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懷瑾老師:修「空觀」時出現「身虛心勞」現象的實證經驗

2021-01-09 惜緣見聞

點擊右上角,關注「惜緣見聞」,為你帶來更多精彩內容!

真修空觀的人,身心證到了空——不是你意念的空,你的感覺還在,覺得身體還在這裡打坐,身上的氣脈動還知道,那不算空;雖然你意識上觀空,你並沒有空。

就是剛才崔先生同焦先生所講的,他們兩位年齡比較高一點,而且,因為人生的經驗,經過的太多,所以一修道(就)很誠心地做,所以他們有空身的經驗。當然,並不是隨時隨地,好幾次這個身體沒有感覺了。

他說,真做到空心觀,有時候自己都找不到自己了,當然沒有白骨了,白骨已經化開了,覺得開眼、閉眼,自己覺得不曉得在哪裡了。不是不知道,知道在空境界中。

乃至有所成就了以後,那就是最高的隱身法,就是人家到這個房間看不見你了,沒有、空了。當然,到這一步,那已經(是)很成就了的人了,很少的。

普通覺得,身體做空觀久了,「身虛」,身體感覺到很虛弱——你們一定有許多同學來:怪不得我這兩天好想睡覺啊,一點力氣都沒有……你那個是懶啊(眾笑)、是感冒啊、是有毛病啊,那個「身虛」不是這樣。

我告訴你經驗,我修持曾經到了——自己曉得沒有病,一張紙(都)拿不起來,兩個指頭拿一張小紙,還沒有這麼大,就是拿不起來了,會那麼掉下去了,「奇怪,我有毛病?」硬拿不住,再次拿起來(又)掉了;拿只筆想寫字,拿不動了,就掉了……很多的經驗。

普通人到這個時候,害怕死了,以為病了。尤其現代的人,醫學常識非常多,趕快打電話找醫生檢查,檢查起來也許有病,也許沒有病。那麼,在我呢,許多經驗裡頭……自己也喜歡看醫書,自己把中醫、西醫都摸。這個時候不管了,一個觀念:要走,現在走了也好,一切都了,免得囉嗦,留此身在世間沒有用;不過呢,我也曉得這是個過程,再給它一定,就迴轉來了。

那麼,那個迴轉來的時候啊,你拿東西,兩個指頭捏一塊鐵,算不定兩個指頭一按,好像都把它掐扁了。所以,變化很多。這個是「身虛」的一種情形。

有時候「身虛」的經驗告訴你們——像你們現在一班的老朋友們,到這個境界就會害怕。我經常告訴你們,(我)二十幾歲的時候,有時候走路覺得自己昏頭,覺得自己已經顛倒著走,頭在下面,腳在上面走路,這個意思怎麼說呢?自己覺得,一邊在走一邊在轉,天旋地轉。你們現在有現代知識:哎呀,血壓高了,不得了!我啊,那個時候的環境也有關係,你不得了,也沒有人理你啊,你喊爹、喊媽也沒有用啊,照樣地走啊!

假設死在路上,死在路上怎麼樣呢?想到兩句話,梁啓超有兩句詩,「求仁得仁有何怨,老死何妨死路旁。」死在這個路邊……大概,我也想到,那真是……那個時候自己還不修這個白骨觀哦。死在路上,大概下一步,就有好心人拿個草蓆或者給你蓋一下;再不然臭了、爛了,大概狗來就東咬一塊、咬一口,拖走了。都把它想清楚了,照走不誤!沒有事了,就「咕咚」一下,頭上的通過,照樣精神很好啊。噢,我說:原來這個玩意騙人!怪不得啊,許多人說走火入魔,你心、膽子小,沒有以生死意志修道的精神,你不要談了。

後來,有時候走路,譬如有一段(時間)爬樓梯,腿就拿不上來,不像現在我在這裡的十二樓,跑上跑下……我有一次試驗,送人等電梯,結果客人下去了,電梯還沒有上來,我說:算了,我走路,「嗖……」轉下去,等我下到樓底,電梯還剛到呢。現在反而是輕靈。那時覺得腿關節拿不起來,好像中風了。

這些現象,都是你用功過程的「身虛」。有時候覺得兩個腿一點力都沒有了,走路下樓梯覺得怎麼樣呢,這一腳踩下去還有力,或者是這一腳,或者發生在哪一腳不一定,這一腳踏到樓梯根本沒有力量,人會溜下去。那麼,兩邊也沒有樓梯沒有扶手……那麼,平常還是練功,年輕練過一點武術有好處的,我乾脆手就準備好,萬一溜,後面一抓,就是手臂一搭,搭住,慢慢溜啊,把背骨節不要敲斷了。誒,可是結果下去沒有事。當然,這個時候我不常走路,這個腿拿起,曉得踏下去不是腿,等於什麼啊?等於這樣,沒得力的,沒得筋了,沒得骨了,那我不踏下去;哎,要(是)踏下去,人整個就倒了,那不得了哦,背脊骨在樓梯(上)靠一下就斷了!人是垮下去的……我怎麼辦?一隻腳還有力,我就站著,把這個腳蹬個斜叉,這麼吊住,大概吊個把兩分鐘,誒,它好了,「咚咚」跑了。不驚、不恐怖、不詫異。

所以,真做工夫的經驗很多了,講到這裡告訴你們這一點,「身虛」就懂了,大概如此。

「心勞」更難懂。「心勞」,你胸口這裡,好像心臟病發了一樣,勞到什麼程度?覺得睡眠的時候、打坐的時候、平常的時候,覺得這個心臟掉下去,心臟覺得「啪嗒」一下掉下面了,掉到哪裡去也不知道,到肚子、到腸子?不知道,反正覺得一個什麼「啪嗒」……。所以中國古人形容,「心勞日拙。」

還有,心理的思想,任何情緒、思想都不想動了。「心勞」不是灰心哦,(是)不敢動。思想沒有力氣了,不是身體沒有力氣。你們大概也許有這個經驗,你們自己不懂。人有時候自己對自己,思想沒有力氣想了。這個時候啊,你就是罵我是個什麼什麼,祖宗王八蛋……什麼都罵完了,也不會動念,呵。什麼原因?累得很,就是「心勞」的現象。

那麼,心臟跟著虛弱了。這個時候如果你懷疑的話,也許可能去檢查一下,也許心肌閉塞呀、什麼心臟擴大,這些情形都會有。所以,這個時候你去檢查,一檢查了以後,「哎呀,我有病!」真有病了!

我的經驗……,所以到現在,我的西醫朋友那麼多,我也沒有進過醫院檢查身體。只有他們那幾位醫生來測驗打坐,把我搞得凍了幾個鐘頭,那位陳先生他們四五個來,把腦電波(儀)帶上、心電圖(儀)給我裝上,然後叫我衣服脫了,我以為脫了就一下下嘛,結果搞了我兩個鐘頭,凍得半死……先叫我躺在床上,「普通人一樣。」「好好,普通人一樣。」最後我說「弄好了?」「弄好了,你坐起來。」只要聽他們的,坐起來以後說:「你現在做你的工夫……」做工夫,「哎,你現在不要做工夫……」就不做工夫。哎呀!我就給他們折騰了兩個鐘頭!

我平生有一怕,怕進理髮店,(那是)人生最倒黴的時候,他叫你「矮下來。」(眾笑),(我)就提起來了。我一生怕人指揮我,碰到理髮師我是投降,就怕他指揮我。所以,我理髮,每一次二十分鐘。一個人給我理髮幾十年,他曉得,「誇誇誇」幾下,(要)低下來,他也不敢叫我低下,差不多我就低頭了,差不多我又抬起來了,他照我的路線來,結果受他們……

所以我不檢查的。你要碰到這種情形,一檢查,你心念不堅定的,你身體立刻就病了!其實沒有病也搞病了,唯心造,病由業生。所以,現在再三地告訴你四個字,不要輕易看過去,做空觀的時候,「身虛心勞。」

那麼要營養了,所以佛準許比丘吃三淨肉。「應服酥」,補品,酥油,「及諸補藥」,這個「諸補藥」包括很多了。所以,講比丘戒律,因得病、因為修禪得病,吃葷做藥想不算犯戒。當然不要藉故,說:我因為在十一樓打坐嘛,所以現在吃一點啊,這個沒有關係,呵……。這不行了,戒與不戒,犯與不犯,(是)你心念的問題。如果真的需要,並不是心念貪這個口腹之慾,是必須的,沒有辦法,否則你工夫不上路。

相關推薦

<修行>必然是在此時此地修,並且如實的看見實相本來的樣子

南懷瑾老師:你沒有這個本事,煙還是不要抽了!

南懷瑾老師:佛法要修到無我了,誰來做事?

相關焦點

  • 南懷瑾老師:我在峨眉山閉關的經驗(重要的成就法門!)
    佛法是非常科學的實證,因此,大家應各走各的路,個人選定一門深入,至死不變。有人修念佛三昧,那還是依此修,有人持大悲咒習慣還是持大悲咒,有人念六字大明咒達到一心不亂,則還是念六字大明咒;或修六妙門、白骨觀,種種法門都可以,但是,大家不要變來變去。
  • 南懷瑾老師:從修資糧到修道
    所以修神仙、學佛,福德不夠,你怎麼樣修持都是沒有用的。我的經驗告訴你,真的,多做一件好事,自己的智慧就多開發一些,那個道理的工夫,咚!就大躍進跳一步,我決不騙你,我自己的親身體驗常常如此。南懷瑾老師:你沒有這個本事,煙還是不要抽了!
  • 大師南懷瑾為什麼反感當代一些學佛修行人?答案或許對你有所啟發
    一代宗師南懷瑾對當代修行人的態度一代宗師南懷瑾先生在世時,極其反感現在一些學佛人的態度和方法:一身佛氣、眼高手低,從不禪修。一來就要求學習大乘佛法如《楞嚴經》,追求所謂的開悟;或要求學習《法華經》,追求所謂的即身成佛;或者每天就在六根、六塵、五陰十八界上面繞來繞去。盡玩文字遊戲。
  • 什麼是實修實證?
    瀏覽器版本過低,暫不支持視頻播放上果下空禪師:什麼是實修實證?實修實證,一個是心,一個是身體。如果真的想實修實證。一是真正從內心去修行,那麼就是諸惡莫作,放下貪、嗔、痴、慢、疑,真正去修,而不是在口頭上喊口號。身體上的實修實證,就是要找到「父母未生我們之前我們是誰」?自己本來的面目!我們如何能夠從恐懼中解脫出來?我們死了以後去哪裡?
  • 成佛不二法門:觀音菩薩耳根圓通法門(印度Shabd瑜伽)實修實證
    南懷瑾老師:依此修觀世音法門,一定有所成就楞嚴經二十五位菩薩報告自己修持的心得,觀音菩薩作總結論說:「此方真教體,清淨在音聞。」認為娑婆世界眾生修觀世音耳根圓通法門最好。所謂「圓通」,就是利用耳根聽聲音來修證。因聲音前後、左右、上下、內外、十方無障礙,能夠清淨圓滿通達進入道的境界。
  • 禮敬南懷瑾先生,談談我個人的實修經驗
    你靠自己一個人自學成才的機會非常的渺茫,連南懷瑾先生都是有袁煥仙老師的指導才能夠悟道!我們這一些看過一些書,看過一些演講,聽過一些修行法門的門外漢來說,真的是盲人摸象樣的感覺!不敢說,我懂了很多,但最起碼我能夠有一些自己的經驗吧!如果我有說錯的地方,我希望大家都能給我訂正一下,其實我現在也很迷茫。
  • 實修實證的重要性
    實修實證的重要性——清涼月老師古人有很高的實證功夫,所以很多經典,是講給這些有實證功夫的人,告訴他們哪個方向才是正確的方向,哪個才是真正的開悟。所以,釋迦牟尼佛對這些有實證功夫的人講完佛法後,那些人找對了方向,就成批的開悟。咱們現代人沒有實證功夫,根本不打坐,沒欲界定基礎。上來就研究佛法的第一義,總是在那說要放下、要慈悲、要寬心,從不去實證,打坐。你說放下就能放下嗎?你說慈悲就能慈悲嗎?這就是種妄談,沒意義的。
  • 南師百問:南懷瑾,星雲大師、印光法師,誰的書適合現代修佛法?
    南師百問:南懷瑾,星雲大師、印光法師,誰的書更適合現代修佛法?當然是南懷瑾老師了!我們把時間的鏡頭,從現在推向歷史。還沒有幾個人能達到,像南懷瑾老師這樣的修行高度。即深入理論,又有真修實證的經驗。在家學佛修行的經驗,最好參照有實修的大德居士。這並不是說出家的師父們不行。而是,在家修行和出家修行有很多的差異性。比如,飲食,吃飯。比如妻子,兒女。這些可能在家的修行居室更有相關經驗。所以,我們來看近現代在家修行成就的大德居士們,基本沒有。說基本沒有,其實不太準確。
  • 南師百問:南懷瑾,星雲大師、印光法師,誰的書適合現代修佛法?
    南師百問:南懷瑾,星雲大師、印光法師,誰的書適合現代修佛法?還沒有幾個人能達到,像南懷瑾老師這樣的修行高度。即深入理論,又有真修實證的經驗。在家學佛修行的經驗,最好參照有實修的大德居士。這並不是說出家的師父們不行。而是,在家修行和出家修行有很多的差異性。
  • 航天員太空打坐,南懷瑾提供經驗
    航天員太空打坐,南懷瑾提供經驗其實有很多人都有類似的經驗,或者說是體驗。不過都被我們多數人忽略罷了。當我們專注於某件事情的時候,有可能是被嚇的,被震驚的。也有可能是特別專注於某件事情。這個時候猛然一剎那,自己屏氣凝神,沒有了呼吸。雖然時間非常短暫,但那一個剎那是精神和呼吸相統一的。
  • 實證研究選題經驗分享
    其實,這些經驗也是在不斷的文獻積累中逐步獲得的。每當你讀新文章時都應該問自己:「它到底做了什麼貢獻?我可以繼續做些什麼?」下面我們先來回顧下前輩們是如何講述他們的選題經驗,再結合一些例子講講我個人的實踐經驗。
  • 淵回說南:南懷瑾老師的學問中心在哪裡?重心又在哪裡?
    淵回說南:南懷瑾老師的學問中心在哪裡?重心又在哪裡?學習文化,研究南師,這三本著作不能錯過!導語:南懷瑾老師辭世之後,其生前視頻,音頻資料,包括著述的整理都在緊鑼密鼓的進行中。但,遺憾的是大多數接受南懷瑾老師教化的人依然抓不住其中的重點。總在那裡盲人摸象。事實上,南懷瑾老師生前就注意到這個問題。
  • 金剛經開示:所謂的「實修、實證」,其實卻是要不得的妄念
    換個角度來說,要是你覺得文章的標題很是礙眼,那麼你對「實修、實證」的定義也正是指向「神秘體驗」的。或者「實修、實證」可以有不同的含義,那麼這篇文章所要討論的「實修、實證」只是指向「神秘體驗」的「實修、實證」。所謂的「實修、實證」說的是指向「神秘體驗」的「實修、實證」。
  • 南懷瑾老師:佛法要修到無我了,誰來做事?
    既然佛法要修到無我,但是如果無我了,誰來說法?誰來講經?誰來聽法?真正的佛法,在釋迦牟尼佛生下來就已經說完了。釋迦牟尼佛生下來走七步路,一手指天,一手指地,開口說,「天上天下,唯我獨尊」,佛法就說完了。就是這個唯我獨尊,每個人都是這個我,你找到了就成功了。  人人有一個本性本命,這個身體的我是假的,我們說話思想都是假的。
  • 金剛經開示:所謂的「實修、實證」,其實是一種要不得的妄念
    換個角度來說,要是你覺得文章的標題很是礙眼,那麼你對「實修、實證」的定義也正是指向「神秘體驗」的。或者「實修、實證」可以有不同的含義,那麼這篇文章所要討論的「實修、實證」只是指向「神秘體驗」的「實修、實證」。所謂的「實修、實證」說的是指向「神秘體驗」的「實修、實證」。
  • 南懷瑾老師的舌舍利和完整頭蓋骨舍利照片,轉發功德無量
    南懷瑾老師的舌舍利和完整頭蓋骨舍利  十方峨眉懷師追思會 南國熙先生憶述:  荼毗燒了三天三夜,冷卻了二天二夜。早上四點半開荼毗爐塔,很驚訝的,裡面整個牆壁很乾淨,也燒得非常乾淨。老師的頭顱百分之九十完整,頭顱上多處呈金色,老師的舌根和舌頭都沒有燒壞,變成了透明的蓮花舌頭舍利,並揀集了五瓶彩色的舍利子上百顆。
  • 南懷瑾老師:世界上什麼都容易學,唯有學佛是最難最難的事
    學佛是最難的問:最近有很多年輕人學佛,這是好現象嗎?最近我發現年輕同學特別喜歡學佛修道,我都有些擔心,我常常跟年輕的同學們談,你年紀輕輕,學這個幹什麼?我這個話你不要難過,這有兩重意義。——《南懷瑾答問集》學佛的資格問:學佛、修菩薩道,需要什麼資格嗎?附帶一個問題:「何謂學佛?」一般人說:「我在學佛。」我說這個不要亂講。你們怎麼夠資格?有人問我:「老師,你信佛教?」我說不是。「那你信什麼教?」
  • 懷念南懷瑾老師
    南懷瑾記得那是在1989年農曆八月,我在閩南佛學院任教務長。當時,臺灣的首愚法師來閩院訪問,我負責接待——引領他到方丈樓拜訪妙湛老和尚後,陪同參觀廈門南普陀寺。交談中,首愚法師得知我和誠信法師都是樂清人,就對我說:「我的老師南懷瑾先生也是樂清人,精通儒、釋、道三家文化,博學多才,著書眾多,現定居香港。若有時間,可去拜訪。」因此,在離開南普陀寺之前,首愚法師就將南懷瑾老師在香港的住址告訴我,便於以後聯繫。
  • 太湖大學堂舉辦南懷瑾先生百年誕辰紀念會
    原標題:太湖大學堂舉辦南懷瑾先生百年誕辰紀念會導語:知名文化學者、國學大師南懷瑾今年正逢百歲誕辰,3月22日(農曆二月初六)太湖大學堂、中國文化書院與老古文化事業公司聯合舉辦「民族復興與文化自信」論壇和「書香中國經典世界」活動。
  • 南懷瑾老師講「入定與出定」
    當視其平生定力行徑,仔細判斷,且須常備擊子(俗名引磐),平常囑咐道侶,於入定時,向其耳邊敲擊,徐徐輕呼之,即可出定。倘仍不出,久而發生異相,則為真寂矣。此事極須注意也。三禪「離喜妙樂」,離喜即離心境上的喜悅,只有定境之樂,渾身十萬八千個毛孔無處不樂,故大乘經典說菩薩內觸妙樂,然後才可舍欲界粗觸之樂,不到達此地步,休妄言無情色之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