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五首千古流傳的送別詩,告別這個寒冬和疫情吧

2020-12-11 騰訊網

還有八天,就是立春的日子。

立,是「開始」之意;春,代表著溫暖、生長。怎麼看,都是一個好兆頭。

席捲全國的疫情,如今也頻頻傳來好消息,全國多地連續多日新增確診人數為零、確診病人總數為零,似乎也都預示著疫情整體向好之勢。

如此看來,今天確實是一個很適合告別的日子,告別寒冬與疫情,迎接暖春與新生。

所以今天,喝墨水小酒館裡也貼上了古人關於送別的幾首名篇佳句,供各位酒友文豪,飲酒之時把玩品鑑。

《贈汪倫》

李白乘舟將欲行,忽聞岸上踏歌聲。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倫送我情。

自古送別多是寫詩人送別友人,此詩卻寫友人送別自己。李白一開始便點出自己的大名,顯得無拘無束,頗有一種興盡而返的愉悅感。詩後兩句設喻生動,以眼前景喻眼前情,信手拈來,渾然天成,頗見佳妙。

當浮一大白!

《送友人》

青山橫北郭,白水繞東城。

此地一為別,孤蓬萬裡徵。

浮雲遊子意,落日故人情。

揮手自茲去,蕭蕭班馬鳴。

《送友人》為李白的名篇之一。這首送別詩寫得新穎別致,不落俗套。整體節奏明快,感情真摯熱誠而又豁達樂觀,毫無纏綿悱惻的哀傷情調。

多年後,李白的頭號粉絲杜甫在寫詩紀念李白時寫道:「浮雲終日行,遊子久不至」,便是化用此詩,可見此詩在詩聖杜甫眼中評價之高。

如此妙句,何妨再浮一大白!

《送柴侍御》

沅水通波接武岡,送君不覺有離傷。

青山一道同雲雨,明月何曾是兩鄉。

這首詩後兩句也曾因為被貼在日本捐助的物資上而火爆一時,只看過後兩句的人也許會誤以為此詩表達的是兩地同胞同鄉之意,實則表達的是詩人面對友人即將分別的從容。

同樣是不傷感的送別詩,王昌齡的這首詩比李白的《送友人》似乎更添盛唐氣象。

此詩可再浮一大白!

《別董大》

千裡黃雲白日曛,北風吹雁雪紛紛。

莫愁前路無知己,天下誰人不識君。

此詩入選小學教材,這並不代表水平不高。恰恰相反,入選小學生教材的詩,往往意味著這首詩已經返璞歸真,臻入化境。

不刻意雕琢、不堆砌生僻字詞,簡單的幾個意向和近乎生活化的對話,便勾勒出一幅送別的畫面,措辭可謂形象精準,足見作者的老辣功力。

這樣的好詩,當浮一大白!

《送元二使安西》

渭城朝雨浥輕塵,客舍青青柳色新。

勸君更盡一杯酒,西出陽關無故人。

如果說送別詩中能與「莫愁前路無知己,天下誰人不識君」二句相媲美的句子,那便唯有王維的「勸君更盡一杯酒,西出陽關無故人」了。有人評此詩:「更萬首絕句,亦無復近,古今第一矣」。

此詩還被人披以管弦,殷勤傳唱,並成為流傳千古的名曲。白居易聽了,寫下「相逢且莫推辭醉,聽唱陽關第四聲」;劉禹錫與友人重逢,寫下「舊人唯有何戡在,更與殷勤唱渭城」;李商隱也在送別時寫下「紅綻櫻桃含白雪,斷腸聲裡唱陽關」

影響深遠至此,可浮一大白否?

古往今來,送別之事常有、送別之詩常作,膾炙人口的經典詩詞也絕不是一篇文章能盤點得完的。

詩經裡有:

之子于歸,遠送於野。

瞻望弗及,泣涕如雨。

王勃有:

海內存知己,天涯若比鄰。

陳子昂有:

悠悠洛陽道,此會在何年。

名篇如雲,佳句如雨,多少詩人送走了友人,多少墨客寫下了思緒。歲月悠悠,千百年過去了,江河明月依舊、離別愁緒依舊、所見詩文依舊、人類傳承依舊,那些疾病與苦難被永久地留在歷史之中。

所以,來吟詩吧,來飲酒吧!在這疫情極速好轉的當口,在這冬去春來的時節,趁感傷的冬天還未過去,把悲愁化在酒裡,把歡喜留給未來。喝墨水·每天進步一點高品質 · 高品位 · 高品格

中國藝術小酒

相關焦點

  • 王維的這首送別詩,立意之高無人能及,其中還包含一個千古謎團!
    唐詩在璀璨的中華文明銀河中是最耀眼的星,唐詩可以分成很多種:田園詩、邊塞詩、浪漫詩、送別詩等等,其中送別詩是其中的一個大的分支,但凡詩人在與友人、愛人、家人告別時,都會即景賦詩一首,送別詩最著名的莫過於李白的《贈汪倫》還有《送孟浩然之廣陵》以及王勃的《送杜少府之蜀州》,可以說送別詩中名篇濟濟。
  • 這五首送別詩,蘊含了深厚的感情,千古流傳啊!
    中國詩詞是最具備中國文化的一種象徵,因為在這裡面你可以看見中國古代文人們的感情生活,還有就是裡面蘊含的中國文化,今天小編就給大家帶來了五首非常著名的送別詩,下面我們就一起來感受一下古人的情感!第二首:歐陽修的《玉樓春》這首詩是歐陽修比較小眾的一首詩,估計很多看官不知道這首詩,那我們就想來看一看這首詩「尊前擬把歸期說,未語春容先慘咽。人生自是有情痴,此恨不關風與月。離歌且莫翻新闋,一曲能教腸寸結。直須看盡洛城花,始共春風容易別。」
  • 王維一首送別詩,最後兩句堪稱神來之筆,後世讚嘆不已,流傳千古
    在送別詩上,王維也絕對可以堪稱是造詣不凡的,比如說在他的好友元二離開渭城之時,他為好友所寫下的那首《送元二使安西》就成為了一首流傳千古的佳作,被後世無數之人引用。而今天要為大家分享的也是這樣一首送別詩,送別詩是古代詩歌中的一大種類,幾乎但凡是能夠叫出名的詩人,都寫過與此相關的詩作,而王維這首詩在其中也絕對算得上是一篇難得的佳作。
  • 李白別具一格的送別詩,短短40個字渾然天成,其中10個字千古名句
    所以當讀完這些千古絕唱後,少年時讀到李白的這首《送友人》時,並不覺得多高明。那時候覺得這首詩真摯有餘,但卻少了一些唐人的大氣磅礴,直到中年再讀此詩,才真的覺得全詩自有一種低調的灑脫。這是李白別具一格的送別詩經典,短短40字渾然天成,句句感人肺腑。而其中「浮雲遊子意,落日故人情」更是堪稱神來之筆,是流傳千古的名句。詩的一、二句是環境的烘託,詩人將友人送到城外,此時眼前之景是:城北青山橫亙,城東白水潺潺。
  • 唐詩中最絕妙的六首送別詩,每一首都有一個千古名句!
    送別是古代詩歌中最多的內容題材之一,送別詩也是古詩詞一大類。僅僅唐代將近三百年,四萬餘首唐詩中的送別詩就多逾數千。在最為經典的唐詩選本《唐詩三百首》中,入選的送別詩不下於三十首。其中有很多流傳千古的佳作,也不乏膾炙人口的名句。
  • 唐末最負盛名的一首送別詩,最後一句千古流傳,可謂道盡離別傷感
    文/青山獨往唐末最負盛名的一首送別詩,最後一句千古流傳,可謂道盡離別傷感古時候,一個王朝的衰敗,往往體現在方方面面,比如說經濟、民生、國力等等,當然還有文化。國家只有強大起來,文化才能夠得到繁榮發展。而筆者今天提的這首送別詩,方法亦是如此,其影響力非常大,堪稱晚唐最負盛名的一首送別詩。
  • 高適最好的一首送別詩,一曲慷慨悲歌,成千古送別詩之經典
    導語:《別董大》高適最豪邁的一首詩,也是他最好的一首送別詩。一曲慷慨悲歌,寫盡了兩個才子不得志的人生,成千古送別詩之經典。緱山仙子,高情雲渺,不學痴牛騃女。鳳簫聲斷月明中,舉手謝、時人慾去。 客槎曾犯,銀河微浪,尚帶天風海雨。相逢一醉是前緣,風雨散、飄然何處。
  • 兩首送別詩:愛不釋手、難以釋懷的唐詩,千年流傳下來的佳作名篇
    而送別詩在當時特別流行。兩位好友相交一場,各奔東西之時,把酒敘舊,臨別時候贈送一首送別詩,而遠行的人一般也會回贈一首。兩首絕美的送別詩,讓人讀起來不忍釋手,更難以釋懷。01.李白《贈汪倫》李白乘舟將欲行,忽聞岸上踏歌聲。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倫送我情。
  • 王勃送別友人時寫的一首詩,頸聯簡直是神來之筆,成為千古經典
    說到王勃這個名字,大家可能都不陌生。他的名篇《滕王閣序》是流傳千古的駢文名篇,唐宋八大家之一的韓愈,在讀到王勃的《滕王閣序》後,大為稱讚,評價其「讀之可以忘憂」。「落霞與孤鶩齊飛,秋水共長天一色」「老當益壯,寧移白首之心?窮且益堅,不墜青雲之志」……其中的名句也可謂是層出不窮。可惜的是,王勃在寫完《滕王閣序》之後沒多久,就在水上遇難去世了。
  • 唐詩中最經典的十首送別詩,篇篇都是千古名篇
    為了顯示這一時刻的重要性,他們會設宴餞行,舉酒相祝,此時,寫詩相贈就成為一個必不可少的環節,從而催生出了眾多流傳千古的送別詩。今天小樓就跟大家分享唐詩中最經典的十首送別詩,和大家一起品讀古人的離愁別緒。
  • 楊萬裡的這首詩,離題萬裡,為何還是成了千古名作?
    就說語文考試吧,若是題目和內容對不上,就算寫得再好,也難得高分。可是南宋詩人楊萬裡有一首詩,離題萬裡,卻依然成了千古名作。這首詩是楊萬裡的《曉出淨慈寺送林子方》。畢竟西湖六月中,風光不與四時同。「海內存知己,天涯若比鄰」、「日暮酒醒人已遠,滿天風雨下西樓」、「念去去千裡煙波,暮靄沉沉楚天闊」……唐詩宋詞中的「送別佳作」真的是太多了。而楊萬裡的這首詩,若是不看標題的話,根本沒人想到這會是一首「送別詩」。
  • 這兩首送別詩都是千古名篇,但是放在一起,就很搞笑!
    在盛唐時候,有一類詩是專寫朋友間的的離別的,叫做「送別詩」,唐代有很多送別詩,不管內容是什麼,送別詩總是體現了兩個人的深情厚誼,許多大詩人都寫過送別詩,所以有不少名篇佳作,比如今天我們看到的這兩首,就是盛唐時著名的大詩人王維和高適寫的,王維的《送元二使安西》和高適的《別董大》,這兩首詩都是歷經千年而不衰的佳作
  • 三疊陽關唱 千古送別曲
    盛唐大詩人王維的著名的送別詩《送元二使安西》,也就是風靡唐代、傳唱千古的《陽關曲》,又名《渭城曲》或《陽關三疊》。唐代很多詩人的不少詩篇都提到過這首詩,白居易的《晚春欲攜酒尋沈四著作先以六韻寄之》裡有這樣兩句:「最憶陽關唱,真珠一串歌。」
  • 交友當交李白,人手一首千古流傳的送別詩
    有人說嫁人不能嫁李白,或許有一定道理吧。但交友一定要交李白這種的,灑脫不拘小節,關鍵是做詩好,重情義,每逢離別總會賦詩,說不定就靠這首離別是留名青史了。據說李白是被汪倫騙去遊玩的,但就結果而言,汪倫真是賺大發了,本應淹沒在歷史長河中的小地主汪倫,由於這首千古傳誦的名詩,累計揚名次數保守估計可達20億以上。李白《送孟浩然之廣陵》 故人西辭黃鶴樓,煙花三月下揚州。
  • 他只留下六首詩,首首經典!其中兩首流傳千古,小學生都會背!
    在唐代,有這樣一位詩人,《全唐詩》只留下他的六首詩作,其中兩首婦孺皆知,小學生都會背。他是王之渙。王之渙是盛唐詩人,他和王昌齡、高適關係很好,三個人經常一起喝酒暢談。在唐代,王之渙的詩經常被作為歌詞來演唱。
  • 李白這首詩在題目中清楚地註明寫送別,竟然被後代詩評家極力否定
    詩人從「五歲誦六甲」起,直至遠渡荊門,一直在四川生活,讀書於戴天山上,遊覽峨眉,隱居青城,對蜀中的山山水水懷有深摯的感情。這次遠離故鄉,坐在船上沿途縱情觀賞巫山兩岸高聳雲霄的峻岭,一股豪氣油然而生,在行至荊門時,寫下了流傳千古的《渡荊門送別》。
  • 9首送別唐詩,句句都流傳千古,想不知道都難!
    今天,安久和大家一起欣賞9首經典的送別詩,看看詩人們的心境有沒有觸動到你。芙蓉樓送辛漸唐·王昌齡寒雨連江夜入吳,平明送客楚山孤。洛陽親友如相問,一片冰心在玉壺。這是王昌齡的經典作品,其中的「一片冰心在玉壺」更是千古名句。作家冰心的名字就來源於這句詩。這是王昌齡送別友人辛漸時所作的詩歌,在送走友人之後,詩人看到遠山都覺得孤單。第一句的環境渲染更是讓讀者感受到詩人的寂寞、不舍。這首詩景中蘊情,意象清新,藝術感染力極強,是不可多得的佳作!
  • 白居易最美送別詩,成名作《賦得古原草送別》,給「草」的送別詩
    導讀:白居易最美送別詩,成名作《賦得古原草送別》,給"草"的送別詩,其中詩名中的賦得是什麼意思?都說如果唐代沒有李白和杜甫,那唐代的詩壇便以白居易為首。很多人將白居易與李白、杜甫並稱了唐代三大詩人。白居易有"詩王"和"詩魔"之稱,而大多數人對白居易的印象,可能更多的是來源於《長恨歌》《賣炭翁》《琵琶行》,當然還有那流傳千古的"離離原上草"。說到"離離原上草",甚至是"野火燒不盡,春風吹又生"可能大家都很熟悉,但卻不知道這是一首送別詩,特別是這首詩的詩名,可能跟多人還以為就是"離離原上草"呢?
  • 一片冰心在玉壺:送別詩那麼多,為何王昌齡的這首流傳千古?
    ——唐·王昌齡《芙蓉樓送辛漸》從詩題可知,作這首詩時,當時王昌齡在江蘇任江寧丞,約741年。芙蓉樓,原址在江蘇鎮江西北,詩人在此送好友辛漸,共作兩首詩,此為其中一首。此詩,是一首送別題材,王昌齡和辛漸在芙蓉樓分別,他們不禁難捨難分。雖說是送別,有無限的離愁別恨,可詩人依然在文字中,植入了令人羨慕的深情與美好。
  • 唐人的一首送別詩,留下的千古名句,成為我們今天贈別必說的話
    位列「初唐四傑」之首的王勃,年少多才,他的一篇《滕王閣序》,辭採華茂,字字珠璣,句句生輝,成為流傳千古的不朽名篇。此外,他的一些小詩亦文採斐然,多有名言佳句傳世。其中,他在十八歲左右寫的一首《送杜少府之任蜀州》更是膾炙人口,此詩一反送別的黯然銷魂基調,代之以豁達豪邁的風格,為送別詩開拓了一片新天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