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1月23日10時起,武漢進入封城狀態,全市公交地鐵等停運,機場火車站離漢通道關閉。
據丁香醫生發布的肺炎疫情實施動態數據顯示,截止1月24人凌晨三點,全國確診病例658例,治癒30例,死亡18例。疫情已逐漸變得複雜且嚴峻起來,與此同時正在進行中的年度春運更讓這次防控倍加緊迫。
距離2019年12月31日武漢市衛健發出的第一則多例肺炎病例的通告過去了僅20多天,新型冠狀病毒的疫情已從有關部門聲稱的「可防可控」到「存在進一步擴散的風險」,從」未見明顯人傳人「到證實「有限人傳人」,從「無醫護人員感染」到已有15名醫務人員感染。
雖然新型病毒的出現,對於研究其病理危害和傳染性需要時間確認,且早起很難預測一場傳染病如何傳播,特別是有一種從未見過的病毒,但復盤武漢肺炎爆發至今不斷變化的信息不難發現一個事實:對於這次疫情,我們犯了和2003年時非典疫情相似的錯誤。
回顧SARS非典,其首例病例出現在2002年11月16日的廣東佛山市禪城區。佛山第一人民醫院向疾控中心報告,疾控中心開展流行病學調查。但由於它不屬於《傳染病防治法》規定的35種傳染病,因此並沒有上報。
科學家常使用「基本傳染數R」這一數值來評估一種傳染病的初使傳染力,例如天花的R=3.5~6,小兒麻痺症的R=5~7,水痘的R=7~11,麻疹的R=10~20。
而當年SARS非典的R=2~3,明顯要比那些常見傳染病要低,這意味著如果沒有疫苗它也有被控制的可能。但這絕不表明SARS的威脅可以被忽視,如果不及時介入公共衛生醫療手段與限制隔離,它依然可以大規模蔓延。
對於引發武漢肺炎的新型冠狀病毒,我們同樣局限在慣性中,更多地缺少對突發情況應變的靈活性。
根據2020年1月21日《中國科學:生命科學》英文版發表的論文,引起武漢肺炎的新型冠狀病毒屬於Beta冠狀病毒屬,是RNA病毒。
從形狀上來看,正因稱其為「冠狀」病毒,是因為其表面有一圈類似棒棒糖的凸起,而這些凸起正是進入宿主細胞的「鑰匙」。
新型冠狀病毒正是通過這把「鑰匙」接觸到人類細胞表面,與「血管緊張素轉化酶2(以下簡稱ACE2蛋白)」作用鑽入細胞內部,複製出更多的病毒RNA侵佔人體肺部。ACE2蛋白主要在肺部組織表達,在調節血壓和體液代謝中發揮著至關重要的作用.
而作為RNA病毒,新型冠狀病毒最大的特點就是:進化快。這使得其變異速度很快,且不利於設計疫苗。
新型病毒性肺炎的爆發與「SARS」非典疫情有許多相似的地方,都發生在冬季,且起源於人與鮮活生物接觸頻繁的場所,那麼了解此次新型病毒最快的方式就是通過與已知病毒做基因比對。
在進化樹位置上,新型冠狀病毒與SARS和類SARS病毒類群相鄰,但不屬於這兩類病毒。但它們在進化上有共同的祖先病毒:寄生於果蝠的HKU9-1冠狀病毒。
由於武漢冠狀病毒的進化鄰居和外類群都在各類蝙蝠中有發現,推測武漢冠狀病毒的自然宿主也可能是蝙蝠。如同導致2003年「非典」的SARS冠狀病毒一樣,武漢冠狀病毒在從蝙蝠到人的傳染過程中很可能存在未知的中間宿主。
同時新型冠狀病毒感染人的機制和通路與SARS病毒比較相似,現階段通過分子結構模擬的計算方法得出的結論顯示:SARS病毒結合ACE2蛋白5個關鍵胺基酸,新型冠狀病毒中有4個發生了變化,但變化後的胺基酸仍保持很強的結合自由能力,實驗預測說明新型冠狀病毒存在很強的人類感染危險,
23日封城通知公示前,作為傳染源的武漢市一直是處於無法設防的狀態。封城措施是否在切斷傳染源上奏效仍需要觀察,但此舉措發出之際春運已經進行過半,高頻度人群流動或已將危險運輸到不同的地方。
從最初的疫情擴散情勢來看,其它地區出現的確診病例均為來自武漢的輸入性病例,尚未出現與武漢無直接關係的患者。冠狀病毒通過患者呼吸道分泌物排出體外,經口液、噴嚏、接觸傳染,並通過空氣飛傳播,且潛伏期內依然具有傳染性,發燒與否並不能斷定是否感染病毒。
隨後疫情導致醫療端聚集的患者越來越多,20日鍾南山院士首次披露武漢遊14名醫護人員感染新型冠狀病毒,而感染的極大原因可能源於醫務工作者的眼睛和面罩的防護漏洞。
眼睛也是感染通道之一的觀點也在@北大呼吸發哥描述自己患病過程中得到佐證,其最早的症狀是左下眼瞼出現結膜炎。
緊接著廣東發現6起家庭聚集性疫情,涉及17例病例。
如果將此次新型冠狀病毒與SARS非典的傳播曲線相對比,此時的疫情傳播已相當於2003年非典傳播的第三階段,即從武漢直接擴散到全國乃至全球多個國家,武漢都市圈乃至長江中遊城市群已經產生了一定規模的傳播。
而更值得關注的是以武漢為中心的湖北省內的其它地區都是潛在高風險城市,信息和宣傳無法觸達的小縣城和農村地區是否能得到有效的監控加入疫情防控,仍是我們無法得知的重要實況,這讓武漢肺炎的蔓延風險更加陡峭。
關於新型冠狀病毒,目前無特效抗病毒藥物,潛伏期最長達到14天且具有傳染性。未感染人群需要自我防護,患者治療主要是以對症治療為主。
國家衛健委高級別專家組李蘭娟接受媒體採訪中表示,相比於SARS病毒爆發兩個月才得知病原體,此次中國研究人與以及疾病控制與防禦中心已在最快速度定性了病毒,檢測試劑已發放用於檢測。
在尚未完全認識這個病毒之前,按照理論經驗,人們需要一定的健康防護,避免病毒入侵,例如佩戴可防飛沫的口罩(可參考文章:買不到N95口罩,我們怎麼預防新型冠狀病毒?)、避免人群聚集場所、注意手部衛生,如果出現發熱、乏力、呼吸困難等症狀需要及時就醫。
對於民眾日常還可以做到的防護措施,李蘭娟表示:按照以往對冠狀病毒的經驗,病毒本身對外界的抵抗力不強,56攝氏度30分鐘可使其死亡,使用乙醚、75%的乙醇、含氯的消毒劑、還有過氧乙酸等等,這些溶劑都可以有效地滅活病毒。
「民眾可以在家裡進行的常規操作有,用消毒機對碗筷進行消毒或煮沸到100℃,生鮮食物一定要煮熟,飯前便後要洗手。75%的酒精是能夠殺滅這個病毒的,所以大家如果去買這些東西,在日常經常接觸的地方,想要定期去消毒一下,都是可以的。」
至於網上謠傳的虛假預防手段,例如吸菸、燻醋、服用達菲病毒靈等,大家也要防止盲目聽信,尊重科學,尊重常識。
與此同時,無論什麼年齡的人群都應該加強自我保護意識,尤其是老年人、免疫功能比較低下的、有慢性病的人群,更容易感染甚至升級為重症。
但這並不意味著兒童和年輕人並非易感人群。「所有未感染人群都易感」,專家李蘭娟在面對媒體採訪時明確強調。兒童被表述為「非易感人群」僅為統計數據分析,論據不充分,且相較於成人接觸病原機會少,仍然需要高度關注而非低風險。
在隨時都有可能變異的病毒面前,我們尚未查明危險的源頭以及明確的傳染途徑。就目前來看,鍾南山院士以及李蘭娟專家提到的「超級傳播者」暫未出現。
根據SARS的定義,如果一個患者傳染了10個或者10個以上,就應該算是一個超級傳播者,但是這個標準是不是適合武漢的此次疫情,目前還有爭議,關於新型冠狀病毒引起的攻堅戰才剛剛開始。
參考文獻
《「毒王」為什麼那麼「毒」-非典超級傳染者揭秘》2003年 南方周末
《「Evolution of the novel coronavirus from the ongoing Wuhan outbreak and modeling of its spike protein for risk of human transmission》《中國科學:生命科學》英文版
《國家衛健委高級別專家組李蘭娟:新型冠狀病毒怕酒精不耐高溫》環球時報
《武漢肺炎,已經出現超級傳播者了嗎?》三聯生活周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