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職業不斷湧現 幫助重點群體實現靈活就業

2020-12-24 投資觀察網

核心閱讀

國家統計局發布的最新數據表明,1—11月,全國城鎮新增就業1099萬人,完成全年目標任務的122.1%。今年就業形勢總體穩定並好於預期,離不開一系列保就業政策的實施,也得益於新就業形態提供了大量靈活就業崗位。在拓寬就業渠道、增強就業彈性、增加勞動者收入等方面,新就業形態發揮了獨特作用,成為不少人就業的新選擇。

下蹲、吸氣、起身、呼氣……每天晚上,22歲的李文慶都會在直播平臺打卡上班,帶領學員完成一節線上健身課程。「受疫情影響,傳統健身房招聘規模不大,我就加入了線上健身平臺,在網上帶團課,也有一對一指導。」剛畢業的李文慶選擇了線上健身教練作為自己職業生涯的起點。

電商主播、網約配送員、在線諮詢師……新職業不斷湧現、廣受關注,如何發揮新就業形態積極作用,記者就此進行了採訪。

新形態

網絡數字平臺拆分工序,將任務分包給不同勞動者

新就業形態是什麼?在中國勞動和社會保障科學研究院副院長莫榮看來,新就業形態與網際網路等新科技息息相關,是有別於標準就業和傳統靈活就業的平臺化組織用工和勞動者就業新形態。

「隨著網絡數字平臺的大量湧現,原本招用1個工作人員的工作,被拆分成10個、100個甚至更多的工序和任務,通過網際網路平臺分包,讓很多勞動者一起來承擔這些任務,從而造就一批新的就業形態。」莫榮說。

這種新,體現為一批新就業崗位的湧現。

「比如網約車平臺,就催生了網約車司機、司機服務經理、自動駕駛路測安全管理員、自動駕駛測試駕駛員等新的就業崗位。」滴滴出行相關負責人馮馨說。

國家信息中心分享經濟研究中心發布的《中國共享經濟發展報告(2020)》顯示,2019年,以新業態形式出現的平臺企業員工數已達623萬人,比上年增長了4.2%;平臺帶動的就業人數約7800萬人,同比增長4%。

這種新,也體現為全新的就業模式。

位於福建的一家食品公司有400名特殊的員工。「他們全部都是從欣悅餐飲管理公司派遣過來的,給我們解了難題。」 公司人事部經理李建平說。此前,受疫情影響,部分員工無法及時返崗,影響企業復工復產。

福建省晉江市工商聯加強引導和服務,推動會員企業進行員工餘缺調劑。「我們還嚴把安全關,新用人單位與原用人單位及員工籤訂三方協議,避免出現權責不清的情況。」晉江市工商聯常務副主席鄭科偉說。

新特徵

幫助重點群體實現靈活就業與長期就業相結合

新就業形態能量有多大?

莫榮介紹,我國1億靈活就業者中,約7800萬人選擇依託網際網路的新就業形態。新就業形態容量大,部分崗位門檻不高,能夠助力重點群體實現就業增收。

「只要不怕苦、不怕累、多跑單,每月收入就能超8000元。」今年24歲的李松來自雲南省鎮雄縣。去年,由於哥哥病情加重,母親也患有重病,為更好照顧家人,李松從打工地返回昆明,加入了外賣配送隊伍。

在今年1—5月新加入美團的107萬外賣騎手中,有7.3萬為國家建檔立卡貧困人口。「平臺就業規模大,有的就業門檻較低,可以實現精準就業扶貧。」中國新就業形態研究中心主任張成剛說。

進出自由,新就業形態具有靈活性與兼職特性。「新就業形態可以幫助重點群體實現靈活就業與長期就業相結合,保障其個人收入有延續性。」張成剛說。

同時,新就業形態的靈活性,也吸引了大量有本職工作的人參與共享經濟,獲得額外收入。阿里巴巴新服務研究中心主任張瑞東介紹,據某外賣公司數據顯示,56%的騎手擁有第二職業,其中26%是小微創業者,21%為技術工人。

「通過兼職送外賣,騎手平均每月可以多賺超過2900元,16%的騎手每月多賺4000—6000元,這些收入平均佔到家庭總收入的40%。」張瑞東說。

新標準

研究制訂保障標準,提升從業人員職業技能

新就業形態,有其生機勃勃的一面,也有成長的「煩惱」:勞動關係不明晰、勞動者權益難保障、就業政策難享受……

「作為一種新生事物,現行勞動法律制度和勞動用工管理方式與新就業形態並不適配。」莫榮說。

這其中,最為基礎的就是勞動關係的認定。「勞動關係認定是用工管理的前提,關係著勞動者能否加入工傷、失業保險保障體系。」張成剛說。

張成剛建議,應針對新就業形態的勞動特點,研究制訂平臺就業的報酬支付、工作時間、休息休假、職業安全等有關勞動標準,保護勞動者權益。同時,建立適合新就業形態的勞動爭議處理機制和勞動監察制度,以便在發生勞動爭議時能夠及時得到妥善處理。

「失業保險條例和工傷保險條例的修訂也很迫切,建議專門增加新就業形態從業人員的社保補貼和享受待遇相關內容。」中國就業促進會會長張小建說。

在莫榮看來,加強新就業形態職業培訓尤為重要,通過培訓提高從業人員的服務質量。

今年5月,人社部啟動了新就業形態技能提升和就業促進項目試點工作,面向新就業形態的重點就業群體提供崗前培訓和技能提升培訓,促進其就業或穩定就業,並將浙江、廣東、湖北、山東等7個省份15個地區列為全國首批新就業形態技能提升和就業促進項目試點地區。(記者 李心萍)

相關焦點

  • 關注新就業形態:容量大更靈活,提高勞動者收入
    電商主播、網約配送員、在線諮詢師……新職業不斷湧現、廣受關注,如何發揮新就業形態積極作用,記者就此進行了採訪。新形態網絡數字平臺拆分工序,將任務分包給不同勞動者新就業形態是什麼?「我們還嚴把安全關,新用人單位與原用人單位及員工籤訂三方協議,避免出現權責不清的情況。」晉江市工商聯常務副主席鄭科偉說。新特徵幫助重點群體實現靈活就業與長期就業相結合新就業形態能量有多大?
  • 就業新形態 擇業新舞臺(傾聽·關注新就業形態)
    電商主播、網約配送員、在線諮詢師……新職業不斷湧現、廣受關注,如何發揮新就業形態積極作用,記者就此進行了採訪。 新形態 網絡數字平臺拆分工序,將任務分包給不同勞動者 新就業形態是什麼?「我們還嚴把安全關,新用人單位與原用人單位及員工籤訂三方協議,避免出現權責不清的情況。」晉江市工商聯常務副主席鄭科偉說。 新特徵 幫助重點群體實現靈活就業與長期就業相結合 新就業形態能量有多大? 莫榮介紹,我國1億靈活就業者中,約7800萬人選擇依託網際網路的新就業形態。
  • 北京重點群體可申請三年至五年靈活就業社保補貼
    北京市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副局長賀銳表示,北京滿足一定條件的重點群體,包括戶籍登記失業人員、零就業家庭成員等,均可申請享受三年至五年的靈活就業社會保險補貼,每人每月可補貼958元。目前,北京市享受靈活就業社會保險補貼人數已達30.6萬人。今年受疫情等不確定性因素衝擊,就業形勢嚴峻,就業任務艱巨。賀銳強調,靈活就業是保就業、增收入、促穩定的重要途徑。
  • 就業新形態 擇業新舞臺_資訊中心_中國物流與採購網
    剛畢業的李文慶選擇了線上健身教練作為自己職業生涯的起點。電商主播、網約配送員、在線諮詢師……新職業不斷湧現、廣受關注,如何發揮新就業形態積極作用,記者就此進行了採訪。「我們還嚴把安全關,新用人單位與原用人單位及員工籤訂三方協議,避免出現權責不清的情況。」晉江市工商聯常務副主席鄭科偉說。新特徵幫助重點群體實現靈活就業與長期就業相結合新就業形態能量有多大?
  • 容量大、靈活性強,提高勞動者收入—— 就業新形態 擇業新舞臺...
    電商主播、網約配送員、在線諮詢師……新職業不斷湧現、廣受關注,如何發揮新就業形態積極作用,記者就此進行了採訪。  新形態  網絡數字平臺拆分工序,將任務分包給不同勞動者新就業形態是什麼?「我們還嚴把安全關,新用人單位與原用人單位及員工籤訂三方協議,避免出現權責不清的情況。」晉江市工商聯常務副主席鄭科偉說。  新特徵  幫助重點群體實現靈活就業與長期就業相結合新就業形態能量有多大?莫榮介紹,我國1億靈活就業者中,約7800萬人選擇依託網際網路的新就業形態。
  • 新職業,打開就業新空間
    數位化運營師、卡路裡規劃師……這些新職業你聽說過嗎?日前,美團與智聯招聘發布的報告顯示,雖然疫情給生活服務業帶來一定影響,但活力四射的新業態仍在持續孕育著種類繁多的新職業。新職業的不斷湧現,得益於新業態特別是新生活服務業的蓬勃發展。近年來,隨著人民生活水平提升,消費需求逐漸個性化、多元化,適應新消費需求、帶來新服務體驗的新業態如雨後春筍般成長起來。
  • 靈活就業與長期就業
    【編者按】據最近數據顯示,全國城鎮新增就業1000多萬人,已經超額完成全年目標任務。總體就業形勢好於預期,歸結於一系列保就業政策的實施,得益於新...據最近數據顯示,全國城鎮新增就業1000多萬人,已經超額完成全年目標任務。
  • 善用新業態創造新就業
    穩就業保民生,除了要多路並進地「穩」存量,還應多措並舉地「創」增量;目光既要放在傳統行業,更要放在新業態上,特別要善於用新業態創造新就業。  新業態發展培育更多新崗位。近年來,伴隨著新業態的發展,眾多新職業應運而生,新就業形態蓬勃發展。這些新職業中,有的已被納入國家職業分類大典,如網約配送員、網際網路營銷師等;有的已具備一定規模,如數位化運營師、網際網路在線教育培訓師等。
  • 鼓勵多渠道靈活就業
    5月18日,重慶市人社局相關負責人表示,對依託平臺的靈活就業人員,政府還要對他們購置生產經營必需工具給予創業擔保貸款和貼息支持。對靈活就業的困難人員繳納社保的,要給予社保補貼。遼寧免費為靈活就業人員培訓本報訊(記者劉旭)「以前想學焊工,一直沒錢,如今我可以找一個政府舉辦的焊工班免費學手藝了!」
  • 大學生就業調研報告新鮮出爐,靈活就業未來或成年輕群體的剛需
    2020年,一場突然而至的疫情使得大學生群體的就業環境變得更加嚴峻。面臨不可抗的外部環境,大學生群體的就業觀念是否有所轉變?就業現狀如何?是否會考慮多元化的靈活就業方式?新一線城市成為大學生就業首選地近年來,伴隨著新一線城市的經濟發展,提供的就業機會越來越多,對大學生求職留駐的吸引力也越來越大,據報告調研數據顯示,近一半的學生計劃在新一線城市就業,佔比超一線城市。
  • 如何保障靈活就業青年的權益?委員這樣說
    編者按就業是最大的民生,從「六穩」到「六保」,就業問題均擺在首位。習近平總書記在看望參加政協會議的經濟界委員時提出「新冠肺炎疫情突如其來,『新就業形態』也是脫穎而出,要順勢而為。」、「在危機中育新機、於變局中開新局」;在湖北代表團參加審議時,明確指出要做好高校畢業生、農民工等重點群體就業,做好保基本民生工作。
  • 我國不斷壯大新業態 讓就業路更寬
    2020年1月份至11月份,全國城鎮新增就業1099萬人,完成全年目標任務的122.1%。在新冠肺炎疫情突發多變、世界經濟形勢仍然複雜嚴峻、經濟下行壓力加大等風險挑戰交織疊加情況下,就業形勢保持了總體穩定。專家指出,接下來要不斷培育新就業形態,化解就業結構性矛盾。
  • 國家統計局發布數據表明:前11月全國城鎮新增就業1099萬人
    剛畢業的李文慶選擇了線上健身教練作為自己職業生涯的起點。電商主播、網約配送員、在線諮詢師……新職業不斷湧現、廣受關注,如何發揮新就業形態積極作用,記者就此進行了採訪。「我們還嚴把安全關,新用人單位與原用人單位及員工籤訂三方協議,避免出現權責不清的情況。」晉江市工商聯常務副主席鄭科偉說。新特徵幫助重點群體實現靈活就業與長期就業相結合新就業形態能量有多大?
  • 天津雲帳戶:搭建對接平臺,支持新業態靈活就業
    天津通過政策支持,不斷拓寬新業態就業渠道,與雲帳戶(天津)共享經濟信息諮詢有限公司(以下簡稱「雲帳戶」)為個人與平臺之間搭建對接橋梁,助力求職者靈活就業。「今年受疫情影響,尤其是離校未就業高校畢業生大幅增加,就業形勢壓力很大。
  • 國務院政策例行吹風會:支持多渠道靈活就業和農民工就業創業相關...
    很高興出席今天的政策例行吹風會,向大家介紹國務院辦公廳近期出臺的《關於支持多渠道靈活就業的意見》和經國務院同意由人社部等15個部門聯合印發的《關於做好當前農民工就業創業工作的意見》。這兩個文件都和就業有關,就業是最大的民生,靈活就業是勞動者就業增收的重要途徑,農民工一直是就業工作的重點群體,黨中央、國務院對此高度重視,要求支持多渠道靈活就業,清理取消對靈活就業的不合理限制。
  • 【地評線】華龍兩江評:發力就業新形態,穩住民生「壓艙石」
    但疫情在給眾多行業帶來挑戰的同時,也催生出了不少新機遇,尤其是「網際網路+」大背景下「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的新浪潮,激發了人們自主擇業、自主創業,主動探索開發新職業的主觀能動性。電商主播、網約配送員、在線諮詢師……後疫情時代出現的新興業態與網際網路緊密融合,新型職業不斷湧現,人們的職業選擇更為豐富,就業的靈活性更強。
  • ​【地評線】華龍兩江評:發力就業新形態,穩住民生「壓艙石」
    但疫情在給眾多行業帶來挑戰的同時,也催生出了不少新機遇,尤其是「網際網路+」大背景下「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的新浪潮,激發了人們自主擇業、自主創業,主動探索開發新職業的主觀能動性。電商主播、網約配送員、在線諮詢師……後疫情時代出現的新興業態與網際網路緊密融合,新型職業不斷湧現,人們的職業選擇更為豐富,就業的靈活性更強。
  • 山東創新就業工作體制機制,努力實現更高質量更充分就業
    今年前三季度,全省實現城鎮新增就業93.9萬人,完成年度目標的93.9%,快於時序進度18.9個百分點。  在全省穩就業的「基本盤」中,高校畢業生和農民工是兩大重點群體。  近年來,山東高校畢業生的數量都在60多萬人的「高位」徘徊。回首「十三五」,山東破解大學生就業難題,始終朝著兩個方向精準發力:優服務和拓渠道。
  • 為幫助就業困難人員實現再就業,提高靈活就業的穩定性,長豐(雙鳳...
    為幫助就業困難人員實現再就業,提高靈活就業的穩定性,長豐(雙鳳)經開區啟動靈活就業人員社會保險補貼工作,對持有《就業失業登記證》且符合條件的人員,給予一定數額的社會保險補貼。
  • 加大扶持力度促進重點群體就業創業
    本報訊 年初以來,安徽省巢湖市人社局主動克服疫情影響,加大對高校畢業生、就業困難人員等重點群體就業創業扶持力度,千方百計促進重點群體充分就業。  全市著力幫扶未就業高校畢業生就業創業,及時更新完善畢業生信息,通過多種方式,將政策服務、招聘活動、培訓項目、見習崗位等幫扶措施,打包向畢業生推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