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刃出鞘》阿加莎女士,好久不見!

2021-01-16 練君美

當熟悉的事物突然出現時,人們會很容易獲得一種溫暖的感覺,因而「他鄉遇故知」會被視為一種典範式的喜悅。閱讀也同樣如此,塞林格和理察·耶茨會讓人觸電般地懷念起喬伊斯在《都柏林人》中剪影式的孤獨,《1Q84》裡青豆拿起《追憶似水年華》時,外表波瀾不驚的斯萬先生隱藏著的對奧黛特的苦戀,宛如靈魂歸來般席捲腦海。這或許也是電影和動漫中常常設置隱藏彩蛋的原因吧。

雖然影片目前的豆瓣評分只8.3,但我所關注的資深推理迷們則大多給出了滿分。因為比起案情和真相,《利刃出鞘》所體現的更多的是一種「情懷」,古典本格的情懷。儘管對於大多數觀眾而言,這或許只是一個劇本殺式的遊戲,甚至還有一些枯燥。而很多評論把重點放在了「人性」上,我想這或許是社會派推理的影響力所導致的。

特別是在這種東野圭吾已形成風潮的環境下,大多數觀眾對於推理文學的了解恐怕都主要來自於東野,社會派的分析思維也自然而然會被搬到這裡。自己仿佛一個看著年幼的孩子在學校晚會上被化妝打扮成花臉丑角的母親,既驕傲於孩子能夠站在聚光燈下的大舞臺,卻又迫切地想向眾人解釋我們家孩子其實長得白白淨淨清爽漂亮。我向來是不願意參與到評論和爭辯之中的,但憋在心中多少有些不是滋味。追星族們護主心切的那種情緒,大概也能體會到了。

儘管約翰·迪克森·卡爾、範·達因、埃勒裡·奎因、江戶川亂步等推理文學史上的璀璨明星都湧現於古典本格的黃金時代,但把阿加莎·克裡斯蒂視為黃金時代的標誌,我想這絕不過譽。偵探召開全員大會以公布真相的結尾模式、相對獨立環境和有限嫌疑人的「鄉村別墅式」情節模式、暴風雪山莊、敘述性詭計和多重反轉等等我們在推理懸疑劇中再熟悉不過的元素,都始自阿加莎之手。

至於如身份替換這樣的詭計更是被玩出了多種花樣,出其不意卻又情理之中的真相更是她的拿手好戲。她幾乎窮盡了兇手身份的所有可能性,也窮盡了「死者」的所有可能性。在阿加莎的故事中,「眼見為實」一直不是一句真理,每個人在講述真相的時候都會有意去隱藏和篡改部分事實。

在我看來,阿加莎的故事中,一大特徵即毒藥的運用,這與她在一戰期間擔任藥劑師有關。另一大特徵就是她的溫情,這是和社會派截然不同的。儘管金錢和愛情構成了阿加莎故事中的兩大核心動機,阿加莎也毫不掩飾對在金錢面前原形畢露之人的嘲諷,但她並沒有去過多地挖掘人性的黑暗面。她總是偏愛那些真誠且善良的女孩,像對待瓷娃娃一樣想要細心地將她們保護起來。

英美的推理劇一直有向福爾摩斯系列和阿加莎致敬的習慣,阿婆的故事也不斷被改編成舞臺劇、電視劇和電影,在英美可謂是婦孺皆知。除了對中國觀眾而言聲名顯赫的《東方快車謀殺案》、《尼羅河上的慘案》、《無人生還》、《控方證人》之外,還有由赫爾克裡·波洛系列翻拍的《大偵探波洛》,長盛不衰的舞臺劇《捕鼠器》等等。而受阿加莎風格影響的著作和電影也數不勝數,還有許多專門研究阿加莎的書籍,如《阿加莎的毒藥》、《阿加莎秘密筆記》、《阿加莎閱讀攻略》等。

此次的《利刃出鞘》也是一部非常具有阿加莎風格的推理電影,所以當大抵如自己所料的案件真相最終公布時,一股暖意像潰堤的洪水般,從我的心臟蔓延到每一株毛髮,淹沒掉每一個指尖。

想說,

「阿加莎女士,好久不見。」

這是一個非常典型的「鄉村別墅式」的場景,有限的嫌疑人和相對獨立的故事環境。偵探作家的人設,讓人聯想起阿加莎筆下的奧利弗太太和安東尼·霍洛維茨所著並向阿加莎致敬的作品《喜鵲謀殺案》。(說起來日劇《掟上今日子的備忘錄》中的須永晝兵衛也是呢。)去世的老哈蘭是整個家族的掌控者,家族成員們都依附於他。而他死後,每一個家族成員都有意在隱瞞著什麼,這不正是阿加莎在《死亡約會》中的設定嗎。

每個人都在偵探面前隱瞞著部分證詞,可在他們閃爍的言辭中總是出現惹人注意的地方。這不僅是《五隻小豬》(《啤酒謀殺案》)的主旨,也是阿加莎筆下的大偵探赫爾克裡·波洛在辦案過程中常常動用「小小灰色細胞」的地方。匿名巨額聘請調查有如《赫爾克裡·波洛的豐功偉績》中的設置,影片視點的選擇也很容易讓人想起阿加莎的成名作《羅傑疑案》,而類似於心理暗示的「操縱」也正是《ABC謀殺案》中的設定。

嗎啡更是阿婆作品中的常客之一,如《H莊園的午餐》、《高爾夫球場命案》、《山胡桃大街謀殺案》等。善良的護工或秘書更是阿婆喜歡的設定,因而對於熟悉古典推理的觀眾而言遺囑的改變完全在情理之中,善良而真誠的女孩一定會得到最好的保護。猜測到部分真相的角色必然成為第二起命案的犧牲者,這也是阿婆慣用的推動故事情節的手段。和善良相對應,阿加莎總是相信有本性冷血而邪惡之人存在的,並且相信對人性的預言。

《帷幕》、《長夜》都是如此,她筆下的馬普爾小姐更是擅長於對人性的觀察進行案件分析。阿加莎總是堅定地相信著人性的善惡之分,儘管她總把邪惡安排在男性身上。突如其來而又合情合理並和前文細節相呼應的真相是最具有阿婆風格的地方,也是最令人懷念的感覺。另一個懷念的感覺就是不出意料溫情的結局。

不難想像把這樣一個故事交到社會派作家或者日系導演手中,結局會是多麼讓人背脊發涼(例如《Legal high》的德松醬油篇),許多觀眾也正是受此影響而鼓吹結局的「陰謀論」。我想這或許佐證了古典本格榮光的褪色,因為這樣的結局在古典本格中是絕不會引起爭論的。而電影中被稱為「反阿加莎」的元素,比較明顯地體現在真相公布的模式上。故意地解散大會而選擇小房間對峙,以及在揭示真相之前險些犯錯的偵探。

《利刃出鞘》可以說是一部有點粉絲向的電影,對於推理迷特別是喜歡古典本格的觀眾而言是一次溫馨的懷舊,也是對阿加莎女士的一次懷念,就此而言,它是意義非凡的。它是足以令人熱淚盈眶的。

或許是社會派看待世界時總是帶著陰鬱,也或許是新本格以來敘述性詭計的精細化和泛濫化,以及島田老師以來對「奇想天動」的推崇,讀者和觀眾們更偏愛於「人性記錄」、多重反轉和宏大詭計。在這樣的情況下,依靠詭計支撐、情節相對簡單的古典本格似乎已經難以打動大眾了,甚至還會遭受一些莫名其妙的指責。

不過,大眾又與我何幹?

相關焦點

  • ...劇本殺」|利刃出鞘|赫爾克裡·波洛|阿爾奇|阿加莎·克裡斯蒂
    、《星球大戰》系列導演萊恩·詹森執導的懸疑電影《利刃出鞘》近日驚喜亮相多倫多、倫敦電影節,收穫豆瓣9.1分高分、爛番茄100%新鮮度、權威評分網站MTC 84分,口碑爆棚。《利刃出鞘》的故事以一個億萬遺產謀殺案展開,講述富豪小說家在自己85歲生日第二天,被發現在自家莊園離奇自殺,一位偵探受不明人物所僱前來查案。遺產、莊園、龐大的家庭成員,意外、巧合、不停的反轉反轉……這不就是典型的阿加莎式探案麼。導演也直接表示,《利刃出鞘》就是致敬阿加莎的作品。
  • 《利刃出鞘》:令人愉快的,具有阿加莎·克裡斯蒂風格的偵探電影
    阿加莎·克裡斯蒂筆下的偵探小說,就像《利刃出鞘》那樣鋒利無比。導演萊恩·詹森是好萊塢一位相對另類的電影導演,他總是喜歡導演一些「非主流」電影,並通過這類電影,給觀眾帶來顛覆性的輕鬆和愉悅。《利刃出鞘》就是這樣的一部電影,這部電影的樂趣就來自於觀眾們是如何用上帝的視角,來看待這樣一個充滿謎團的故事,在觀眾們猜測劇中謎團時,導演再用一個又一個顛覆性的驚喜,讓觀眾大呼痛快。
  • 似曾相識的電影《利刃出鞘》,阿加莎·克裡斯蒂的影子無處不在
    電影《利刃出鞘》還取得了其他超級英雄電影難以想像的高分評價,並且受到各大電影獎項的關注。電影雖然是一個發生在美國南方小鎮的故事,但是陰鬱的色調和壓抑的氛圍讓人強烈感受到英國經典偵探小說中常見的風格。相信很多觀眾看完本片後腦海裡都會浮現出一個名字,阿加莎·克裡斯蒂。
  • 利刃下也有溫柔,致敬阿加莎的經典幽默懸疑喜劇電影《利刃出鞘》
    《利刃出鞘》是由萊恩·詹森指導的一部幽默懸疑喜劇電影。相比於其他懸疑電影,本片並不會十分的燒腦。大部分推理電影中,觀眾能獲得的信息並不明顯,可是在這部懸疑電影中。導演大膽的打破常規,觀眾獲得的信息,有些時比偵探還要多。
  • 豆瓣評分8.2,致敬阿加莎,《利刃出鞘》擔得起最佳懸疑片之一
    畢竟在《好萊塢往事》、《盜夢特攻隊》、《歸去》、《別告訴她》等多部國際大獎熱門電影先後撤檔的11月裡,《利刃出鞘》是唯一的幸運兒,它的幸運上映恰如片中女主角的幸運一般,令人印象深刻。執起導筒的好萊塢少年才俊要說《利刃出鞘》吸引人之處,首先要提的自然是電影的導演。
  • 007和美隊共同演繹阿加莎式經典探案|電影《利刃出鞘》
    《利刃出鞘》 Knives Out 2019導演:Rian Johnson藝術指導:David Crank服裝設計:Jenny Eagan攝影 :Steve Yedlin今天黑焰小編整理了一部回歸阿加莎式經典探案的電影——《利刃出鞘》。
  • 《利刃出鞘》根本就不「反阿加莎」
    《利刃出鞘》上映之前,片中重要道具——「我的地盤聽我的」咖啡杯率先火遍朋友圈。作為20年「阿婆」書粉,老編只想對此論調回應一句:黃金時代推理沒有今人想得那樣「古典」,阿加莎的套路也遠非隔代徒孫憑粉飾便能輕易走出。作為由推理陳釀填充的新品,《利刃出鞘》的成功既在於對經典風格的有效遵從與仿效,更在於對其對於時代內涵及技術的恰當雕飾。
  • 「007」丹尼爾·克雷格《利刃出鞘2》,為何不是一部續集電影?
    在好萊塢充斥著超級英雄電影,以及經典電影翻拍的時期,萊恩·詹森導演,丹尼爾·克雷格主演的《利刃出鞘》,無疑是一部非常成功的原創電影。繼《星球大戰8》這部電影之後,萊恩·詹森編劇並導演了《利刃出鞘》這部充滿了娛樂性和智慧的偵探電影。
  • 利刃出鞘有彩蛋嗎是什麼意思 利刃出鞘真相是什麼劇情內容
    《利刃出鞘》講述富豪小說家霍華德·斯隆比在自己85歲生日第二天,被發現在自家莊園離奇自殺,大偵探布蘭科受不明人物所僱前來查案的故事。目前電影已在北美上映,根據《名利場》(Variety)雜誌預測,首周票房或將突破4000萬美元。看點一:007美國隊長爆笑合體「007」和「美隊」在影片中雙雄合體,化身莊園謀殺案中的顛覆性角色。
  • 《利刃出鞘》:讓推理回歸古典
    無論你是不是推理愛好者,目前內地影院正在上映的電影中,《利刃出鞘》都絕對是最值得掏錢欣賞的一部,沒有之一。當然,如果你恰好是一名推理迷,觀影樂趣更是會成倍增加。歐美系的類型作品不太適合以這兩種類型劃分,一定要分類的話,較新一些的作品基本是按硬漢派、法庭派等寫作風格來區分,國內讀者比較熟悉的柯南·道爾以及阿加莎·克裡斯蒂,他們的作品則可歸為古典推理小說範疇了。而說到阿婆,就不得不提《東方快車謀殺案》。
  • 電影利刃出鞘結局是什麼意思 利刃出鞘電影在線觀看豆瓣評分多少
    《利刃出鞘》講述富豪小說家霍華德·斯隆比在自己85歲生日第二天,被發現在自家莊園離奇自殺,大偵探布蘭科受不明人物所僱前來查案的故事。他是偵探類型片重度粉絲,對《利刃出鞘》身兼導演、編劇、製片三職,構思超過十年。《洛杉磯時報》稱讚:「精心鋪陳出了一環扣一環的敘事情節,無愧是最傑出的懸疑類型導演。」
  • 丹尼爾·克雷格解釋,為何《利刃出鞘》電影的偵探擁有南方口音?
    《利刃出鞘》是一部具有阿加莎·克裡斯蒂風格的偵探小說電影。丹尼爾·克雷格在電影中扮演的偵探貝努瓦擁有著非常明顯的南方口音,他的口音為這個角色增添了亮點,讓許多人都記住了這個一口南方口音的私家偵探,那麼為何這個角色擁有著非常特殊的南方口音呢?
  • 新片上映丨《利刃出鞘》上線,2019年度最佳懸疑大作
    在這個偵探電影已經略顯「過時」的時代,今天風霆迅數娛平臺上映的影片《利刃出鞘》憑藉其縝密的推理和氛圍的營造,在多倫多電影節,一經展映,便成為爆款。在大陸上映後,在豆瓣也拿下了8.6的高分。絕對擔得起年度最佳懸疑片的名號。
  • 理解《利刃出鞘》,光看懂故事遠遠不夠
    《利刃出鞘》當然是群星璀璨,但這還夠不成一部好電影的決定性要素。在此之前有很多相似的電影,比如《東方快車謀殺案》,大家也都看過新版,賣的並不盡如人意,相比來說這部電影究竟「好」在哪裡? 在這裡,我先介紹一下影評人分析電影的三個維度。
  • 「007」丹尼爾·克雷格宣布,將繼續出演懸疑電影《利刃出鞘2》
    其中,萊恩·詹森導演的《利刃出鞘》表現不錯,這部電影獲得了幾項主要提名。考慮到這部電影在評論界和票房上的成功,電影開始了續集的製作。在《利刃出鞘》中扮演私家偵探的男演員丹尼爾·克雷格確認,他將出現在懸疑電影《利刃出鞘2》中,繼續飾演偵探貝努瓦·布蘭克。作為一部偵探懸疑電影,《利刃出鞘》的票房收入非常可觀,甚至還獲得了奧斯卡最佳原創劇本提名。
  • 《利刃出鞘》「美隊」性格大變 不可一世_遊俠網 Ali213...
    被稱為「年度最佳懸疑電影」的《利刃出鞘》近日曝光了三個片段,展現了部分影片中的矛盾,電影將於11月29日在國內上映。【遊俠網】《利刃出鞘》片段  《利刃出鞘》致敬著名的懸疑小說作家阿加莎·克裡斯蒂,採取的「暴風雪山莊」故事模式。「暴風雪山莊」是指若干人聚集在一個相對封閉的空間內,由於特殊情況而無法與外界取得聯絡,所有人都暫時無法離開這個環境。與此同時,有人遭到殺害,而兇手就在這些人中間或者隱藏在這個封閉空間的某個角落。
  • 《利刃出鞘》,又一部過譽「神作」?
    看完《利刃出鞘》,我的第一反應是:9分神作?Really?這實在不怪電影本身,主要是因為,被映前過高的打分和讚美,調高了期待。所以,本該承擔「負負得正」功能的反轉,在《利刃出鞘》中對我卻是「正正得負」。
  • 《利刃出鞘》中的三個謊言與一個真理
    高票房與高口碑,《利刃出鞘》很可能成為今年最後一部雙收的電影。這部以暴風雪山莊模式(也稱孤島模式)為賣點的電影將諷刺、推理、幽默揉在了一起,從而亮出一幕因遺產而誘發的殺人案件。不過,儘管打著致敬阿加莎·克裡斯蒂的名號,且場景布置以及圍繞遺產爭奪上都有阿婆之風。
  • 007美隊《利刃出鞘》上映 九大看點揭秘口碑神作
    《利刃出鞘》講述富豪小說家霍華德·斯隆比在自己85歲生日第二天,被發現在自家莊園離奇自殺,大偵探布蘭科受不明人物所僱前來查案的故事。目前電影已在北美上映,根據《名利場》(Variety)雜誌預測,首周票房或將突破4000萬美元。
  • 趙「又」廷與《利刃出鞘》:論吳孟達思想在歐美懸疑片中的運用
    文 | 名偵探河小西剛剛上映的好萊塢大片《利刃出鞘》和趙又廷有什麼關係?首先我們要知道趙又廷為什麼叫趙又廷。趙爸爸趙樹海已經有了個兒子,又來一個,故名又廷。廷是族譜排序,他的哥哥叫趙中廷。這個「又」,簡簡單單的一個副詞,卻成為了懸疑神作《利刃出鞘》中一個重要的破案線索。可以說,正是這個「又」字,讓真兇浮出水面,讓真相大白於天下前。當護工瑪塔按照哈蘭的指示爬下房子,剛巧被站在窗前的老奶奶看到,老奶奶說的卻是:「蘭森你又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