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書法,一般的人的動機無外乎兩種,把字寫好,抑或把它當成藝術來學。但不管你怎麼想,初學書法,首先要面對的事情就是,你選擇什麼字帖。這是練書法的最基本的問題,馬虎不得!
1、楷書,行書,還是隸書
如果讓我說,我會毫不猶豫的告訴你,選楷書,並且是唐楷。楷書確實難學,據說好些當代的書法家的楷書寫得並不見得好,但我們仍然堅持我的觀點,先練楷書。
為啥選擇唐楷,是因為唐朝離晉魏並不算太久遠,唐朝的大家們是親眼見到過晉人的真跡的(但往後,這些真跡逐漸被宮廷內府秘藏而漸漸消失,最著名的就是《蘭亭序》),在這些真跡中,他們學到了晉人的用筆、用墨和氣韻,並因此達到了更高的水準。
楷書寫好了,其實也就是基本功到位了。楷書學好了,你才能寫出千變萬化,高質量的線條,這時候再去學行書,草書就容易了。如果直接就學行書,容易「走火入魔」,變成江湖體。《人民的名義》達康書記牆上的字「寧靜致遠」江湖意味就很濃,估計是劇組缺錢的緣故吧。此圖來源於網絡:

2、顏體,歐體還是柳體
當今社會,學柳體的極少。存在的就是合理的,其實原因也很簡單,柳體初學比較難。於是剩下的就只有歐體和顏體了。
放眼望去,學習歐體的人其實是最多的,因為歐體比較符合大眾的審美情趣,同時學習歐體見效相對較快,相對容易出「成果」(當時和一個書法老師聊的時候他是這麼說的)。但我的想法是,你覺得你喜歡哪個選哪個,當然一定要是真的喜歡。說句題外話,有時候「鼠目寸光」也不見得是壞事,我們先要培養對書法的興趣和感覺。只是對我自己而言,我沒有選擇歐體,而是選擇了顏體。
下圖為一朋友臨的顏真卿自書告身帖,頗見功力:

3、《九成宮》和《多寶塔》是最佳選擇
這只是我自己的看法,如果你剛開始學書法,歐體就選《九成宮》,顏體就選《多寶塔》!
顏體最具代表的應該是《勤禮碑》,但我選擇的是顏真卿的早期作品《多寶塔》。《多寶塔》是顏真卿44歲時候的作品,比起後期作品還不夠老練,還沒有形成顏體的風格,甚至還能夠看到一些歐陽詢的影子。具體的特點我這裡就不說了,網上關於《多寶塔》的特點的帖子很多,我還是貼一個照片出來吧,如下:

當時我選字帖,花了差不多半個月的時間。某一日看書,書中說歐陽詢字體剛健清肅,雖然適合多數人的審美,但對初學的人來說不好臨摹,並「恐嚇」我說,如果沒有專業系統的指導,比如指法姿態等的練習,很容易走偏。於是把我給嚇住了,所以我最後選擇了多寶塔。
不過話說回來,多寶塔確實是初學書法非常好的入門碑帖。多寶塔的結構很平正,結字要求沒有九成宮和玄秘塔那麼高(也就是容錯性更高一些),筆法外露(藏鋒相對較少),刻工也不錯,運筆有跡可循(這很重要),個人風格不強烈,很容易上手。
不過《九成宮》也不錯。你根據自己喜好選擇即可。下圖為一朋友臨的《九成宮》:

其實,選擇這兩個都不會錯。當下是一個網際網路的社會,網絡上的學習資料實在是太豐富了,所以無論你是自學還是跟著老師學,獲得學習資訊非常容易和方便。
4、初學時不要隨意換帖
白蕉《書法十講》中言: 「凡學一家書,先以一帖為主,守之須堅。。。」,確實是這樣,選擇後就不要隨意更換。如果是剛開始練習不久,如果覺得不合適,這時候換帖倒是可以理解。如果已經練了一年半載,再換帖就意味著你的失敗。
當然,學習了幾年後,有了一定的功底,再換帖我覺得就是水到渠成,變成很自然的事情了。
選好帖後就堅持吧,只有堅持才能有收穫。
另外說一句,關於選帖,萬人有萬種說法,而本文系我一家之言,不成熟也不深刻。大家可以在評論中討論,暢所欲言方能夠進步!下面我用多寶塔寫的九成宮幾個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