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華為宣布將華為智能汽車解決方案BU(IAS BU)的業務管轄關係從ICT業務管理委員會調整到消費者業務管理委員會。並且再次重申,華為不造整車,而是聚焦ICT技術,幫助車企造好車,成為智能網聯汽車的增量部件提供商。而且特意強調,「以後誰再建言造車,幹擾公司,可調離崗位,另外尋找崗位。」
由此可見,華為目前即使是拓展新業務也依舊是建立在現有的ICT技術基礎上,那麼ICT究竟是什麼?緣何讓頭部科技企業如此著迷。
什麼是雲計算?
雲計算(Cloud Computing)是一種通過網絡統一組織,靈活調用各種ICT(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s technology)信息資源,實現大規模計算的信息處理方式。由此可見,ICT可謂是雲計算的血液,貫穿雲計算全脈絡。
因為ICT覆蓋計算與存儲、應用運行平臺、軟體等資源,所以較為分散,雲計算利用分布式計算和虛擬資源管理等技術,通過網絡將分散的ICT資源集中起來形成共享的資源池,並以動態按需和可度量的方式向用戶提供服務。
用戶則可以在此基礎上使用各種形式的終端(如PC、平板電腦、智慧型手機甚至智能電視等)通過網絡獲取ICT資源服務。通常而言,雲計算產業由雲計算服務業、雲計算製造業、基礎設施服務業以及支持產業等組成。
從雲計算技術架構來看,目前主要分為兩層,數據中心基礎設施層與ICT資源層組成的雲計算「基礎設施」和由資源控制層功能構成的雲計算「作業系統」。
雲計算「基礎設施」是承載在數據中心之上,以高速網絡連接伺服器、存儲設備、網絡設備等各種物理資源和虛擬資源虛擬機、虛擬存儲空間等;雲計算「作業系統」是對ICT資源池中的資源進行調度和分配的軟體系統,其主要目標是對雲計算「基礎設施」中的計算、存儲和網絡等資源進行統一管理。
「雲」普及率快速提升,公有雲優勢凸顯
根據Statista的統計和預測,全球數據量在2019年達到41ZB,預計到2020年全球數據量將會達到50.5ZB,同比增長23.2%。
2020年以來,受新冠疫情影響,全球雲計算技術、產業、應用等多方面的發展呈現了新的趨勢,也正在進入新階段。
回顧國內,2017年以來,受益於「寬帶中國」政策的實施,我國用戶寬帶呈高速發展趨勢,平均滲透率從2017年36.4%到2019年的85.7%。截止2020年6月,我國光纖接入用戶佔固定寬帶用戶的比重達93.2%,100Mbps及以上的固定寬帶用戶佔比已經超過86.8%,城市固定寬帶接入能力普遍超過100Mbps,部分發達城市已實現千兆接入能力普及。
另據信息通信研究院的雲計算發展調查報告可知,2019年我國已經應用雲計算的企業佔比達到66.1%,較2018年上升7.5%。雲計算整體市場規模達1334億元,增速38.6%。其中,公有雲市場規模達到689億元,相比2018年增長57.6%,預計2020-2022年仍將處於快速增長階段,到2023年市場規模將超過2300億元。
私有雲市場規模達645億元,較2018年增長22.8%,預計未來幾年將保持穩定增長,到2023年市場規模將接近1500億元。
具體來看,我國2019年應用雲計算的企業中,採用公有雲的企業佔比41.6%,較去年提高5.2%;私有雲佔比為14.7%,與去年相比有小幅提升;9.8%的企業採用了混合雲,與2018年相比提高了1.7%。
就目前而言,根據IDC統計,2019年,阿里雲、AWS、騰訊雲、百度雲、華為雲位於公有雲PaaS市場前列,市場份額分別為37.3%、12.7%、11.7%、4.4%、4.1%。
雲計算產業鏈企業簡況
A股上市公司中,雲計算產業鏈企業匯總如下,覽富財經網後續將對下列企業財務狀況持續跟進。
光環新網(300383)從事的主要業務包括網際網路數據中心業務(IDC 及其增值服務)及雲計算業務。
浪潮信息(000977)作為全球智慧計算的領先者,為雲計算、大數據、人工智慧提供領先的智慧計算。
用友網絡(600588)在雲時代形成了以用友企業雲服務為核心業務,雲服務、軟體、金融服務融合發展的新戰略布局。
奇安信-U(688561)專注於網絡空間安全市場,主營業務為向政府、企業客戶提供新一代企業級網絡安全產品和服務。
紫光股份(000938.SZ)持股51%的新華三穩居雲管理平臺、超融合架構、政務雲與中國國產虛擬化的第一市場份額,具備雲、網、數、安多維度的融合能力,已在政府、金融、媒體、電力、教育等行業擁有超過5000個用戶實踐,其中包括12個部級政務雲、18個省級政務雲、200多個地市縣政務雲;可提供包括虛擬私有雲、雲安全混合雲、資料庫即服務、雲運維、雲桌面等雲計算解決方案,其中政務雲市場份額第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