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情是我國古典詩歌史上一個永恆不變的主題。從《詩經》中「窈窕淑女,君子好逑」,漢樂府民歌《上邪》中「天地合,乃敢與君絕」;到唐詩《離思》中「曾經滄海難為水,除去巫山不是雲」,宋詞《鵲橋仙》中「兩情若是久長時,又豈在朝朝暮暮」;再到元曲《摸魚兒》中「問世間,情為何物,直教生死相許」。關於愛情的詩歌作品浩如煙海而豐富多彩。
本文就讓我們通過唐代詩人白居易的一首詩《夜雨》,來感受我國古典詩歌中愛情的力量。與多數愛情詩的婉約相比,白居易這首詩所不同的是,它大氣、不失細膩,最主要的是直白。即全詩沒有比喻、沒有用典,也沒有大量的興、比之作,純粹以就像大白話的語言,來抒發真摯的情感,但是它看完卻會讓人久久回味。
作為一首愛情詩,《夜雨》是白居易在公元811年,也就是元和六年,寫給「東鄰嬋娟子」湘靈的,當時白居易四十歲。湘靈是與白居易曾經相愛過的女子,在白居易的多首詩作中都能看到她的身影。這首詩的主要內容,便是表達了白居易對湘靈真摯的思念之情。下面我們便來具體看看這首詩:
我有所念人,隔在遠遠鄉。
我有所感事,結在深深腸。
鄉遠去不得,無日不瞻望。
腸深解不得,無夕不思量。
況此殘燈夜,獨宿在空堂。
秋天殊未曉,風雨正蒼蒼。
不學頭陀法,前心安可忘。
首先,詩的前四句可以看成是第一部分,白居易在這裡直白地寫出了所要記敘的事情。即我有一個深深思念的人,卻相隔在遠遠的家鄉。我有所感懷的事情,卻深深地刻在了心上。可見白居易所要表達的便是對湘靈真摯的思念之情。只不過在這四句中,白居易知識點明,沒有深入去描寫。
然後,緊接著的四句可以看成是第二部分。「鄉遠去不得,無日不瞻望」,是對「我有所念人,隔在遠遠鄉」的深入描寫。它的意思是說,她在遙遠的家鄉我卻回不去,只能每日往遠處看並寄以希望。同理,「腸深解不得,無夕不思量」是對「我有所感事,結在深深腸」的深入描寫,即內心的痛苦無處化解,卻還日日夜夜從未停止過思念。可見這四句詩,主要表達了思念之深。
接下來的四句「況此殘燈夜,獨宿在空堂,秋天殊未曉,風雨正蒼蒼」可以看成是第三部分,它主要是白居易對題中所說「夜雨」的描寫。這四句的大概意思是說,因為思念而夜不能寐,只能獨自守著殘燈昏暗的光,秋天還沒有來臨,外面卻已經是風雨紛紛。顯然這四句詩是融情於景,它替代了白居易內心的千言萬語。
最後「不學頭陀法,前心安可忘」,即第四部分。它的意思是說,我沒有學過苦行僧的佛法,該如何忘記曾經的過往呢?這兩句詩是畫龍點睛之筆,它將全詩的情感推向了高潮,展現在我們眼前的便是一種想忘,又不能忘;想忘,又忘不掉的一段刻骨銘心的愛情。
相信看到詩的最後,你也會和我一樣久久回味。畢竟可以說每個人的人生中,都會有過這麼一段愛情。所以從某種程度上來說,白居易這首詩是很容易就會引起讀者的共鳴的。總的來說,白居易的這首詩很直白,全文就像大白話,卻不失為一首愛情詩的佳作。
圖片來自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