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天冬至,這些東臺民俗你知道嗎?

2020-12-19 澎湃新聞

冬至陽生春又來

明天(22日)將迎來2019年

最後一個節氣——冬至

以冬至節氣為起點

在此後的27天

是我國傳統的「數九寒天」

冬至

冬至是我國傳統節氣,但獨獨在東臺,百姓尤為重視,有句俗話叫「小冬不值錢,大冬大如年」。這不僅僅是口頭禪,而是真的比過年還要講究,比如現在很多東臺人吃年夜飯會去飯店,但過冬都在家吃。

你知道為什麼嗎,聽小東跟你慢慢道來:

東臺人為什麼這麼重視過冬至?

冬至是東臺古曆法中的新年,周曆過年的日子是冬至這天。

雖然後來曆法變更,冬至不再是新年的開始了,但這冬至「過年」的習俗卻傳承了下來。到如今東臺人仍然十分重視冬至節,甚至有「肥冬瘦年」的說法。

東臺冬至習俗知多少?

吃湯圓

早前,咱大東臺人過冬至的最著名的傳統就是,必吃湯圓,寓意合家團圓。

祭祖

冬至又稱大冬,所以冬至的前一日稱為小冬。根據老輩留下的規矩,小冬這一天,東臺的家家戶戶都要祭祖。

九九消寒

從冬至開始,就正式進入數九天了,也是一年當中最冷的日子~冬至的次日開始數九,這就是人們所說的"提冬數九"。數上9天是一九,再數9天是二九,以此類推,數到"九九"就算"九"盡了。"九盡楊花開",那時天就暖了。入九以後,文人墨客,搞所謂消寒活動,擇一"九"日,相約九人飲酒("酒"與"九"諧音),席上用九碟九碗,成桌者用"花九件"席,以取九九消寒之意。

冬至詩詞

九九歌

一九二九不出手;三九四九冰上走;

五九六九沿河看柳;七九河開八九雁來;

九九加一九,耕牛遍地走。

小至

(唐)杜甫

天時人事日相催,冬至陽生春又來。

刺繡五紋添弱線,吹葭六管動飛灰。

岸容待臘將舒柳,山意衝寒欲放梅。

雲物不殊鄉國異,教兒且覆掌中杯。

冬至

(唐)杜甫

年年至日長為客,忽忽窮愁泥殺人!

江上形容吾獨老,天邊風俗自相親。

杖藜雪後臨丹壑,鳴玉朝來散紫宸。

心折此時無一寸,路迷何處望三秦?

邯鄲冬至夜

(唐)白居易

邯鄲驛裡逢冬至,抱膝燈前影伴身。

想得家中夜深坐,還應說著遠行人。

說到湯圓,70後之前的童鞋肯定會有印象,那時候都是爺爺奶奶或爸爸媽媽自己做的,特別粘,現在一般都是直接到超市買現成的。

東臺的小夥伴們,你還能想起湯圓怎麼做嗎?

既然說到做湯圓,小東相信很多童鞋已經忘記怎麼做了吧。別急,小東告訴你~

有童鞋問了,小東你說湯圓跟元宵有什麼關係呢?其實,湯圓和元宵是一回事,只是做法不同。南方叫湯圓,北方叫元宵。湯圓,是先將糯米粉用水調和成皮,然後將餡「包」好;元宵,則是先在一個特大扁平籮筐內,鋪上很多糯米粉,把事先和好、凝固了的餡,切成小小的正方形的丁,然後倒進一篩內,過一遍水後,扔進籮筐內不停地搖動,餡丁就會沾上一層糯米粉,如此反反覆覆,直至「滾」成雪白渾圓的元宵。注意看下面兩幅圖,別眨眼~

下面,就跟著小東溫習一下湯圓的做法吧~

▶1. 炒花生,鍋少幹,放入花生,用小火炒制。要不停的翻炒,避免糊掉,炒制花生皮越來越深,即可。

▶2. 花生去皮,放入研磨機

▶3. 加入糖進行研磨,越細越好。

▶4. 同樣,芝麻用小火炒制,問道香味,即可。(花生,與芝麻都需要小火不停的翻炒避免糊掉,影響口感)

▶5. 加入糖進行研磨,越細越好。

▶6. 板油切塊

▶7. 鍋中放入水,加入板油扁油。(加入水,是因為怕油粘鍋)

▶8. 扁好的油,因為火候有些大,所以偏黃,如果小火,油是純白色的。

▶9. 糯米粉非常的難活,試探性的加入,剛好把糯米粉溼透成型即可。如果水多了,沒有多餘的糯米粉時可以放置一夜,這樣糯米粉裡的水會揮發。

▶10. 將磨好的芝麻與糖放入大油。芝麻需要多放點,因為比較幹。調好後放入冰箱讓油脂凝固,這樣方便我們包製。

▶11. 去一塊糯米麵,捏成皮。

▶12. 放入芝麻球或花生球,像包餃子一樣包好。去掉多餘的糯米麵。

▶13. 放到手心裡揉成團

▶14. 然後滾上幹糯米粉

▶15. 好了,我們煮湯圓嘍~~~!(*^__^*) 嘻嘻……

加入花香的湯圓,把滿滿的幸福穿成一串,每一口都會有不一樣的味道,也有著別樣的祝福味道。怎麼樣,童鞋們?你學會了嗎?

邋遢冬至乾淨年

冬至還是過年天氣的預報員

古人云,「邋遢冬至乾淨年」,大致意思就是冬至的時候天氣不好,過年的時候就會是好天氣。

東臺今天下雨了,四捨五入也算冬至時候天氣不好,如此看來,過年是不是大概率有好天氣了呢?

冬至過後便開始「數九」,一年中最冷的日子就要來到,別忘了問候家人和朋友,自己也要注意保暖哦!

「三九補一冬,來年少病痛」

在這一年中最冷

身體最脆弱的時節裡

有哪些器官容易生病?

需要注意哪些事項?

我們該如何進行進補呢?

來聽聽專家怎麼說

除了以上七個器官

在寒冷天氣特別注意

還需要注意下面2點:

流 感

流感的最大危害是引發併發症,加重潛在的疾病,如心肺疾患,而老年人以及患有各種慢性病的人得了流感後,容易出現更嚴重的併發症,甚至可能致死。

建議:流感主要通過飛沫傳播,到人多的地方最好戴口罩,注意衛生,勤洗手,還要及時接種流感疫苗。

摔 傷

下雪天容易骨折、摔傷,其中,絕大部分為老年人。不要小看摔倒,我國每年約有4000萬65歲以上的老人跌倒,每萬人中有8位老人因跌倒死亡。

建議:老年人在雨雪天最好少出門,出門須有人陪。一旦路面結冰,行走時要像企鵝一樣邁著小碎步,讓雙腳平攤身體的重量。

膝蓋至臀部的股骨是老人的致命點。一旦滑倒,可用雙手支撐一下。摔倒後不要急於起身,應先檢查哪個部位摔傷了。如果腰疼,千萬不要亂動,要儘快撥打120急救電話。

現在的孩子基本已經記不清這些習俗了,

大家可以把今天這個專題放到朋友圈,

或轉給您的朋友或孩子看看,

讓我們一起記住鄉愁~

讓小東猜一下,

明天早上

您一定是邊吃湯圓,

邊看@幸福東臺 吧!

原標題:《明天冬至,這些東臺民俗你知道嗎?》

相關焦點

  • 明天冬至,你家湯圓準備好了嗎
    周二晴到多雲我們可以享受一下冬日暖陽~在陽光加持下最高氣溫也會有所回升預計周二最高溫將升至15℃上下你以為就這樣回暖下去嗎?溫州冬至都有哪些習俗?下面這些知識你應該知道▼為何冬至大過年冬至是中國24個節氣中的一個,和春分、夏至、秋分一起劃分一年四季。
  • 「姑蘇·冬至大如年」民俗文化節來了!讓你從冬至玩到新年
    明天就是冬至夜了,你想好怎麼過了嗎?今天,在觀前街靈星門,2019年姑蘇區運河文化節暨「姑蘇·冬至大如年」民俗文化節正式拉開序幕。今年是「姑蘇·冬至大如年」民俗文化節舉辦的第五個年頭。今年的民俗文化節把冬至、跨年、臘八、春節、元宵等民俗節日連接在一起,把平江路、觀前街等旅遊、娛樂、購物、商貿等業態環境進行有機結合。
  • 冬至將至,這些你都知道嗎?
    12月21日(周一)即將迎來二十四節氣中的「冬至」關於冬至這些你都知道嗎?你知道嗎?>你知道嗎?冬至不僅是節氣還是傳統節日中國古代非常重視冬至,規定有冬至的月為「子月」,是十二地支序的首位。所以冬至還是一個傳統節日,俗稱「冬節」「長至節」等。從冬至開始,白天會漸漸變長,古人認為這是「陰極之至,陽氣始生」,所以把冬至當作年周期、大自然氣運周期、萬物生長周期的真正起點。
  • 威海這些冬至習俗,你知道嗎?
    今天是冬至,咱威海有啥習俗,一起來聽聽我市民俗研究者梁俊然怎麼說吧。梁俊然介紹,對於老威海人來說,冬至是繼陰曆七月十五、十月初一之後的第三個鬼節,有祭祀先人的傳統。在過去,每到冬至這一天,一家人就在家裡拿出水果等供品祭祀。
  • 這些快要失傳的冬至習俗,你知道嗎?
    那麼,到了冬至節氣,又會有什麼樣習俗呢?這一天大家會幹些什麼?接下來就為大家詳細介紹一下!看看哪些是你之前沒了解到的。民俗專家表示,冬至是我國重要的歲時節日,古代民間有「冬至大如年」之說,其節日習俗傳承已近3000年,是中華民族寶貴的非物質文化遺產。陰極之至,陽氣始生,日南至,日短之至,日影長之至,故曰「冬至」。
  • 俗語:「冬至大如年」,你知道冬至吃「捏凍耳朵」習俗的由來嗎?
    每天分享古今民俗及趣味冷知識,想要了解更多的農村民俗及不為人知的新鮮事,不妨點擊上方的關注訂閱!今天,我們分享的俗語話題是:「冬至大如年」,你知道冬至吃「捏凍耳朵」習俗的由來嗎?在這周日即將迎來二十四節氣當中的第22個節氣「冬至」,在這樣一個重要的節日當中,很多人都知道冬至吃餛飩;其實在農村老人的口中冬至應該吃「捏凍耳朵」,你知道這個習俗的由來嗎?民間俗語一直都有「冬至大如年」的說法,因此在一些老人的口中冬至也被叫做「亞歲」,很多人也許理解不了為什麼「冬至被稱之為亞歲?」
  • 馬上就冬至了,關於冬至的這些風俗你都知道嗎?
    .漢朝以冬至為「冬節」,官府要舉行祝賀儀式稱為「賀冬」,例行放假.     唐、宋時期,冬至是祭天祭祖的日子,皇帝在這天要到郊外舉行祭天大典,百姓在這一天要向父母尊長祭拜,現在仍有一些地方在冬至這天過節慶賀.
  • 年年過冬至,你知道冬至的起源和習俗嗎?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年年過冬至,你知道冬至的起源和習俗嗎? 今天就不講三國了,寫了那麼多的三國故事,也該讓三國的人休息一下了.主要是今天經朋友提醒了一下,我才發現,呦呵,明天就是冬至了啊!這日子過得...可是真快啊,轉眼間又過了一年了,可是過了三十年的冬至了,這冬至是個啥?
  • 明天不吃餃子會凍掉耳朵?各地冬至民俗傳說知多少
    東方網記者王銘澤12月21日報導:「不吃餃子會凍掉耳朵」、「吃了湯圓大一歲」……明天是二十四節氣中的冬至,全國很多地區習慣在這一天吃餃子,傳說冬至節「吃了餃子不凍耳朵」,很多人家會「提著燈籠去找餃子」;而江南地區則盛行吃湯圓,舊時上海人最講究吃湯圓,古人有詩云:「家家搗米做湯圓,知是明朝冬至天。」
  • 「晴冬至,年必雨」,這些藏在「冬至」裡的諺語,你知道嗎?
    關於「冬至」的諺語有很多,今天,作者就和大家分享一些關於「冬至」的諺語,不知道屏幕前的你,是否能讀懂其中的意思?關於「冬至」的天氣農諺:1、冬在頭,賣了被置頭牛;冬在腰,凍死貓;冬在尾,凍死鬼。2、晴冬至,年必雨。
  • 你真的知道冬至的意思嗎?有多少人把冬至理解成冬天到了的?
    一年一度的冬至又到了,作為我國二十四節氣中的一個非常重要的節氣,冬至有著她非凡的來歷,她的意思並不是字面的意思,有多少人把冬至簡單的理解成了冬天到了的?我想應該不止一個,其實在以前,我也是把冬至理解成冬天到了的,至不就是到了的意思嗎?
  • 冬至,這些農村習俗你知道嗎?
    冬至,在陌上花這兒還稱之為冬節。因為它不但是二十四節氣之一,也是我國民間的傳統節日。自陌上花記事以來,村裡人對於冬至這天是非常看重的。冬天這天太陽黃經達270°,在每年公曆12月21-23日間,2018年的冬至日是12月22日。
  • 冬至到了,都說冬至大如年,你知道為什麼嗎?吃餃子沒有
    【前言】今天是2020年12月20日,明天就是冬至了,都說「冬至大如年」。今天,專門去農貿市場買了一些豬肉和白菜等,準備明天包餃子。你準備好餃子了嗎?明天是冬至了,別忘了吃餃子啊!可是,你知道為什麼說「冬至大如年」嗎?為什麼有吃餃子的習俗?今天,我和大家共同探討交流交流。1、冬至的時間。冬至的時間,大約在每年的陽曆12月21日~23日之間。
  • 冬至將至,除了吃餃子,你知道這一天還有哪些民俗活動嗎?
    「冬至」,顧名思義,即意味著冬天真正來臨。冬至是中國農曆中傳統的二十四節氣之一,早在春秋時期的古人們就用土圭測量儀測定了冬至,它也是二十四節氣中最早制訂出的一個。自古有「冬至一陽生」的說法,意思是冬至這一天是天地間陰氣最為強盛的一天,同時也是陽氣開始回升的日子,代表著下一個輪迴的開始,冬至是陰陽交割的臨界點,也驗證了易經所說的否極泰來的天道循環。冬至在古代一直是一個非常重要的傳統節日,有「冬節大如年」的說法,上至帝王、下到平民,都將冬至視為一個重要的日子。那麼冬至都有哪些民俗活動呢?
  • 只知道冬至吃餃子湯圓,你知道這些美食嗎
    古代民間對冬至有多種看法冬至大如年漂泊者在外的人你以為這樣就結束了?冬至只吃餃子和湯圓嗎?冬至這天的口福遠不止這些接下來請看這些地方人的表演吃年糕從清末民初直到現在杭州人在冬至都喜吃年糕。在每逢冬至做三餐不同風味的年糕,早上吃的是芝麻粉拌白糖的年糕,中午是油墩兒菜、冬筍、肉絲炒年糕,晚餐是雪裡蕻、肉絲、筍絲湯年糕。冬至吃年糕,年年長高,圖個吉利。
  • 明天「冬至」!冬至有何講究?泰州冬至天氣又將……
    小夥伴們,明天就是「冬至」了。泰州人今年冬至是12月22日正好是星期日!不過,泰州人是十分講究冬至的,您知道如何講究冬至日的呢?下面,我們就來了解一下泰州冬至天氣情況和如何重視冬至日的。大概也就知道,接下來會下多久的雨了!只想說為什麼又是雨!雨!雨!又要在寒冷潮溼中度過一段時間了……而且出門就會沾上一身潮溼。更重要的是洗完的衣服幹不了了!可能還要被凍起來了!在這連綿的降水間隙中唯一的好消息就是:明天小雨漸止轉陰到多雲氣溫略有回升,到明天夜裡又會開始連續陰雨。
  • 今日冬至!「數九寒天」模式正式開啟,這些知識你知道嗎?
    ●冬至你不知道的事##_FORMAT_GT_####_FORMAT_GT_##最早被制定的節氣也許很多人都不知道,冬至是24節氣中最早被制訂的一個。早在二千五百多年前的春秋時代,中國就已經用土圭觀測太陽,測定出了冬至。古稱「日短」或「日短至」。古人認為,冬至節氣是計算我國二十四節氣的起點。因為冬至一到,新年就在眼前。
  • 冬至居然不是出自漢朝?冬至的作用還有這些?你知道嗎?
    對於冬至,不管是古代還是現代,都是重要節日之一!《清嘉錄》記載有「冬至如大年」,可見冬至在古人心中的地位。如今我們依然還保留著冬至吃餃子、吃湯圓、祭祖等一系列活動!在我國古代,冬至卻並不是簡簡單單的一個節日。
  • 冬至來到,農民常說:「吃完冬至飯,一天長一線」!你知道什麼意思嗎?
  • 明天冬至,這讓我想起2011年冬至那一天
    一個網友留言祝冬至快樂!我這才查看,原來明天就是2020年冬至了。在北方農村有個說法:冬至似大年,在古代冬至是也要放假的。冬至同時也是數九的第一天,也進入了一年中最寒冷的45天中。一個人坐在電腦前,忽然有點感慨,想起2011年冬至那一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