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莉莎白一世是英國傑出的女王,在她統治期間,英國國力達到鼎盛,國內政治穩定,經濟快速發展;對外取得海上霸權,勢力不斷擴張。那麼,創造無數輝煌的一代女王,為何終身未嫁呢?
一來自童年的心理陰影
伊莉莎白是英國國王亨利八世的女兒,她的母親原本只是亨利八世的宮女,因為地位懸殊,這樁婚姻沒有得到天主教會的承認,而結婚僅僅三個月,就生下了小伊莉莎白便,所以,她被認為是私生女,根據教會規定,她是不能成為天主教徒的。
在她兩歲的時候,她的媽媽被亨利八世以叛逆的罪名處死,伊麗莎這麼小就要經受失去母親的痛苦,心裡種下了憂鬱的種子,而且,她的父親亨利八世曾經三次殺妻,六次娶皇后,也許正是父親的種種行為,在小伊莉莎白的心中蒙上了重重的陰影,使得她不信任男人,排斥家庭生活,患上了這種「婚姻恐懼症」。
二將婚姻作為籌碼,為英國謀取利益
在伊莉莎白的姐姐瑪麗去世後,由於沒有子女,她在新興資產階級等勢力擁戴下登上女王寶座,這時候的伊莉莎白年僅25歲,她面容姣好,身材高挑,一雙水汪汪的大眼睛,配上時髦的服裝,優雅的舉止,不論走到哪裡,都是焦點,多少王公貴族想要拜倒在她的石榴裙下,成為女王的丈夫,可是她卻無動於衷,絲毫不為所動。
最先發起愛情攻勢的是她的姐夫,西班牙國王腓力二世,在伊莉莎白被囚禁期間,他曾給予她特別的關照,可是西班牙是頑固的天主教國家,伊莉莎白由於是私生女的身份,女王的身份一直得不到教會承認,她利用腓力二世對她的曖昧使自己的地位合法化,當完成這一任務後,便以宗教信仰不同拒絕了腓力二世。除此之外,伊莉莎白經常以自己的婚姻為籌碼,周旋在歐洲各國之間,為英國謀取利益。
所以,身為皇室成員,她的婚姻被烙上了深深的政治烙印,婚姻只是國際關係的附屬物,包含了太多的陰謀和利益關係,女王寧願選擇獨身也不願生活在婚姻利益交易中。
三在看透政治婚姻的複雜性後,女王決定將自己獻給英國,終身不嫁
與法國國王亨利二世的四弟安休公爵的相戀,是伊莉莎白距離婚姻殿堂最近的一次機會了,當時,他們整日在一起,嬉戲打鬧,當眾擁抱,伊莉莎白也答應了安休公爵的求婚,可是就在舉行婚禮的前幾天,她宣布解除婚約,在她放棄自己心愛的人的同時,她已經做好了獨身一輩子的準備。
有人說她是最終沒能邁過去自己內心的那道坎,可是我更相信她是考慮到英國與法國,西班牙等國的複雜關係,自己的獨身才能周旋在各國之間為英國獲得最大的利益。解除婚約不久,她表示自己會一輩子獨身,並發表了談話:
我不會再選婿結婚,因為在我加冕之時,我已將結婚戒指戴在我國臣民的手上,我將與全體臣民為伴,將我的此生和貞潔獻於英國!
因此,伊莉莎白也被英國人民譽為「貞潔女王」。
綜上可知,伊莉莎白從小受到家庭的陰影,對婚姻本身就存在排斥和不信任,在繼承王位後,政治婚姻又包含了太多的陰謀與利益,女王為了英國的最大利益,也為了避免終身生活在齷蹉的交易中,她選擇獻身英國,獨身一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