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柿之徒」的另一種選擇 咬起來又脆又甜的太秋甜柿
源稿:東陽日報 | 發布時間:2019年09月23日 09:47:30 | 作者:吳嘉沁 張耀 | 編輯:董之震
「七月石榴八月梨,九月十月柿子黃」,這幾天,歌山鎮林頭村新溪自然村安嶺果園農場內種植的一種叫太秋的甜柿,吸引了一批又一批的「好柿之徒」。
與傳統軟軟的柿子所不同的是,太秋甜柿擁有哈密瓜的甜,蘋果的脆,水份多如梨,即便它目前的採摘價高達35元/斤,前來採摘的市民仍絡繹不絕。
農場主人叫金宏偉,令人意想不到的是,他的另一個身份是醫院放射科醫生。2015年,一次偶然的機會,喜愛農耕文化的金宏偉接觸到了太秋甜柿,立馬就喜歡上了它,並且萌生了規模化種植的念頭。
日前,記者在安嶺果園農場中,見到了成片的柿子林,翠綠的柿子樹上掛滿了黃綠相間的甜柿。拿到手中仔細觀察,太秋甜柿果形端正,單果重達半斤左右,果肉橙黃色,無褐斑,一口咬下肉質脆嫩、清甜多汁。
金宏偉說,在一般消費者的印象中,剛摘下樹的柿子都是澀的,要經過脫澀才能吃。但是,他種植的這種柿子顛覆了人們傳統的認知,直接從樹上摘下來就可以吃,甚至連皮都不用削。
學術上,這種編號為「亞林36號」柿子的品種叫「太秋」,是中國林科院亞林所首席專家龔榜初教授於2002年從日本引入浙江的,之後經反覆培育選優16年研究而成。
相對本地人而言,更多的人是通過網絡了解到太秋甜柿的。金宏偉通過網絡了解到太秋甜柿這一品種後,一開始不以為然,認為「甜柿也是柿」。後來,當他品嘗過太秋甜柿後,認為這是一個非同尋常的柿子。2015年,金宏偉引入3000株苗到新溪自然村,流轉了100畝土地,開啟了他的種柿之路。
四年來,在專業人士的指導下,金宏偉實施了甜柿新品種試驗林,從土壤熟化改良,到大穴栽植,覆膜保水,在幼林中套種農作物以耕代撫,防治病蟲害,修剪整枝等一系列營林措施,他都親自動手,積累了豐富的甜柿栽培管理經驗。而他的體重也從原先的190斤減到了160斤。如今,那100畝柿林替他帶來了不少的收益。
「太秋甜柿屬於中晚熟品種,上市期恰好在中秋、國慶雙節期間,這是水果上市的黃金時間。」金宏偉說,今年是首次量產,產量一萬多斤,中秋節前的4000斤柿子已銷完。
這些天,柿農們每天都可以摘上百斤柿子,每斤按35元賣,照樣供不應求。而市場上普通的柿子一斤只要5元左右。雖然兩者外觀相像,但是品種完全不同。目前,太秋甜柿主要為禮盒裝,銷售渠道也以微信、網絡為主。為了保證新鮮,金宏偉每天根據訂單採摘,用最快的方式將甜柿送達目的地。
在農場產品包裝區,記者看到幾位柿農正在忙著包裝剛剛根據微信訂單採收下來的甜柿。金宏偉介紹,太秋甜柿糖度達14%至21%,且營養豐富,尤其是維生素C、鉀、鋅含量高,抗氧化能力也普遍較強。
「接下來,我還要擴大種植面積,拓寬銷售渠道,並與生鮮電商平臺合作。」金宏偉說,他將結合柿子「好柿成雙」「順柿而為」等良好寓意,紮根農村打造精品高端果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