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9日,2019年度市級國有文藝院團「一團一策」考核在中華藝術宮舉辦。考核結果顯示,2019年,18家市級國有文藝院團新創(含改編)大型劇目109部,較去年增加11部;演出收入3.03億元,較去年增長0.18億元,增幅6.3%;全年共完成演出10790場,較去年增加571場;觀眾329萬人次。
共襄「十二藝節」盛會,海派佳作唱響時代禮讚
2019年5月20日至6月2日,由文化和旅遊部、上海市人民政府主辦,以「逐夢新時代——向國慶獻禮,向人民匯報」為主題的第十二屆中國藝術節(以下簡稱「十二藝節」)成功在滬舉辦。全國共有51部優秀舞臺藝術作品參評參演「十二藝節」,其中38部角逐第十六屆文華大獎。上海歌舞團有限公司創作的舞劇《永不消逝的電波》作為藝術節開幕演出劇目,獲文華大獎。實現票房、口碑雙豐收的該劇成為演出市場的「爆款」劇目,多輪巡演依然「一票難求」。上海淮劇團的藝術總監梁偉平獲得文華表演獎。此外,兩部參評劇目——上海滬劇院的《敦煌女兒》、上海話劇藝術中心的《追夢雲天》,四部參演劇目——上海京劇院的《北平無戰事》、上海崑劇團的《浣紗記傳奇》、上海木偶劇團的《最後一頭戰象》、中福會兒藝劇院的《那山有片粉色的雲》在藝術節期間精彩上演。
擦亮「上海文化」品牌,藝術創作譜寫時代華章
在新中國成立70周年、上海解放70周年之際,各院團紅色題材創作精彩紛呈:上海歌舞團的《永不消逝的電波》、上海雜技團的《戰上海》和上海滬劇院的《一號機密》共同構成滬上原創舞臺藝術作品「紅色三部曲」,上海京劇院的《北平無戰事》、上海評彈團的《初心》和中福會兒藝劇院的《孩子劇團》等作品積極發掘革命歷史題材,彰顯「紅色文化」基因。滬劇《敦煌女兒》參演第二屆全國地方戲曲南方會演和第六屆絲綢之路國際藝術節、滑稽戲《哎喲爸爸》開展長三角巡演,體現海派文化的獨特風採。上海民族樂團的《錦繡中華·最憶是江南》民族管弦音樂會、各戲曲院團攜優秀劇目開展晉京展演等活動,集中展示了江南文化的雋永魅力。
上海小劇場戲曲節升級為中國(上海)小劇場戲曲展演,極大鼓舞了上海戲曲人的鬥志,進一步擦亮「上海文化」品牌。上海戲曲電影再度走向國際A類電影節,贏得喝彩。3D越劇電影《西廂記》在東京國際電影節榮獲「藝術貢獻獎」,並和京劇電影《曹操與楊修》、崑劇電影《景陽鍾》亮相聖塞巴斯蒂安國際電影節,引發西方影迷關注。
一年來,國內外展演及賽事佳訊頻傳。雜技劇《戰上海》獲第四屆中國雜技藝術節全國優秀雜技劇目展演獎;原創節目《飛鳥與魚—雙人吊子》《時光—爬杆》獲第十屆全國雜技展演(原全國雜技比賽)優秀節目稱號。木偶劇《華山神童》獲第六屆俄羅斯鄂木斯克「金小丑」國際木偶藝術節「特別獎」「最佳演員技術與劇目獎」;《最後一頭戰象》獲第二十一屆中國上海國際藝術節演出交易會國內「走出去」項目視頻選拔推介會「優秀項目」,獲中國木偶皮影藝術學會、國際木聯中國中心特別表彰。滬劇《敦煌女兒》入選2019年度國家舞臺藝術精品創作扶持工程重點扶持劇目名錄。獲國家藝術基金資助上海項目繼續位居全國前列,2019年共有70個項目獲得資助。海派舞臺藝術作品亮相第二屆中國上海國際進口博覽會,上海交響樂團、上海民族樂團圓滿完成歡迎宴會演出任務,崑劇《椅子》選段、越劇《梁祝》選段作為進博會中法雙邊活動表演劇目,成功展示中華傳統文化。一批優秀劇目赴中央黨校演出,上海崑劇團的《牡丹亭》二度受邀獻演,上海芭蕾舞團的《馬可·波羅》《茶花女》、上海民族樂團的《共同家園》也在黨校精彩上演。
「走出去」講好中國故事。現代芭蕾舞劇《長恨歌》赴俄羅斯莫斯科參加第十四屆契訶夫國際戲劇節;海派芭蕾舞劇《馬可·波羅》和芭蕾精品專場《舞之魅》赴比利時獻演,服務「一帶一路」文化建設。上海歌劇院交響樂團「飛越太平洋」美國巡演項目,在39天裡橫跨14個州22個城市演出21場;歌劇《圖蘭朵》和原創現代舞劇《早春二月》首赴中東,為杜拜歌劇院演出季開幕。上海民樂團《海上雅韻——精品音樂會》在比利時獻演;室內樂版《海上生民樂》赴以色列和巴勒斯坦參加中國駐當地大使館舉辦的「國慶70周年」演出,還應邀赴泰國、俄羅斯、中國澳門等地演出。上海交響樂團開啟建團140周年世界巡演,亮相美國、英國、瑞士、奧地利、荷蘭五國音樂節。話劇藝術中心的《驚夢》赴奧克蘭藝術節演出,話劇《原野》赴日本演出。愛樂樂團赴土耳其參演第四十七屆伊斯坦堡音樂節和第三十三屆伊茲密爾音樂節。上海木偶劇團攜神話木偶劇《華山神童》赴俄羅斯鄂木斯克參加第六屆「金小丑」國際木偶藝術節。上海京劇院《五百年後孫悟空》赴日連演8場,聯合上海崑劇團赴日舉辦「梅蘭芳訪日演出100周年紀念公演」活動。
新人新作精彩紛呈。2019年上海市舞臺藝術作品評選展演圍繞「我和祖國共成長」主題,聚焦重大歷史題材、重大革命題材、重大現實題材,本市各級各類文藝院團(校)共申報大型作品23臺,涵蓋京劇、崑曲、滬劇、淮劇、評彈、滑稽戲、雜技劇、話劇、音樂劇、民樂、交響樂等多個藝術門類。經專家論證,進入終評展演的作品19臺。展演於9月至11月展開,歷時三個月,取得了較好的社會反響。
完善機制優化管理。上海交響樂團持續細化完善薪酬福利制度和績效考核制度,更新與職務序列相配套的薪酬體系,適當提升樂團業務骨幹的薪酬收入水平;借鑑國外優秀樂團的做法,結合實際情況制定樂隊雙首席制的方案,進一步完善樂隊專業人才隊伍結構和人才梯隊建設。上海戲曲院團繼續踐行「深入生活、紮根人民」機制,在「科創強國·文化築夢」——長三角地區文華獎、梅花獎、白玉蘭獎藝術家「深扎」主題實踐活動中,組織藝術家深入具有全球影響力的科創基地,開展基層採風、慰問演出、交流座談,探索科技與藝術融合發展的新路。加強社會美育,繼續開展公益演出與普及教育。上海大劇院藝術中心聯合「演藝大世界」,舉辦藝術普及活動「藝樹」計劃,聚焦民族藝術,面向製造、醫療、環保、消防、軌交等10個行業的「零基礎」群體開展多場市民美育活動。上海芭蕾舞團持續開展一月一次的「芭蕾大師公開課」,並舉辦「芭蕾體驗教室」「腦癱兒童芭蕾訓練營」等活動。上海交響樂團公益項目「全城交響·為你而來」全年共計收到報名102件,舉辦演出8場。首屆校園滬劇大賽吸引近400名學生參與;「京昆Follow me」時尚課堂、少兒夏令營,「寶貝來看戲」、「愛心暑託班」等為不同受眾群體定製戲曲體驗課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