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白一首東北味兒的勸酒詩,不喝就埋汰你,最後一句成酒桌流行語

2020-12-11 解憂文史

李白嗜酒是千古留名的,甚至可以說喝酒已經成為他人生的一項事業,正所謂:「百年三萬六千日, 一日須傾三百杯。」起舞弄劍要喝一點,攜妓聚友要喝一點,沒有靈感要喝一點,寫出好詩更要喝一點!李白享年61歲,倘若能活到百歲高齡,那還可以繼續為酒肆行業貢獻39年的青春。

李白不僅自己要喝個痛快,更遵循「獨樂樂不如眾樂樂」的原則,勸別人也要喝個不醉不歸,為此他寫下了千古名篇《將進酒》,是云:「岑夫子,丹丘生,將進酒,杯莫停。」大毛,二狗,杯子別放下,今兒喝不醉誰也別想走!

岑夫子和丹丘生都是李白泡在酒杯裡的至交,自然會毫不保留地敞開肚皮大喝特喝,然而並非人人愛酒,不少人只當它是一種昂貴的「辣水」,那麼當李白碰上一位不喜歡喝酒的朋友時,他會使出怎樣的解數勸酒呢?

話說李白遊歷至安徽省歷陽鎮,時值寒冬臘月大雪紛飛,歷陽縣丞便設宴為其接風。當時的太白早已名滿天下,能夠蒞臨無名小鎮實屬蓬蓽生輝,縣丞自然不敢怠慢這位大唐第一「網紅」。李白來到山明水秀的歷陽,很快便被其美景所折服,恰好又有酒宴助興,因此在席間頻頻舉杯,酒酣韻長,好不痛快。

可是,李白卻發現這縣丞只吃菜不喝酒,倒是自己在這兒已經獨嗨了十幾杯,沒意思!「老王,喝點喝點,難得如此開懷!」可是縣丞卻對李白的勸誡仍不為所動。酒仙的面子不給,那就只有詩仙來解圍了,於是李白寫下了一首令人啼笑皆非的勸酒詩。

《嘲笑王歷陽不肯飲酒》李白

地白風色寒,雪花大如手。

笑殺陶淵明,不飲杯中酒。

浪撫一張琴,虛栽五株柳。

空負頭上巾,吾於爾何有?

李白開篇就將他不可救藥的浪漫展現得淋漓盡致:大地一片蒼茫,風色厲寒,片片雪花就像手掌一樣大。雪花如手,顯然這是無人信服的巨大誇張,但這種浪漫主義烘託下的誇張卻讓人感覺恰到好處。

當然,李白的浪漫並非憑空而來,他極度描寫天氣之寒的目的,是為了飲酒。畢竟喝酒能取暖是大家共認的常識,所以李白此一句在本質上也是為勸酒服務的,寒冷是李白飲酒的絕佳動力,也是他勸酒的有力理由。接下來李白簡直豁出去了,竟公然拿自己的偶像陶潛當作勸酒工具。

同樣是極端的誇張,李白說:陶淵明都被笑死了,就因為你不肯飲掉杯中的酒;你真是浪撫了一張琴,虛栽了五棵柳啊!嗜酒如命的陶淵明是李白偶像,同時也是「王歷陽」的偶像,可是王歷陽只學陶淵明撫琴和栽柳,卻不學他飲酒的本領,以至被李白嘲笑是徒有虛名。

「空負頭上巾」是與上兩句一脈相承的,陶淵明喜歡頭上裹巾,王歷陽便學他裹巾。「浪」、「虛」、「空」三連發,三層遞進,巧妙地傳達了嘲諷,又無形中起到了激將的作用。三句看似都在寫陶淵明,但卻句句落在王歷陽身上,可謂經典。

「吾於爾何有?」這是一句具有濃濃的東北風味的勸酒詞,李白問在王歷陽心裡,他意味著什麼,意思等同於:「你拿我當啥啊?四不四兄弟?」李白以二人的交情為勸酒資本,其實這句詩的引申含義就是:是不是看不起我?是不是我們的友情不深?或許全國各地都有這樣的勸酒詞,但以東北口味來詮釋,那種畫面感會更加強烈。

同時,「吾於爾何有」的殺傷力巨大,倘若這句話說出後還不肯喝,那很可能就會影響感情,所以此言一出,是不得不喝的。但話說回來,不管是愛不愛喝酒的人,都不喜歡在酒桌上碰到李白這樣的人,自己喝到爛醉不說,還非得讓別人也喝多。

酒,歷來是文人墨客的情感寄託,尤其李白更是因為「鬥酒詩百篇」而揚名天下,他是以酒精為詩歌血液的天才,所以他勸酒就算再狠再毒辣,我們也不會生氣,反而更能感受到他疏狂外表下的浪漫與可愛,使我們更加動心。

相關焦點

  • 李白鮮為人知的一首「勸酒詩」:不喝我就笑話你,讓人不得不喝
    這裡就有一首李白的鮮為人知的勸酒詩,當這首詩被念出來的時候,你必須喝酒,如果你拒絕喝酒的話,就會被別人取笑,他的這首詩讓你不得不喝酒。那麼這是一首什麼樣的詩呢?有很多的傳說都關於李白很受到皇帝的寵愛,但其實不然。從他的仕途上的不順,我們就可以看出,他其實在很多的方面得罪了皇帝,從而使自己的官路平平。
  • 李白著名的勸酒詩 聽完最後10字不喝都不行
    聽過教授戴建業講課的人,大概永遠都忘不了《將進酒》這一首詩,也忘不了李白的勸酒藝術。愛喝酒的人,勸酒也不會太差,畢竟自己是真的喜歡這東西。李白那麼喜歡喝酒的人,自己喝酒也從來沒有強迫過別人,能喝你就多喝點,不能喝那就算了唄。李白特別好的一點,是喝酒不斤斤計較,也不在乎自己的錢,「五花馬,千金裘,呼兒將出換美酒」,多少名貴的東西都丟棄掉也無所謂,這一刻與你的歡暢淋漓一定不能有遺憾。
  • 李白最冷門的一首勸酒詩,勸酒不成發動嘲諷技能:不喝我就笑話你
    文/涵涵「酒仙」李白勸酒不成,隨之發動嘲諷技能:不喝酒我就作詩笑話你在古代,詩和酒是不分家的,更確切地說像是聯姻的關係。連杜甫都說他:李白鬥酒詩百篇。李白一生光寫飲酒的詩就有將近兩百篇,是酒,成就了他放浪不羈的豪情和極其張揚的浪漫主義情懷。雖然李白的好飲酒作詩的喜好眾人皆知,但據了解他的酒量並沒有多高,只是喜歡在酒香中醞釀靈感,大概那時候酒都用來勸別人喝了吧。
  • 李白:詩歌史上最牛的勸酒大師,讓你不喝也得喝,趕緊來學!
    感情淺,舔一點」,如果你認我這個朋友,就多喝幾杯,不然就顯得你不夠意思、不夠哥們啦!還有「屁股一抬,喝了重來」,意思是讓勸酒者再喝一個,此時勸酒者應對「屁股一動,表示尊重」。然而這些勸酒詞,若是跟詩仙+酒仙的李白的勸酒姿勢比起來,簡直是小巫見大巫了。
  • 李白很著名的勸酒詩,句句豪爽大白話,聽完最後10字不喝都不行
    《將進酒》這一首詩,也忘不了李白的勸酒藝術。李白那麼喜歡喝酒的人,自己喝酒也從來沒有強迫過別人,能喝你就多喝點,不能喝那就算了唄。李白特別好的一點,是喝酒不斤斤計較,也不在乎自己的錢,「五花馬,千金裘,呼兒將出換美酒」,多少名貴的東西都丟棄掉也無所謂,這一刻與你的歡暢淋漓一定不能有遺憾。
  • 李白很著名的勸酒詩,句句豪爽大白話,聽完最後10字不喝都不行
    文/顧無【引觴漫談】聽過教授戴建業講課的人,大概永遠都忘不了《將進酒》這一首詩,也忘不了李白的勸酒藝術。愛喝酒的人,勸酒也不會太差,畢竟自己是真的喜歡這東西。但是像最近網絡上流傳出來把喝酒當成公司聚會的硬指標,勸酒勸不聽就開始打人罵人,這就真的是人品和企業文化有問題了。我是山東人,都說山東大漢能喝酒,但是我無論在家裡還是出遠門,從來沒有說要灌我酒的。看看現代社會的亂象,再回去讀李白的詩,才覺得古人的生活和人格都是那麼的單純美好。
  • 李白的勸酒詩太狠了,就差指著鼻子叫人喝了,讓人不喝都不行!
    李白勸酒肯定比我們要有文化的多,我們也就是念叨兩句順口溜,李白則是直接揮毫潑墨作上一首勸酒詩,而且詩中有理有據,讓你實在無法拒絕。李白的勸酒詩中最為出名的,也是很多人都會背的一首,便是《將進酒》。一首詩歌,從開頭的勸酒,到最後的高潮,完整的酒局流程,你要是學會了,過年在家喝酒完全不會怯場。李白喝酒和勸酒堪稱史上最絕,寫下的勸酒詩不計其數,畢竟鬥酒詩百篇,你跟一個喜歡喝酒的人在一起,他永遠能找到無數條理由讓你喝酒。
  • 李白《將進酒》:青春獻給小酒桌,醉生夢死就是喝
    席間,酷愛喝酒的黔西大漢老浦不停勸酒,大呼:「青春獻給小酒桌,醉生夢死就是喝啊!」這時候,酷愛詩詞歌賦的老王不滿意了:「俗氣!老浦啊,好歹你也是教語文的,能不能整點高雅的?」老浦大笑:「青春獻給小酒桌,醉生夢死就是喝這句話不高雅嗎?」「高雅個香蕉!」王老師冷哼了一聲,「俗不可耐。」老浦搖了搖頭,對老王道:「老王,王老師,王教授,我知道你學問大。
  • 李白的勸酒詩,有酒有肉有朋友,人生足矣
    越是喝的爛醉,越是寫得好詩的人也不在少數,今天就來跟大家講一下我們最熟悉的詩仙李白,看他如何在酒中快活,在詩中陶醉的。看,從古至今,酒桌文化仿佛都沒變過,李白的一首《將進酒》,把古人在酒桌上是如何勸酒的,完完整整的表現了出來。
  • 難怪李白號稱「酒中仙」,你看他的勸酒名詩,不喝不行
    酒是中國傳統文化裡必不可少的精華,時至今日仍然是人們最必不可少的佳餚,但也有很多人不喜歡飲酒,遇到這一類人在特定的場合裡免不了要被勸酒了。而古人同樣有此種遭遇,李白號稱「酒中仙」,也曾當過勸酒人。李白喜歡遊山訪友,一次來到厲陽縣(今天的安徽省和縣厲陽鎮),當時大雪紛飛,縣令耳聞李白大名便設宴款待,李白好酒的美名自然聞名遐邇,桌上美酒佳餚,李白逢此雪天見了好酒自是頻頻舉杯,縣令雖然也能小酌幾杯但和李白的酒量想比就有些相形見絀了,李白酒過三巡讚賞厲陽的山水之美,但酒卻喝不那麼盡興,席間為了勸縣令陪他喝酒,便賦詩一首揶揄調侃。
  • 我國這六個省勸酒太厲害了,常喝到「不能自拔」,去一次醉一次
    我國是酒文化的發源地,是世界上釀酒最早的國家之一, 釀酒和飲酒文化,我國有相當長的歷史,古代很多文人墨客也留下了很多關於酒的詩,詩仙李白所著《將進酒》是與酒文化相關的著名詩。
  • 中國式勸酒:你不喝就是不給我面子
    朋友聚會、客戶之間聯絡感情、同事聚餐,自然免不了推杯換盞。中國人的聚會,是少不了酒。當然這也少不了勸酒「你不喝這杯就是看不起我」此句一出,只有兩個結果,要麼撕破臉,要麼得遂人願,乖乖喝酒。「沒人喜歡過度飲酒,但我身不由己」酒桌文化深嵌於社會的權力結構之中,勸酒本身就體現了一種中國式的「徵服遊戲」。
  • 年輕人最反感的酒桌文化,到底有多惡臭?
    如果你說了不能喝,他們就會勸你讓你少喝點、嘗一下;如果你說了不想喝,他們就會讓你給個面子,喝一口;你就說,你不喝酒。沒有任何理由,沒有任何原因。你也老老實實的真正的做到不喝酒,長期貫徹下去,自然就沒人再勸你酒。不怪年輕人千方百計逃避,不能喝就是不能喝。
  • 李白的一幅書法真跡,也是一首勸酒詩,短短40字盡顯豪邁大氣
    眾所周知,李白是唐朝著名的詩人,然而很多人不知道的是李白的書法也是一絕。可惜他留存下來的作品不多,《上陽臺帖》在很長一段時間裡被認為是李白唯一的傳世之作。但其實李白還有一幅詩帖,很多專家都曾鑑定過,確實是他的真跡,這幅詩帖就是《嘲王歷陽不肯飲酒》,是李白寫的一首「勸酒詩」。地白風色寒,雪花大如手。笑殺陶淵明,不飲杯中酒。浪撫一張琴,虛栽五株柳。
  • 李白在酒桌上隨口吟誦的一首詩,卻成為了他最憂愁的一首詩!
    他不比杜甫,兩個人是完全不同的性格,杜甫給人的一種形象,那就是一個苦巴巴的形象,所創作的詩歌裡,也是處處流露出憂愁。雖然有的時候李白也會在自己的詩作中流露出憂愁來,可是比起杜甫來,卻是小巫見大巫,然而李白有一首詩,卻是同樣的描寫的很憂愁,而且在這首詩中,處處能夠感受到他李白的憂愁,字裡行間,也儘是李白的詩作,那便是他的《宣州謝脁樓餞別校書叔雲》,在這首詩中,應當說是李白比較獨特的一首詩,裡面描寫的極為深沉,也非常的憂愁。
  • 李白勸酒字也醜,掉粉了?
    李白有一首《嘲王歷陽不肯飲酒》詩:地白風色寒,雪花大如手。笑殺陶淵明,不飲杯中酒。
  • 李白兩首相似的詩,一首誇人喝酒,另一首卻笑話人不喝酒
    李白平生最喜三事:其一好酒,所謂鬥酒詩百篇;其二好遊,「五嶽尋仙不辭遠,一生好入名山遊」;其三是好交友,遊遍三山五嶽,相交天下名士。就像汪倫所說:先生好遊乎?先生好飲乎?喝罷「萬家酒」、遊完「十裡桃花」,最後便有了「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倫送我情」的交情。
  • 遠離酒桌上「愛勸酒」的那個人!
    這些人情世故,只要人家喊了你去,就免不了封個紅包要趕過去。而每個酒筵上,就少不了菸酒美食佳餚。本來就是喜事,所以,每張酒桌都充滿了歡聲笑語。而最熱鬧的不是女客聚集多的桌子,女客活動較少,無非是聊個家常,說個久未見面的話,還有一些恭維你年輕,越長越年輕等美言,再就是拿起手機,拍美食,接著再自拍等等。
  • 勸酒的最高境界,非唐代詩人李白莫屬
    我們對李白的認識不僅限於他的「詩仙」身份,除了那些家喻戶曉的唐詩,另一個就是他無酒不歡、無酒不成詩的創作態度了。縱覽《李太白集》,他的詩作中多是醉時寫就的,其中具有代表性的名篇就有《將進酒·君不見》、《把酒問月》、《客中行》、《月下獨酌四首》等多首。
  • 李白有多愛酒?遇到人不喝酒,寫下一首詩來激其飲酒
    李白的詩中與飲酒有關的也數不勝數,例如那一首《將近酒》,「五花馬,千金裘,呼兒將出換美酒,與爾同銷萬古愁。」這句詩一讀起來,就能讓人感受到李白那氣吞山河的豪氣。而李白還寫過這麼一首詩,有一次,李白去歷陽縣做客,縣丞聽說大詩人李白到此,連忙設宴款待李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