度改革,穩步提高居民收入,擴大中等收入群體,著力擴大消費需求;要大力推動電子商務、行動支付、共享經濟等新業態新模式發展,特別要鼓勵文化、健身等消費,大力釋放旅遊消費的潛力;要構建良性、穩健的消費信貸市場,從而進一步擴大居民消費,釋放消費潛力。
  • 前瞻「十四五」|構建「雙循環」新發展格局,促進高質量全面開放
    可以說,構建雙循環新發展格局是「十四五」建設的重要方向之一。對於雙循環新發展格局的建設,十九屆五中全會提出要形成強大國內市場。堅持擴大內需這個戰略基點,加快培育完整內需體系,把實施擴大內需戰略同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有機結合起來,以創新驅動、高質量供給引領和創造新需求;把暢通國內大循環,促進國內國際雙循環,全面促進消費,拓展投資空間作為新時期的具體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