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臉識別算法不可置疑?真相需要多重驗證!

2021-01-06 汽車圈的一些事

隨著大數據、人工智慧的數據進步,AI算法技術幫助我們更好的娛樂、工作和生活,當它應用於人臉識別,所得出的數據和結果就一定準確嗎?它一定不可置疑嗎?

突然被逮捕?

威廉士(Robert Julian-Borchak Williams),一位非裔美國人,工作時接到了底特律警察局的電話,並被要求投案自首。這到底是怎麼回事呢?一小時後,兩名警員僅出示了一張有他照片的並寫有"盜竊罪"的"重罪逮捕令"將他帶回警局。直到在審訊室,兩名警探向他詢問起Shinola商店被盜的事情,威廉士才知道發生了什麼。Shinola是當地的一家高檔精品店,2018年10月,該店5隻價值3800美元的手錶被盜。威廉士承認,他和妻子去過此地,但威廉士知道自己沒有盜竊。

如何被認定為盜竊犯?

原來,商店監控截圖一名身材魁梧的男子站在一塊手錶前,身穿黑色衣服,頭戴聖路易斯紅雀隊的紅色帽子,可是這又是怎麼被確認是威廉士呢?

正是底特律警察局的人臉識別算法,將他與Shinola的盜竊案聯繫到了一起。公開報導顯示不止底特律警察局,整個密西根州警方都在使用人臉識別技術,由一家名為DataWorks Plus的公司提供。人臉識別算法是DataWorks Plus的擴展產品,由外部供應商所開發。DataWorks Plus會嘗試通過識別系統已知的低質量人物圖像來判斷其有效性。然而,DataWorks Plus 並不會系統地衡量其中的準確性或偏差,更糟糕的是,這些供應商的人臉識別算法也並不穩定。

一切真相大白

警察局的數字圖像檢查員Jennifer Coulson將商店監控錄像視頻中截取的靜止圖像上傳至DataWorks Plus人臉識別資料庫,Coulson對圖像進行搜索之後,系統給出了一組生成的圖像和一組匹配度最高的圖像以及匹配度得分。這些圖像中就有威廉士的駕照照片,她將其作為"調查線索報告"發送給了底特律警察,重點是,該文件頂部用明確寫道:"該文件不是明確證據,僅是調查線索,不能因此逮捕人員。"

而警察在逮捕威廉士之前,並未找到其他證明威廉士是盜竊犯的證據。他們只是將威廉士的照片和其他6張生成的照片交給店員指認,而店員指認了威廉士從而將他定為盜竊犯。

當警員在審訊室把監控錄像拿穩放在臉旁後,才意識到是機器搞錯了。最終,威廉士被證明清白,因為底特律警方核實了他的不在場證明,威廉士成了糟糕的人臉識別技術的受害者。

AI人臉識別出錯,且算法文件明確指出不是明確證據,僅是調查線索,不能因此逮捕人員,警方卻仍然只相信電腦,絲毫不懷疑真相。高科技是值得敬畏的,但在真相面前,還是要保持學習和警惕,避免發生本質上的錯誤。

相關焦點

  • 開箱即用的人臉識別算法大盤點
    但是,不可否認,人工智慧真的在一些領域中得到了很好的落地,其中最典型的就是人臉識別的相關應用。現在我們乘車可以無票自動人證核驗通行;通過人臉驗證身份在線辦各種證件手續,也不再需要跑到各個局去現場辦理;還有很方便的手機人臉解鎖等等。可以說,人臉識別還是一個真正實用的技術。
  • 人臉識別技術普及,安裝系統還需符合相關規定
    真相:相關識別設備已被投入使用出於疫情防控需要,如今多數人外出時,都習慣戴口罩。不過,網上有種說法,必須要把口罩摘了,才能順利通過人臉識別,真的要這麼麻煩嗎?「戴口罩、帽子、墨鏡等物品,確實會導致人臉識別精度降低,但技術上對此並非束手無策。」
  • 「94歲老人被抱起做人臉識別」「為躲人臉識別戴頭盔看房」?
    傳言二:戴口罩就無法進行人臉識別真相:相關識別設備已經投入使用出於疫情防控需要,如今多數人外出時,都習慣戴上口罩。不過,網上有種說法,必須要把口罩摘了,才能順利通過人臉識別,真的要這麼麻煩嗎?此外,據報導,為適應疫情防控信息化管理,多地已在不同場合應用人臉識別測溫機,被測者即使戴口罩,該設備也可以完成人臉識別。例如,在第三屆中國國際進口博覽會現場設置的智能防疫安檢門,即便在監測對象化妝、戴眼鏡、戴口罩等情況下,也能憑藉人工智慧算法實現測溫、人臉識別。
  • 從零學習人臉識別:產品經理需要了解的算法通識
    第一期《人臉識別算法初識》課程,主要介紹人臉識別運行流程、應用場景及商用門檻等場景問題。【人臉識別的技術原理】人臉比對,就會進行人臉特徵提取。無論是人工設計的人臉特徵,還是神經網絡自主學習得到的特徵,最終會用這個特徵表示人臉信息,特徵一般來說是一個向量。對於人臉註冊來說,提取完特徵之後,需要把特徵保存在資料庫中。對於識別來說,在提取完特徵之後,需要把識別照特徵和資料庫中的註冊照的特徵進行比對,然後根據比對結果進行識別。
  • 百度號稱人臉識別算法國內第一?
    摘要:隨著深度學習演進,基於深度學習的人臉識別將獲得突破性的進展。它需要的只是越來越多的數據和樣本,數據和樣本越多、反覆訓練的次數越多,它越容易捕捉到準確的結果和給你準確的答案。所以,當一套人臉識別系統的設備,在全面引入深度學習的算法之後,它幾乎是很完美的解決了以前長期各種各樣的變化問題。
  • 人臉識別安全嗎?IBM微軟叫停人臉識別業務,人臉數據售賣泛濫
    自從蘋果發布Face ID以來,人臉識別技術就在我國火熱的興起。小到每天都要使用好幾次的刷臉解鎖、大到刷臉安檢、刷臉支付。甚至連筆者的小區進出都用上了刷臉。今年以來,IBM、微軟都公開聲明表示將完全推出人臉識別領域的投資與發展。這背後是否預示著人臉識別並不安全?人臉識別的信息技術真的安全嗎?
  • 既要高精度也要高性能,人臉識別主流算法大合集
    在系列文章的第一篇一文看懂人臉識別技術發展脈絡中,回顧了人臉識別算法的發展歷程,介紹了人臉識別算法從傳統機器學習算法到現在的深度學習算法的演進歷程。接下來,我們將詳細介紹一下人臉識別常見的應用方式,以及現在主流的人臉識別算法。1.
  • Facebook推出人臉識別新技術 不需要看臉也能識別
    Facebook推出人臉識別新技術 不需要看臉也能識別  豹子上樹 • 2015-06-23 14:43:12 來源:前瞻網 E703G3
  • 人臉識別測溫機方案淺析:產品原理與免費算法推薦
    近段時間,最火的視覺AI產品非人臉識別測溫一體機莫屬。特殊時期,進出學校、企業、社區、車站等公共場所,測溫成為每個人都需要體驗的"項目"。因此,能夠在非接觸情況下實現高效測溫的人臉識別測溫一體機,受到了全球市場的強烈關注,海外訂單也同步激增。
  • 人臉識別日益普及 你的臉刷明白了嗎
    傳言二:戴口罩就無法進行人臉識別真相:相關識別設備已經投入使用出於疫情防控需要,如今多數人外出時,都習慣戴上口罩。不過,網上有種說法,必須要把口罩摘了,才能順利通過人臉識別,真的要這麼麻煩嗎?此外,據報導,為適應疫情防控信息化管理,多地已在不同場合應用人臉識別測溫機,被測者即使戴口罩,該設備也可以完成人臉識別。例如,在第三屆中國國際進口博覽會現場設置的智能防疫安檢門,即便在監測對象化妝、戴眼鏡、戴口罩等情況下,也能憑藉人工智慧算法實現測溫、人臉識別。
  • 「人臉識別系統」不可濫用
    (中國新聞網12月29日)<br><br>  近年來,隨著智能時代的到來,「人臉識別」系統被廣泛地應用在現實生活中。然而,「人臉識別」系統是把雙刃劍,它在帶給人們方便快捷的同時,也暗含著諸多風險,其中隱私被洩露無疑會成為人的心頭之虞。
  • 人臉識別算法公司排名
    打開APP 人臉識別算法公司排名 陳翠 發表於 2019-03-06 15:31:19
  • 人臉識別系統想裝就能裝?整容後無法識別?媒體解讀熱點傳言
    傳言二:戴口罩就無法進行人臉識別真相:相關識別設備已經投入使用出於疫情防控需要,如今多數人外出時,都習慣戴上口罩。不過,網上有種說法,必須要把口罩摘了,才能順利通過人臉識別,真的要這麼麻煩嗎?例如,在第三屆中國國際進口博覽會現場設置的智能防疫安檢門,即便在監測對象化妝、戴眼鏡、戴口罩等情況下,也能憑藉人工智慧算法實現測溫、人臉識別。
  • 深度人臉識別算法串講
    最近看了很多人臉識別loss相關和GAN相關的paper,但是沒有提綱挈領的把這些串起來。於是,一個小姐姐分享給我了這篇論文,閱讀了一下,確實比較經典,很全面。在這裡,將論文內容結合我自己的理解和在工作中進行的探索展開,分享給大家。
  • 什麼是人臉識別?
    這是一種生物特徵識別的方法,該方法使用生物特徵進行測量,以通過人獨有的特徵模式和數據驗證一個人的身份。該技術收集與他們的面部表情相關聯的每個人的一組獨特的生物統計數據,以識別、驗證和/或認證一個人。人臉識別的歷史。
  • 滴滴開發人臉識別算法 戴沒戴口罩一眼看出
    日前,滴滴AI團隊開發了一套口罩佩戴識別算法,可以在出車前和行程中自動分析司機乘客是否佩戴了口罩,從而進一步督促大家做好個人防護據介紹,這套識別算法以已經獲得5項世界第一的人臉識別算法為基礎,結合人臉屬性識別技術,可以在各類場景圖像中,對人臉進行口罩佩戴情況識別,能秒級定位未按照要求配戴口罩的重點人員
  • WishPost人臉識別驗證,你完成了嗎?
    帳號提供人臉識別驗證的功能,詳細說明如下: 1、對於北京時間2020年10月29日0時至11月17日0時之間新註冊的WishPost中國大陸帳號,帳號註冊流程中將增加人臉識別驗證的步驟。請注意,此期間,人臉識別驗證暫時並非強制要求。(後續可能會根據安全需求進行調整) 2、對於北京時間2020年11月17日0時及之後註冊的所有WishPost中國大陸帳號,Wish將要求商戶在帳號註冊過程中完成人臉識別驗證,此項操作為必須完成項。
  • 任何機構組織都能安裝人臉識別系統?
    傳言一:人臉識別系統任何機構都能裝 真相:需符合相關規定,不是想裝就能裝 如今,人臉識別技術被應用到越來越多的場景中,購物、打卡、解鎖、出行,甚至在一些地方連取廁紙都離不開它。隨著人臉識別系統日益普及,我們也逐漸對「潛伏」在身邊的攝像頭習以為常,但這一設備真的任何機構都能裝嗎?
  • 算法功能的實際應用可以會使各類ai人臉識別算法不斷發展
    能科學解釋為啥要有,大家的媒體節操,和金錢利益我相信,將來的ai換臉算法發展,要大大超過電影的效果,甚至可以達到電影中絕大部分場景。最近微軟公布了alphago的3d人臉數據集。就在前段時間,阿里也宣布將攜手中科院相機所、佳能、飛思卡爾愛好者集團等國內外一流機構開展人臉3d前端技術的研究與應用,共同推動人臉識別及3d安全等核心技術的研究。
  • 人臉識別系統任何機構都能裝?整容後無法識別?媒體解答熱點傳言
    傳言二:戴口罩就無法進行人臉識別真相:相關識別設備已經投入使用出於疫情防控需要,如今多數人外出時,都習慣戴上口罩。不過,網上有種說法,必須要把口罩摘了,才能順利通過人臉識別,真的要這麼麻煩嗎?此外,據報導,為適應疫情防控信息化管理,多地已在不同場合應用人臉識別測溫機,被測者即使戴口罩,該設備也可以完成人臉識別。例如,在第三屆中國國際進口博覽會現場設置的智能防疫安檢門,即便在監測對象化妝、戴眼鏡、戴口罩等情況下,也能憑藉人工智慧算法實現測溫、人臉識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