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
姑孰多紫蝦,獨有湖陽優。出產在四時,極美宜於秋。雙箝鼓繁須,當頂抽長矛。鞠躬見湯王,封作朱衣侯。所以供盤餐,羅列同珍羞。蒜友日相親,瓜朋時與儔。既名釣詩釣,又作鉤詩鉤。——《索蝦》
品味美食是人們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個活動,古人對於吃這一項可謂是絞盡了腦汁。唐彥謙的《索蝦》、袁枚的《隨園食單》等作品,無不顯示出中華民族幾千年的歷史上,中國人們對吃的喜愛和推崇。隨著世界關係的緊密連接,我們了解到世界上有許多個國家吃的東西和我們都不一樣,對待食物的方法和我們不一樣,各個地區的美食文化也都相去甚遠,例如日本的「吃文化」,就是好吃「生魚」了。
好吃「生魚」的國家
日本早在唐朝就與我們國家關係密切了,古時候的日本經常派遣使者過來學習我們的先進文化。傳聞楊貴妃就是逃到了日本。日本的文化與我們的文化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繫,但是又由於地域的限制,在吃食文化上,它有著自己獨特的一面。很多人去日本旅遊或者工作的話,肯定會品嘗到日本的生魚片。
生魚片,顧名思義,就是把活魚給片下來吃。為何日本人喜歡吃生魚片,而且經常吃生魚片?我們對於沒熟的肉類,都是敬而遠之的。因為中國人覺得沒有煮熟的肉會給人的健康帶來一定的危害,例如裡面的寄生蟲。而日本人經常吃生魚片,卻不見他們擔心生魚會對自己的健康造成危害,難道是因為他們不知道生的肉類裡面有寄生蟲嗎?這顯然不太可能,其實這種飲食的習慣和日本的地域和魚的種類有著非常大的關係。
好吃「生魚」的自然原因
第一個原因自然是日本的地理位置非常特殊。有人經常稱呼日本為島國,就是因為日本四面環海,像一個小島。且日本的佔地面積其實非常的狹小,除了填海造陸這種大工程外,根本沒有辦法向外面擴寬土地。而在日本的這片土地上,他們除了要生活,還需要種植農作物,而日本人很難在湖泊和山丘上面種植農作物,所以僅剩的一點點平地要用來搭建住房和種植農作物。
這點地方當然不夠日本人發揮,種的農作物也無法供應日常生活。他們選擇了向大海求助,大海是慷慨的,它給予了日本的人們許多東西,魚蝦蟹等等山珍海味。故而日本人吃生魚片的歷史非常悠久,甚至久到日本的第一代祖輩。那個時候或許沒有適當的工具可以煮熟海魚,故而他們吃生魚,並且習慣沿襲至今。
第二個原因則在於海魚的本身。中國人不好吃生的食物,是因為我們大部分地區還是典型的內陸地區,內陸沒有海,只有湖泊。湖泊裡面魚身上的寄生蟲是非常之多的,而且富有腥味,故而我們要把魚煮熟才可以吃。但是海魚不一樣,由於海的特殊環境,裡面的寄生蟲都非常特殊,它們大多無法在人類的體內存活下去,所以即使吃下了海魚的寄生蟲,也不用擔心自己會生病。
好吃「生魚」的自身因素
看完了日本人好吃生魚片的自然原因,你也許就明白了為何生魚片這麼受日本人喜愛。但同時也可能會疑惑,在進口貿易發達的今天,日本人完全可以從外國進口食物,不必要再繼續吃生魚了,完全可以吃別的肉類,能夠吃熟的魚肉了。但是實際上,生魚片經過了歷史的沉澱和考研,已經成為了日本人不可或缺的食物。
生魚片的魚大多取自於海裡,它們經過海浪的洗禮,經過了大海的訓練,肉質變得非常鮮嫩緊實,富有彈性,且海魚大部分的刺比較少,非常適合人類的口味。故而日本人在能夠進口別的食物的時候,卻還不肯放過生魚片,因為生魚片的味道非常不錯,再加上日本人自己製作的那些蘸料,對於日本人而言,可以說世界上最美味的就是生魚片了。
生魚片的吃法多種多樣,日本人最喜歡蘸取的是芥末等蘸料。芥末在以前蘸生魚片的時候,因為它的味道辛辣,並且含有一些殺菌的成分,能夠在保障生魚片美味的同時,帶給吃生魚片人一種安全的感覺,這樣的美味賠上無與倫比的蘸料,日本人有什麼理由放棄美味的生魚片呢?
結語
日本的環境造就了他們的飲食環境的不同,而聰明的人類善於利用周圍的環境為自己謀福利,謀發展、謀生存。日本人就利用了大海的環境,為自己的發展和生存謀下了一片天地,綿延了無數的子子孫孫。大海也許是日本人最該感謝的「母親」之一。
圖片來自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