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瓊(約1213~1278)曲陽縣羊平村人。楊瓊幼時學習石雕工藝,他的石雕「巧奪天工,天巧層出,人莫能及焉」。元世祖忽必烈建上都和大都(今北京),詔他去京雕刻,他取二石雕刻了一獅和一鼎,忽必烈一見大喜,稱讚說:「此絕藝也!」於是命他管領燕南各路石匠。他率領5000餘名石工,加入營建大都的工程,許多宮殿的石雕均出自他手。
在營建大都城過程中,楊瓊三遷其官,做到領大都等路山場石局總管,後來被任為大都採石提舉。至元十三年(1276),修建元皇城崇天門前的周橋,很多人「繪圖以進,多不可」,而楊瓊的設計方案忽必烈十分中意,「因命督之」。楊瓊在雕造此橋時,運用了圓雕、塗雕、高浮雕等多種技法,具有極高的藝術水平,堪稱元代石雕藝術的精品。明清時期,因城垣改建和河渠改道而形成內外金水河。以楊瓊建造的周橋為藍本,在內外金水河上分別修築了內外金水橋。
楊瓊敬業精神極強,到黃山(位於今曲陽縣城南)選石料,三過家門而不入。至元十五年(1278)因勞累逝於工地上,成為人們傳頌的佳話。皇慶元年(1312),楊瓊靈柩安葬於西羊平村南祖塋。文學家姚燧曾為他撰作《楊公神道碑銘》,歷述其生平經歷。書法家趙孟頫撰寫「大元朝列大夫騎都尉弘農伯楊公神道碑銘」墓碑。此碑現存於曲陽北嶽廟內。
和煥
七絕•楊瓊贊
楊門佛子問如何?金水橋邊刻石多。
龍鳳祥雲隨匠意,一獅一鼎證師模。
楊麗靜
七絕•謁楊瓊墓三首
(一)
修建元崇天門周橋
皇命督之龍鳳祥,白石造就氣軒昂。
故宮遺錄周詳記,天地同輝日月長。
(二)
大元朝列大夫騎都尉弘農伯楊公神道碑
雕琢獅鼎帝心驚,五品石官藝史鳴。
儉樸終生仁義厚,子昂端甫證高風。
(三)
西羊平墓前石場
先賢遺墓有餘哀,浩蕩白石闢路開。
漢始黃山彰聖意,楊公可嘆幾歸來?
郭增民
七絕•題楊瓊墓
松雪神書功德碑,終成天巧誰堪追。
千秋偉業千秋頌,白石飛花韻自隨。
張淑藝
七絕•謁楊瓊墓
匠心巧手琢春風,玉骨痴魂幾夢同。
白石當思千載事,寂然猶在謁楊公。
劉興
七絕•題楊瓊墓(新韻)
風清草盛冷蟲吟,石亂田荒無跡尋。
逝水移川陵變谷,幾人尤記匠人心。
支偉然
七絕•題楊瓊(新韻)
鏨刀作筆繪穹川,技藝超群爾敢攀?
三過家門君未入,威名四海萬年傳。
李秀卿
山坡羊•楊瓊墓
曲陽人士,石雕工藝。楊公絕技驚元帝。
不知疲,每忘歸。因功脫匠榮登仕,創設周橋金水濟。
碑,端甫記,銘,端甫記。
張建強
江城子•題楊瓊墓(新韻)
玉翠石白瑪瑙紅。建宮廷。說羊平。
雕工精湛、美譽震都城。千古留芳永不朽,楊公墓,記英明。
商靜
七絕•題楊瓊墓
潛心精琢化飛虹,天巧層新豈可同。
青史留芳書石碣,敬隨詞客憶楊公。
武士典
七絕•題楊瓊的刀
以刀作筆畫人間,聲動元都可汗觀。
自此恆州鳴四海,巴拿馬展桂冠連。
劉鐵滿
七律·楊瓊墓(新韻)
元朝石匠數楊瓊,籍貫恆陽有大名。
技藝超群提舉坐,才華居首帝王驚。
皇宮立世輝今古,金水橫橋渡雨風。
三過家門人不入,一生業績墓碑銘。
郭興華
七絕•題楊瓊墓感懷
楊公巧手贏天下,刻畫雕磨泣鬼神。
自以靈心施砥礪,總教頑石化奇珍。
王作民
七絕•題楊瓊墓
公遺石鑿技傳人,富甲黃山百代春。
此墓功名雕鼻祖,豐碑祭掃思初貧。
張鵬輝
七絕•題楊瓊墓
元匠楊公雕藝強,德能勤績聖恩量。
千年古刻留昌盛,史冊書名世代揚。
陳亮
五律•楊瓊墓
蘊奇應有靈,黃石久欽風。
一脈開唯漢,千流遠紹公。
紫宸階白玉,金水臥瓊弓。
桑梓歸身地,青松映碧穹。
楊淑紅
七絕•謁楊公瓊墓
寫意由刀妙趣生,天門金水載佳名。
元時錦繡何消貴,石藝香浮為汝傾。
彭巧惠
七絕•謁楊瓊墓
一獅一鼎藝堪精,金水雙橋伴月明。
師祖墓前多感慨,青青松柏敬賢英。
谷軍連
七絕•楊瓊墓懷古
天神贈汝刀千柄,鑿琢山巖顯秀容。
頑石因君風韻備,曲陽工匠敬稱宗。
二、楹聯
張亞娟
題楊瓊墓
北嶽雕鄉四海聞,莫問地何靈?人何杰?
楊公故史千秋麗,欣弘圖更駿,藝更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