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物流界是一個話題不斷的大領域,系列物流企業的上市,創造了無數的神話,個個都成為影響中國發展進程的重要力量。
京東宣布將京東物流獨立,這將成為中國最有競爭力的物流體系。
可以這麼說,隨著京東物流的獨立,中國未來基於大數據和最後一公裡的物流到達,已經進入到白熱化的競爭。
圖片來自網絡
京東,相比傳統的物流公司,具有較為強大的科技力,這已經是毋庸置疑的優勢。
而當年,阿里和蘇寧的聯合,其實就是要從倉儲面積上實現與京東的抗衡,在菜鳥的建設上,就要解決最後一公裡快速到達的問題。
競爭,就是一個逐步鉗制,交替體現價值和核心競爭力的過程。
阿里,從開始建設菜鳥,目標就很明確,運用社會資源,結合大數據系統,實現最後一公裡的競爭。
其實,真正的意義,就是針對京東。
可以這麼說,短短的幾年時間,阿里的菜鳥取得了巨大的進步,估值超過80億美元,融合了大量的社會資源,形成了數據的多向流動與接口,不僅促進了自身的發展,也同樣促進了行業的整體發展,對於中國的消費者而言,這是一個巨大的改善。是真正造福的過程。
隨著京東物流的獨立,號稱曾經在物流領域投入超過100億的京東,已經成為菜鳥最大的直接競爭者。
京東物流有三大舉措:
1、加強自身的物流和配送體系,實現更好的客戶體驗,強化最後一公裡的競爭,為自己創造更好的價值;
2、開放資源給各個物流公司,形成數據共享,形成資源共享,促進行業的健康發展;
3、加強數據能力,對於預判、無人機等先進科技領域,投入資金,強化優勢。
圖片來自網絡
這每一條,都讓阿里睡不著了。
9月26日,阿里宣布,在原有的菜鳥佔股的基礎上,進一步增持股份,達到51%的持有量,並在未來的幾年中持續投入達到1000億元,真正構建中國物流的數據王國。同時,還定下了小目標:24小時之內,貨物移動送到家。
這個目標,對於中國整體的物流發展,是一個極大的挑戰。
目前,在華東華南等物流發達區域,實現24小時物流到家,已經成為可能,甚至可以通過大數據,在就近的物流點設置相應的產品,就如在2016年的雙11上,全國首單收到貨物的人,從下單完成支付到收到貨物僅僅用時11分鐘,這就是通過大數據系統快速實現商品終端就近配置的典範,也是物流就近配送的楷模。但是,這個數據對於很多偏遠地方而言,是一個很難實現的數據,因此,阿里菜鳥的目標實現24小時任何地方直達,這不能不說是對中國物流骨幹網建設的巨大推進。
阿里在競爭什麼?
就如中國高鐵一樣,建立縱橫連結的高鐵網絡後,中國,已經成為世界上客運速度最快的國家。而阿里菜鳥通過全國物流骨幹網和數據採集應用的建立,用強大的力量讓中國的物流基礎建設走向了世界前端。這個時候,不論個別的物流多麼江大,都只有選擇要不合作要不絕交。
競合會比競爭更有殺傷力。
阿里菜鳥的增資,1000億的投入,這對於行業是巨大的影響。
菜鳥LOGO的變革
1、不僅是建立區域主要的物流中轉倉,而是建立區域的數據整合與分析中心,實現商品在區域的自動配置,而不再是賣貨後從商家發出到區域。這是未來智慧化城市的一個重要的基礎建設。
2、一旦建立成基礎設施,可以實現與各個物流平臺的融合,實現物流,資金流和信息流數據流的共享,實現一個彼此合作與相互支撐的數據平臺;
3、借用一切可以借用的資源 ,實現對偏遠地區的物流覆蓋,實現有效的設施應用,而不是重複建設低回報的物流幹線,真正把力量用在刀刃上;
4、一旦建設成功,對於京東物流來說,就面臨著是否融入合作的問題,因為依靠京東物流自己的力量,就算再投入千億,也不過勉強達到阿里菜鳥的階段水平,這個投資是顯著的回報偏低。因此,有效遏制京東物流在全國的發展,限制最終的京東體驗,這是一個釜底抽薪的狠招。
大手筆,帶來的就是行業的融合,最終,消費者會得到更好的體驗,社會也因此得到更快的發展。
感謝競爭,從競爭開始,最終實現了競合。
未來的菜鳥,能否真正建立一統天下的大數據壟斷平臺,拭目以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