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公號「北京日報」
2019-11-26 11:26
11月26日上午,北京市2018年度國有資產管理情況的綜合報告(書面),以及行政事業性國有資產管理情況的專項報告提請市第十五屆人大常委會第十六次會議審議。市財政局局長吳素芳受市政府委託作報告。作為國有資產的重要組成部分,這是本市行政事業性國有資產管理情況首次公開。
「家底兒」究竟有多厚?
今年本市國有資產的「家底兒」究竟有多厚?綜合報告顯示,2018年末,全市國有企業資產總額73591.0億元,負債總額48948.4億元,所有者權益24642.6億元,歸屬於母公司所有者權益17071.0億元。資產負債率66.5%。
行政事業單位行政事業性國有資產包括行政事業單位國有資產和公共基礎設施等行政事業性國有資產兩大類。這是本市行政事業性國有資產首次以專項報告的形式亮出「家底」。
吳素芳介紹,近年來,市級行政事業單位國有資產主要呈現資產總量穩步上升、資產負債率逐年下降的特點。2018年資產總額較2016年增加469.6億元,3年間資產負債率下降3.2個百分點。同時,資產主要分布於公安、消防等領域及社會服務領域,技術類無形資產增長顯著。截至2018年末,市級行政事業單位擁有專利138個(項),同比增長36.6%。
教育單位佔值得一提的是,與人民群眾生活息息相關的教育、醫療衛生、科技和文化行業事業資產實現較快增長。2018年末,市級教育事業單位資產總額858.0億元,同比增長2.7%,佔市級事業單位資產總額的29.4%。其中,市屬25所高校和5所中等專業學校教育教學設備存量137.2萬臺/件,價值205.1億元;2018年新增土地、房屋及構築物9.3億元,促進了教育條件改善和質量提升。
此外,醫療衛生事業單位資產總額529.8億元,同比增長16.0%,佔市級事業單位資產總額的18.1%。科學研究和技術服務事業單位資產總額202.7億元,同比增長9.4%,佔市級事業單位資產總額的6.9%。
建立全覆蓋的吳素芳介紹,2006年以來,本市先後組織開展了3次全市範圍的資產清查,逐步摸清了行政事業單位國有資產家底。在此基礎上,建立了覆蓋全市行政事業單位的資產管理信息系統,按照「一物一卡」的原則對固定資產和無形資產進行動態管理,同時實現了資產處置審批的全程在線辦理,顯著提升了資產信息的準確性和資產管理效率。截至2018年末,市級資產管理信息系統包含830餘萬件(套)的資產卡片信息,系統數據已納入與人大預算聯網監督服務系統對接範圍。
為把好資產「入口」關,本市出臺《北京市市級行政事業單位日常辦公設備配置和最低使用年限標準》,從數量、價格和最低使用年限三個維度增強約束。自2014年起,在年度預算編制前,要求各單位根據配置標準及資產存量,填報資產購置計劃,作為編制和審核固定資產購置預算的依據。
同時,為推進資產集約高效使用,依次通過「調、租、購、建」解決資產臨時需求,有效盤活存量資產。結合市級機關搬遷副中心和機構改革,搭建多層次利舊機制,累計調劑再利用騰退資產近12000批/件,價值9.8億元。
市屬科研院所吳素芳介紹,自2007年起,本市在全國率先實行行政事業單位國有資產處置進場交易,以財政部門認定的評估價格作為底價掛牌轉讓,最大限度維護國有資產權益。截至2018年末,市級行政事業單位處置車輛2.3萬輛,收益1.9億元;處置辦公家具、設備等資產3500多批次,收益0.4億元,公開處置收益均直接上繳國庫。
同時,制定推進高等學校、科研院所科技成果轉化和科技協同創新制度,改革科技成果處置權和收益分配方式,積極探索科技成果轉化市場定價機制,市屬科研院所首例科技成果實現公開掛牌拍賣。
(原標題為《北京市行政事業性國有資產首次公開,教育領域家底最厚》)
(本文來自澎湃新聞,更多原創資訊請下載「澎湃新聞」APP)
關鍵詞 >> 北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