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里增資菜鳥1000億,劍指未來大數據物流壟斷平臺

2020-09-26 倪不懂商業

中國物流界是一個話題不斷的大領域,系列物流企業的上市,創造了無數的神話,個個都成為影響中國發展進程的重要力量。

京東宣布將京東物流獨立,這將成為中國最有競爭力的物流體系。

可以這麼說,隨著京東物流的獨立,中國未來基於大數據和最後一公裡的物流到達,已經進入到白熱化的競爭。

圖片來自網絡

京東,相比傳統的物流公司,具有較為強大的科技力,這已經是毋庸置疑的優勢。

而當年,阿里和蘇寧的聯合,其實就是要從倉儲面積上實現與京東的抗衡,在菜鳥的建設上,就要解決最後一公裡快速到達的問題。

競爭,就是一個逐步鉗制,交替體現價值和核心競爭力的過程。

阿里,從開始建設菜鳥,目標就很明確,運用社會資源,結合大數據系統,實現最後一公裡的競爭。

其實,真正的意義,就是針對京東。

可以這麼說,短短的幾年時間,阿里的菜鳥取得了巨大的進步,估值超過80億美元,融合了大量的社會資源,形成了數據的多向流動與接口,不僅促進了自身的發展,也同樣促進了行業的整體發展,對於中國的消費者而言,這是一個巨大的改善。是真正造福的過程。

隨著京東物流的獨立,號稱曾經在物流領域投入超過100億的京東,已經成為菜鳥最大的直接競爭者。

京東物流有三大舉措:

1、加強自身的物流和配送體系,實現更好的客戶體驗,強化最後一公裡的競爭,為自己創造更好的價值;

2、開放資源給各個物流公司,形成數據共享,形成資源共享,促進行業的健康發展;

3、加強數據能力,對於預判、無人機等先進科技領域,投入資金,強化優勢。

圖片來自網絡

這每一條,都讓阿里睡不著了。

9月26日,阿里宣布,在原有的菜鳥佔股的基礎上,進一步增持股份,達到51%的持有量,並在未來的幾年中持續投入達到1000億元,真正構建中國物流的數據王國。同時,還定下了小目標:24小時之內,貨物移動送到家。

這個目標,對於中國整體的物流發展,是一個極大的挑戰。

目前,在華東華南等物流發達區域,實現24小時物流到家,已經成為可能,甚至可以通過大數據,在就近的物流點設置相應的產品,就如在2016年的雙11上,全國首單收到貨物的人,從下單完成支付到收到貨物僅僅用時11分鐘,這就是通過大數據系統快速實現商品終端就近配置的典範,也是物流就近配送的楷模。但是,這個數據對於很多偏遠地方而言,是一個很難實現的數據,因此,阿里菜鳥的目標實現24小時任何地方直達,這不能不說是對中國物流骨幹網建設的巨大推進。

阿里在競爭什麼?

就如中國高鐵一樣,建立縱橫連結的高鐵網絡後,中國,已經成為世界上客運速度最快的國家。而阿里菜鳥通過全國物流骨幹網和數據採集應用的建立,用強大的力量讓中國的物流基礎建設走向了世界前端。這個時候,不論個別的物流多麼江大,都只有選擇要不合作要不絕交。

競合會比競爭更有殺傷力。

阿里菜鳥的增資,1000億的投入,這對於行業是巨大的影響。

菜鳥LOGO的變革

1、不僅是建立區域主要的物流中轉倉,而是建立區域的數據整合與分析中心,實現商品在區域的自動配置,而不再是賣貨後從商家發出到區域。這是未來智慧化城市的一個重要的基礎建設。

2、一旦建立成基礎設施,可以實現與各個物流平臺的融合,實現物流,資金流和信息流數據流的共享,實現一個彼此合作與相互支撐的數據平臺;

3、借用一切可以借用的資源 ,實現對偏遠地區的物流覆蓋,實現有效的設施應用,而不是重複建設低回報的物流幹線,真正把力量用在刀刃上;

4、一旦建設成功,對於京東物流來說,就面臨著是否融入合作的問題,因為依靠京東物流自己的力量,就算再投入千億,也不過勉強達到阿里菜鳥的階段水平,這個投資是顯著的回報偏低。因此,有效遏制京東物流在全國的發展,限制最終的京東體驗,這是一個釜底抽薪的狠招。

大手筆,帶來的就是行業的融合,最終,消費者會得到更好的體驗,社會也因此得到更快的發展。

感謝競爭,從競爭開始,最終實現了競合。

未來的菜鳥,能否真正建立一統天下的大數據壟斷平臺,拭目以待。

相關焦點

  • 搶灘物流 阿里的盤算
    阿里海爾聯合 劍指中國農村電商   14億人口的中國,一線城市的4億網名已經網際網路化,未來中國電子商務的競爭不是在一線城市,而是在二三線、三四線、農村市場,這是目前的絕對商機。10億人口的市場潛力是任何一個電商都不會放過的機會,但要抓住這個商業機會,物流成為馬雲的一大心病。
  • 物流大數據時代的菜鳥網絡
    未來的物流企業,究竟靠什麼競爭?這個核心競爭力的話題是物流行業最為焦點的所在。普遍認為,隨著網際網路應用時代、共享經濟時代的進一步發展,傳統的依賴運力差價、倉儲差價、作業差價的物流企業已經逐步走向沒落了,未來的物流行業將進入依靠大數據+金融+增值服務的時代,其中最最核心的當屬大數據,因為金融和增值服務都有賴於大數據的挖掘與應用能力。
  • 菜鳥網絡 "大數據"+"大物流"背後的企圖
    ●  菜鳥網絡的「龐大野心」?菜鳥網絡計劃首期投資人民幣1000億元,希望在5-8年的時間,努力打造遍布全國的開放式、社會化物流基礎設施,建立一張能支撐日均300億(年度約10萬億)網絡零售額的智能骨幹網絡。目標是「讓全中國任何一個地區做到24小時內送貨必達」。
  • 估值50億到2000億——菜鳥的「鴻鵠之志」
    出身高貴的菜鳥,先天就具備良好的電商、科技和物流基因,秉承阿里大生態的意志,其所謀劃的並非是專注於某一細分賽道,而是構建並掌控整個物流生態,做「別人做不了的事情」,做物流業的基礎設施,做數據協同平臺和催化劑。
  • 第180期 搶灘物流 阿里的盤算_經濟_央視網(cctv.com)
    阿里海爾聯合 劍指中國農村電商   14億人口的中國,一線城市的4億網名已經網際網路化,未來中國電子商務的競爭不是在一線城市,而是在二三線、三四線、農村市場,這是目前的絕對商機。10億人口的市場潛力是任何一個電商都不會放過的機會,但要抓住這個商業機會,物流成為馬雲的一大心病。
  • 快遞進入48小時時代:阿里菜鳥20年為中國節省1000億天
    阿里菜鳥平臺的最新數據顯示,我國快遞包裹在今年8月份的平均送達效率已經達到驚人的48小時。這也是自長三角經濟圈內快遞率先實現24小時送達之後,又一次裡程碑式的進步。根據國家郵政局9月10日剛剛公布的數據,今年全國快遞業務量已經突破500億件,相比五年前增長了近3倍,而在2016年我國快遞平均送達時間還是2.4天。國家郵政局預計,2020年全年全國快遞量有望突破750億件。
  • 56頭條|順豐科技和順路物流已完成增資 註冊資本均增加1000萬
    順豐科技和順路物流已完成增資 註冊資本均增加1000萬天眼查數據顯示,7月11日,深圳順路物流有限公司企業註冊資本從1.5億人民幣變更為1.6億人民幣;7月12日,順豐科技有限公司企業註冊資本從5000萬人民幣變更為6000萬人民幣。順豐航空有限公司註冊資本暫時沒有發生變更。
  • 「菜鳥」發展史——三問之
    「菜鳥」定位為以數據為驅動的社會化協同平臺,實質是第四方物流公司(4PL),統籌、協調第三方平臺,提昇平臺運營和組織效率。 「菜鳥」具備電商+地產+快遞基因運營模式,即天貓出資21.5億,佔股43%;銀泰集團投16億,佔股32%;富春集團投5億,佔股10%;復星集團投5億,佔股10%;順豐、圓通、中通、韻達、申通各出資5000萬,各佔股1%。
  • 快遞進入48小時送達時代:阿里菜鳥20年為中國節省1000億天
    阿里菜鳥平臺的最新數據顯示,我國快遞包裹在今年8月份的平均送達效率已經達到驚人的48小時。這也是自長三角經濟圈內快遞率先實現24小時送達之後,又一次裡程碑式的進步。根據國家郵政局9月10日剛剛公布的數據,今年全國快遞業務量已經突破500億件,相比五年前增長了近3倍,而在2016年我國快遞平均送達時間還是2.4天。國家郵政局預計,2020年全年全國快遞量有望突破750億件。
  • 阿里46.7億元投資申通快遞 一文看懂阿里的物流投資版圖(圖)
    阿里最早投資的快遞企業是百世快遞,從2007年到2017年上市,阿里總共6次增資,投票權阿里系佔比高達46.6%。此後又陸續投資了中通、圓通、申通等三家上市快遞企業。依託菜鳥智能物流骨幹網,西部重點城市的消費力已比肩中東部城市,物流效率也在提速趕上中東部城市。菜鳥本身不是一個物流公司,而是用大數據和技術手段來優化配置各種物流資源,從而降低成本,提高效率。   目前,菜鳥智能物流骨幹網已從國內鋪到國外,已經聚集了八十多個全球物流合作夥伴、231個跨境物流倉庫。
  • 阿里巴巴加注菜鳥 233 億,菜鳥做了什麼?苦惱何在?
    阿里巴巴集團宣布,為持續加大智慧物流投入,強化商業作業系統物流基礎設施,已領銜完成對菜鳥網絡新一輪增資。阿里巴巴通過增資和購買老股的方式,投入人民幣 233 億元(約合 33 億美元),持有菜鳥股權從約 51% 增加到約 63%。據業界消息稱,此次增持後,菜鳥估值飆升至近 2000 億元。
  • 韻達、蘇寧物流會不會成為菜鳥的菜?
    在成立之初,菜鳥網絡便明確了其作為物流數據平臺的角色,將匯集阿里自身、消費者、商家、物流公司以及其它社會機構相關數據。而且以建設「樞紐+網絡+通道」的物流骨幹網為目標,並期望通過物理設施建設以及智能技術賦能,最終構築「1+8+N」的全新行業生態格局,即「一張菜鳥骨幹網+中國郵政和 7 家上市快遞公司+N 家物流生態企業」,菜鳥網絡在2017年曾表態,未來將繼續投入1000億元升級全球智慧物流網絡,努力實現「全國24小時,全球72小時必達」的目標。
  • 阿里菜鳥、京東、順豐系物流生態大PK
    一年一度的「雙11」大促將至,除了「剁手族」們按捺不住,在電商大促中起到關鍵作用的物流生態也火藥味十足,狀況不斷:從9月開始,阿里菜鳥生態下通達系財報密集發布融資消息,外界紛紛猜測京東物流、菜鳥網絡、蘇寧物流、順豐物流等物流生態將如何應對即將到來的網購高峰,平臺之間又會出現怎麼的競爭?
  • 阿里系入股中通亮出「新物流」野心 彌補效率與質量「先天缺陷」
    同一天晚上,圓通速遞、申通快遞(002468.SZ)、中通快遞、百世物流等也紛紛宣布,將向菜鳥供應鏈管理有限公司的子公司「浙江驛棧」合計增資31.67億元人民幣。其中,中通子公司此次出資10.75億元人民幣,增資後將持有浙江驛站15%股份,成為菜鳥之外持股最多的一方。  從數據上看,阿里系與中通的關係尤為緊密。
  • 京東「封殺」申通劍指阿里巴巴?電商巨頭的物流戰爭
    而京東開放平臺則回應稱,京東開放平臺暫停與申通的合作是因為雙方的合同已經過期,且並未就續約達成一致。 京東「封殺」申通劍指阿里? 京東稱,2019年6月,申通與京東開放平臺的合同到期之後,雙方就續約問題也在不斷溝通。
  • 阿里收網,菜鳥心急
    9月20日,菜鳥裹裹舉辦2020年發布會,CEO李江華宣布菜鳥裹裹「1234戰略」:未來一年,100城寄快遞可按需送達上門,20萬寄件點將覆蓋全國,30城上線環保袋,服務4億用戶。同時,菜鳥裹裹宣布品牌升級,鄧倫化身菜鳥裹裹「首席寄術官」,為菜鳥裹裹代言。
  • 中國快遞時間「減」史:提速20年,阿里菜鳥為社會節省1000億天
    菜鳥平臺最新數據顯示,快遞包裹在今年8月份平均送達效率已經達到驚人的48小時,帶動經濟加快流動。這是自長三角經濟圈內快遞率先實現24小時達之後,全國快遞的又一次裡程碑式進步。阿里菜鳥僅用5個小時,就幫她解決了發貨難題,7天發出了過去10個月的貨量。不僅是國內,國際貿易的效率也變得更快。菜鳥8月數據顯示,進口商品通過各大保稅口岸,平均只需要60個小時就能送到買家手上,在傳統海淘時代這需要1個月。
  • 阿里做菜鳥聯盟也4有年了,為什麼還追不上京東物流?
    2013年的時候,馬雲表示,阿里和菜鳥將再投1000億元建設國家智能物流骨幹網,「如果1千億不夠,我們會投資幾千億。按照馬雲的說法,菜鳥聯盟成立之後,未來會把中國的物流成本降低多少多少,其實說白了,本質還是阿里自身為了降低成本和提升購物體驗。
  • 菜鳥網絡究竟是一家什麼樣的公司?
    菜鳥網絡目前由菜鳥香港公司100%控股,根據菜鳥官網披露,菜鳥最近一輪增資在2019年11月,阿里巴巴通過增資和購買老股的方式,投入人民幣233億元(約合33億美元),持有菜鳥股權從約51%增加到約63%,菜鳥其他現有股東也參與了新一輪融資。
  • 中國快遞提速到48小時送達 阿里菜鳥二十年為社會節省1000億天
    菜鳥平臺最新數據顯示,快遞包裹在今年8月份平均送達效率已經達到驚人的48小時,帶動經濟加快流動。這是自長三角經濟圈內快遞率先實現24小時達之後,全國快遞的又一次裡程碑式進步。以中國今年有望破750億件快遞量計算,每個包裹提速10小時,相當於每天幫助中國人節省了20億小時。在一次李佳琦直播活動中,天貓商家凡士林售出的商品熱賣,商家一度擔心快遞發貨難。但是買家凌晨支付後,早上起床就收到了快遞包裹,都覺得「太快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