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四史經典語句薈萃(二)

2020-12-10 招搖的小貓

11.順德者昌,逆德者亡。《漢書·高帝紀上》

順應道德的人才會昌盛,不遵從道德的人必然滅亡

12農,天下之大本,民所恃以生也。《漢書·文帝紀》

農業是天下的根本,是百姓賴以生存的衣食來源。

13過而不改,是謂過矣。《漢書·成帝紀》

有了過錯,而不悔改,這才叫過錯。

14寒之於衣,不待輕暖;飢之於食,不待甘旨;饑寒至身,不顧廉恥。《漢書·食貨志》

在寒冷的天氣,人們不會去等待狐裘或絲綿做的輕暖的冬衣(寒不擇衣);人在飢餓的時候,不會去等待甜美的食物(飢不擇食);人在饑寒交迫之時,也就不會考慮到廉恥之心了。

15先發制人,後發制於人。《漢書·項籍傳》

先出擊就能制服敵人,隨後應戰只會被控制。

16明者見危於無形,智者見禍於未萌。《三國志·魏書二十八·鍾會傳》

明智的人在危險還沒形成時就能預見到,智慧的人在災禍還未發生時就會有所覺察。

17患人知進而不知退,知欲而不知足,故有困辱之累,悔吝之咎。《三國志·魏書二十七·王昶傳》

擔心的是人們知道前進卻不知道後退,知道索取卻不知道滿足,所以才會有受困窘侮辱的過錯,才會有產生悔恨的過失。

18書籍之事,患人不好,好之無傷也。《三國志·吳書三·三嗣主傳》

對於讀書這件事,擔心的是人們不喜歡它,喜歡它是沒有什麼傷害的。

19成敗相因,理不常泰。《南史·宋本紀》

成功與失敗互為因果關係,世事不會永遠太平安寧。

20以清白遺子孫,不亦厚乎。《南史·徐勉傳》

把清清白白做人的品質留給後代子孫,不也是很厚重的一筆財富嗎?

相關焦點

  • 4000萬字的《二十四史》濃縮成經典的10句,發人深省
    你通讀過二十四史嗎?你通讀過十三經嗎?」說明黎先生認為通讀過二十四史和十三經就有一定「狂」的資格了,足見其難。3213卷,4000萬字的《二十四史》濃縮成最經典的10句,發人深省為什麼?二十四史共計3213卷,約4000萬字。四千萬字要讀多久才能讀完?
  • 《二十四史》的前世今生
    預約樣本中刊載的「影印緣起」一文,記述著這部經典版本的誕生始末。原來從民國九年(1920)開始,正在輯印「四部叢刊」的商務印書館就注意到《二十四史》的版本問題。在當時沒有更佳版本的影印底本情況下,不得已用武英殿版為底本,曾經影印過一部分,用於零售配售。在張元濟多方搜求之下,逐漸的匯集到一部分宋元古本的二十四史。
  • 這三句國學經典語句經常被人曲解
    這十幾年來,重讀國學經典蔚然成風,尤其是當初《百家講壇》為傳統國學提供了一個普及的窗口和平臺,更是讓國學成為國人關注的一個熱點。隨著這陣風,傳統國學的普及的確有了不小的進展,向更多國人打開了傳統國學的神秘寶庫。但與此同時,這陣風也帶來了一些對國學經典語句的曲解。
  • 魯迅與《百衲本二十四史》
    中華書局的「聚珍本」《二十四史》以「殿本」為校印底本,鉛字排印出版。1920年,中華書局開始籌備輯印《四部備要》,全書11305卷,分訂為2500冊。中華書局選擇了丁輔之的「聚珍仿宋體」排版。《四部備要》出版後,很受歡迎。1930年11月,中華書局發布《聚珍仿宋版二十四史樣本》,決定單獨發行二十四史。
  • 致愛芭蕾 經典薈萃
    內容來源:VOGUE時尚網   圖片來源:Van Cleef & Arpels, 編輯:Tristan/張琦 時間:2016年9月29日【2016年9月27日,北京】國家大劇院攜手法國殿堂級珠寶腕錶世家Van Cleef & Arpels梵克雅寶,正式宣布將於11月26日、27日在北京傾情呈獻代表當今世界芭蕾舞最高水準的《國際明星芭蕾精品薈萃
  • 受益終生的30則《二十四史》經典佳句
    受益終生的30則《二十四史》經典佳句 發表時間:2017-05-04   來源:  經典一詞古時候是指「經」和「典」。一般來說,「經」主要是南宋以後形成的「十三經」,是科舉考試的基礎內容。
  • 二十四史之一《周書》的4句千古名句,經典睿智,值得一看!
    中國歷史典籍汗牛充棟、浩如煙海,其中以「二十四史」為最盛。二十四史是我國古代各朝撰寫的二十四部史書的總稱,它最早追溯到人文初祖的黃帝時期,最晚止於明末朱由檢時期,共計有3229卷,大約4000萬字。今天子曰帶來的就是二十四史之一《周書》的4句千古名句,經典睿智,句句道出人生,值得一讀!一、黍稷非馨,明德惟馨——《周書·君陳》釋義:黍稷泛指五穀,明德為美德。五穀雖然能發出香味,但是它的美味並不是最香的,真正能夠發出香氣的是一個人的美德。
  • 二十四史是哪二十四史?
    我們常說的二十四史,一般是指中國古代各朝撰寫的史書的總稱,二十四史以《史記》作為開端,《史記》的紀傳體寫法被後世認為是正式的歷史寫作手法,所以使用相同寫作方式的史書都被稱為「正史」。這二十四史的跨度自公元前2550年黃帝開始,一直到明朝的崇禎年間,共二十四部,3213卷,4000萬字以上,使用了統一的本紀和列傳的方式編寫,被稱為「二十四史」民國時候,總統徐世昌把《新元史》列到了國學正史中,二十四史演變成了二十五史,但是全國人並不認可這一說法,所以把《清史稿》作為了第二十五史。那麼這二十五史主要有哪些,又是什麼人撰寫的,跨度有多長呢?
  • 到底有多少人讀完過「二十四史」?韓寒的牛皮,成為經典笑話梗!
    所以我看網上,時不時有雅人追問:有沒哪個牛人,能把那堆「二十四史」讀完,甚至讀過許多遍的?它必然是研史必經之路,饌玉炊金,舍此無二。「正史」之正,是正規之正,也是正途之正。於是,青少年時代的黃宗羲,秉承父訓,堅持兩年,從天色初起(約凌晨4點左右)到雞鳴(當為6點半前後),「自明十三朝實錄,上溯二十一史,每日丹鉛一本」,每日不輟,終成其志,是經典案例。顧炎武從著述看,應該是讀完無誤,甚至可能會背誦。
  • 讀史書,認準官方蓋章的「二十四史」
    這二十四部史書以歷代王朝的興亡更替為線索,反映了中國歷史的進程,自乾隆皇帝命名為「欽定二十四史」後,一直享有崇高的地位。二十四史是怎樣逐漸形成的?為何能成為中國優秀傳統文化最傑出的代表?二十四史中的第一部是西漢司馬遷撰寫的《史記》,它是中國第一部紀傳體通史,也奠定了整個二十四史的基本體例。
  • 「二十四史」點校多風雲 周總理親定帶頭人
    點校整理「二十四史
  • 國慶珍藏版點校本「二十四史」入藏國家圖書館
    2019年9月19日下午,點校本「二十四史」國慶七十周年紀念珍藏版捐贈入藏國家圖書館儀式在國家典籍博物館舉行。中國擁有近4000年連貫、完整的歷史記載,其中最重要的就是以「二十四史」為代表的紀傳體正史。
  • 到底有多少人讀完過那堆「二十四史」?韓寒的牛皮,成為經典笑話梗
    所以我看網上,時不時有雅人追問:有沒哪個牛人,能把那堆「二十四史」讀完,甚至讀過許多遍的?豐澤園書房,佔數最多的,據說就是「二十四史」所謂「二十四史」,是過去中國人,對所有皇家欽定的「正史」的簡稱。從漢代《史記》,到清初修纂的《明史》,共有24部。時間線索上,起自蒙昧傳說的黃帝(約前2550年),直到大明崇禎17年為止(1644年),皇皇五千年文獻。
  • 《二十四史》經典佳句(以史為鑑)
    《二十四史》記載了上起傳說中的「五帝」時代、下迄明末的長達四、五千年的中國歷史。要想真正了解中華五千年文明史的來龍去脈,要想深入了解歷代王朝的興衰更替,要想重溫歷史人物的風雲事跡,要想弄明白歷史上典章制度的沿革變化,就不能不去讀「二十四史」。可是,卷帙浩繁,字數太多,就是粗粗從頭到尾看上一遍,也是一件很費時吃力的事。毛澤東詩云,「讀罷頭飛雪」,就有這方面的深切體會。
  • 通讀《二十四史》的不是韓寒,而是黃宗羲和他們!
    在網上,甚至有人會說自己讀完了《二十四史》,甚至讀了很多遍。《二十四史》這本書是過去的人對所有皇家欽定的「正史」的簡稱,這本書從漢代開始,記載到清代,從《史記》到《明史》一共有二十四部,論字數,據統計約有4700萬字。它涵蓋了中國五千年的文獻,是研究中國文化以及中國歷史重要的文獻。如果說,想要了解古代中國,那麼是很難脫離開這本書的。
  • 《論語》經典語句欣賞
    《論語》經典語句欣賞【原文】子曰:「學而時習之,不亦悅乎?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lè)乎?
  • 魯迅藏《二十四史》影印出版
    原標題:魯迅藏《二十四史》影印出版這套書是以20世紀30年代魯迅收藏的百衲本《二十四史》首版全本為底本影印,與原版同大,採用極品手工宣紙和良墨精印線裝而成,共計820冊。北京魯迅博物館副館長黃喬生介紹說:「因為魯迅很愛惜書,捨不得在書上做批註,所以此次影印的是百衲本《二十四史》原本。」   百衲本《二十四史》由近現代著名學者、出版家張元濟主持輯印,20世紀20年代起由商務印書館陸續編校出版。
  • 經典歌劇序曲大薈萃
    經典歌劇序曲大薈萃 青島全搜索電子報   2015.10.20 星期二     早報文娛專訊 10月23日晚7時30分,青島音樂廳將舉行華夏銀行之夜——2015年青島音樂廳交響樂團音樂季之
  • 上海法國戲劇薈萃展演原汁原味經典
    首屆「上海法國戲劇薈萃」活動將展演三部法國經典劇作,演出採用中文對話,配以法文原文字幕的形式。 網易世博消息首屆「上海法國戲劇薈萃」活動將展演三部法國經典劇作,其中有兩部是首次以中文演出
  • 2021國家公務員考試申論素材積累:《二十四史》經典名句
    【導讀】華圖國家公務員考試網同步華圖教育發布:2021國家公務員考試申論素材積累:《二十四史》經典名句,詳細信息請閱讀下文!寧夏華圖分享「二十四史中的經典名句」,大家可以轉發收藏,作為申論學習的素材。   中華文明上下五千年,古人的智慧凝結為一句句至理名言。一部《二十四史》,幾千年的興衰變遷,都記錄其中。   1、義感君子,利動小人。——《晉書·符登傳》   【釋義】   道義可以感動君子,利益可以打動小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