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於是否要打孩子,仁者見仁,智者見智,許多爸爸媽媽都有自己的打孩子絕活,讓我們來聽聽他們的想法。
一、是否可以打孩子?
1.1 正方觀點
一個人若沒有草一樣謙卑而頑強的生存力,就配不上好的命運。
不打孩子壞處
1、注意力不集中,成績不好
和孩子講道理,孩子不想聽大道理,會故意走神。
長期以往,會心不在焉,上課走神,目光呆滯,木訥遲鈍。
2、教育成本上升,效率低
一個小小的問題,用講道理的方式和孩子說明,孩子油鹽不進,家長會急火上升,時間成本和健康成本增加。
3、身體差,精神差
沒被打過的孩子反應慢,身體不靈活,被打了也不知道躲。到社會上,稍遇到點挫折就會受不了,遭受點批評,就會鬱悶,頹廢甚至尋短見。
4、成材率低
再不打孩子就晚了,孩子6歲,他可以聽話的學鋼琴,以後還能成為鋼琴大師。
孩子16歲,你還指望他學鋼琴?已經晚了,已經打不過了,成不了才。
最近新聞中的吭老族,就是有一對捨不得打罵的家長,一味的滿足孩子的要求,等孩子大了,想管了,就發現打不過了。
打孩子好處
1、增強孩子體質
打孩子屁股可以活血化瘀、釋放腎上腺素,增加免疫力,加快血液循環
孩子哭泣可以加大肺活量, 讓大腦獲得更多氧氣。
2、孩子變的機靈
準備打孩子時,孩子會眼觀四路耳聽八方,隨時察言觀色,準備求饒或者逃跑。這樣的思維、口才和體力,說是神童也不為過。
3、提高孩子記憶力
現在父母為了增加孩子記憶力,會買各種營養品,孩子還愛吃不吃的。
以前那裡有這麼麻煩,一巴掌下去,什麼都記住了。
4、提高抗壓力
自己的孩子都是寶,到了社會上就是草。
很平凡的一顆草,沒有人會象父母一樣呵護你。肌肉是草,就要被踩踏,碾壓。從小被打的孩子,生命力是旺盛的,輪子壓過去,照樣昂起頭,依舊是一顆好草。
如何做
正方父母的觀點,
要早打,大打,趁孩子還小,該打就打,該罵就罵。
大了真打不過了。
--
反方觀點
中斷暴力打孩子的代際循環,應從我們這一代做起。
1、法律規定不能打
任何兒童不應受酷刑或其他形式的殘忍、不人道或有辱人格的待遇或處罰。
根據《兒童權利公約》(中國是早期加入該公約的締約成員國之一)、《公民權利和政治權利國際公約》、《少年司法最低限度標準規則》(這個規則是聯合國在1985年制定的,因為會議地點在北京,因此又被稱為《北京規則》)等的要求,規定了任何兒童不應受酷刑或其他形式的殘忍、不人道或有辱人格的待遇或處罰,各成員國的主管當局不得對少年實施體罰,兒童權利委員會強烈建議各締約國禁止體罰兒童。
2、打孩子作用不大
體罰對制服兒童僅僅是暫時有效的,長期而言,作用有限,反而會產生副作用。
目前認為,體罰對制服兒童僅僅是暫時有效的,長期而言,體罰非但對矯正兒童的不良行為作用有限,反而會產生意想不到的副作用,心理學研究表明,一個孩子挨打的次數越多、越重,這個孩子就越容易具有攻擊性,就越容易產生心理問題。
3.被打孩子具有攻擊性
心理學研究表明,一個孩子挨打的次數越多、越重,這個孩子就越容易具有攻擊性,就越容易產生心理問題。
加拿大曼尼託巴大學(University of Manitoba) 社區健康科學系教授Tracie Afifi的研究團隊,以美國人口普查局2004 年至2005 年對全國35000 名成年人進行的問卷調查為基礎,探討憂鬱、焦慮、酒癮及吸毒等精神問題,與受訪者幼時遭到體罰的關係。研究人員發現,受訪者在孩童時遭受體罰,長大後患有情緒、人格失常或吸毒、酗酒問題者,顯著高於未受體罰者。
哈爾濱師範大學近期發表的研究表明,童年期受到父母過度幹涉的大學生施虐傾向越高;大學生對軀體虐待的認知水平越低,其對子女實施虐待的可能性越高,這一研究以黑龍江省某大學大一到大四的學生為研究對象,其結論也支持暴力行為有代際傳遞的可能。
3、孩子內向孤僻,不愛和別人交心
身體上的傷疤可愈,但心理上的創傷難愈。
科學調查發現,經常挨打的孩子,心裡可能出現一些不良情緒。就挨打這件事,站在家長的角度是在教育孩子,是為了他好。所以並不會有什麼心理負擔,只會恨鐵不成鋼。但是對於挨打的孩子來說,心理上就沒有那麼輕鬆了。
如果一個孩子長期暴露於暴力和仇恨的環境中,Ta將具有同樣或類似的性格特質,體罰教給孩子的是以暴制暴的解決問題的辦法。
4.孩子有尊嚴,不是家長的附屬
孩子是獨立的個體,也有自己的尊嚴,不是家長們(也不是任何人或團體)的附屬物。
在中國很多家長仍然將孩子視為父母的私有財產,因而打孩子是家長應有權利的思想依然很有市場。因此,讓成年人意識到兒童權利,了解《兒童權利公約》及其他國際人權文件保護兒童權利的內容和精神是保護國內兒童免遭體罰的重要一步。
孩子是獨立的個體,不是家長們(也不是任何人或團體)的附屬物。樹立起兒童與成人一樣具有尊嚴的思想將有助於打破落後的父權思想,並且有助於改變孩子們在有足夠的能力獲得權力後蛻變成打人者的邪惡怪圈,中斷暴力的代際遺傳。
-
二、如何正確的打孩子
如何正確的打孩子,有朋友總結了以下5點經驗。
1、有恰當工具
有了固定工具,既不傷及孩子身體,又可以避免怒氣一來,拳打腳踢。打孩子,必須有理智。
2、有儀式感
夫妻倆經常為戒尺吵架。戒尺是裝在紙套裡,孩子媽動不動為小事生氣,晚上遲遲不肯睡,也拿出戒尺嚇唬一下,隨手就扔在一邊。每看到戒尺裸躺在桌上,紙套扔在一邊,就讓他很惱火。爭議在於,這不是普通物件,拿出來就要派大用,你隨便拿出來舞弄,它就沒有威懾力了。
3、有時間段
絕對不能在夜晚打孩子,這容易讓孩子做噩夢,沒有安全感。
4、要清場
開打之前清場,沒有旁人,免得他傷自尊。
5、是要溫習
父母可以問問孩子:「上次打你是什麼時候,為什麼打?」兒子會回答:「是因為不安全,會死掉,再也見不到爸爸媽媽。」打得少,但效果要最大化。
有理性地打孩子,就是要讓他知道,這世界是說不行就不行的。有一種道理是「硬道理」,懂不懂都要遵守。什麼兒童陰影?兒童再幸福,成年之後生活照樣有陰影。
每天一個百科故事,滿足小朋友的好奇心。
聽故事,學知識,玩遊戲。
【多媽開講】已經錄製了3000多期了哦。
3000期節目聽完,你肯定是知識小達人了。
還想聽什麼樣的故事,可以告訴多媽,多媽每天都在錄節目哦。
關注【多媽開講】把你的想法告訴多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