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6歲復旦大學資深教授王水照:研究錢鍾書,主攻方向不應是個人軼事

2020-12-20 中國青年報

今年是錢鍾書誕辰110周年,這位被譽為「文化崑崙」的學者,著有《圍城》《談藝錄》《管錐編》等影響力巨大的著作,更有體量龐大的《錢鍾書手稿集》尚未得到充分解讀。他的諸多人生經歷、他的學術究竟有沒有體系等問題,一直備受關注。

近日,由復旦大學文科資深教授王水照所撰的《錢鍾書的學術人生》由中華書局推出,在復旦大學舉行的新書座談會上,86歲的王水照回憶起當年與錢楊夫婦的交往記憶猶新。

「一間僅十多平方米的屋子,放了兩張行軍床,兩個三屜桌,冷冰冰的水泥地、斑駁的牆壁、陰暗的北窗。楊先生在給我的信中說到我曾替他們在屋內拉了一根鉛絲,供晾曬毛巾、溼衣服之用。其實,那間陋室的北窗外是濃密的樹蔭,遮蔽了陽光,一到下午,室內就光線黯淡,無法看書、寫作,所以我還曾替錢先生的檯燈換了個大燈泡。當時,我住在一間作廢的舊門房,與錢先生家僅一步之遙,一日三餐去食堂打飯,都要經過他家。只見他倆總是埋頭書桌,偶爾,晚飯後會到我住處小坐,也曾叫我查閱過一些材料。但彼時我不知道錢先生正在寫作《管錐編》。」王水照感慨,「錢、楊兩位於1974年5月到1977年2月在這間『陋室』住了兩年九個月,就是在這種環境中,完成了皇皇巨著《管錐編》。」

王水照是中國古典文學研究領域的泰鬥,他自1960年畢業於北京大學,進入中國社科院,即長期跟隨錢鍾書先生治學與工作,二人雖無師生之名,而有師生之實。王水照對錢鍾書的學術、生活有深入了解,他在宋代文學領域取得的卓越成果,亦曾受錢鍾書啟發。在《錢鍾書的學術人生》中,王水照以往來書信和親身見聞、影印手稿、檔案文獻等為論述依據,對多種誤解做出有理有據的辯駁,其中如錢鍾書審稿意見原文、在日本講座內容的手稿等罕見資料照片,均系首次完整公開。

「有人說我晚年學術有三個面向,其中一個是錢學,而錢學則是我最牽掛的,此言不虛。」王水照以「一份不合格的作業」謙稱這本《錢鍾書的學術人生》。他介紹,全書內容大致包含錢先生其人、其事、其學三項,涉及錢鍾書的生平曲折、為人處世、學術成就、手稿集的解讀與探討等多個領域,「關於其人,從歷史和記憶中記錄一些錢先生的風採、個性和趣味;關於其事,選擇『清華間諜案』、參加《毛選》英譯的經過、《宋詩選注》的一段榮辱升沉為重點;關於其學,主要關涉宋代文學,而以《手稿集》為重點。」

浙江大學馬一浮書院特聘教授傅傑認為,《錢鍾書的學術人生》有兩個特點,「一是王水照先生的錢鍾書研究確有獨特之處,他太『知其人』了,目前在世研究錢鍾書先生的人,大概沒有一個人的了解可以深入到王先生的程度;二是平實的態度與精細的研究結合,王先生做古典文學研究非常精細,平時做事也很精細。這兩點結合在一起,就形成了這本書的高度。」

「向錢鍾書先生致敬,震撼於一個人可以如此廣博而精深地讀書。向王水照先生致敬,王先生在宋代文學以及文章學等許多領域的開拓和成就令全國矚目,《錢鍾書的學術人生》一書也令人震撼。」復旦大學中國古代文學研究中心主任陳尚君說。

「在百多年來湧現的眾多學術名家大師行列中,錢先生稱得上是一位卓爾不群、出類拔萃而又極富個人學術魅力的一代宗師。」王水照說,對錢鍾書的研究理應是多方面、多角度的,「但他的主要身份是學者,從中國學術史、文化史的層面來看,對他的學習和研究,重中之重應該在於他的學術創造以及所產生和將要繼續產生的學術影響力,而不是把研究的主攻方向放在諸如錢式幽默、個人逸事。盼望今後有更多內容紮實、觀點創新的『錢學』研究論著問世。」

來源:上觀新聞

相關焦點

  • 復旦大學資深教授王水照:研究錢鍾書,主攻方向不當是個人軼事
    近日,由復旦大學文科資深教授王水照所撰的《錢鍾書的學術人生》由中華書局推出,在復旦大學舉行的新書座談會上,86歲的王水照回憶起當年與錢楊夫婦的交往記憶猶新。「一間僅十多平方米的屋子,放了兩張行軍床,兩個三屜桌,冷冰冰的水泥地、斑駁的牆壁、陰暗的北窗。
  • 王水照教授寫錢鍾書先生 大量一手材料與研究心得首次公開
    王水照教授是中國古典文學研究領域的泰鬥,他自1960年自北京大學畢業,進入中國社科院,即長期跟隨錢鍾書先生治學與工作,二人雖無師生之名,而有師生之實。故書中多一手材料,多真正的學術傳承以及學者之心的體悟。而在本書自序中,王先生講述了他為何撰寫此書的心路歷程,以及對「錢學」體系的一些思考。今年(2020年)是錢鍾書先生誕辰110周年。
  • 最資深「錢迷」眼中的「錢鍾書」
    王水照教授曾於中國社科院跟隨錢鍾書先生治學與工作多年,二人雖無師生之名,而有師生之實,始終保持密切的來往。王水照對錢鍾書的學術、生活有深入的了解,他在宋代文學領域取得的卓越成果,亦曾受錢鍾書啟發。王水照認為,錢鍾書手稿中尚有大量相關研究未及整理發表,實為學界之憾。
  • 紀念錢鍾書誕辰110周年 學者聚談「錢鍾書的學術人生」
    復旦大學中文系教授、曾長期跟隨錢鍾書先生治學與工作的王水照先生新著《錢鍾書的學術人生》近日出版,以一手史料、親身見聞及其自身對學術的理解,書寫錢鍾書的生平曲折、為人處世、學術成就,並就錢氏曾遭誣告的經歷、學術究竟有無體系、錢鍾書與陳寅恪觀點碰撞等眾說紛紜的問題給出了回答。
  • 一生熱情在學術——專訪復旦大學文科資深教授王水照
    「三角地」暗合他一生問學的三個地方:北京大學中文系、中國科學院哲學社會科學部(今中國社會科學院)文學研究所、復旦大學中文系。外在環境雖然有所變化,但不變的是學習文學史、編寫文學史和講授、研究文學史。  學界同仁卻更願意用「三個一」來褒獎王水照的貢獻。
  • 紀念錢鍾書誕辰110周年,學者聚談「錢鍾書的學術人生」
    錢鍾書復旦大學中文系教授、曾長期跟隨錢鍾書先生治學與工作的王水照先生新著《錢鍾書的學術人生》近日出版,以一手史料、親身見聞及其自身對學術的理解,書寫錢鍾書的生平曲折、為人處世、學術成就,並就錢氏曾遭誣告的經歷、學術究竟有無體系、錢鍾書與陳寅恪觀點碰撞等眾說紛紜的問題給出了回答。
  • 王水照談錢鍾書的學術人生
    黃裳居然把它公布了,也不以為冒犯,這就是文人之間的雅謔,所以就有了這個故事。這種故事對於了解錢鍾書是不能少的,因為錢先生的好多學術,也是把這種幽默、諷謔、打趣融合在一起,當然是有意義的。錢先生就是這樣一個人。但是,如果研究錢鍾書,大家都把興趣集中到這些逸聞趣事上來,那麼我覺得就走偏了,錢鍾書研究的主要方向應該還是他的學術。
  • 復旦大學教授王水照:錢鍾書先生的閒談風度
    錢鍾書先生在家中(《錢鍾書的學術人生》插圖)一、別樣的考題:「用不著什麼準備,準備也沒有用。」《宋詩選注》與《管錐編》《談藝錄》等著作,雖有白話和文言之別,但都具有點到即止、高度濃縮、「蘊而不發、發而不盡」的特點,需要我們尋找多方面的參照系來加深領會和理解。錢先生的日常談話實在是不可多得的啟發比照資料。我於1984年至1986年間在日本東京大學任教,有次應愛知大學之邀去作學術報告。
  • 寫過《圍城》《管錐編》,錢鍾書的學術人生還有哪些不為人知
    紀念錢鍾書誕辰110周年學術座談會暨《錢鍾書的學術人生》新書發布會上,該書著者、王水照教授自謙小書是「一份不合格的作業」,內容大致包含錢先生其人、其事、其學三項。活動由復旦大學中文系、復旦大學中國古代文學研究中心、中華書局舉辦。
  • 錢鍾書的學問世界
    《錢鍾書的學術人生》這部書是由部分舊文與幾篇新作分主題編輯匯集而成,包括了「歷史與記憶中的錢鍾書先生」「錢鍾書先生的學問與趣味」「錢鍾書先生的宋詩研究」以及「《錢鍾書手稿集》管窺」四個部分,有透過資料文獻為回憶和傳言中的不實之處進行的糾謬,也有從專家角度對錢鍾書的學問成就和研究前景展開的探研和描述。
  • 深入體悟錢鍾書獨特治學理路 後輩學人出書詳解「文化崑崙」學術人生
    封面新聞記者 張杰今年(2020年)是錢鍾書先生誕辰110周年。很多出版社紛紛用出版或再版紀念錢鍾書。比如人民文學出版社推出的《錢鍾書選唐詩》,三聯書店再版《錢鍾書集》,中華書局推出了王水照的《錢鍾書的學術人生》等等。
  • 王水照談《錢鍾書手稿集·中文筆記》
    《錢鍾書手稿集》初步估算大概有六十三卷,這應是我們目前所知的個人筆記中規模最大的一種。所謂個人筆記,當然不包括像「盛宣懷檔案」一類的文件,而是由作者一個字一個字寫下來或者用鍵盤敲出來的。這可以說是「空前」的,恐怕也是「絕後」的,以後的人估計也不會用這種方式來做了。手稿集不僅是數量大,更重要的是它的內容十分豐富,是相關學術研究的富礦。
  • 錢鍾書學術成果的經典性 需要不斷被闡釋、被發現
    但是,我想,他的主要身份是學者,從中國學術史、文化史的層面來看,對他的學習和研究,重中之重還應該在於他的學術創造、他學問的豐富無比的內涵、令人高山仰止的境界以及所產生和將要繼續產生的學術影響力。把研究的主攻方向放在諸如錢式幽默、個人逸事,恐非適宜。盼望今後有更多內容紮實、觀點創新的「錢學」研究論著問世,這是我的第二個願望。 第三個願望是如何更有效地發揮錢先生已刊著述的作用。
  • 傅傑:錢鍾書先生110周年誕辰的最好紀念
    傅傑:錢鍾書先生110周年誕辰的最好紀念 浙江大學馬一浮書院教授 傅傑 2020-11-24 10:21 來源:澎湃新聞
  • 復旦大學中國古代文學
    【學科建設】  作者:吳兆路  復旦大學中文系中國古代文學學科始建於1952年院系調整後由劉大傑教授擔任組長的中國古典文學教學小組,成員包括郭紹虞、朱東潤、陳子展、趙景深、王欣夫、蔣天樞等教授。
  • 王水照:錢鍾書與陳寅恪的學術思想觀點交集
    (見錢基博《古籍舉要序》)我在復旦大學講授宋代文學,也戲向學生出個論文題目「當朱老遇到錢老」:朱東潤先生推重梅堯臣和陸遊,為他倆各貢獻了三種著作,錢先生的《談藝錄》等著作卻對梅、陸多有苛評,其間的區別大概也有志士和才子不同立場的投影吧。陳先生和錢先生最直接、最根本的不同學術取向,乃是歷史學家和文學家的區別。
  • 寫過《圍城》《管錐編》,錢鍾書的學術人生還有哪些不為人知?
    今年是錢鍾書先生誕辰110周年,這位著有《圍城》《管錐編》《談藝錄》等影響力巨大著作的作家、學者,還有體量龐大的《錢鍾書手稿集》尚未得到充分解讀。他的人生經歷、他的學術究竟有沒有體系等問題,也一直備受關注。
  • 錢鍾書誕辰110周年,走出圍城看其學術人生
    我和錢先生相識相交算來共有38年:前18年在中國社會科學院文學研究所,跟隨他治學和工作,承他耳提面命,不棄愚鈍,對我的成長花費不少心力,他是我學術道路上最重要的引路人;後20年雖分隔京滬兩地,仍不時請益,常得教言。值此冥壽之際,理應奉上一瓣心香。然而,自審已經發表的文字,對錢先生的人生經歷了解不深,對他的學識涵養、格局眼界更尚未摸到門徑,好像一份不合格的作業,如何拿得出手?
  • 牛津大學英文系學生錢鍾書的求學時代
    錢鍾書的牛津大學畢業證書頒發於1937年10月29日。然而,出乎人意料的是,他並沒有像其他學生那樣接著走下面一步,即申請學位。因此,從理論上說,錢鍾書在牛津並沒有被授予任何學位。中國學生進入牛津大學學習是19世紀末的事情,而且人數不多。
  • 錢鍾書:懂5國外語,28歲成清華教授,小說《圍城》成文學經典
    有些時候,人不得不相信命,比如錢鍾書似乎冥冥之中就註定這輩子與書有著不解之緣。錢鍾書是錢基博的大兒子,出生之後「抓周」——就是小兒滿歲之後擺上很多物件讓孩子去抓,那時候人們一般相信,抓住什麼這一輩子幾乎就要做什麼。小錢鍾書一眼就看中了書,抓過來攥得緊緊的,大人都奪不過來,人皆奇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