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大學校訓:「實事求是」展現人大精神特質

2020-12-09 中國吉林網

【校訓的故事】

暑假來臨,5645名中國人民大學的學子懷揣理想與信心,踏上了深入基層開展社會調研、社會服務與社會考察的徵程。

665支團隊將在全國29個省份的162個自然行政村開展暑期社會實踐及「千人百村」社會調研活動。農村教育、能源消費、養老、土地權益、公共文化服務、基層民主……均是他們關注的對象。這一活動是人民大學堅持多年的一個傳統。

此前不久,該校10位博士生組成的調研團隊赴河北省石家莊市正定縣,沿著人民大學的足跡,探索母校的歷史,並對當地農村面貌改造提升工作進行實地調研。30年前,有過一次同樣的「尋根之旅」,10位人大學子組成調研團隊赴正定縣實地調研,時任正定縣委書記的習近平同志到正定縣招待所看望了正在進行社會實踐的大學生,以自己的親身經歷講述了基層工作的深刻意義和如何做好基層工作的心得體會。

(資料圖片)

社會調研仿佛是人民大學學子的一個生活方式,每年有超過5000名學生赴全國各地及海外地區開展社會實踐活動。或許這就是該校「實事求是」精神特質在學習生活中的具體展現。

人民大學1937年誕生於抗日烽火中,前身為陝北公學,幾經輾轉,歷經華北聯合大學、北方大學、華北大學,1949年底遷往北京,即後來的中國人民大學。

陝北公學校長成仿吾曾說:「陝北公學的教學工作有三條原則:一是理論和實際相聯繫,二是教學內容少而精,三是教與學一致。」

北方大學校長范文瀾曾提出,北方大學的辦學宗旨為「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校風即為「實事求是」。

華北大學校長吳玉章曾提出華北大學的校訓為「忠誠、團結、樸實、虛心」。「樸實」即「不虛偽、不輕浮、不好高騖遠、不粗枝大葉,腳踏實地、實事求是的作風和態度」。

1992年6月15日,在中國人民大學校慶55周年前夕,「實事求是」被正式確定為校訓,同時,鐫刻著「實事求是」四個大字的漢白玉巨石,也被矗立在了學校東門內。

「實事求是」一詞出於《漢書·河間獻王劉德》,文中說劉德「修古好學,實事求是」。後來唐代學者顏師古將「實事求是」一詞解釋為「務得事務,每求真是也」,把它引申為一種務實求真的學風。

「實事求是」是從中國人民大學厚重的人文積澱中提煉出來的精神品質,不僅是對過往光榮歷史的高度概括,也是中國人民大學走向未來的精神指南。它為人大人指明了讀書、治學、做人的途徑,這條路徑的最終目標,就是要求得「是」,即追求真理。從陝北公學到華北聯合大學、北方大學、華北大學,再到現今的中國人民大學,「實事求是」始終是學校不變的精神特質。70多年來,「實事求是」影響了一代又一代的人大人。拉開真理標準大討論序幕的那篇著名文章《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的最初作者胡福明就是中國人民大學的畢業生。

當一份份調研報告交至案頭,同學們的成長如樹的年輪般清晰可見。「人民大學要培養的是厚重之人。為此,慎重製定了人才培養體系改革路線圖,提出課堂內教育和課堂外教育兩手都要硬的思路。」中國人民大學校長陳雨露在談到「千人百村」活動的意義時曾說,「通過開展這個活動,同學們在理論聯繫實際當中得到鍛鍊,教師在『接地氣』的過程中進一步密切和同學、和社會的聯繫,使人大『實事求是』的精神傳統深入師生靈魂深處。」(光明日報記者 李玉蘭)

 

相關焦點

  • [光明日報]中國人民大學校訓——實事求是
    圖為人大校訓碑文 走進位於北京中關村大街的中國人民大學東門,鐫刻在巨石上的「實事求是」四個大字映入眼帘,渾厚的石頭,樸素、深沉的字體,飽經滄桑中凝聚著一股令人折服的精神和光芒。  「實事求是」並非從學校誕生之日起就明確作為校訓,但是從陝北公學到如今的中國人民大學,但「實事求是」的精神始終教育和鼓舞著一代又一代的人大人。   毛澤東同志在給陝北公學成立的題詞中指出,「要造就一大批人……這些人不是狂妄分子,也不是風頭主義者,而是腳踏實地富於實際精神的人們,中國要有一大群這樣的先鋒分子,中國革命的任務就能夠順利地解決」。
  • [學習強國]每日校訓│中國人民大學:實事求是
    【中國人民大學校訓】實事求是Seeking Truth from the Facts【校訓解讀】自建校以來,中國人民大學始終秉承「實事求是」的精神。1992年6月15日,在中國人民大學55周年校慶前夕,「實事求是」被正式確定為中國人民大學校訓。
  • 茅以升題寫實事求是校訓
    茅以升手書實事求是    天津大學前身是北洋大學。流連校園,樓宇場館、書籍典冊,細細道來都是歷史,特別是看到那塊茅以升題字的「實事求是」的天津大學校訓石碑,便又多了些許感慨!最為師生和校友關注的將要在亭中橫匾上鐫刻校訓「實事求是」!它,昭示代表著從北洋大學到天津大學的歷史進程,體現著嚴謹治學優良傳統的發揚光大!    當年,北洋西沽原址,曾設有松牆砌成的「實事求是」四字校訓字樣。師生員工往來顧盼,心慕追羨。誰來題詞?須德高望重者擔當!悉數健在者,當時唯有原北洋大學校長茅以升最孚眾望,最有資格揮筆抒志,運腕轉折。
  • 四次變遷 實事求是校訓怎麼來的?
    走進中國人民大學東門,最引人注意的就是一塊校訓石,上面鐫刻著毛澤東手寫的「實事求是」四個大字。這塊校訓石來自革命老區河北省曲陽縣,重達27噸。  「實事求是」是中國人民大學的校訓,它體現了這所學校的辦學傳統,代表著這所學校的校園文化和教育理念,是這所學校人文精神的凝練,是這所學校歷史和文化的積澱。
  • 盤點大學校訓:多引自經典古籍 偏愛「學德實新行」
    新京報記者梳理全國112所「211工程」大學校訓發現,選詞偏愛「創新」「求實」「博學」,每個詞的出現率都接近20%。  中國人民大學教育學院教授程方平表示,一個學校的校訓不管在文學意義上多麼精彩,它真正的價值還在於,要讓師生認同,並在辦學過程、時代發展中有所傳承。
  • 實事求是 篤學誠行——河北大學歷久彌新的精神脊梁
    76歲的呂志毅總會嚴肅地說:「咱們搞學問就得實事求是,寧可空缺也不能造假。」呂志毅教授的這番話從一個小的角度印證了河北大學「實事求是,篤學誠行」的校訓精神。    河北大學始建於1921年,初名天津工商大學,選址天津。建校以來歷經六次更名,直到1960年河北省委決定將學校改建為綜合性的河北大學。
  • 從大學校訓找校友,你還記得你大學的校訓嗎?鄭大的校訓最霸氣
    大學校訓是一所大學的辦學理念以及治校精神的反映,同時也是校園文化建設的重要組成,是一所學校教風、學風、校風的集中表現。實事求是中國總共有高等院校近3000所,在這些大學的校訓中,出現「博」「學」「德」的概率最高。
  • 校訓是什麼 中國人民大學:實事求是
    人大新聞網版權與免責聲明: ① 凡本網未註明其他出處的作品,版權均屬於人大新聞中心,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並註明「來源:人大新聞網」。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責任。
  • 42所雙一流大學校訓,你最喜歡哪所大學的校訓?
    中國各大學的校訓是什麼?各個大學的校訓分別有哪些含義?校訓就像是一個時代的主流價值觀,是要講學生培養成什麼樣的人。一般來說都是圍繞「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地勢坤,君子以厚德載物」,「道德禮儀」「科學創新」為主的。志力與培養德才兼備,開拓進取的人才。
  • 名校校訓:20所著名大學校訓,看見中國文化精神!
    校訓,是一所大學精神追求的凝練表達,是校園文化建設的重要內容。現代大學的校訓不僅體現出學校的辦學特色和價值理念,更保存著中華文化精神的基因。2 中國人民大學實事求是「實事求是」一詞最早出自《漢書·河間獻王劉德傳》:「修學好古,實事求是。」
  • [中國網]中國人民大學博物館建館十周年系列活動啟動儀式暨「大學...
    5月18日正值「國際博物館日」之際,中國人民大學博物館建館十周年系列活動啟動儀式暨「大學校訓書法作品展」開幕式在中國人民大學隆重舉行。本次活動由中國人民大學博物館與國學典籍館聯合主辦,主題聚焦中外大學,以中國書法的形式詮釋大學校訓,以中華傳統文化解讀大學精神。
  • 天大校訓「實事求是」是孩子在未來世界的必備技能
    何謂實事求是天津大學校訓為「實事求是」,由建校初期北洋大學原校長、著名法學家趙天麟首倡。「實事求是」一詞出於《漢書·河間獻王劉德傳》,文中說劉德「修古好學,實事求是」。趙天麟任校長期間(1914-1920)總結北洋大學辦學經驗,甄選出「實事求是」四個字,弘揚正氣,端正學風。教導學生以實事求是的精神,學習科學知識;用實事求是的態度,探索世間真理。遂成為校訓。作為天大學子,在校期間「實事求是」四字校訓雖常聽於耳,但真知甚少。
  • 校訓:大學的文化符號
    中國大學的校訓既然受西方校訓的影響而產生,因而存有一些共同的特質和屬性,且不說民國時期的新教大學燕京大學、齊魯大學、聖約翰大學等,要麼直接借鑑了耶魯大學、哈佛大學、約翰·霍普金斯大學等校訓的內容與形式,要麼思想源於《聖經》,更重要的是中西方大學的校訓都具有為了學生健康成長的目的性、導向性,把校訓懸於校門、禮堂等重要位置,甚至標識在校徽之中。
  • 千年嶽麓書院,「實事求是」弦歌不絕
    該校接收了原湖南高等師範學校的校產,後發展為湖南大學。 賓步程是湖南東安人,年輕時公派到德國柏林工科大學留學,學習機械工程,歷時八年,遍及歐美20餘國考察。他是工程專家,對軍械、鐵路、礦產都有研究。他由清廷公派,卻是政治上的明白人,加入同盟會。求真務實成為他的人生信條,立校訓「實事求是」水到渠成。
  • 中西方大學校訓之比較與欣賞
    大學的出現,為世界各國培養出了數量千萬的人才、專家、學者,而數量達億萬的人民在其中接受了良好的教育,不斷推動著世界文明和社會各行業快速向前發展和進步。而每一所大學,都有著自己的校訓。校訓代表了一所學校的教育理念、文化內涵、對外形象,也是一所學校珍貴的價值遺產和寶貴的精神財富,具有重要的作用。
  • 全國39所985大學校訓,清華大學儒雅,南京大學復古,北大沒有?
    在我國不管是中小學,還是大學,每一所學校屬於自己的校訓,特別是大學校訓,每一個校訓都有著它深厚的文化底蘊,它不僅體現的是一個學校的精神風貌和優良學風,更是一所學辦學理念及整個校園文化背景和分為的體現,可以說每一個大學的靈魂和精神支柱。
  • 中國人民大學開學第一課:體驗大學精神、感受大師風採!
    新學期的鐘聲響起來了,各個學院的「開學第一課」上,無論是白髮蒼蒼的「90後」學者,還是颯爽英姿的中青年才俊,他們都與學生面對面、心交心,或揭開專業的神秘面紗,或娓娓道來學術情懷,或侃侃而談人生哲思……把祝福與期待凝練在一句句寄語中,將「實事求是」的校訓和「始終奮進在時代前列」的精神薪火相傳。
  • 中國大學校訓分析:9個關鍵詞最常用
    無論是北京大學「愛國、進步、民主、科學」,中國人民大學的「實事求是」,還是北京郵電大學的「厚德、博學、敬業、樂群」等,這些經典校訓均與大學的精神氣質同根同源、共生共榮,成為砥礪優秀青年的價值尺度和行為標準,也是映射現實社會價值取向的重要內容。對大學校訓的透徹研究,意味著對大學核心精神的深入解讀、對社會文化方向的精準掌握,從而能夠更好地詮釋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內在要求。
  • 這所大學的校訓只有2個字,我國各大高校校訓集錦
    04 中國海洋大學校訓:海納百川,取則行遠05 北京航空航天大學校訓:德才兼備,知行合一06 中國人民大學校訓:實事求是>校訓:開拓創新,嚴謹治學14 北京郵電大學校訓:厚德,博學,敬業,樂群15 北京外國語大學校訓:兼容並蓄,博學篤行16 北京科技大學校訓
  • 奚冬梅 隋學深:中美大學校訓文化比較研究
    大學校訓不僅是大學歷史傳統、文化立場、教育理念及學術精神等的概括與抽象,是大學精神與理念的靈魂與內核,也是一個國家歷史傳統、價值取向、文化觀念與精神特質的集中體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