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過教授戴建業講課的人,大概永遠都忘不了《將進酒》這一首詩,也忘不了李白的勸酒藝術。
愛喝酒的人,勸酒也不會太差,畢竟自己是真的喜歡這東西。但是像最近網絡上流傳出來把喝酒當成公司聚會的硬指標,勸酒勸不聽就開始打人罵人,這就真的是人品和企業文化有問題了。
我是山東人,都說山東大漢能喝酒,但是我無論在家裡還是出遠門,從來沒有說要灌我酒的。
看看現代社會的亂象,再回去讀李白的詩,才覺得古人的生活和人格都是那麼的單純美好。李白那麼喜歡喝酒的人,自己喝酒也從來沒有強迫過別人,能喝你就多喝點,不能喝那就算了唄。
李白特別好的一點,是喝酒不斤斤計較,也不在乎自己的錢,「五花馬,千金裘,呼兒將出換美酒」,多少名貴的東西都丟棄掉也無所謂,這一刻與你的歡暢淋漓一定不能有遺憾。
而且他還記恩,賀知章請他喝酒,沒帶錢把金龜摘下來換酒,這件事李白記了一輩子,自己付出的時候不在乎,別人對他的好他卻記得很清楚,這樣的朋友,誰不想碰到呢?
【臨其詩境】
只是想要交往到李白這樣的人,你至少要保證自己在個性上是和他類似的。一個摳摳搜搜,墨守教條的人怎麼也不會和李白談得來。
今天給大家帶來的這首詩中,就介紹了一個和李白不太談得來的人。李白不喜歡他不是因為他不會喝酒,而是因為他喜歡「裝」。
李白寫酒的詩多,勸酒的詩也多,寫到這種力度的,還真沒有幾首,平時的勸酒點到為止,「岑夫子,丹丘生,將進酒,杯莫停」而後就開始自娛自樂了。這首詩中,題目中的「嘲」字則是真切的諷刺。
【經典原文】
嘲王歷陽不肯飲酒
唐代:李白
地白風色寒,雪花大如手。
笑殺陶淵明,不飲杯中酒。
浪撫一張琴,虛栽五株柳。
空負頭上巾,吾於爾何有。
【條分縷析】
首先看王歷陽是誰,歷陽是唐代的一個縣,是現代的安徽省和縣歷陽鎮,因縣南有歷水而得名。
李白遊歷去到此處,正是大雪紛飛的季節,煞是好看。縣丞設宴招待李白,李白頻頻舉杯,縣丞自己卻不怎么喝酒。李白感嘆這歷陽縣山水美,景色美,酒也美,就是沒人陪自己喝酒,不太痛快,於是寫下了這首詩。
第一句是寫景,這雪下的,地上已經全白了,北風呼嘯,天地慘澹,飄散而下的雪花如同人手一般大。典型的李白式寫景,浪漫豪壯,充滿主觀色彩。
後邊幾句,全是針對這位縣丞說的。
你崇拜陶淵明,但是卻不喝酒,可真是笑死我了。
白白的擺弄一張古琴,浪費自己在門口種下的五株柳樹。
辜負了自己頭上的巾帶,我對你來說到底重不重要!
這三句中有三個點值得注意,一個是意象的運用,杯中酒,一張琴,五株柳,都是能夠代表陶淵明的典型,縣丞將這些表面功夫都做到了,偏偏是不喝酒,體現李白的諷刺。
第二是浪、虛、空這三個字,運用的恰到好處,具有極其鮮明的感情色彩。
第三是最後一句,實際上已經有一點動真氣,逼人喝酒的意思了,不過酒席上的話,倒也當不得真,李白又天性無拘無束,混不吝,有時候口無遮攔也是正常。
不過個人覺得,「吾於爾何有」這句話還是開玩笑的意味更多一點,最多是鬧的縣丞臉上掛不住,有些尷尬,不會真的動氣,甚至還可能是他的激將法,如此豪氣沖天,沒準就成功帶動了縣丞也說不定呢!
來源:凱風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