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居易的一首禪詩,28字都是大白話,卻深蘊禪理

2020-12-17 品詩賞詞

從兩晉時代起,佛教文化便逐漸為中國知識階層廣泛接受。後來,僧人也逐漸將佛教讚頌詩歌化,他們自己則成為詩僧。這必然影響傳統的詩歌創作,在風雅之外又添了禪意,也使詩歌呈現出新的面貌。如果不了解佛教,尤其是禪宗,也就無法深入了解唐宋以後的中國詩歌。下面介紹白居易的一首禪詩,28字都是大白話,卻深蘊禪理。

對酒

唐代:白居易

蝸牛角上爭何事,石火光中寄此身。

隨富隨貧且歡樂,不開口笑是痴人。

唐代大詩人白居易深受禪宗的影響,晚年又信仰淨土,號香山居士。所謂居士,就是在家修道,居家道士,也就是不出家的信佛人。唐以後信佛的作家詩人,往往都以居士自稱,如蘇軾稱東坡居士。

白居易對佛教持實用主義的態度,又合儒、釋、道為一,所以養成了他任運隨化、安貧樂道、自由曠達的性格,既禮佛參禪,又熱愛世俗生活,關心民間疾苦,所以後來有人稱他為「廣大教化主」。在詩歌內容方面,白居易逐漸由「新樂府運動」時期的積極入世態度而轉向消極,佛教思想的影響是重要原因之一。

白居易自小聰慧好學,但由於生長在一個動亂的年代,他的親人一個個相繼離他而去,加之他被貶的經歷,讓詩人逐漸地認清了世態炎涼和人情冷暖。白居易晚年更加淡泊名利,潛心研究禪宗和佛理,也寫下了很多禪詩。詩人在另一首詩中還這樣說,「巧拙賢愚相是非,何如一醉盡忘機」,可見其曠達不羈的心態。

這首詩的前兩句闡述作者的觀點,「蝸牛角上爭何事,石火光中寄此身。」 詩人認為,人活於世,就好像侷促在那小小的蝸牛角上,空間如此狹窄,還有什麼好爭的呢?人生短暫,就像石頭相撞瞬間發出的一點火光,很快就過去了。

雖然人生一般都要經歷幾十個寒暑,看似漫長,其實也是屈指可數。時光的渡口,不經意間,來去匆匆,聚散兩難。再多的財富,到頭來都是一場虛空。蘇軾曾說,「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普通人無法息心觀照自己,都是因為滾滾紅塵中,看不清很多真實的面目。

詩人貫休也曾說,「滿堂花醉三千客,一劍霜寒十四州。」多麼深刻的道理,詩人卻用淺顯的語言表達出來。白居易也直抒胸臆,「隨富隨貧且歡樂,不開口笑是痴人。」俗話說,富貴由天、生死有命。還說,謀事在人、成事在天。有時候努力了卻得不到,也不要後悔,不要強求那些如海市蜃樓一樣的事物和感情。

人活一世,快樂健康最重要。沒有健康,日暮途窮,唯有一聲聲嘆息。古人云,命中有時終須有,命中無時莫強求。快樂不是特殊人群的專利,只要你放得下、看得開,貧富只是暫時,快樂卻可常在。希望我們可以學習張孝祥,「露濃花氣清,悠然心獨喜」;也可以效仿王維,「行到水窮處,坐看雲起時。」心態好,榮辱都坦然面對,憂愁就會遠離自己,而快樂才會經常圍繞。

相關焦點

  • 白居易的一首禪詩,短短四句話,含蓄蘊藉,更充滿禪理
    下面介紹白居易的一首禪詩,短短四句話,含蓄蘊藉,更充滿禪理。禽蟲唐代:白居易蟭螟殺敵蚊巢上,蠻觸交爭蝸角中。應似諸天觀下界,一微塵內鬥英雄。這首詩的大意是:極小的蟭螟,在蚊子的睫毛上相互殘殺;蠻和觸這兩個國家,也在蝸牛角間爭鬥。其實就像佛祖看人間一樣,在微塵大小的空間內,人們相互爭鬥逞能。唐代自安史之亂後,朝政極其紛擾。而錯綜其間者主要有兩種勢力,一為藩鎮,一為宦官。帝皇廢立、宰臣進退,都視這兩種勢力之消長而定。
  • 老和尚當白居易的面寫首禪詩,都是大白話卻很高明,白居易很佩服
    白居易一聽這話,這不是三歲小兒都知道的道理嗎,並不算什麼高明的解決辦法啊。鳥窠禪師便點撥白居易,這道理是三歲小兒都知道,但是很多百歲老人卻都做不到。白居易一聽恍然大悟,也明白鳥窠禪師真的是一位佛門高僧。
  • 白居易很通俗的一首詩,通篇都是大白話,卻是發人深思的千古名作
    而說到通俗詩風,就不得不提唐代著名詩人,有著「詩魔」和「詩王」之稱的白居易。相傳白居易寫詩力求通俗,每寫一詩,都要對老嫗讀之,老嫗能夠理解的便抄錄下來,不能理解的就改寫。本文向大家分享的這首《放言五首·其四》,便是白居易很通俗的一首詩。
  • 高僧寒夜難眠,一首禪詩短短20字,卻刻畫細膩,深蘊禪理
    每個人來到這世上都是一種緣分,雖然會經歷各種挫折和艱難,但也會有很多美好的體驗。闔家團圓的溫馨、久別重逢的悲喜,大病初癒的感懷、親人離去的惆悵,每個人都在各種酸甜苦辣的感受中長大和成熟。既然人有七情六慾,就免不了各種煩惱和痛苦。
  • 白居易最有童趣的一首詩,通篇大白話,卻也讓人讚不絕口!
    白居易,字樂天,號香山居士,是唐代著名詩人。白居易曾在《與元九書》中提出了著名的「文章合為時而著,歌詩合為事而作」的現實主義創作原則。所以白居易也是唐代偉大的現實主義詩人。其詩題材廣泛,形式多樣,語言平易通俗,善於用白描勾勒出鮮明生動的人物形象。如《池上》一詩。
  • 白居易的這首詩通篇就像大白話,卻言淺意深,令人回味無窮
    眾所周知,白居易的詩以淺切平易的語言風格,歷來為人所稱道。不過相較於就像大白話的詩歌語言,白居易詩中所表現出來的那種知足保和、獨善其身的閒適思想,以及效法陶淵明的生活態度,因與後世文人的心理基本吻合而影響更為深遠。
  • 作者是王維的弟子,這首禪詩深蘊禪理,讀完頓覺心境淡然
    平凡人雖然不參禪,但也可以懂點禪理。其實坐亦禪,行亦禪,無窮般若心自在,語默動靜體自然。下面介紹的作者是王維的弟子,這首禪詩深蘊禪理,讀完頓覺心境淡然。皇甫曾,字孝常,潤州丹陽人,皇甫冉之弟,唐玄宗天寶年間中了進士。他工於詩,出王維之門,與其兄名望相亞,其詩體制清潔,華不勝文。歷官侍御史,後坐事貶舒州司馬,移陽翟令。吳門,即今蘇州市,唐時名寺頗多;上人,是對僧人的尊稱。
  • 白居易很直白的一首詩,全文就像大白話,看完卻讓人久久回味
    本文就讓我們通過唐代詩人白居易的一首詩《夜雨》,來感受我國古典詩歌中愛情的力量。與多數愛情詩的婉約相比,白居易這首詩所不同的是,它大氣、不失細膩,最主要的是直白。即全詩沒有比喻、沒有用典,也沒有大量的興、比之作,純粹以就像大白話的語言,來抒發真摯的情感,但是它看完卻會讓人久久回味。
  • 詩魔白居易最經典的一首七絕詩,28個字將閨怨寫到極致,都是淚!
    原題:詩魔白居易最經典的一首七絕詩,28個字將閨怨寫到極致,都是淚!白居易,字樂天,號香山居士,祖籍太原。唐代偉大的現實主義詩人,白居易的詩歌題材廣泛,形式多樣,語言平易通俗,有「詩魔」和「詩王」之稱。
  • 白居易安慰元稹的一首詩,通篇大白話,卻是發人深省的千古名作
    這應該算是白居易最有哲理的一首詩了,你可以不會背,但至少要讀一次。 若用一句話概括這首詩,那就是:路遙知馬力,日久見人心。 白居易寫這首詩的目的就是為了安慰元稹,讓他不要灰心,不要著急,要經得起時間的考驗,等到時機一到,是非曲直終會大白。
  • 白居易這首詩猶如大白話,但是很有情調,短短幾句充滿了生活氣息
    ,所以這一時期的白居易同樣傷感,為此他寫下過很多的傷感之作,譬如這首《問劉十九》就是那一時期比較有代表性的作品,整首詩看似寫得很一般猶如大白話,其實每一句都流露出了一種淡淡的憂傷,大雪紛飛的冬夜白居易想要找一個人喝酒,可是身邊沒有朋友,他只好寫下此詩邀請劉十九。
  • 晚唐高僧靈澈上人一首充滿禪理的詩,短短的28個字,寫得很深刻!
    這些僧人與普通的文人不一樣,終日與青燈古佛相伴,過著與世無爭的生活,所以他們對於人生的解讀,還有對於現實的感知,其實是要更加深刻,作品自然而然也更有韻味,往往還多了一層禪理。晚唐詩僧靈澈上人這首《歸湖南作》,那就是一首很有經典的作品,當時他正是要去湖南遊歷,於是在路上有所悟,從而寫下了這首詩。
  • 晚唐高僧靈澈上人一首充滿禪理的詩,短短的28個字,寫得很深刻
    古代有很多的僧人,他們善於詩文,創作出來的作品不輸傳統的文人,無論是文學性,還是思想性,那都是達到了很高的藝術水準。這些僧人與普通的文人不一樣,終日與青燈古佛相伴,過著與世無爭的生活,所以他們對於人生的解讀,還有對於現實的感知,其實是要更加深刻,作品自然而然也更有韻味,往往還多了一層禪理。
  • 同是詠琴詩,白居易20個字,比蘇軾的28個字寫得好
    白居易是蘇軾的偶像,但是他與蘇軾其實很多地方不一樣。白居易的詩更加平淡自然有味兒,蘇軾的詩喜歡弄心機抬槓眼。比如白居易的《步東坡》,「朝上東坡步,夕上東坡步。東坡何所愛,愛此新成樹。」蘇軾的《東坡》詩,「雨洗東坡月色清,市人行盡野人行。莫嫌犖确坡頭路,自愛鏗然曳杖聲。」
  • 歐陽修深蘊哲理的詩作,寥寥28個字,卻直擊心靈深處
    下面介紹的是歐陽修深蘊哲理的詩作,寥寥28個字,卻直擊心靈深處。畫眉鳥宋:歐陽修百囀千聲隨意移,山花紅紫樹高低。始知鎖向金籠聽,不及林間自在啼。這首詩創作於熙寧四年期間,其間歐陽修以太子少師的身份辭職。詩人半生都在宦途中風風雨雨,一直都是勤勤懇懇,他為百姓做過很多實事,也深受後人的敬仰。但歐陽修也是一位凡夫俗子,累了也需要休息,這首詩以畫眉鳥自喻,抒發了在困境中的鬱悶心情。詩人寄情於物,言淺意長,字裡行間包蘊著豐富的思想內涵。
  • 白居易最像陶淵明的一首詩,28個字飄然生塵外之美
    白居易的偶像是陶淵明。他多次在詩裡提到陶淵明,毫不隱諱對他的嚮往,比如在《訪陶公舊宅》中寫道,「我生君之後,相去五百年。每讀五柳傳,目想心拳拳。」後人也經常拿他們兩個相比,讚美白居易時就說白是唐之陶淵明,讚美陶淵明時就說陶是晉之白樂天。總之,認為他倆有相似和相同的地方。
  • 詩仙白居易與乾隆:寫詩都易懂,然而大不同
    同時代,蘇軾一度也覺得元輕白俗,但蘇軾晚年品出白居易的味道了,覺得真香:「東坡云:『白公晚年詩極高妙。』餘請其妙處,坡云:『如「風生古木晴天雨,月照平沙夏夜霜」,此少時不到也。』」白居易哪怕淺白通俗,也是返璞歸真的好。蘇軾這種大才,都需要點時間來品味的。當然,白居易的妙處,不只是平易近人。
  • 白居易在寒冷的冬至寫一詩,短短28字,無一思字,卻句句是思念
    都說「每逢佳節倍思親」過節的時候是親人們團圓在一起的日子,此時在外的遊子回不了家鄉,看到他人與家人的團聚在一起,其樂融融的時候總會特別思念,特別思念家中的親人。離家再遠,思念更深,望著窗外的車水馬龍,繁華熱鬧的街市,自己的家鄉雖然很渺小,房子很破舊,可依舊都抵擋了不了對家鄉的思念,那是生身故土,無論在外多久,多遠,都會令自己魂牽夢縈。今天給大家分享的是白居易的一首詩《邯鄲冬至夜思家》。邯鄲驛裡逢冬至,抱膝燈前影伴身。
  • 元稹為白居易寫的詩,28個字道盡半生兄弟情,其中9個字令人心碎
    白居易和元稹初識時,白居易32歲,元稹25歲,當時二人意氣風發,同科及第,又一起初入仕途,這就是同學間的友情。那時的兩位詩壇巨匠,在那偌大的長安城,一起讀詩,一起喝酒,連喜得貴子也是同一年,何等的瀟灑。
  • 白居易最富禪理的一首詩,衍生出一首春晚經典歌曲,你我都不陌生
    當98年春晚一首流行歌曲《霧裡看花》驚豔了時光的時候,很多人都被那英滄桑繚繞的歌喉所折服,卻很少人注意到這首歌曲的出處,正是借鑑了白居易的《花非花》一首詩。《花非花》是唐代著名大詩人白居易的一首雜言古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