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春期早 自殘風險高

2020-12-17 瀟湘晨報

英國國家衛生研究院布裡斯託生物醫學研究中心發起的一項研究表明,比同齡人更早進入青春期的青少年,自殘風險會升高。該項研究成果發表在《流行病學和精神病學》期刊上。

研究人員通過對5000多例個體數據進行研究發現, 16歲時,青少年青春期開始時間早與自殘風險關聯度大。另有跡象表明,對於女孩而言,這一風險的增高會持續至成年早期。研究人員同時對16~21歲青少年的調查問卷進行分析,以此評估他們是否存在自殘風險。有1/10的男孩和1/4的女孩在16歲時出現自殘現象。到21歲時,男性報告自殘行為的比例為28%,女性為35%。

研究發現,無論男女,那些較早進入生長高峰期的青少年報告自殘行為的比例是最高的,較晚進入生長高峰期的青少年報告自殘行為的比例較低。對於女性而言,提前一年進入生長高峰期,她們到16歲時自殘的機率便會增加15%。對於男性而言,提前一年進入生長高峰期,到16歲時自殘的機率將增加28%。

研究人員表示,有證據表明,年輕人自殘變得越來越普遍。「明確與自殘相關的因素至關重要,我們由此可以為那些身處風險中的人們設計幹預舉措,幫助他們減少自殘行為。」▲ (王曉雄)

【來源:人民網-生命時報】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繫,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郵箱地址:newmedia@xxcb.cn

相關焦點

  • 青春期的孩子為什麼會自殘?(上)
    青春期的孩子為什麼會自殘?自殘是指人對自身肢體和精神的傷害和折磨。對於精神的傷害一般難以覺察,因此,如果不特別指明,自殘僅僅是指對肢體的傷害。自殘再升一級或許就是自殺。
  • 怎樣幫助孩子擺脫自殘行為?
    原創 師建國 心聲經典「自殘」行為的確有一定的心理困擾,還具有一定的危險性,必須積極面對與處理。當孩子明確表達自殘念頭或出現自殘行為時,作為父母應該做到:(1)用心觀察多陪伴當你發現孩子出現了自殘傾向時候,不要急於打罵孩子。因為打罵對青春期的孩子來說,是很傷自尊心的。
  • 青春期兒子緊閉房門不出,1000多天,作家麥家伴子如伴虎
    還有一個孩子家明,16歲,高一才上了一個月就輟學回家了,也是成天在家上網玩遊戲,死活不肯去上學,父母只要一逼他,他就自殘割腕來要挾,他的手腕上全是一道道割痕,令人觸目驚心。而一個叫張釗的18歲男孩,讀高三時談戀愛,之後就輟學了,他把女朋友帶到家裡住,把父母趕出家門,父母不敢回家,因為怕兒子一氣之下去跳樓。
  • 專家:早診早治很重要,青春期女孩發病率...
    「青春期是孩子發育最快的其中一個階段,也是脊柱側彎度數增長最快的時期,尤其對於女孩子,此時如不進行有效幹預、預防,就會錯失良機,以致發展為重度畸形,對孩子造成終身影響。」貴陽市婦幼保健院小兒骨科學科帶頭人陳後平向記者介紹。
  • 嬰幼兒期睡眠或關聯青春期心理問題
    【新華社微特稿】英國伯明罕大學研究人員發現,嬰幼兒期睡眠狀況可能影響青春期心理,因此提醒家長及時介入,改善孩子睡眠。伯明罕大學心理學院研究人員分析一項關於英國上世紀90年代兒童的調查問卷數據後,得出上述結論。
  • Instagram禁止發布自殘照片
    繼輕博客Tumblr和社交圖片分享網站Pinterest之後,美國圖片社交分享服務Instagram也禁止用戶發布鼓勵飲食失調、自殘或自殺的照片。Instagram最近被Facebook斥資10億美元收購,該公司上周五在官方博客中表示:「我們今後不允許美化、推廣或鼓勵自殘的帳號、圖片或話題標籤存在。
  • 別害羞,帶你認識青春期女孩的發育過程,家有女兒的一定要看!
    審閱者: 王天成(首都醫科大學附屬北京世紀壇醫院) 到 11 歲時,你的女兒可能已經經歷過一次生長陡增,開始進入青春期。如果沒有,你也不會等太久,情況變化得很快。
  • 睡前有這兩個壞習慣,青春期可能長不高,小孩虧了10釐米
    兒童成長發育是父母最關心的事,父母都希望孩子能夠有一個健康的身體,有一個高大的身材,特別是男孩,畢竟男孩如果身高不高,對生活的影響還是比較大的。兒童身高受先天基因和後天發育的影響,所以父母的遺傳因素和後天教育都十分重要,特別是後天教育,可以說具有決定性的影響。
  • 男娃家長必看:男孩青春期前—青春期身高突增高峰期,不能錯過!
    男娃在青春前—青春期,身高增長最為顯著,而男娃進入青春期的特徵並不明顯。需要爸爸媽媽格外的關注和重視,千萬不能耽擱,以免就錯過了孩子的身高突增高峰期。男娃的青春期會有什麼變化呢?以上這些,都不是男娃青春期開始的標誌。
  • 班主任直言:青春期的孩子沉迷手機遊戲就對了,不然才有問題
    但是,關於青春期的孩子愛玩手機,家長還是要理性地看待這件事情,不能把孩子愛玩手機,當成不能容忍的大錯。 上次我和一位班主任交流孩子沉迷手機遊戲,這位班主任直言不諱地說,青春期孩子沉迷手機遊戲,是天性使然,如果孩子接觸過手機遊戲,但是毫不動心,才有問題呢?
  • 孩子青春期狐臭什麼原因?用對這3個方法,臭味消失
    現在青春期已經變成了狐臭的高發期,男生發育較晚,青春期大概從12歲開始,女孩是10歲。青春期的平均持續時間是6~8年,因此在這個時間段都有狐臭存在的可能性。 狐臭雖不會危及孩子們的健康,但是卻會對孩子們的身心造成傷害,面對學校裡同學異樣的目光,孩子很容易出現自卑,抑鬱等負面情緒,再加上青春期是心理敏感的時期,所以有可能還會導致孩子自閉。
  • 腦科學研究:青春期是重塑大腦的最好階段
    如何在青春期幫助孩子重塑大腦呢? 中國青年出版社出版的《不可思議的青少年大腦》,為大家解開了這個問題的答案。作者從神經科學和心理學的最新研究、多年的臨床專業知識和第一手育兒經歷中汲取經驗,引導父母通過嘗試和測試的策略來與青春期少年建立牢固的關係,並在青春期少年發展、學習和成長過程中改善與他們的溝通。
  • 它是天然的「增高藥」,青春期女生「任性吃」,或助你再躥高10cm
    一般來說,青春期是增高長高的黃金時期,而在這段年齡之前,供給足夠的營養(指兒童生長發育必需的營養素),可以促進孩子快速增高。所以,趁著孩子還處於「飆高」時期,趕緊給孩子補補營養吧。它是天然的「增高藥」,青春期女生「任性吃」,或助你再躥高10cm。
  • 脊柱側彎成孩子健康第三大殺手,青春期女孩發病率比男孩高八倍
    他提醒,生活中家長請及時關注孩子身體外觀(雙肩、胸廓、背部、腰線),或讓孩子彎腰看一看背部是否一邊高一邊低,如果有異常請及時到醫院就診。 觀察「四橫一豎」+前屈實驗,及早發現孩子脊柱側彎 劉海鷹指出,脊柱側彎分為先天性和後天性。
  • 韓國社交媒體查出大量自殺自殘圖片
    而僅在Instagram 一個社交平臺上,就有4867起自殘照片被舉報。韓聯社稱,這些含有自殘、自殺等嚴重負面信息的「帶毒」照片和視頻主要通過網絡社交媒體擴散,其中被舉報最多的是Instagram ,多達7607起。其次為推特,被舉報5394起。報導稱,韓國人運營的門戶網站積極開展濾網工作,通過監控將那些與自殺有關的搜索詞或相關信息過濾掉或直接刪除。
  • 關於青春期教育,你了解多少?看看這些老師怎麼解碼青春期
    為進一步加強我校青年教師隊伍建設、提高青年教師的綜合素質和業務水平,打造一支專業水平高、教育教學素質強的青年教師隊伍,結合青年教師的現狀和成長需求,我校開展了青年教師成長系列培訓第四講。在學校副校長梁慧帶領下,青年教師在分享與評價、探索與交流中收穫技能、解碼青春期。打造高效複習課堂 培訓伊始,梁校長回顧了上次青年教師培訓的要點——打造高效課堂的關鍵要素,即通過「紀律、管理、控制、影響、參與」營造強健的課堂文化,以正確的反饋和與學生良好的關係讓學生「甘受影響」,樂學、好學、會學。
  • 英國高中女孩看讚美自殘的照片自殺
    莫莉的父親(圖源:《鏡報》)英國一名14歲女孩在社交媒體上看到讚美自殘的照片之後自殺,其父親控訴社交媒體Instagram,稱其是女兒自殺的「幫兇」。莫莉(圖源:《鏡報》)女孩的父親伊恩·拉塞爾認為,是女兒在Instagram上瀏覽有關讚美自殘主題的照片導致了她的自殺行為,並且網絡上一些「把自殘和自殺聯繫在一起」的內容令人震驚。
  • 「國際銳評」美國政客的自殘式造謠已淪為粗俗的「脫口秀」
    他們無視國內一個個在死亡線上掙扎的生命,把每一次在公眾面前的亮相當作謀取政治私利的秀場,以形形色色的自殘式造謠、「甩鍋」表演,向世界展示了一場又一場充滿欺詐與無賴的粗俗「脫口秀」。這其中,最具反智主義的當屬所謂「病毒源自武漢實驗室」以及「與中國脫鉤」兩種謠言和謬論。它們既違背科學規律,也不尊重經濟規律,最終將危害美國民眾的生命,損害美國經濟發展。
  • 13歲少年因網絡評價殺死2人,為什麼青春期的孩子會如此衝動?
    看著這些讓人心疼的新聞,我不得不感慨,青春期的孩子太容易衝動了,當情緒來了,他們很容易傷害別人也很容易傷害自己。  說到底,青春期的孩子依然是個孩子。  儘管他們的個頭看著已經和成人相差無幾,可是他們依然不能被當成完整的成年人——他們更容易被情緒所困,更容易陷入負面關注而無法自拔。
  • 納「自殘」式投名狀,蔡英文當局打算開放日本核食?--上觀
    原本著眼兩岸的「海峽兩岸經濟合作框架協議(ECFA)」,在2014年的「太陽花運動」中被汙名化,除了已經定好的「早收清單」外,目前尚未看到深化的可能性。加入東協主導的區域性FTA,也即「區域全面經濟夥伴關係協定(RCEP)」應該是臺灣當局配套「新南向政策」的首選。然而由於中國大陸在RCEP當中的巨大影響力,臺灣在兩岸關係緊張的當下加入RCEP的可能性不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