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次在微信上訂好票,無奈雨下得極大,票也浪費了。時隔半年,不再去回憶那場大雨讓我錯過了怎樣一部中國電影,而是重新回歸電影本身,想很認真的談談關於這部有點反武林的電影。
舒淇飾演的聶隱娘偷偷地在紗簾後面聽田季安夫妻講話。
1、偷偷地看
舒淇飾演的聶隱娘武功極高,其師傅的評價是「劍術已成」。然而當師傅讓她去謀殺某為官僚,她躲在房梁上,偷偷的看著他們一家其樂融融,就從房梁上跳下來,走了。
她向師傅解釋,說「大僚小兒可愛,未忍便下手。」於是師傅說她「道術未成」。又說,劍道無親,不與聖人同憂。汝劍術已成,卻不能斬絕人倫這親。後來讓她去殺表兄田季安。她多次出手,又多次失誤。然後偷偷躲在田季安家裡的紗簾中,偷偷看著表兄。
看到這裡,觀眾恍然大悟似的發出感慨,聶隱娘原來喜歡田季安啊。是啊,連觀眾都看出聶隱娘喜歡田季安,也不知道田季安看出來了嗎。
2、好好地
不少走出電影院的人都吐槽,這電影根本就看不懂,還有那麼多人說好。也有不少走出電影院的人拍手,說看了侯孝賢,中國電影又有希望了。結果網絡上掀起了討論,說《刺客聶隱娘》究竟是不是一部好電影。說好的人,就諷刺看不懂的人太庸俗,說不好的人,就說影片連個臺詞都沒有。
我覺得說的都對。《刺客聶隱娘》改編自唐傳奇《聶隱娘》,講述的是唐朝的事情。電影裡臺詞不多,大片拍景色的鏡頭和大片背景音樂,好像是在演啞劇,又好像是一部紀錄片。
不知道,這算不算侯孝賢導演的特色。但你仔細一想,這就是侯孝賢的特色。他沒有像《龍門客棧》、《一代宗師》告訴你武林裡應該怎麼闖,他就像是一個講故事的人,不緊不慢的告訴你,這就是武林。
相比於徐克的熱情,侯孝賢更隱忍。侯孝賢在認真地記錄那個時代發生了什麼,然後用敘事的方式呈遞給你濃縮的兩個小時,他或許期待你發出「哦原來這就是唐代的武林」,也或許對觀眾沒有期待。
但這種方式和以往的記錄方式不同,他或許不太適合中國觀眾的觀影習慣。但當我們仔細去思考,就會發現,我們對這種方式再熟悉不過。
導演用十幾秒二十幾秒的長鏡頭渲染那些寂靜落寞或是清淡空曠的風景。他在這裡描一下,在那裡描一下,於是我們回覆:沒有邏輯性。
這就好像我們背唐詩宋詞,看到「枯藤老樹昏鴉,小橋流水人家,古道西風瘦馬」,我們不會覺得沒有邏輯性;看到「落霞與孤鶩齊飛,秋水共長天一色」我們覺得這個邏輯性好贊。但如果問你,邏輯性在哪裡,恐怕我也不知道。
中國畫講究寫意。影片的最後,聶隱娘與負鏡少年和採藥老者飄然遠去。但這是一部商業片,又決定了它講述成這樣,好像真是導演和劇組的問題。到底是導演的問題,觀眾的問題,又或者,是投資方的問題?
3、音樂
故事發生在唐代。這是前面一再強調的。這部劇比較完整地還原了唐代的妝飾和音樂、舞蹈。當田季安和精精兒一起跳舞的時候,伴奏的樂器是羯鼓,據說是唐太宗最喜歡的樂器。
我們不再去追究,唐太宗喜歡的樂器和田季安喜歡的樂器,而是去感受,在藩鎮割據局面的唐末,依舊有文化盛況。人們載歌載舞,歡樂祥和。
就像小時候,為「商女不知亡國恨」感到氣憤,現在才明白,她們「隔江猶唱後庭花」,是把悲傷寄託給音樂,唱的也是悲慘戚戚。
在國危之際,直男癌們還將罪孽歸於「商女」,才是國之悲哀。
就像龔琳娜在《一個人,沒有同類》裡面唱的一樣,「一起一落,佛衣去;一飛一落,心已止」。
聶隱娘是這樣,《刺客聶隱娘》是這樣,舒淇是這樣,侯孝賢也是這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