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懷瑾老師:從修資糧到修道

2020-12-09 惜緣見聞

點擊右上角,關注「惜緣見聞」,為你帶來更多精彩內容!

  我們要修行有五個步驟,注意哦!

  一、修兩個資糧

  第一是資糧位,人活著做事也要吃糧食嘛,做個小生意也要資本嘛,由一個普通人想做到超凡入聖,第一步是修習資糧位。

  我們一個普通的人,出家也好、在家也好,要修到悟道成佛,先要看你有沒有這個悟道的本錢,先要準備兩種資糧位:福德資糧,智慧資糧。

  先培養福報,福報怎麼樣培養?從做人做事開始,我們的傳統文化,儒家、佛家、道家統統講這個東西,做好一個人太難太難了。

  所以修神仙、學佛,福德不夠,你怎麼樣修持都是沒有用的。我的經驗告訴你,真的,多做一件好事,自己的智慧就多開發一些,那個道理的工夫,咚!就大躍進跳一步,我決不騙你,我自己的親身體驗常常如此。

  所以我自己講自己,我這幾位老朋友都知道,我說我有一個毛病,把人家的棺材抬到自己家裡來哭,就這樣一個毛病,這個毛病我還戒不掉呢!你要學佛、行菩薩道,就要有這種精神,多為人家著想,我還做不到,吹牛的啊。

  福報修夠了,做了好事就會成道成佛嗎?不過是走成佛之路的一點資本而已,是福德資糧。

  第二要具備智慧資糧,這叫做福、智二資糧,也有的經典上叫福智二嚴,福德莊嚴、智慧莊嚴。

  福德資糧要嚴厲地修,換句話說,打坐也好,用功也好,念咒子也好,拜佛也好,是統統在修福德資糧的初步,智慧資糧還談不上

  福報真大了的人,智慧一定大,世間的福報有錢有權都可以買得到的,智慧學問是錢買不到的,它一毛錢都不值,可是你就是達不到!為什麼你的智慧學問沒有那麼高?因為你不修福德資糧。

  二、修加行

  所以修行第一步是修這兩個資糧,修好了資糧位才修加行位,像繼續打坐、參禪、念佛、修行是加行位。

  什麼叫加行?就好比工商界所說的來料加工,參禪念佛也不過是在加工的位置,打坐修行也是加行位而已,這是第二步。

  三、見道

  這樣修行,經過兩個大阿僧祇劫多生多世修來,才能夠到見道位,見道、悟道,所以禪宗的《六祖壇經》裡,五祖告訴六祖,「不見本性,修法無益」,這是見道位。

  見道的「見」不是眼睛看見的見哦,是悟道了。

  四、修道

  第四步,見道位以後才是修道位,悟後起修,所以從初地菩薩、二地菩薩到十地菩薩,都是修道位上的事。最後成佛叫究竟位,這五位要經過三大阿僧祇劫的修行。

  一個普通人,古文叫做凡夫,所謂由凡夫而到達成佛之路的修持有這五個程序,我剛才說過:見道以後修道,修道以後才到究竟位,《六祖壇經》上也提出「不見本性,修法無益」,見道以後才能修道。

  汪曼老大居士,她的修持學問都很好,提出來說,對於這個問題學佛的人時常有爭論,如果確認是這樣的話,世界上修行人就更少了,更讓人害怕了。不能見道怎麼修?人家問到她,她也不能解答,所以問我。

  這個爭論從古至今都存在的,尤其在禪宗門下有三種觀點,一種說,悟後起修,見道以後才能修行;另一種說,先修後悟;又有一種說,修道跟見道同時並進。

  學佛跟做人的行為一樣,《楞嚴經》上說,「自未得度,先度他人,菩薩發心。自覺已圓,復覺他者,如來應世」,同這個問題一樣,叫他們不必爭論了。

  也沒有什麼可害怕的,先見道也罷,先修道也罷,真修行的人,不怕說我還沒有見道,如果還有這個計較心,等於到百貨店裡買東西,還想佔一點便宜,有這樣的心理來修行有用嗎?沒有用的啊!

  管它見道也好、修道也好,如果有這種心理都不對了,沒有計較心、沒有爭論心才可以修道。大菩薩,本人答覆你是如此,對與不對我不知道。

相關推薦

南懷瑾老師:你沒有這個本事,煙還是不要抽了!

南懷瑾老師:佛法要修到無我了,誰來做事?

南懷瑾先生講述辟穀的修行經驗

南懷瑾老師講「入定與出定」

相關焦點

  • 在家居士修學佛法,這些資糧必須備好!
    第二、對三寶有信心 皈依三寶之後,其次是對三寶要有信心,這是修學佛法的第二個資糧。什麼是信心?何況,我們要想到:今天我們在家,表示我們業障深重,這是我們往昔無量無邊的惡業牽纏;今天,我們的業障障住我們出家,將來,我們的業障,也必埋藏無窮無盡修道的阻力及輪迴的惡業。
  • 南懷瑾:學佛只要兩筆資本就夠了,那就是智慧資糧和福德資糧
    所以禪宗五祖教六祖先看《金剛經》,就是走的這個法門,一切無所住,這就是大乘佛法最基礎的修法,也是最究竟的。可是有一點,大家要注意,我們看《金剛經》講般若,常常有一個非常嚴重的問題,就是認為《金剛經》是談空。《金剛經》沒有一句談到空,他只拿虛空來作比方,大家認為《金剛經》講空法是一個錯誤。《金剛經》只告訴你無所住!無所住並不是空啊!
  • 佛教:在家居士修學的資糧
    皈依三寶不但是我們學佛的始點,也是終點,更是我們在修學佛法上的一條主軸線;也就是說,在學佛的歷程中,如果偏離了皈依三寶,所有學佛的內涵都不成立、所有學佛所做的善法、業力都與修學佛道遠離!皈依三寶之後,其次是對三寶要有信心,這是修學佛法的第二個資糧。什麼是信心?就是,確信三寶是真實的;確信三寶是清淨與莊嚴的;確信三寶是尊貴的;確信三寶是我苦海的舟航;確信三寶是世間的明燈;確信唯有皈依三寶才是出離生死的一條路;確信唯有實實在在地覆踐三寶、追隨三寶才是我生命唯一的道路!
  • 慧明之光|修持福慧資糧的重要性
    我們所有的修行都要攝持智慧資糧和福報資糧,這是非常關鍵的。月稱菩薩在《入中論》說過,修行的道路上一定要有福慧資糧作為助伴。福、慧資糧在修行中的重要性猶如雪鷹飛往高空的兩個翅膀,缺一不可。那麼,什麼是福慧資糧呢?
  • 無論你是由定發慧,還是由慧攝定,一定要把資糧和加行都修好
    常見的修道方式有兩種:一種是由資糧道、加行道進入見道。先修資糧,然後在修定力。(在我的主頁有一篇文章介紹如何積累資糧)然後再進入見道,契入明空之心,開始進入修道、無修道。前一種方式是定中生慧,由定發慧,由資糧道、加行道啟發智慧,進入見道。第二種是由慧攝定。也就是說在你的資糧具足的情況下進入見道之後,再在智慧的關照下修定。明心見性,那心就是明空之心,就是本元心,我們常說的智慧就是本元心生起的妙用。
  • 積累資糧是修行人五級證道之首,如何積累資糧?怎樣才算完成?
    資糧是五級證道之首,資糧不足無法實現究竟成就,更談不上終極解脫。集資糧有很多方法:修生起次第、皈依發心叫集資糧;布施、持戒、忍辱也屬於集資糧的過程;放生、十善行也屬於集資糧的方法筆者在修行之初,積累資糧的常用方法是修四加行各十萬遍:大禮拜、皈依發心、供曼扎、誦百字明等。此後進入奶格瑪五大金剛法生起次第的修習,觀修儀軌,誦咒。其中圓滿五大金剛本尊咒五百八十萬遍,火供咒五十八萬遍。以上咒語的念誦閉關一年多才完成。
  • 淵回說南:南懷瑾老師的學問中心在哪裡?重心又在哪裡?
    但,遺憾的是大多數接受南懷瑾老師教化的人依然抓不住其中的重點。總在那裡盲人摸象。事實上,南懷瑾老師生前就注意到這個問題。認為這個南老頭子是一個學佛,打坐,搞修 道的。這個就很嚴重了!南懷瑾老師向來就不願意去辯解什麼東西。對於這些誤解,我們這些學生是要負責任的。我們自己反思,我們自己是喜歡那些怪力亂神的東西。什麼養生啊,什麼修道啊。要知道南師講的這些東西,只是他做學問中很小的一部分。
  • 妙祥法師:三種布施方法能為修道積攢福德資糧
    就是說,人在修行中必須得有福德資糧。第一個是要有勇猛心;第二個,你得有福德。 比如一個人走在沙漠裡,沒有水、沒有糧食,你就不能走了,因為你走不到頭。想得倒是挺好,決心也挺大,你走到半路,沒有水、沒有糧食,就得渴死、餓死。人不得已就得往回跑,有時候也跑不回來。所以說,修道必須得有一定的福德因緣,得有一定福德資糧,這是一個。 另外,民以食為天。
  • 做善事和積累成佛資糧有什麼不一樣
    生西法師:殊勝的、具有法相的上師要奉行菩薩行而積累廣大的福德、智慧資糧。福德資糧比如放生、做善事等;智慧資糧比如講法、念經等。成佛不能夠缺少福德資糧和智慧資糧,只有兩者圓滿了,才可以獲得圓滿的覺悟。按照《六十正理論》,福德資糧是成就佛陀色身的因,即報身和化身主要是因福德資糧的圓滿而顯現的。
  • 為何說「功德資糧」與「正智資糧」 是靈性修道者成就的必備資糧
    積功累德是令佛教宗教生活得到所有成果的先決條件,從現刻的樂住到來世的善生,又從初階的禪修發展到親證聖流正道的悟境。功德帶來的最高果實等同於佛教聖潔生活的最高提升—證得解脫輪轉的涅槃,那出離幻化世間的無為之境。
  • 妙建法師:時刻準備眾資糧 莊嚴身心妙華鬘
    人想要開悟都得有超過帝王的福報,但帝王的福報也只是人天福報,是世間人所喜歡的,正如我前段時間講的「權貴名利全拋卻」,這才是真正的修道。人不改變自己就永遠不會成長,想成長就要「換血」。不能總是滿足,固執己見,要永遠向別人學習。當你的心量打開了,無論是有形、無形的智慧都流到你那裡,往你身上灌。科學也在研究,如何能把世間一流的大科學家、文學家們的智商複製下來。
  • 修學大乘要積累資糧,一般有六個要點
    在沒有證悟或修行力度不夠的時候,也許需要刻意地去修如夢如幻。比如,在生起嗔心或貪心的時候,需要用中觀的方式去推理、分解、觀察,最後把它斷定為空性,從而控制自己的嗔恨等煩惱。當修行到一定境界的時候,就能在感覺到事物的同時,了知到如幻如夢,不需要刻意去觀察。若能以智慧守護根門,就能少造很多業。以方便守護根門:所謂方便,也即慈悲心。
  • 《金剛經》學佛的資糧您準備足了嗎?
    《金剛經》一共有三十二個段落,到上一期我們已經讀了一半,換句圈裡的話說就是:咱們前十六段圓滿了。 但是究竟有沒有圓滿,你我心知肚明。還有一句圈裡的話更應景:如人飲水,冷暖自知。
  • 依止善知識和積累福慧資糧
    依止善知識和積累福慧資糧 2004年12月01日 22:47:06 蓮舟集 點擊:0次 成軍:   關於學佛依從明師談點個人看法  第一是自己的福德資糧要具足,也就是說,今生得遇明師,很多時候看起來是巧合,其實背後的微細因緣卻是非常難以思議的。比如說,為什麼眾多學人中,明師偏偏攝受了你而不是別人,你為什麼又能對明師升起信心?  第二是要有擇法眼。末法時代,邪師說法如恆河沙,相似佛法、附佛外道盛行,很多也打著明師的旗號,典型的如青海無上師,她也標榜學佛要明師。反過來,沒有眼光,明師在眼前也對面不識。
  • 南懷瑾老師:水 火 既 濟 的 修 法
    『薦讀☞登琨豔┃讀南懷瑾老師《我說參同契》有感(如獲至寶)』「陰陽配日月,水火為效徵」,「陰陽」是個代號,等於天體上的太陽、月亮的關係一樣;「水火」就是《易經》上所說坎卦水,離卦火。水火之氣,水在上,火在下,就是水火既濟,是好現象,像我們煮飯一樣,上面放一鍋水,下面舉火煮。火水未濟是火在上水在下,沒有用,煮不成東西。
  • 南懷瑾老師:你們都稱我老師,我沒有認為有任何人夠做我的學生
    今天是教師節,我們應該懷念自己的老師給老師獻上最好的祝福。今天我們也來說一說關於老師的事情。在我的印象之中很多的人都把南懷瑾先生當作自己的老師,但是我們的南老師這一輩子都不認為自己是個老師,這個你要明白。
  • 南懷瑾:「緣督以為經」--督脈的重要
    第二關上來,叫玉枕關,就是後腦,許多人打坐修道,做功夫,不管修淨土念阿彌陀佛,或者基督教的禱告,乃至道家的修煉功夫,在我的經驗上,很少修到這一關的,尤其打通這一關的,非常少見。有人靜坐修道到這部位,非常痛苦。拿佛學來講,童真入道,女性就是當第一次月經還沒有來時,男性就是性知識完全未開竅時,此時修道不會有這個毛病。可是不可能,童體不會有這個智能,除非天才的天才。
  • 海濤法師:什麼是累積福德,智慧資糧最快?
    HAITAOFASHI海濤法師慈悲開示:【什麼是累積福德,智慧資糧最快?】為了幫助所有眾生趕快離苦得樂,我們要累積福德資糧、智慧資糧。什麼是累積福德,智慧資糧最快?就是一個正確圓滿的菩提心,菩提心所緣所有的眾生都是母親,一定要讓他們離苦。為什麼母親不能離苦呢?因為他不知道他有佛性。
  • 薈供法門是圓滿福德資糧更疾速的方法
    通過聞思學習我們都知道了,密乘經典中經常強調,在密乘教法的修持中,累積福德資糧最好的法門之一,是修持三根本外、內、秘密的薈供。同時薈供,也是還淨上師與弟子們各自被破損的三昧耶,以及消除各種修持道上、與證悟成就上外、內、秘、秘密障礙的最好法門。這是為什麼呢?
  • 南懷瑾老師:修「空觀」時出現「身虛心勞」現象的實證經驗
    真修空觀的人,身心證到了空——不是你意念的空,你的感覺還在,覺得身體還在這裡打坐,身上的氣脈動還知道,那不算空;雖然你意識上觀空,你並沒有空。就是剛才崔先生同焦先生所講的,他們兩位年齡比較高一點,而且,因為人生的經驗,經過的太多,所以一修道(就)很誠心地做,所以他們有空身的經驗。當然,並不是隨時隨地,好幾次這個身體沒有感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