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讀《色•戒》才明白,張愛玲對胡蘭成如此情深,可惜對方不懂

2020-08-07 讀書旅行茶
重讀《色•戒》才明白,張愛玲對胡蘭成如此情深,可惜對方不懂

讀張愛玲小說《色戒》的時候,我總會由王佳芝聯想到張愛玲本人,由裡面的「易先生」聯想到胡蘭成。

據說,《色·戒》的原型正是張愛玲與胡蘭成相戀時,胡蘭成講與張愛玲聽的一則傳奇的暗殺故事。

《色·戒》的故事背景是上世紀40年代,主人公王佳芝和一群熱血的青年學生,為了刺殺汪偽漢奸易先生,以美人計引他上鉤。


王佳芝作為校花級的美人,自然成了最佳人選。為了打消易先生的懷疑,團體決定讓王佳芝以少婦的身份接近易先生。


為此,王佳芝不得不失身於一個她並不喜歡的男同學。


重讀《色•戒》才明白,張愛玲對胡蘭成如此情深,可惜對方不懂


在團體的安排下,王佳芝終於得到了易先生的信任,並在有一天,將先生騙到一家珠寶店裡,準備暗殺他。


然而,在非常關鍵的時刻,王佳芝卻產生了一種幻覺,覺得這個男人是真心愛自己的。


「這個人是真愛我的,她突然想,心下轟然一聲,若有所失。」


因此動了惻隱之心,放走了易先生。


重讀《色•戒》才明白,張愛玲對胡蘭成如此情深,可惜對方不懂

最後的結果是,王佳芝和她的同伴,沒有活著見到第二天早上的太陽。

「他一脫險馬上一個電話打去,把那一帶都封鎖起來,一網打盡,不到晚上十點鐘統統槍斃了。」


她以為他愛他,不惜為他付出生命,但他其實並不愛她。


我們無從知道王佳芝在生命的最後一刻,有沒有為自己的行為後悔,但張愛玲肯定是沒有的。

重讀《色•戒》才明白,張愛玲對胡蘭成如此情深,可惜對方不懂


張愛玲曾在《惘然記》的序中,談到《色戒》等三個故事時這樣說到:


「這三個小故事都曾經使我震動,因而甘心一遍遍改寫這麼些年,甚至於想起來只想到最初獲得材料的驚喜,與改寫的歷程,一點都不覺得這其間三十年的時間過去了。愛就是不問值不值得。」



愛就是不問值不值得。

在對待感情這件事兒上,張愛玲從來都是如此。


1.「願使歲月靜好,現世安穩

重讀《色•戒》才明白,張愛玲對胡蘭成如此情深,可惜對方不懂


讀張愛玲的作品,我們看到的是一個洞察力強、世故老練的作者,以一副旁觀者的視角講述她筆下人物的人生。

但現實中的張愛玲,卻是一副「幼稚可憐相,待說她是個女學生,又連女學生的成熟亦沒有」(胡蘭成)。

也正為如此,張愛玲在胡蘭成這個浪蕩男子的面前,潰不成軍,交付了所有的感情。

而胡蘭成呢,至始至終,都不改他風流無情的秉性。

重讀《色•戒》才明白,張愛玲對胡蘭成如此情深,可惜對方不懂

在認識張愛玲之前,胡蘭成已有妻子,而且身邊女人不斷;在與張愛玲在一起後,仍不改風流的本性,還跟不少女子來往。

胡蘭成與張愛玲結婚時,曾許諾張愛玲「願使歲月靜好,現世安穩」。

但實際上呢,張愛玲的歲月再也沒有安穩過。

胡蘭成跟張愛玲結婚不久,他就跟護士小周走在了一起,並且還跟她舉行了一次婚禮。

更過分的是,胡蘭成要求張愛玲接納小周。


重讀《色•戒》才明白,張愛玲對胡蘭成如此情深,可惜對方不懂


試想,即便是普通女子,也無法容忍一邊說著愛自己的愛人轉身又跟另一個女人卿卿我我,何況是高傲敏感的張愛玲?

但此時的張愛玲儘管內心痛苦無比,卻選擇當做什麼都沒有發生,隱忍著愛人的背叛。

可胡蘭成仍不見收斂,在他因漢奸身份被追捕而逃亡的時候,又跟一個大他好多歲的寡婦範秀美走到了一起。

張愛玲探得胡蘭成消息,不顧危險去找他,才知道自己又一次被對方欺騙。


重讀《色•戒》才明白,張愛玲對胡蘭成如此情深,可惜對方不懂


張愛玲見了範秀美,覺得她很美,就給範秀美畫起像來。

當張愛玲勾了臉龐,畫出眉眼和鼻子,正畫嘴角的時候,卻突然停住了,再也不肯畫下去。

在一旁看得起勁兒的胡蘭成很困惑,連忙問她怎麼不畫了。

張愛玲當時一句話都沒有說。

重讀《色•戒》才明白,張愛玲對胡蘭成如此情深,可惜對方不懂


範秀美走了之後,張愛玲才委屈地說:

「我畫著畫著,只覺她的眉眼神情,她的嘴,越來越像你,心裡好一驚動,一陣難受,就再也畫不下去了,你還只管問我為何不畫下去!」


世人都說兩個人在一起久了,會越來越像,但範秀美跟胡蘭成在一起的時間並不久 ,顯然是聰慧靈敏的張愛玲察覺出了什麼。

這也不是什麼奧秘,只因為在意。

可惜的是,張愛玲的心裡只有一個胡蘭成,而胡蘭成一直做著他那數美並陳的夢,他仍舊想名份上有張愛玲,意念中有周訓德(小周),現實中有範秀美。


2.我將只是萎謝了

重讀《色•戒》才明白,張愛玲對胡蘭成如此情深,可惜對方不懂


也正是胡蘭城一次次地失約,讓張愛玲決心離開他。

1947年6月,知道胡蘭成已脫險境的張愛玲,終於給胡蘭成寫了一封訣別信:

「我已經不喜歡你了。你是早已經不喜歡我的了。這次的決心,是我經過一年半的長時間考慮的。彼惟時以小吉故,不欲增加你的困難。你不要來尋我,即或寫信來,我亦是不看的了。」

還順帶給胡蘭成寄去了她新寫電視劇的稿費30萬。

到此,張愛玲和胡蘭成徹底結束。

這段愛戀留給張愛玲的是什麼呢?


重讀《色•戒》才明白,張愛玲對胡蘭成如此情深,可惜對方不懂


張愛玲曾對胡蘭成說:

「我想過,我倘使不得不離開你,亦不致尋短見,也不能再愛別人,我將只是萎謝了。」


張愛玲萎謝的不僅僅是她的青春,還有她的文採和靈氣。


夏世清在《色戒:張愛玲與胡蘭成的前世今生》一書中,這樣說道:


此後,張愛玲再也不是以前的張愛玲了,她不再尋求飛揚恣肆、轟轟烈烈。她愛得傷心、傷情、傷了靈性。感情的創傷,不僅影響了她的生活,還影響了她所有的創作。

她勤奮的筆耕得慢了,生花的筆開得淡了,品味的感覺鈍化了,對情致的體悟淡泊了。

從此以後,那個天才少女再也不見了。


3.因為懂得,所以慈悲


重讀《色•戒》才明白,張愛玲對胡蘭成如此情深,可惜對方不懂


張愛玲有句話叫:「因為懂得,所以慈悲。


這是她寫給胡蘭成的情話。

可惜的是,胡蘭成並不懂。


重讀《色•戒》才明白,張愛玲對胡蘭成如此情深,可惜對方不懂


【end】

註:圖片來源自網絡

內容參考:

張愛玲《色▪戒》


夏世清在《色▪戒:張愛玲與胡蘭成的前世今生》


蔡登山《張愛玲色▪戒》

我是立志讀萬卷書、行萬裡的讀書旅行茶,關注我,閱讀更多相關內容。

相關焦點

  • 重讀《色戒》才明白,張愛玲對胡蘭成如此情深,可惜對方不懂
    讀張愛玲小說《色戒》的時候,我總會由王佳芝聯想到張愛玲本人,由裡面的「易先生」聯想到胡蘭成。據說,《色·戒》的原形正是張愛玲與胡蘭成相戀時,胡蘭成講與張愛玲聽的一則傳奇的暗殺故事。《色·戒》的故事背景是上世紀40年代,主人公王佳芝和一群熱血的青年學生,為了刺殺汪偽漢奸易先生,以美人計引他上鉤。王佳芝作為校花級的美人,自然成了最佳人選。為了打消易先生的懷疑,團體決定讓王佳芝以少婦的身份接近易先生。
  • 張愛玲與胡蘭成的愛情——從《傾城之戀》到《色·戒》(下)
    《色·戒》這篇小說寫於張愛玲與胡蘭成分手之後,小說中男主人公老易是地位很高的漢奸,老易為女主人公王佳芝買6克拉粉鑽時,王佳芝突然感動了,動了真情,向老易洩露了珠寶店內埋伏有刺客,老易逃走後,毫不猶豫地下令搜捕王佳芝等人,欲置王佳芝等人於死地。
  • 張愛玲和胡蘭成的色戒
    小團圓》於臺灣首次出版、絕無刪節,甫一上市,書中大量的家族隱私甚至駭人情事,以及張愛玲與胡蘭成的虐戀始末、床笫風雲,無不令讀者目瞪口呆、難以置信,即便是鐵桿張迷也要生出「重讀張愛玲、重識張愛玲」的驚奇念頭,圍繞著該書的出版是否有違張愛玲本意、甚至有違道德的爭議亦甚囂塵上,堪稱炸響在華語文壇的一枚世紀炸彈。
  • 重讀《色·戒》王佳芝:她只是個弱女子
    在某種意義上,看待文本也是如此,不要出於意識形態看文本,我尊重王爾德的教導,書沒有道德或不道德,書僅有寫得好與寫得不好的區分,僅此而已。 這是一個重讀《色,戒》的前提。
  • 張愛玲與胡蘭成的三年孽緣
    一部電影《色·戒》,讓逝去的原作者張愛玲再度受到關注。之後,話劇《紅玫瑰與白玫瑰》在全國各地又颳起一陣張愛玲熱潮。  張愛玲的愛恨情仇,始終滲透在她作品的字裡行間。《色·戒》中大漢奸易先生和王佳芝有一段畸戀。而在現實生活中,張愛玲與胡蘭成,一個是當時上海最負盛名的女作家,一個是大漢奸、汪偽政府的要員。
  • 比《色,戒》還嚇人 張愛玲遺作《小團圓》引爭議
    電影《色,戒》在2007年轟動華語世界,片中男女主角的亂世之戀及其情慾戲引發熱議,包括原作者張愛玲與胡蘭成之戀也再度浮出水面。上月26日,張愛玲帶有自傳性質的長篇小說遺作《小團圓》在臺灣出版,搶先讀到小說的張迷直呼「好看得驚人」、「坦率得嚇人」。據悉,該書的大陸版仍在洽商中。
  • 張愛玲與胡蘭成的今生今世
    即使她從未經歷過戀愛,在如此冷漠的家庭中長大,也足夠她用手中的筆寫出一個悲傷的結局。張愛玲描寫了無數悽慘絕倫的愛情,但始料未及的是,她竟也成了自己筆下女主角。那個令他迷戀又痛徹骨髓的人,出現在她的生命裡,給了她溫暖,但卻也留下了更多的傷痛與遺憾。
  • 《色·戒》「考」
    張愛玲否認《色·戒》本事,有點反常  鄭蘋如刺丁默村是汪偽時期一大事件,抗戰勝利後審判丁默村,殺害鄭蘋如也是一大關目。《色·戒》故事與此案極相似,從男女主人公身份到謀刺經過幾乎一一對應,而抗戰期間國民黨刺殺漢奸之事雖時有發生,施以美人計的,則只此一樁,——由不得你不往上面想。
  • 張愛玲糊塗人生:初見胡蘭成,三十年後才意識到自己太傻,已惘然
    我的本科論文寫的是,張愛玲兩篇時間跨度較大的小說——《傾城之戀》與《色▪戒》的比較閱讀。現在回過頭去看,已經沒有了年輕時對張的文字的喜歡。楊絳在給友人的一封信中這樣評價張愛玲:"我覺得你們都過高看待張愛玲了,我對她有偏見。
  • 張愛玲《色,戒》讀後感
    本來秦公子這幾日想再看一遍電影版的《色,戒》,無奈這部片子在各大視頻平臺都已經下線了。於是,秦公子就把張愛玲的原著找來,一方面重溫劇情,另一方面也想看看張愛玲自己對這部作品的詮釋。老實說,以前從未看過張愛玲的文字,因為很多朋友以及網上的評論都在說她的文字比較小資,只適合文藝女青年看,所以很長時間內,秦公子都對她的作品敬而遠之。不過看完這篇《色,戒》之後,秦公子發現,小資只是表象,張愛玲的文字,其對人性的深刻洞察力,是異於常人的,而且,她駕馭文字的能力,也配得上世人對她的愛戴。
  • 從張愛玲的小說《色戒》,到她對胡蘭成的愛,說明了什麼?
    前幾年可能是因為《色.戒》電影的放映,才引起如此的「轟動」。而引起轟動的真正原因,是不是一則影片題目引人,二則影片中梁朝偉和湯唯「出色」的纏綿表演鏡頭?為了寫這篇文章和摘錄一些張愛玲的名言(張在幾篇小說中所說的一些短語,確有獨到見解),我看過的三本張愛玲的選集中,就只《色.戒》描寫了那個時代的漢奸和地下工作者的事。但是,張愛玲這篇小說的主題,並不是反映漢奸和重慶方面之間的鬥爭故事,而是反映女主人公愛上漢奸的「蒼涼」人生。
  • 張愛玲色戒胡蘭成,不是我愛你,便是算了
    一個叫胡蘭成的人,走進了她的生活。從此,糾纏一生!政務次長胡蘭成,因為得罪了汪精衛而入獄。蘇青攜張愛玲到周佛海處,求情。胡蘭成出獄後,看到小說《封鎖》,拜訪張愛玲。1944年8月,胡蘭成與其第二任妻子離婚,在炎櫻的媒證下,胡蘭成與張愛玲結婚。11月,胡蘭成在江漢醫院,認識了周護士,很快開始了同居生活。1945年3月,胡蘭成回到上海,坦白了他和周護士的事情。8月15日,日本投降,胡蘭成逃亡了。
  • 胡蘭成迷倒張愛玲的魅力和智慧
    胡蘭成的迷倒女人的特殊魅力這種特別的氣質最明顯的,當然就是出現在胡蘭成跟張愛玲的故事裡。一般都認為,張愛玲跟他的愛情故事是非常得悽婉動人的。他最後把張愛玲的心傷透了,使得張愛玲非常決絕地不再跟他往來了。
  • 不必跟著《色,戒》的流香重讀張愛玲
    半夏  在歷史的悲風中,她擺出一個蒼涼的手勢,那肯定不是《色,戒》。  有關張愛玲,內地的閱讀熱度相比其他華語地區要來得晚些。大約也因此,似乎在不短時間的高燒之後,綿綿低燒也持續了很長時間。  張愛玲的小說,當然具有相當的視覺衝擊效果。
  • 張愛玲遇見胡蘭成,三十年後她才意識到自己有多「傻」
    非但如此,還不顧家人反對愛上了「漢奸文人」胡蘭成,甚至還說「希望它永遠打下去」,這樣就可以和胡蘭成永遠廝守下去。張愛玲是何其聰明又精於算計的人,怎麼會徹底淪陷給一個「赫赫有名」的漢奸呢?想了解民國才女張愛玲的讀者,可以讀讀《民國奇女子張愛玲傳》。
  • 《色-戒》的蒼涼與點化
    他們忘記了,導演李安才是電影《色,戒》的作者,電影也是獨立的藝術作品。而李安,到底是導演《飲食男女》、《斷臂山》的那個李安。  某種程度上,李安拍片艱難,乃至幾次痛哭,是一次次不得不向小說《色,戒》的投降——他沒法改變故事的結構,開頭是那個開頭,結束是那個結束。但反過來,張愛玲的蒼涼,其實也被李安用自己的方式一一渲染、點化。
  • 張愛玲《小團圓》與胡蘭成《今生今世》唱對臺戲
    張愛玲《小團圓》與胡蘭成《今生今世》對照記聯合報 張瑞芬 逢甲大學中文系教授 胡蘭成寫風流自賞的回憶散文,張愛玲藉小說之筆怨毒著書果真是「full of shocks」,就在1996年朱天文五萬字《花憶前身》後,張愛玲《小團圓》也首度打破沉默,十八萬字來談胡蘭成。胡蘭成寫風流自賞的回憶散文,張愛玲藉小說之筆怨毒著書,這桃花女與周公的比試,果然勢均力敵,同稱精採。《小團圓》寫於張愛玲七○年代中期(與〈色.戒〉同時),自傳已不足以形容它的真實,筆觸之坦露,也完全超越以往。
  • 天才作家張愛玲是因為這個原因才和胡「漢奸」胡蘭成在一起的
    然而,她的婚戀生活卻讓人扼腕可惜。只有過一次刻骨銘心的戀愛,然後就「枯萎」了。很多人都不明白,為什麼這麼優秀的一個女作家,會和一個劣跡斑斑的「漢奸」在一起。其實,這些都可以從她的作品中找答案。胡蘭成在愛情中是一個什麼樣的人?是一個絕對的花花公子。
  • 胡蘭成出軌護士寡婦,張愛玲為何不立馬離婚?她是何時徹底死心的
    這時,張愛玲的《傳奇》已經問世,她是世人眼中炙手可熱的愛情小說家,月收入四五千,可是在胡蘭成眼裡,她不過是個感情一片空白的女人。張愛玲在小說中將男歡女愛寫得如此透徹明白,現實生活中卻敗下陣來。那天她在胡蘭成家談了整整五個小時,倆人似曾相識,相見恨晚,初次見面就淪陷。
  • 睫毛像米色的蛾翅,這個人是真愛我的——細讀《色,戒》中的比喻
    我對張愛玲沒有太多研究,與其說沒研究更不如說我根本讀不懂她。18歲的她即寫出「生命是一襲華美的袍,爬滿了蚤子」這樣的文字,在我想來,人生得有多麼悲劇才能寫出這樣令人毛骨悚然的感悟。18歲時的我還是個啥都不明白的黃毛丫頭。 愈來愈年長才愈來愈能稍許讀懂些她描述的畫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