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居易最有童趣的一首詩,通篇大白話,卻也讓人讚不絕口!

2020-12-11 慶餘說詩詞

白居易,字樂天,號香山居士,是唐代著名詩人。白居易曾在《與元九書》中提出了著名的「文章合為時而著,歌詩合為事而作」的現實主義創作原則。所以白居易也是唐代偉大的現實主義詩人。其詩題材廣泛,形式多樣,語言平易通俗,善於用白描勾勒出鮮明生動的人物形象。如《池上》一詩。

《池上》是白居易創作的一首五言絕句,寫於他就任太子少傅分司東都洛陽時。這首詩主要描寫了白居易遊覽到一個池邊的所見之景,通過對池中一個小孩偷採白蓮的情景,抒發了詩人閒適的心情。全詩語言平易通俗,通篇大白話,卻生動形象地勾勒出了小孩天真可愛的一面,讓人讚不絕口。下面小編便向大家來介紹白居易的這首《池上》:

小娃撐小艇,偷採白蓮回。不解藏蹤跡,浮萍一道開。

詩的前兩句「小娃撐小艇,偷採白蓮回。」白居易從小孩撐船開始寫起,描繪了一幅生動的採蓮圖。只見一個小孩子撐著一條小船,偷偷地向著開滿蓮花的池中划去,最後採摘回白蓮花來玩。首句中兩個「小」字,前後呼應,突出了孩子的年齡以及可愛的場景。小孩子本就應該撐著小船,畫面感十足。

而次句中的「偷」字,不僅記述了這位小主人公在沒有經過大人同意的情況下,就去池中採白蓮的事實。最主要的是將他天真幼稚、活潑淘氣的形象細膩的刻畫了出來。然後我們再看這首詩的後兩句「不解藏蹤跡,浮萍一道開。」即這個小孩他不知道怎麼掩藏自己的蹤跡,只見那水面的浮萍上留下了一條船兒划過的痕跡。

當小孩興高採烈地採到白蓮花後,他似乎早已忘記了自己是瞞著大人悄悄溜進去的。所以在回來的時候,才會沒想到或者是不懂得去隱蔽自己的蹤跡,才會如此大搖大擺的回來。其實,按照我們自己的經歷來看,身為小孩子,偷偷的做什麼事的時候,根本就顧不上隱藏什麼,一時的快樂才是最重要的。即使最後往往會被家人發現,打罵一通。

所以白居易的這首詩,他以通俗的風格將這位小孩的形象描繪地非常可愛、可親,極具有藝術感染力,引起讀者的回憶。白居易作為一位擅長寫敘事詩的詩人,他的長篇敘事詩《琵琶行》、《長恨歌》等我們都很了解,寫的是曲折詳盡、娓娓動聽,飽含著詩人自己的情感。

而白居易的這首小詩《池上》,卻平易通俗,整首詩如同大白話,極富有韻味。將天真活潑的小孩形象刻畫得淋漓盡致。

圖片來自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

相關焦點

  • 白居易很通俗的一首詩,通篇都是大白話,卻是發人深思的千古名作
    而說到通俗詩風,就不得不提唐代著名詩人,有著「詩魔」和「詩王」之稱的白居易。相傳白居易寫詩力求通俗,每寫一詩,都要對老嫗讀之,老嫗能夠理解的便抄錄下來,不能理解的就改寫。本文向大家分享的這首《放言五首·其四》,便是白居易很通俗的一首詩。
  • 白居易一首充滿童趣的詩,把小孩偷採白蓮的情形,寫得惟妙惟肖!
    小編今天要為大家推薦他一首充滿童趣的詩,那便是他的《池上》,可能有的朋友,對於白居易的這首詩,並不是很熟悉,其實這也是一首非常不錯的詩作,在這首詩中,詩人把小孩偷採白蓮人情形,寫得惟妙惟肖,很是值得一讀。
  • 白居易安慰元稹的一首詩,通篇大白話,卻是發人深省的千古名作
    這應該算是白居易最有哲理的一首詩了,你可以不會背,但至少要讀一次。 若用一句話概括這首詩,那就是:路遙知馬力,日久見人心。 白居易寫這首詩的目的就是為了安慰元稹,讓他不要灰心,不要著急,要經得起時間的考驗,等到時機一到,是非曲直終會大白。
  • 白居易看見一群小孩偷採蓮蓬,即興寫下一首詩,通篇寫得活靈活現
    特別是我們的鄰國日本,對他更是備受推崇,成為了日本最受歡迎的中國詩人。其實日本人之所以會獨愛白居易,最主要的一個原因,那就是他的詩作朗朗上口,畢竟容易讀懂,不像別的詩人可能由於用典過多,雖然日本文化那就是中國文化的一部分,但是他們還是不太能夠理解其中的典故,所以也就讀不懂,也不可能引起共鳴。
  • 王維最有意境的一首詩,通篇猶如大白話,讀來卻是令人拍案叫絕!
    王維也不例外,他晚年就寫過很多無比優美,也無比深刻的作品,特別是他的這首《鹿柴》,那更是一首難得的佳作,通篇描寫的猶如大白話,但是同樣的有著很高遠的意境。《鹿柴》唐代:王維空山不見人,但聞人語響。返景入深林,復照青苔上。
  • 白居易很直白的一首詩,全文就像大白話,看完卻讓人久久回味
    本文就讓我們通過唐代詩人白居易的一首詩《夜雨》,來感受我國古典詩歌中愛情的力量。與多數愛情詩的婉約相比,白居易這首詩所不同的是,它大氣、不失細膩,最主要的是直白。即全詩沒有比喻、沒有用典,也沒有大量的興、比之作,純粹以就像大白話的語言,來抒發真摯的情感,但是它看完卻會讓人久久回味。
  • 白居易的這首詩通篇就像大白話,卻言淺意深,令人回味無窮
    眾所周知,白居易的詩以淺切平易的語言風格,歷來為人所稱道。不過相較於就像大白話的詩歌語言,白居易詩中所表現出來的那種知足保和、獨善其身的閒適思想,以及效法陶淵明的生活態度,因與後世文人的心理基本吻合而影響更為深遠。
  • 白居易最朦朧的一首詩,通篇不知所云,其實是表達了一種人生感悟
    白居易,字樂天,中唐時期最偉大的詩人,同時也是唯一一位可以與李白和杜甫相比較的詩人,他的詩雖然寫得很直白,也很簡練,但是在他的詩作中,往往可以讀到他對於人生,以及對於當時社會一種深刻的描寫,也正是這個原因,使得他成為了一代偉大的詩人;後世還給予他「詩魔」和「詩王」的稱號,據說在日本他也是最受歡迎的中國詩人
  • 陸遊的這首詩,通篇就像大白話,卻是值得一讀的千古佳作!
    所以我們現在讀古代詩人的詩,其實便是和他們在進行思想上的交流。當然,我們讀詩也不能局限於所謂的他們的經典詩作,即便是一些冷門的小詩,它也有著值得我們學習的獨特思想。譬如,南宋愛國詩人陸遊的這首《讀書》。他就在詩中講述了他自己讀書的目的。雖然這首詩只有4句,且通篇就像大白話,但陸遊在讀書上的思想,卻具有厚重的社會意義,是令人讚不絕口的。
  • 楊萬裡很調皮的一首詩,短短28字寫出很多人嚮往的童年,回味無窮
    小時候,我們最渴望的事情便是長大,自以為長大以後便能自由自在按照自己的意願生活。但是只有真的長大以後才明白,人生最無憂無慮的時光恰恰就是在那些渴望長大的時候。所以古往今來文人墨客筆下總少不了對於童趣的描寫,就像辛棄疾就曾寫下「最喜小兒亡賴,溪頭臥剝蓮蓬」,白居易也曾寫下的「小娃撐小艇,偷採白蓮回」……但是縱觀古詩詞,筆下對於童真童趣描寫最多的,當屬南宋著名詩人楊萬裡。
  • 白居易水平很高的一首詩,達到了出神入化的境界,通篇寫得很有趣
    白居易的詩通俗易懂,這一點也讓他的作品流傳更廣,日本人也就能夠理解其中的意思,像李白和杜甫的詩有時引經據典,對於他們來說會有障礙。用一句很通篇的話來理解,那就是當時白居易想要喝酒了,想找一個人作陪,於是用充滿詩意的言語,寫了一首詩邀請朋友。這就是生活中很普通的一個場景,可是白居易是詩人,他的邀請方式不一樣,創作出來的作品自然也就與眾不同,從這麼一首小詩中,重點突出了前面所說的三種意象,而且結合得很完美。
  • 楊萬裡水平很高的一首詩,通篇都是大白話,高考時卻難住了不少人
    有人認為古詩詞是文化瑰寶,如果我們的孩子們都不學,那將有由誰來繼承;也有人認為學這些對我們日常的生活沒用,畢竟現在都是白話文。對此小編的態度是:古文是否需要傳承或許尚有爭議,但在古詩詞的世界裡,孩子們確實明白了什麼是屬於我們自己的美。本期要和大家分享的是楊萬裡水平很高的一首詩,這首詩曾出現在2006年江西高考試卷上,當時的考題是兩個問題,看似簡單卻難住了不少考生。
  • 唐代詩人為農家婦女寫下一詩,通篇都是大白話,卻發人深思
    本文向大家分享的這首《山中寡婦》,便是唐代詩人杜荀鶴創作的一首現實主義詩歌作品雖然杜荀鶴不如杜甫、白居易等現實主義詩人有名,但是作為晚唐的著名現實主義詩人,他提倡的詩歌要繼承風雅傳統,反對浮華,語言要清新通俗,卻也引起了不小的影響。尤其是一些同情人民苦難的作品,歷來深受世人所稱道,《山中寡婦》就是這樣的一首詩。
  • 白居易最經典的一首詠菊詩,通篇意境高遠,不失為一首難得的佳作
    白居易寫過了無數經典的名篇,並且他的作品流傳程度也是比較廣泛,但是有一些作品,雖然寫得不錯,可是卻並不被很多人所熟知,其中最典型的便是這首《詠菊》,其實這也是一首經典的名篇,通篇更是意境高遠,寫得看似很普通,整首詩淡淡著筆,卻是寫出了最深情的菊花,不失為一首難得的佳作。
  • 範仲淹很有禪意的一詩,通篇都是大白話,卻充滿哲理值得一讀再讀
    後世很多文人稱範仲淹為「完人」,但在筆者看來,他更是一個智者。他把起起落落的一生,活明白了,活通透了。本期筆者要和大家說的,就是範仲淹很有哲理的一首詩,詩名叫《書扇示門人》。這首詩通篇都是大白話,卻很有禪意,值得一讀再讀:《書扇示門人》一派青山景色幽,前人田地後人收。後人收得休歡喜,還有後人在後頭。範仲淹一生留下的詩詞作品不多,詞作存世的僅5首,詩作共305首。
  • 白居易寫了一首關於兒童的五言絕句,寥寥20字,卻充滿童趣
    今天小編給大家分享一首,唐代詩人白居易的一首描寫兒童的絕句《池上》小娃撐小艇,偷採白蓮回。不解藏蹤跡,浮萍一道開。白居易,是和李白杜甫齊名的唐代著名詩人。也是新樂府運動的積極倡導者。白居易的詩,通俗易懂,深受大眾喜愛。據說他每次寫完詩,都首先讀給鄰居一位老太太聽,如果老太太聽懂了,他就定稿;如果老太太聽不懂,他就不厭其煩地修改,直到老太太能夠聽懂為止。所以白居易的詩,在廣大民眾中,流傳最廣。大和九年,也就是公元835年,年逾花甲的白居易,任太子少傅,分管東都洛陽。
  • 白居易最獨特的一首詩,通篇寫得朦朦朧朧,讓人完全摸不著頭腦!
    唐詩大部分的作品還是比較容易理解,雖然裡面有典故,但是只要理解了其中的意思,那麼閱讀起來也還是不會有很大的障礙,不過有的詩人卻又是不走尋常路,往往寫出來的作品字面意思與真實想要表達的一種感受,卻又是大相逕庭,這也使得這些作品讓人會有些摸不著頭腦。
  • 蘇軾最俗裡俗氣的一首詩,通篇大白話,卻揭示了人生哲理
    「東坡肉」應該算是他發明的最知名的一道菜。但很多人不知道的是他還曾為此寫過一首詩,這首詩名為《豬肉頌》。淨洗鐺,少著水,柴頭罨煙焰不起。待他自熟莫催他,火候足時他自美。這首詩表面上說的是東坡肉的煮法,和詩人的喜愛之情,其實另有深意。當時的他剛經歷「烏臺詩案」,被貶到黃州。公元1079年,蘇軾由徐州調任湖州,依照慣例,上了一封《謝恩表》。
  • 白居易最唯美的一首詩,短短二十八個字,描繪的如詩如畫!
    白居易有著」詩魔「和」詩王「的稱號,縱觀整個唐朝的詩人,如果要論名氣的話,那自然沒有幾個詩人能夠與之相比較,他不僅在當時就很出名,同時他的作品,也是最早流傳到國外,據說現在日本人就最愛白居易,還把他評為最受歡迎的中國詩人。
  • 白居易一首平淡自然的小詩,卻寫得意境深邃,通篇富含深刻的哲理
    另外白居易也是一位少年天才,他還在16歲時參加科技考試,寫下了名揚天下的名篇《賦得古原草送別》,也正是因為這首詩,所以他成為了一位天才詩,所以還被錄取。相信對於很多人來說,對於這首詩都不會陌生,儘管這首詩只是描寫普通的草,以及送別時的情形,但卻是一首富含哲理的詩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