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諾亞財富:10年後房價如蔥的時代會到來嗎
作為國內頂級的投資論壇,諾亞財富金雞湖論壇已經走過十載。
今年,地產行業意見領袖任志強也將來到這裡,和我們共聚一堂,圍繞財富、房產等大家關心的問題,暢所欲言,用投資人的洞察、企業家的經歷、學者的遠見,幫助我們投資者辨清局勢,重啟思維,定見未來。
8月3日,深圳二次房改再次扔出重磅炸彈。新政規定,到2035年,深圳全市新建170萬套住房,其中保障性住房佔比六成,而商品性住房跌至四成,成為本次新政中最受關注的亮點。
不少深圳無房者歡呼慶祝,福利性住房的新時代似乎盡在咫尺。
還記得多年前馬雲曾經說過,他說不要買房,十年後房價如蔥!福利房改之下,房子如蔥的時代真的會到來嗎?
在這裡,我們將過去十年房地產行業中的年度事件和大家一起盤點,希望從中看出未來房地產發展的一二。
2008年,在全球金融風暴中出發
2008年,金融風暴帶來的負面影響,直接讓國內商品住宅銷售出現近十年首次負增長,退房潮一度波及全國。
2009年,「四萬億政策」開啟樓市盛夏
事實上,面對來勢洶洶、號稱百年不遇的全球金融危機,早在2008年10月開始,中國就對宏觀調控政策做出重大調整:安排4萬億元資金強力啟動內需,促進經濟穩定增長。
四萬億投資對經濟增長的拉動作用立竿見影:北京、上海、廣州、深圳、武漢等一些大中城市的房屋銷售面積迅速增長,房價持續上升,最終迎來了房地產的「盛夏」。
另外受益於IPO放行帶來的客觀環境,房地產行業在2009年掀起了一股上市潮。
金科集團、萬方地產、北京金隅、中國建築、世聯地產、華南城、恆盛地產、寶龍地產、禹洲地產、恆大地產、明發集團、龍湖地產、花樣年等一系列房企都在2009年先後上市。
2010年,調控年頻現「國N條」
進入2010年,區域規劃如同雨後春筍不斷湧現。
海南國際旅遊島、皖江城市帶、青海柴達木循環經濟試驗區、瀋陽經濟區、長三角、重慶兩江、大小興安嶺、深圳前海、山西綜合改革配套改革試驗區、深圳廈門珠海經濟特區擴容等,解開區域樓市發展枷鎖,成為了當年房地產高速發展的重要原因之一。
而萬科年度銷售金額超過千億,成為國內首家千億房企。2010年也是中國房地產自啟動商品房制度以來調控最嚴厲的一年,國十一條、國十條相繼出臺,還曾一度要求「78家央企」退出樓市。
2011年,「限購」、「限價」 持續加碼
2011年,全國超過120個城市出臺了房價調控目標,46個大中城市出臺了「限購令」, 10個城市出臺了針對樓盤的強制「限價令」。
在諸多限制性手段的作用下,調控效果日漸顯著,全年商品住宅成交量迅速下滑。
2012年,翻滾中向上
2012年,中國房地產市場依然以調控為主要基調,圍繞調控展開的行政、金融、土地等手段基本保持不變,但是政策環境已經逐漸緩和。連雲港、大連、深圳、濟南、武漢等30 多個城市先後微調樓市政策鼓勵合理需求,多數為公積金政策鬆綁。
2013年,新國五條出臺,擴張開始
年初,「新國五條」出臺,政策出臺後各地市場反響強烈。受新政影響,北京、上海、南京等地二手房一度出現集中過戶、集中網籤的現象。截止11月為止,全國商品房銷售面積同比上升20.8%,同比增速創下近5年新高。
11月,十八屆三中全會之後,深圳「深八條」、京七條、滬七條、穗六條、漢七條等調控政策相繼出爐,標誌著二線城市樓市調控拉開「收緊」序幕。
2014年,「限購」「限貸」鬆綁
2014年,中央已從過往的以「控房價、抑需求」為政策導向,轉變成當前「促改善、穩消費」的樓市調控目標,限購、限貸手段逐步退出。
至2014年末,除北、上、廣、深四大一線城市及三亞外,全國其餘城市均基本取消了針對購房的種種限制。
2015年,一線城市開啟暴漲模式
2015年6月起,股災拉開帷幕,股市資金開啟逃離大潮,部分轉戰樓市。
同年中央明確開放二胎,房地產市場改善型需求迎來增長機遇。
靚麗的市場業績後,少數幾個城市已經在不經意間開啟了暴漲之路。
例如:2015年深圳房價同比漲幅高達36.8%,北京房價漲幅18.4%,一騎紅塵遠遠領先於其它城市。
2016年,房價全域暴漲
受到諸多利好影響,2016年初,深圳、上海、南京、合肥等城市房價高漲,惠州、無錫也加入了房價快速上漲的行列。
全國多個城市房價的暴漲,也讓寬鬆政策不得不被大規模終結。樓市調控再現江湖,「限購、限貸、限拿地」等政策接連出臺。
2017年,房子是用來住的,不是用來炒的
2017年調控政策不斷加碼,僅房地產市場就出臺了接近180條政策,成為了史上最嚴政策年。
與此同時,金融去槓桿持續推進。嚴格限貸同時,熱點城市嚴查「消費貸」資金流向,嚴防資金違規流入房地產市場。
在2017下半年開始,「十九大」明確定位「房子是用來住的,不是用來炒的」,各項長效機制開始建立。
2018年,精準調控密集落地
2018年伊始,從年初的中美貿易戰到ICO泡沫、金融去槓桿,處處都散發著謹慎的味道。
樓市裡,全國依然保持著嚴謹的調控狀態。據不完全統計,僅4月份,全國各種房地產調控政策合計多達33次,25個城市與部門發布調控政策,其中海南、北京、杭州等城市發布了多次房地產相關新政策。
行至9月,「高壓」似乎已經成為2018年樓市的最大註腳。隨著央行降槓桿,監管風暴強勢推進,房產稅風雨欲來……這場調控大風似乎還要再吹很久很久。
十年之路,如此漫長,一篇文章不足以概括。
作為地產投資行業的觀察者和參與者,諾亞財富是地產行業十年起伏的親歷者,也是見證者。
9月9日,我們攜手房地產行業意見領袖任志強、人工智慧投資先鋒李開復、歌斐資產地產基金合伙人譚文虹、諾亞財富集團首席研究官夏春博士和我們共聚一堂,圍繞財富、房產等大家所關心的話題暢所欲言,用投資人的洞察、企業家的經歷、學者的遠見,幫助我們投資者辨清局勢,重啟思維,定見未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