碳納米管技術深度探索,為你拓展新的電子應用商機

2021-01-11 中國觸控螢幕網

    北京時間08月14日消息,中國觸控螢幕網訊,碳納米管(CNT)與石墨烯(graphene)不但可在有機材料中展現驚人的電子特性;同時,在傳感器、微電子與半導體組件、場發射顯示器(FED)、納米電極與能源轉換組件(如燃料電池與一般電池)等電子與電氣應用中,它也存在著無窮的發展潛力。

    本文來自:http://www.51touch.com/material/news/200908/14-2756.html

由化學結構來看,CNT可作為有機與無機半導體/導體的替代方案,但其成本仍是目前最大的限制。然而,隨著應用成長與製造成本減少,其成本也可望快速降低。 由於CNT的載子遷移率較矽(Si)更高,因而可製造出快速的開關電晶體,這使業界對於CNT一直保持著濃厚的興趣。相形之下,許多公司目前為電晶體所開發的聚合物有機物質,其遷移率仍相當低,嚴重地限制了更多可能的應用。


CNT在電子領域的最初應用將是透光導體,如在顯示器應用中取代ITO、觸控屏幕、太陽能電池,以及連接TFT與前端面板如OLED的顯示器總線等應用。

全球業者都在關注快速成長的CNT與石墨烯電子應用,特別是在印刷電路與太陽光電領域,這些材料本身的特性和近期取得的技術進展,大幅拓展了可能的應用範圍,也激起更多廠商投入的意願。


由芬蘭赫爾辛基科技大學(TKK)在2004年獨立而出的Canatu公司,目前正生產基於CNT的薄膜,以及其納米材料CNT薄膜NanoBud。該公已 發表了有關石墨烯與CNT的重要創新和商業應用,包括透明電極、半導體、電阻、電容,以及用於顯示器、太陽能、觸控屏幕和雷射等領域的飽和吸收體等。 Canatu的重要創新包括Carbon NanoBuds、傳統CNT與富勒烯間的混合物質、CNT與NanoBud合成製程,以及稱為Direct Dry Printing的組件生產方法;這些創新技術能夠產出超高品質的同質化與圖案化的薄膜。


Canatu著重於薄膜半導體與導體的應用,涵蓋範圍包括太陽電池與顯示器的透明電極、脈衝雷射的飽和吸收體,以及場效電晶體的半導體薄膜等。其圖案化的透明導體薄膜適用於取代 LCD與OLED顯示器、薄膜太陽能電池等應用中的ITO。Canatu正與一些公司合作,以將其薄膜產品整合在更多應用中,包括電子閱讀器(e- reader)、觸控屏幕、薄膜顯示器與太陽電池等。


Canatu表示,該公司將針對各種不同的導體、透明物質推出同質且圖形化的薄膜,並將開始為幾家策略夥伴針對其應用規格供應專用的薄膜。Canatu公司CEO David Brown預計,未來五年內,其出貨量可望成長300%。


加州史丹佛大學也針對基於CNT的宏觀電子與納米電子進行研究,包括了解分子與CNT互動的基本原理、金屬/半導體CNT分離技術的開發、自CNT中提煉大型薄膜電晶體的製造與最佳化、以及自組式與圖形化CNT等計劃。


史丹佛大學的一個研究小組正致力於將可印刷的碳納米管應用於高性能能量儲存組件之中。史丹佛大學材料科學暨工程學系教授Yi Cui及一位助理教授的研究範圍包含了具備極高能量與功率密度的全新超低成本複雜印刷超級電容、針對電池應用的完整印刷納米管集電器,以及可伸縮且能穿戴 的軟性納米管能量儲存組件。


Nantero公司則著重於納米管內存與電子組件的開發,特別是基於納米管的資料儲存組件。該公司的高密度納米管非揮發性隨機存取內存(NRAM)組件採用包含了懸浮式單層(single-walled)或多層(multi-walled)的 CNT所製造。對於邏輯閘與CMOS技術的整合,該公司表示深具信心。


2008年成立的SVTC Technology公司結合了Nantero公司的「CMOS-friendly」CNT製程技術,目前也正在SVTC公司於德州與加州的兩個開發實驗 室展開研發工作。除了主要對於NRAM通用內存的關注重點以外,Nantero公司也正針對採用邏輯與傳感器等CNT技術的下一代半導體組件,與授權廠商展開合作。


加州大學洛杉機分校(UCLA)則積極主導印刷電子、太陽電池與該領域的相關主題進行學術研究。UCLA材料科學與工程學教授Yang Yang在混合石墨桸與CNT材料(G-CNT)領域有一些重要發現。研究人員們開發出一種簡單、便宜且可充性的方法,只需一個步驟即可製造出G-CNT材料。作為可取代如太陽電池與可撓性消費電子產品等ITO的高性能替代方案而言,透明導體正顯現出無窮的發展潛力。


儘管包括NEC、HRL Laboratories、IBM、Optomec、富士(Fujitsu)與AIST等幾家廠商均已展示其於CNT與石墨方面的成果,然而,距離可商用 化上市還長的路要走。IDTechEx保守估計,大約要到2015年後才可能量產,更樂觀一點的估計也許可提早兩年吧!


石墨烯與多層式CNT (MWCNT)目前已在大量生產中,每年產量約十公噸。但據估計,拜爾(Bayer)與Showa Denko等公司在2008年所生產的MWNCT數量總共大約就有100噸。到了2009年,這一數字可望再加倍成長。然而,大部份的這些組件都應用在非 電子/電氣產品,或是電磁保護等簡單應用中。


該領域所面對的挑戰是材料提煉、組件製造,以及對於其它材料的需求,例如合適的介電質等。然而,由於這些材料具有高性能、高彈性度、透明且可印刷的優勢,這一市場商機仍相當龐大。


作者:Cathleen Thiele,IDTechEx公司技術分析師

什麼是碳納米管?

1991年日本NEC公司的飯島純雄(Sumio Iijima)首次利用電子顯微鏡觀察到中空的碳纖維,直徑一般在幾納米到幾十個納米之間,長度為數微米,甚至毫米,稱為「碳納米管」。理論分析和實驗觀察認為它是一種由六角網狀的石墨烯片捲成的具有螺旋周期管狀結構。正是由於飯島的發現才真正引發了碳納米管研究的熱潮和近十年來碳納米管科學和技術的飛速發展。按照石墨烯片的層數,可分為: 1) 單壁碳納米管(Single-walled nanotubes, SWNTs):由一層石墨烯片組成。單壁管典型的直徑和長度分別為0.75~3nm和1~50μm。又稱富勒管(Fullerenes tubes)。 2) 多壁碳納米管(Multi-walled nanotubes, MWNTs):含有多層石墨烯片。形狀象個同軸電纜。其層數從2~50不等,層間距為0.34±0.01nm,與石墨層間距(0.34nm)相當。多壁管的典型直徑和長度分別為2~30nm和0.1~50μm。

觸控螢幕與OLED網推出微信公共平臺,每日一條微信新聞,涵蓋觸控螢幕材料、觸控螢幕設備、觸控面板行業主要資訊,第一時間了解觸控螢幕行業發展動態。關注辦法:微信公眾號「i51touch」 或微信中掃描下面二維碼關注,或這裡查看詳細步驟

相關焦點

  • 烯灣科技:「爭當碳納米管纖維產業化的推動者」
    烯灣科技公司展廳的碳納米管纖維產品——導電漿料「2020年3月,烯灣科技的最新研究成果——碳納米管超黑塗料成功問世,這種超黑塗料添加了烯灣科技公司自主研發的超高純度碳納米管。據第三方測試數據顯示,烯灣碳納米管超黑塗料的反射率僅為1.21%,是目前全球工業化生產的最黑塗料。」
  • 自主高性能碳納米管受青睞 深企近2億元融資完成
    「材料加工技術的落後一直嚴重製約著中國高端製造的發展,高性能纖維作為軍民兩用新材料,屬於技術密集型和敏感的關鍵材料,長期被以日本美國為首的西方國家實施嚴苛的禁運和技術封鎖。」章勝華表示,烯灣科技自主創新開發的高性能碳納米管纖維力學性能出眾,被業界譽為「下一代新型高性能纖維材料」 ,打破了日本、美國對我國高性能纖維材料的技術壟斷,有望從根本上改變國內在關鍵材料上受制於人的現狀。
  • 清華大學化工系與航院在《自然·納米技術》報導超強碳納米管纖維...
    清華大學化工系與航院在《自然·納米技術》報導超強碳納米管纖維領域重大突破清華新聞網5月16日電(通訊員 白雲祥)近日,清華大學化工系魏飛教授團隊與清華大學航天航空學院李喜德教授團隊合作,在超強碳納米管纖維領域取得重大突破,在世界上首次報導了接近單根碳納米管理論強度的超長碳納米管管束
  • 石墨烯、碳納米管等新型導電劑前景良好,蓄勢待發
    最早的導電炭黑類、導電石墨類材料為點狀結構,也稱零維導電劑,主要是通過顆粒之間的點接觸提高導電性;導電碳纖維主要包括碳納米管(CNTs)和氣相生長碳纖維(VGCF),具有一維的纖維狀結構,CNTs是1991年被明確報導的一種碳納米結構,是由石墨烯片層沿軸線捲曲而成的無縫、中空的管狀材料,按照石墨烯片層數可分為單壁碳納米管和多壁碳納米管,由於其纖維狀結構,可以穿插在活性物質間,增大了與電極材料顆粒的接觸
  • 清華團隊碳納米管耐疲勞性能研究取得重大突破
    碳納米管是典型的一維納米材料,也是目前已知的力學強度最高和韌性最好的材料,其宏觀強度和韌性均比目前廣泛使用的碳纖維和芳綸等材料高出一個數量級以上。超長碳納米管的耐疲勞性能.(A-E)釐米級超長碳納米管樣品;(F-G)非接觸式聲學共振測試系統機理示意圖;(H-I)超長碳納米管的耐疲勞性能。
  • 走出產業幼稚期,正在崛起的千億級新材料——碳納米管產業
    隨著鋰電池高鎳正極、矽基負極和固態電池等新技術應用規模擴大,碳納米管的應用會爆發式增長,單是在鋰電池領域就會成為每年百億級的市場。 誰能推出原創技術,更高性價比的新一代碳納米管產品,就可以引領市場。從技術進步中榨取利潤,通過技術進步來提高性能和降低成本,擊敗缺乏研發和創新,只靠投機搶進入、殺低價格競爭的對手,結束國內碳納米管粉體和碳納米管導電劑漿料生產無序擴張的局面,並在國際市場上和國外公司競爭。
  • 碳納米管浸潤性研究取得新進展(圖)
    立體各向異性的陣列碳納米管薄膜    表面微結構對浸潤性有著重要的影響,因而備受人們的關注。例如,荷葉表面的微米和納米結構導致了優異的超疏水性質和自清潔效應。陣列碳納米管和聚合物纖維的納米陣列結構薄膜均產生了接觸角大於170o的超疏水性能。但是,各向異性,特別是立體各向異性的微結構對浸潤性的影響還未見報導。
  • 載銀碳納米管抗菌劑的製備及在PET纖維母粒中的應用
    載銀碳納米管抗菌劑的製備及在PET纖維母粒中的應用 發表時間:2017/12/18 文 | 張美玲 羅玉成
  • 【科研進展】科學家發現了碳納米管中螢光延遲現象,有望應用於光電...
    然後它們將能量轉移到納米管上,在那裡以三重態產生激子-由電子和電子空穴構成的準粒子。有了一點額外的熱能,這些激子就被提升到更高的能量單重態,從而發出觀察到的螢光。研究人員說:「多年來,我們一直在研究涉及納米管和氧氣的有趣效應。」 「我們發現了很多可能發生的事情,從這種能量轉移或螢光的可逆淬滅等物理效應,到納米管和DNA之間化學反應的觸發。
  • 關於碳納米管鍍鎳的相關研究現狀
    慧聰表面處理網訊:碳納米管(CNTs)擁有優異的電學、磁學和力學性能,單壁碳納米管的楊氏模量達到1~5TPa,是鋼的100倍,而密度僅為1.2g/cm3,抗彎強度可達14.2GPa,應變能可達100keV,長度大於10nm的碳納米管,其導熱係數大於2800W/(m·K)。
  • 我首次合成單一手性碳納米管的長共軛鏈段
    記者從中國科學技術大學獲悉,該校杜平武教授課題組通過精確分子設計,在世界上合成出首例單一手性指數單壁碳納米管的長共軛鏈段。該成果日前以封面文章的形式發表於《美國化學會志》雜誌上。碳納米管可被認為是僅包含sp2鍵合原子的全碳基管狀共軛聚合物,然而直徑特定的碳納米管片段長共軛聚合物尚無研究報導。具有單一直徑和手性的純碳納米管材料,在納米科技和電子學領域有著重要的應用潛力,但合成這樣的碳納米管是合成化學和材料化學領域的一個重要挑戰。催化劑表面介導生長的方法在製備碳納米管方面表現出巨大潛力,然而納米管純度始終是個難以克服的問題。
  • 共軛延伸的彎曲碳納米管片段及其超分子異質結研究獲進展
    圖1b);提出通過封端「帽子」的方法構建鋸齒型碳納米管片段及縱向切割碳納米管構建基元的策略,利用過渡金屬鈀、鎳等催化的偶聯反應連接彎曲稠環共軛片段前體,成功合成了以六苯並蔻為封端「帽子」的鋸齒型[12,0]碳納米管彎曲共軛片段
  • 中國科大在單一手性碳納米管的長共軛結構合成方面取得進展
    觀察者網12月11日從中科院網站獲悉,碳納米管可被認為是僅包含sp2鍵合原子的全碳基管狀共軛聚合物,然而迄今為止,直徑特定的碳納米管片段長共軛聚合物尚無研究報導。近日,中國科學技術大學教授杜平武課題組通過精確分子設計,合成出單一手性指數單壁碳納米管的長共軛鏈段,並研究了其電子傳輸和空穴傳輸性質。
  • 碳納米電晶體材料新進展!臺積電史丹福大學等研發柵極電介質新工藝
    ▲納米管(中心微弱的圓)和電晶體柵極(頂部的黑色部分)二、形成高K電介質新解法:二氧化鉿與氧化鋁結合「形成高K電介質一直是一個大問題。」臺積電首席科學家、史丹福大學教授黃漢森談到,必須基本上將比納米管更厚的氧化物傾倒在納米管頂部,而不是倒在縮小的電晶體中。
  • ...臺積電、斯坦福等聯手開發碳納米管電晶體新工藝,性能逼近矽元件
    眼看著摩爾定律極限將至,下一步突破,恐怕就要看碳納米管的了。畢竟,晶片製造工藝達到5nm,就意味著單個電晶體柵極的長度僅為10個原子大小。而碳納米電晶體的直徑僅為1nm。碳納米管電晶體上同樣採用了二氧化鉿柵極電介質。但新的問題出現了:沉積高k電介質的方法是原子層沉積。這一方法需要一個「起始點」,在矽中,就是表面自然形成的薄薄氧化層。但碳納米管不會自然形成氧化層啊,這就導致它並不能為沉積提供「起始點」。
  • 化學所碳納米管-稀土氧化物複合物研究取得創新性進展
    在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科技部、中科院等的大力支持下,化學所有機固體院重點實驗室與分子間相互作用化學熱力學研究組科研人員合作,在碳納米管-稀土氧化物複合物研究上取得了創新性的進展,有關研究成果發表在最近一期國際著名學術期刊 Advanced Materials 上,論文評閱人認為:「我發現這篇論文特別新穎有趣。
  • 中美研究人員開發出碳納米管電晶體製造新工藝
    中美研究人員開發出碳納米管電晶體製造新工藝據IEEE官網12月14日消息,臺積電公司、美國加州大學聖地牙哥分校和史丹福大學聯合研究團隊開發出一種碳納米管電晶體製造新工藝,可製造出更小、更穩定的碳納米管電晶體。業界認為碳納米管電晶體有望打破矽電晶體晶片無法進一步縮小的瓶頸,延續「摩爾定律」。
  • 機構調研:天奈科技三代碳納米管產品已開發完成並順利實現量產
    問題3:新零售渠道發展情況?回覆:目前公司已進駐京東專賣店新零售渠道,優先利用新通路佔據市場份額。並有步驟地跟隨新零售渠道發展擴大四五級市場的覆蓋密度。天奈科技29日,天奈科技接待了國信證券、中賦投資、長信基金、中信保誠基金的調研。
  • ...研究人員將廢塑料轉化為電線用碳納米管,可用於住宅和工業建築
    【復材資訊】研究人員將廢塑料轉化為電線用碳納米管,可用於住宅和工業建築 2020-12-12 07:00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矽作為電池負極材料的飛躍:一種碳納米管/矽微球結構
    然而,矽負極在鋰化/去鋰化過程中涉及巨大的體積變化,導致其循環穩定性較差,並且太弱而無法承受電極製造的壓力,制約了矽基負極的實際應用。 為了解決這些問題,PNNL研究人員Jiguang Zhang(Jason)和 Xiaolin Li帶領的團隊開發了一種獨特的納米結構,該結構利用碳材料在限制矽膨脹的同時還強化了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