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大數據、人工智慧的數據進步,AI算法技術幫助我們更好的娛樂、工作和生活,當它應用於人臉識別,所得出的數據和結果就一定準確嗎?它一定不可置疑嗎?
突然被逮捕?
威廉士(Robert Julian-Borchak Williams),一位非裔美國人,工作時接到了底特律警察局的電話,並被要求投案自首。這到底是怎麼回事呢?一小時後,兩名警員僅出示了一張有他照片的並寫有"盜竊罪"的"重罪逮捕令"將他帶回警局。直到在審訊室,兩名警探向他詢問起Shinola商店被盜的事情,威廉士才知道發生了什麼。Shinola是當地的一家高檔精品店,2018年10月,該店5隻價值3800美元的手錶被盜。威廉士承認,他和妻子去過此地,但威廉士知道自己沒有盜竊。
如何被認定為盜竊犯?
原來,商店監控截圖一名身材魁梧的男子站在一塊手錶前,身穿黑色衣服,頭戴聖路易斯紅雀隊的紅色帽子,可是這又是怎麼被確認是威廉士呢?
正是底特律警察局的人臉識別算法,將他與Shinola的盜竊案聯繫到了一起。公開報導顯示不止底特律警察局,整個密西根州警方都在使用人臉識別技術,由一家名為DataWorks Plus的公司提供。人臉識別算法是DataWorks Plus的擴展產品,由外部供應商所開發。DataWorks Plus會嘗試通過識別系統已知的低質量人物圖像來判斷其有效性。然而,DataWorks Plus 並不會系統地衡量其中的準確性或偏差,更糟糕的是,這些供應商的人臉識別算法也並不穩定。
一切真相大白
警察局的數字圖像檢查員Jennifer Coulson將商店監控錄像視頻中截取的靜止圖像上傳至DataWorks Plus人臉識別資料庫,Coulson對圖像進行搜索之後,系統給出了一組生成的圖像和一組匹配度最高的圖像以及匹配度得分。這些圖像中就有威廉士的駕照照片,她將其作為"調查線索報告"發送給了底特律警察,重點是,該文件頂部用明確寫道:"該文件不是明確證據,僅是調查線索,不能因此逮捕人員。"
而警察在逮捕威廉士之前,並未找到其他證明威廉士是盜竊犯的證據。他們只是將威廉士的照片和其他6張生成的照片交給店員指認,而店員指認了威廉士從而將他定為盜竊犯。
當警員在審訊室把監控錄像拿穩放在臉旁後,才意識到是機器搞錯了。最終,威廉士被證明清白,因為底特律警方核實了他的不在場證明,威廉士成了糟糕的人臉識別技術的受害者。
AI人臉識別出錯,且算法文件明確指出不是明確證據,僅是調查線索,不能因此逮捕人員,警方卻仍然只相信電腦,絲毫不懷疑真相。高科技是值得敬畏的,但在真相面前,還是要保持學習和警惕,避免發生本質上的錯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