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種羨慕叫黃多多的優秀,一流父母怎麼育兒?羅森塔爾效應揭秘

2020-12-16 宋媽說育兒

文/宋媽說育兒(原創文章,歡迎轉載分享)

黃磊曾經在參加一檔節目時表示:「多多是一個聰明而且自律的孩子,我為她感到驕傲。」在給女兒多多的家信中黃磊也真誠地說:「我希望你和妹妹在今後的生活中能夠慢慢地明白自己期望著什麼,只要記得不要為了贈品去買正品,選擇其中一種方式生活。」

黃磊對於自己女兒的教育方式常常被人所誇讚,通過對黃多多的觀察不難發現科學合理的育兒方法往往才是影響孩子優秀與否的關鍵因素。一流父母的育兒理念需要每一位家長來認真學習。

就拿黃磊和孩子的對話來看,黃磊從來不吝嗇對孩子表示鼓勵和愛,在孩子的成長問題上,黃磊也會對孩子表示認可和尊重,耐心地對孩子表達出自己對孩子的期望

生活中的多多在收到吧爸爸的鼓勵後,也會按照自己內心的規劃努力地學習生活,最終成長成為優秀的孩子。

父母表示鼓勵,對孩子展開期望——孩子收到期望制定自己的計劃——孩子成長為優秀的孩子

這種父母和孩子相處的關係是一種正反饋的調節方式。心理學上把這種由父母認可和期望得到正面反饋效果的調節方式稱呼為:羅森塔爾效應

許多堅信「挫折式教育」的父母很納悶的一個問題:為什麼自己的孩子經受了「棍棒教育」,卻並沒有出現明顯的進步。反而產生了更加強烈的逆反心理。

羅森塔爾效應也解釋了這種情況出現的原因:在正反饋出現的同時,不正確的教育方式同樣會產生負反饋的加強效果負面情緒的疊加也會導致孩子懷疑自己,不相信自己的潛力,最終結果導致孩子不能實現自己的預期。

想要幫助父母在孩子的教育問題上形成正確育兒的正反饋,首先需要認識什麼是羅森塔爾效應

01說你行你就行,不行也行。羅森塔爾效應的正反饋效果驗證實驗

羅森塔爾效應又被稱為「皮格馬利翁效應」和「期望效應」,是一種普遍的社會心理效應。於1968年被美國心理學家羅森塔爾和L.雅各布森通過實驗發現:

教師或者家長對孩子的殷切希望能戲劇性地收到預期效果。

這個效應之所以被稱為「皮格馬利翁效應」,背後還有一段浪漫的愛情故事。

在希臘神話中,有一位賽普勒斯國王叫皮格馬利翁,他用自己全部的技藝雕刻了一尊美麗的象牙少女像,並為這尊少女像的雕刻傾注了所有的熱情,愛意和期待。將這尊象牙少女像視為自己的妻子起名拉泰亞。這副真誠打動了愛神阿芙羅狄忒,賦予了拉泰亞生命。自此拉泰亞和皮格馬利翁幸福地生活在一起。

這個故事和發現的現象背後都表現了相同的一面:當你為你的目標傾注了足夠多的期望和鼓勵,往往會戲劇般地實現預期的效果。

心理學家羅森塔爾和L.雅各布森進行的實驗也成為了心理學歷史上的一個經典的驗證實驗。

在對一所學校的學生進行了名為「未來發展趨勢測驗後」,研究人員為學校提供一些研究名單,並告訴校方,名單上面的這些孩子已經通過了他們的測試,被證明是天才,只是還沒有早學習中得到表示。實際上這幾個孩子是實驗人員從名單中隨機找到的。

在學年末的測試中,這些學生的成績相比較同齡人有著突出的進步。而且個性活潑開朗,自信心強,求知慾望強烈

研究人員認為,教師因為實驗者的暗示,在心中對名單上的同學抱有更高期望的同時,會在日常的學習和生活中將這種高期望通過態度,表情,或者更多的提問機會,更高的關注機會傳遞給學生

學生在收到期望後更加努力,最終實現和老師預想的期望靠攏。

02羅森塔爾效應對於父母的教育階段能夠發揮哪些作用

和實驗中驗證的結果相似:學生可以通過老師表現出的高期望得到積極地反饋,父母也可以對孩子表達出自己的期望和鼓勵,讓孩子獲得正面的力量,不斷地向父母所訂立的預期靠攏。

這種方法的關鍵在於給孩子一種能行的心理暗示。嘗試去對孩子表達鼓勵和認可,讓孩子認識到你眼中的期望,並在後續對你的期望產生共鳴。

羅森塔爾效應說白了是一種簡單而又複雜的心理暗示。

說他簡單,是因為期望和結果存在線性的正比關係具有科學上的統一性。說他複雜,是因為在這個過程中如何正確地像孩子的表達期望是一個多因素共同作用的結果。這種心理暗示想要被正確傳達給孩子,教育者首先要進行自我暗示

2018年的8月份,竇靖童在參加節目《幻樂之城》時講述了一個腦通大開的科幻作品。

臺下的媽媽王菲在看到女兒的表演後秒變女兒的迷妹,激動到落淚稱讚自己的女兒「太棒了」。這位中國樂壇天后級的歌手一改評價其他人時惜字如金的風格,稱讚竇靖童的表演為:「迄今為止看到的最深刻的一部作品。」我還沒有說完,我很激動,我還想說。」是王菲一直念念不忘的內容。

王菲從內心就相信自己的孩子是最棒的,並且不會被中國傳統的謙虛教育所束縛,無論在什麼場合都能勇敢地向孩子表達自己的認可和鼓勵。

對於竇靖童來說,最開心的事就是說自己的媽媽能夠認可自己的作品。

這也是羅森塔爾效應在育兒方面形成正反饋的一個現實例子。

03家長在採用羅森塔爾效應時應該注意哪些誤區

1)期待教育不是簡單地誇獎

許多父母在初次接觸到羅森塔爾效應時都會錯誤的將羅森塔爾效應中所提到的期待教育誤會為簡單的誇獎。認為鼓勵和誇獎就能夠達到自己的目的。

實際上在父母的內心深處並沒有對孩子充分的信心和期待,對於孩子的誇獎只不過是遇到新的教育模式下的「Imitatiion show」(模仿秀)。這種沒有真誠情感的「誇獎」和「鼓勵」並不會讓孩子看到信任,甚至會招致孩子的逆反情緒。

2)期待應該合理,不應該過高或者過低

父母不可能期望自己的孩子去完成一些不能夠完成的事情,期望的設立應該在合理的範圍下進行才具有實踐的可操作性。

父母在對孩子進行期望的設定應該從孩子的自身發展出發,因地制宜,因材施教,為孩子設定可以完成的期望。

在自我暗示的基礎上,將這種期望通過語言,行為,向孩子表達出來,並積極地幫助孩子,這樣會在孩子心中形成共鳴,繼而反饋到期望的具體實現過程中

3)避免負面情緒的表達

羅森塔爾效應的實驗結論顯示:正面和負面的期望對孩子的影響是不同的。

這裡有一個負面積累的典型例子:

美國加州大學的科學家在對1973到1998年近21萬華裔和日裔的美國人和4700多萬名美國白人的死亡時期的對比中發現:每個月4號,華裔和日裔的死亡人數比其他日子要高。研究認為,普通話,日語,廣東話中的「4」和「死」諧音,部分華裔和日裔對這個數字有一定的迷信程度。這種迷信心理會形成一種負反饋,並不斷作用在他們的生活中。而新出生的華裔和日裔年輕人並沒有明顯的迷信心理,作用情況就不明顯。

所以不要對你的孩子進行反向暗示抓著孩子之前的一次錯誤不放,時間長了,這種偶爾的錯誤反而會成為經常犯的錯誤。

04父母應該採取什麼辦法建立正向的心理暗示,幫助孩子更上一層樓

1)對你的孩子足夠的信任和認可

羅森塔爾效應指出:對孩子的最重要的是表達對孩子的信任和認可。

這種信任和認可應該是我們從內心的真情實感的表達。孩子能夠分辨的出什麼是真誠的讚美什麼是虛假的。虛假的信任並沒有意義。

俄羅斯教育心理學的奠基者-烏申斯基認為人類教育最基本的途徑是信念,只有信念才能影響信念。

對孩子進行的鼓勵同樣應該是詳細具體的,這種鼓勵可以是語言上的認同,當孩子成績取得了進步的時候:

我的孩子的棒是天生的。我的孩子這次很努力,我就知道你一定行,下次加油呀。仔細分析兩種鼓勵方式,不難發現第二種更加詳細具體,在孩子的教育中也應該採取類似的教育方式。

2)鼓勵和引導並不衝突

我們重視孩子的期待並不是表示我們忽略孩子身上的缺點和不足,對於不足仍然需要父母的尊尊教誨和引導。

鼓勵不等於任意妄為,而是讓孩子遠離缺點,不斷地向父母的期待靠攏。

父母應該做孩子的榜樣,讓自己成為自律向上的人。這樣你對孩子的會有一定的權威性,孩子也更願意成為一個優秀的人。

採取科學的方法,表示對孩子的信任,每一位父母都將會是一流的父母。

ps:本文圖片均源於網絡,如有侵權聯繫刪除

拓展一:孩子從小就自私?分析「兒童認知理論」,培養孩子的多元思考能力

拓展二:「獎勵式育兒」導致孩子向錢看?父母要小心孩子陷入「德西效應」

相關焦點

  • 黃磊揭秘一流父母育兒經:羅森塔爾效應說明,好孩子是暗示出來的
    黃多多之所以變得現在這麼優秀,有很大的原因其實要歸功於黃磊選擇了合理的育兒方式,一流的育兒方式對孩子的成長起到了相當重要的決定作用。在這種正反饋機制下,孩子最終自然會成長為一個優秀的孩子。心理學上將這種父母給予孩子期望和鼓勵,孩子產生動力,最終變得優秀的過程稱為:「羅森塔爾效應」。
  • 黃磊揭秘育兒經:羅森塔爾效應說明,好孩子是父母暗示出來的
    在《水中之聲》,年僅十四歲的黃多多(黃憶慈)與何炅進行搭檔公共出演這部戲劇影像。可誰又能想像多才多藝的黃多多竟然是個「愛發小脾氣」的女孩呢?其實對於孩子的教育,妄加評論的人都認為他們看得很清,但其中辛苦怕唯有父母才知。羅森塔爾效應,亦稱「皮格馬利翁效應」、「人際期望效應」,其表現為父母對孩子的正向期望,會成為孩子未來發展前進的動力。讓孩子接受一種心理暗示,孩子餓言行甚至會因父母的期望而改變。
  • 天后王菲的育兒大智慧:神奇的羅森塔爾效應,暗示出了好孩子
    不管年齡大小,我永遠不會用父母的身份去壓制孩子,鼓勵才會讓孩子進步,父母的愛是孩子的鎧甲,孩子不要去學壞,也不用太乖。這樣質樸簡單的教育理念,誰也沒有想到是從一位天后的口中說出的,曾經有記者來採訪王菲,怎麼把握對孩子的教育,王菲直言「我會站在平等的角度與他們溝通,並且時常鼓勵他們。
  • 育兒路上心理學,您不得不知的羅森塔爾效應,有可能改變寶寶一生
    羅森塔爾效應,在我們教育寶寶的時,也有著非常大的作用,對於寶寶的影響也是比較大的,在育兒路上,新手父母迷途與走歪很常見,這時候懂得運用心理學,科學育兒的家長,就能及時止損。
  • 美國「羅森塔爾效應」證明,優秀的孩子,都是家長誇出來的
    當時,閨蜜還非常著急,不知道怎麼教育依依。「為什麼現在和3年前有如此大的差距呢?」我很好奇地問了閨蜜,閨蜜有點不好意思地說:「其實,訣竅就是一個字,『誇』,之前我都是批評她,沒有誇過她,她什麼都做不好。後來,我是聽了一個澳大利亞的專家講座,知道了誇獎孩子的重要性,我才試著誇依依,沒想到,效果這麼神奇。」
  • 以《叫我第一名》為例,探究「羅森塔爾效應」對孩子的重大影響
    這是一部人生勵志電影,而從教育的角度來看,《叫我第一名》處處隱含著羅森塔爾效應,把羅森塔爾效應對個體,特別是孩子的影響充分的表現出來。羅森塔爾效應是一種積極的心理暗示除了布萊德自身的努力,母親對他的關懷和教育亦十分令人感動。
  • 心理學課堂: 怎麼調教你的男人? 好好利用「羅森塔爾效應」吧
    小潘·心理學課堂是不是總是羨慕別人的男友或老公,回頭看看自己的男人,只能「一聲長嘆」?為什麼別人的老公就能那麼完美,而自己的老公總是不成器?來看看心理學中的一個重要名詞「羅森塔爾效應」吧。「羅森塔爾效應」,簡言之就是一種滿懷期待的激勵。當你總是被鼓勵,被讚美,你會由衷地覺得自己真的很美好,任何人都會愛我的。於是良性循環,喜歡你的人更多,你變得更可愛。李亞鵬和王菲的女兒李嫣,就是「羅森塔爾效應」下長成的小天使。原本有著兔唇的寶寶出生時並不美觀,在手術結束以後也留下了深刻的印記。然而小李嫣在父母的關愛下健康成長,成為了一個自信滿滿的可愛寶貝,渾身充滿了正能量。
  • 羅森塔爾效應——對我們有什麼啟示
    有一個故事是說,一位女士認為「男人都不是好東西」,不停地用自己的行為去推動這個預言,以此證明「我是對的」。我相信有敏感朋友會看到,這位女士的命運,就像是一種輪迴,她的爸爸打她媽媽,而她的三任丈夫都打她。
  • 羅森塔爾效應:父母的態度,決定了孩子的一生
    我們經常會看到,那些成績優秀、性格開朗、整體都很出色的孩子,背後都有一個善於鼓勵的家長;而那些自信不足、臉上缺少笑容的孩子,背後都有一個打擊式教育的家長。02鼓勵真的很重要嗎?家長對孩子地鼓勵更類似於一種心理暗示:我覺得你很優秀,我覺得你能行。孩子接受到這種積極的暗示後,就會認為自己很優秀,會大大加強孩子的自信。孩子越自信,越敢做,接觸的就會越多,能力就會越高。
  • 孩子自我否定,家長嘗試「羅森塔爾效應」,還您一個自信的孩子
    燕子是一位幼兒園老師,她發覺自己班上有個叫歡歡的學生,什麼都好,就是太缺乏自信,總喜歡自我否定。有一天,她想叫歡歡上臺去講昨天布置的故事,但是歡歡說什麼都不肯上去,一直說:「我不行…我怕我講不好。」不管燕子怎麼鼓勵她,她最後還是沒上去。
  • 想讓孩子更優秀?不妨試試「羅森塔爾效應」,給予孩子積極期望
    文/每天育兒的媽媽家長總是有一顆望子成龍的心,盼望著孩子能夠成為優秀的人,擁有遠大的前途。這種期待其實是人之常情,然而很多家長卻在這種期待的表述上存在著偏差。總是給孩子帶來負面的評價和反饋,反而讓孩子無法得到有益的成長。
  • 從《奇蹟男孩》出發,解析「羅森塔爾效應」對孩子成長的影響
    不管孩子怎麼樣,父母都應該要給予孩子一定的期待,要給予孩子一定的尊重,而學校的老師是孩子的第2任父母,是孩子人生中指導老師,也應該要給予孩子一定的尊重,期待以及愛。從電影當中可以反映出一個問題,那就是羅森塔爾的效應對孩子的發展是很重要的。在羅森塔爾效應的影響下,孩子是變得越來越優秀,孩子能夠學習到正確的態度以及形成正確的觀念,使得孩子對於世界的認識更加深刻。
  • 了解「羅森塔爾效應」,幫助孩子獲得進步
    可當你覺得孩子不行,一味在否認他們的時候,就會發現孩子越來越差,這就是心理學中的"羅森塔爾效應",也叫"皮格馬利翁"。我們如何理解正確"羅森塔爾效應"?羅森塔爾效應其實針對的並非孩子的智商,而是孩子的智商+情商。智商決定一個人的下限,情商決定一個人的上限。
  • 豆瓣8.6《奇蹟男孩》:「羅森塔爾效應」在孩子教育的運用及意義
    現在每個父母都希望自己能夠給孩子帶來最好的教育,因為始終相信著好的教育,能夠成就一個有出息優秀的孩子,成為每個人口中所讚嘆的好孩子。為了達到這個目的,許多父母可謂是不擇手段,無論是在日常生活中,或是在學習上,都給孩子定下了嚴格苛刻的規則,甚至有些家長給孩子報了許多補習班,但是事實上,想要成就一個優秀的孩子,單憑孩子自己的努力是不夠的,最重要的是作為家長的我們給孩子灌輸的教育是否正確科學。接下來介紹一部經典的教育電影名字叫《奇蹟男孩》,在豆瓣評分8.6分。
  • 「羅森塔爾效應」:大人的鼓勵對孩子意義非凡,父母應該看看
    我們常說父母要多鼓勵孩子,但是要怎麼鼓勵,為什麼要鼓勵孩子?這些問題也許沒有多少父母了解過。下面,我們就通過探究"羅森塔爾效應"對孩子成長的意義!讓父母看到鼓勵的力量。 根據自己的實驗結果,羅森塔爾得出這麼一個結論:"當人們基於某種情況而形成期望之後,在後來的日子他們會越來越靠近這個期望,並且是指成為現實。"簡單來說就是:當一個人被寄予期望的時候,他們往往會朝著比人所期望的方向發展。 當"羅森塔爾效應"運用在父母對孩子的教育中時,主要體現為父母要多鼓勵孩子,讓他們知道自己能行。
  • 「我怕做不好」經常自我否定,父母用「羅森塔爾效應」來引導
    一、那麼什麼是「羅森塔爾效應」?1、「羅森塔爾效應」的含義羅森塔爾效應,通俗的說,就是一種人際期望效應,是一種社會心理效應,本來是指老師對學生的心理期望,希望學生可以達到自己的期望值,從而對這些學生進行很多的鼓勵措施,讓學生最終達到期望。
  • 從心理學角度解析《小男孩》:探究「羅森塔爾效應」對孩子的意義
    如果沒有爸爸的鼓勵和陪伴,小男孩很可能有一輩子沉浸在悲傷、痛苦中難以抽身。也正是這一句句鼓勵和安慰,促使小男孩勇敢積極地生活,最終把夢想變為了現實。從心理學角度看,《小男孩》中爸爸對兒子的安慰是"羅森塔爾效應"一個十分成功的案例。
  • 心理學|羅森塔爾效應(皮格馬利翁效應)每個孩子都可能是個天才
    古希臘賽普勒斯有一年輕的王子,名字叫皮格馬利翁,他很喜歡雕像。有一次,他用一塊潔白無瑕的象牙雕刻了一個美麗的少女。王子的雕像非常成功,他的作品太美麗了:身材婀娜多姿,眼睛充滿希望之光。王子愛不釋手,每天都以憐愛的目光注視著象牙雕像,熱切地希望「她」有血有肉會說話,能夠跟他談心。這使王子每天都在深切地體驗著痛苦的煎熬——他是那樣愛「她",可是「她」卻只是塊象牙。
  • 孩子不喜歡努力,父母別太擔心,可使用「羅森塔爾效應」解決問題
    2父母給予的壓力很多父母會在潛意識裡將孩子當成自己的未來,覺得自己現在的生活就是因為當初不夠努力和優秀而造成的,所以他們對於孩子的人生投入了太多的希望。3認識不到學習的重要性對於孩子來說,他們沒有父母那般深刻的閱歷,所以在很多時候,他們總是會有一種拖延心理。就像是學習只是為了應付父母和考試,將學習視為自己最討厭的事情。
  • 以《奇蹟男孩》為例,探究「羅森塔爾效應」對孩子成長的意義
    在教育中,父母、老師和姐姐對奧吉的引導和幫助更是體現了心理學"羅森塔爾效應"的影響力。接下來,我們就以電影《奇蹟男孩》為例,逐步探究解析"羅森塔爾效應"對孩子成長的意義,希望能夠給家長們更多教育啟示。"羅森塔爾效應"包括了三個重要心理效應:愛的效應、尊重效應、期望效應1、愛的效應:家人對奧吉的愛是堅強的護盾儘管奧吉飽受其他孩子的嘲笑,害怕與別人交流、害怕自己被欺負,校園中未知的口抗拒一直圍繞著他,但是父母和姐姐的愛能夠為奧吉抵擋外界的傷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