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張愛玲小說《色戒》的時候,我總會由王佳芝聯想到張愛玲本人,由裡面的「易先生」聯想到胡蘭成。
據說,《色·戒》的原型正是張愛玲與胡蘭成相戀時,胡蘭成講與張愛玲聽的一則傳奇的暗殺故事。
《色·戒》的故事背景是上世紀40年代,主人公王佳芝和一群熱血的青年學生,為了刺殺汪偽漢奸易先生,以美人計引他上鉤。
王佳芝作為校花級的美人,自然成了最佳人選。為了打消易先生的懷疑,團體決定讓王佳芝以少婦的身份接近易先生。
為此,王佳芝不得不失身於一個她並不喜歡的男同學。
在團體的安排下,王佳芝終於得到了易先生的信任,並在有一天,將先生騙到一家珠寶店裡,準備暗殺他。
然而,在非常關鍵的時刻,王佳芝卻產生了一種幻覺,覺得這個男人是真心愛自己的。
「這個人是真愛我的,她突然想,心下轟然一聲,若有所失。」
因此動了惻隱之心,放走了易先生。
最後的結果是,王佳芝和她的同伴,沒有活著見到第二天早上的太陽。
「他一脫險馬上一個電話打去,把那一帶都封鎖起來,一網打盡,不到晚上十點鐘統統槍斃了。」
她以為他愛他,不惜為他付出生命,但他其實並不愛她。
我們無從知道王佳芝在生命的最後一刻,有沒有為自己的行為後悔,但張愛玲肯定是沒有的。
張愛玲曾在《惘然記》的序中,談到《色戒》等三個故事時這樣說到:
「這三個小故事都曾經使我震動,因而甘心一遍遍改寫這麼些年,甚至於想起來只想到最初獲得材料的驚喜,與改寫的歷程,一點都不覺得這其間三十年的時間過去了。愛就是不問值不值得。」
愛就是不問值不值得。
在對待感情這件事兒上,張愛玲從來都是如此。
讀張愛玲的作品,我們看到的是一個洞察力強、世故老練的作者,以一副旁觀者的視角講述她筆下人物的人生。
但現實中的張愛玲,卻是一副「幼稚可憐相,待說她是個女學生,又連女學生的成熟亦沒有」(胡蘭成)。
也正為如此,張愛玲在胡蘭成這個浪蕩男子的面前,潰不成軍,交付了所有的感情。
而胡蘭成呢,至始至終,都不改他風流無情的秉性。
在認識張愛玲之前,胡蘭成已有妻子,而且身邊女人不斷;在與張愛玲在一起後,仍不改風流的本性,還跟不少女子來往。
胡蘭成與張愛玲結婚時,曾許諾張愛玲「願使歲月靜好,現世安穩」。
但實際上呢,張愛玲的歲月再也沒有安穩過。
胡蘭成跟張愛玲結婚不久,他就跟護士小周走在了一起,並且還跟她舉行了一次婚禮。
更過分的是,胡蘭成要求張愛玲接納小周。
試想,即便是普通女子,也無法容忍一邊說著愛自己的愛人轉身又跟另一個女人卿卿我我,何況是高傲敏感的張愛玲?
但此時的張愛玲儘管內心痛苦無比,卻選擇當做什麼都沒有發生,隱忍著愛人的背叛。
可胡蘭成仍不見收斂,在他因漢奸身份被追捕而逃亡的時候,又跟一個大他好多歲的寡婦範秀美走到了一起。
張愛玲探得胡蘭成消息,不顧危險去找他,才知道自己又一次被對方欺騙。
張愛玲見了範秀美,覺得她很美,就給範秀美畫起像來。
當張愛玲勾了臉龐,畫出眉眼和鼻子,正畫嘴角的時候,卻突然停住了,再也不肯畫下去。
在一旁看得起勁兒的胡蘭成很困惑,連忙問她怎麼不畫了。
張愛玲當時一句話都沒有說。
範秀美走了之後,張愛玲才委屈地說:
「我畫著畫著,只覺她的眉眼神情,她的嘴,越來越像你,心裡好一驚動,一陣難受,就再也畫不下去了,你還只管問我為何不畫下去!」
世人都說兩個人在一起久了,會越來越像,但範秀美跟胡蘭成在一起的時間並不久 ,顯然是聰慧靈敏的張愛玲察覺出了什麼。
這也不是什麼奧秘,只因為在意。
可惜的是,張愛玲的心裡只有一個胡蘭成,而胡蘭成一直做著他那數美並陳的夢,他仍舊想名份上有張愛玲,意念中有周訓德(小周),現實中有範秀美。
也正是胡蘭城一次次地失約,讓張愛玲決心離開他。
1947年6月,知道胡蘭成已脫險境的張愛玲,終於給胡蘭成寫了一封訣別信:
「我已經不喜歡你了。你是早已經不喜歡我的了。這次的決心,是我經過一年半的長時間考慮的。彼惟時以小吉故,不欲增加你的困難。你不要來尋我,即或寫信來,我亦是不看的了。」
還順帶給胡蘭成寄去了她新寫電視劇的稿費30萬。
到此,張愛玲和胡蘭成徹底結束。
這段愛戀留給張愛玲的是什麼呢?
張愛玲曾對胡蘭成說:
「我想過,我倘使不得不離開你,亦不致尋短見,也不能再愛別人,我將只是萎謝了。」
張愛玲萎謝的不僅僅是她的青春,還有她的文採和靈氣。
夏世清在《色戒:張愛玲與胡蘭成的前世今生》一書中,這樣說道:
此後,張愛玲再也不是以前的張愛玲了,她不再尋求飛揚恣肆、轟轟烈烈。她愛得傷心、傷情、傷了靈性。感情的創傷,不僅影響了她的生活,還影響了她所有的創作。
她勤奮的筆耕得慢了,生花的筆開得淡了,品味的感覺鈍化了,對情致的體悟淡泊了。
從此以後,那個天才少女再也不見了。
張愛玲有句話叫:「因為懂得,所以慈悲。」
這是她寫給胡蘭成的情話。
可惜的是,胡蘭成並不懂。
【end】
註:圖片來源自網絡
內容參考:
張愛玲《色▪戒》
夏世清在《色▪戒:張愛玲與胡蘭成的前世今生》
蔡登山《張愛玲色▪戒》
我是立志讀萬卷書、行萬裡的讀書旅行茶,關注我,閱讀更多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