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導農民創新創業 大力助推鄉村振興

2020-12-27 同花順

  內容摘要:黨的十九大以來,中央始終把鄉村振興放在重要位置,歷次中央農村工作會議都將「三農」問題作為關係國計民生的根本性問題,將農民創新創業作為實施鄉村振興戰略和解決「三農問題」的重要路徑。農業農村部出臺了《關於做好2020年高素質農民培育工作的通知》,明確提出要進一步深入實施「雙百計劃」,即打造100所人才培養優質校,推進100萬鄉村振興帶頭人培養,以推動農民教育提質增效。「十三五」以來,農業農村部聯合財政部持續推進高素質農民培育工作,中央財政累計投入91.9億元,面向當地主導特色產業,紮實推進分層分類分模塊按周期培訓,線上線下培訓有機融合,提升農民生產經營水平和綜合素質,做好後續發展服務,累計培養各類型農民超過400萬人。

  關鍵詞:

  作者簡介:

  黨的十九大以來,中央始終把鄉村振興放在重要位置,歷次中央農村工作會議都將「三農」問題作為關係國計民生的根本性問題,將農民創新創業作為實施鄉村振興戰略和解決「三農問題」的重要路徑。農業農村部出臺了《關於做好2020年高素質農民培育工作的通知》,明確提出要進一步深入實施「雙百計劃」,即打造100所人才培養優質校,推進100萬鄉村振興帶頭人培養,以推動農民教育提質增效。「十三五」以來,農業農村部聯合財政部持續推進高素質農民培育工作,中央財政累計投入91.9億元,面向當地主導特色產業,紮實推進分層分類分模塊按周期培訓,線上線下培訓有機融合,提升農民生產經營水平和綜合素質,做好後續發展服務,累計培養各類型農民超過400萬人。

  加強教育勢在必行

  我國是農業大國,中國夢實現與廣大農民緊密相關。而創新創業的大浪潮,則無疑為中國夢增加了更豐富的內容。廣大農民大力開展創新創業也是託舉這一夢想強有力的翅膀。如果沒有農民創新創業教育的提升,中國夢的美好願景就難以快速實現。

  鄉村振興,關鍵在人。加強農民創新創業教育是提升農業整體競爭力的重要舉措,是為農村農業培養和儲備各類人才的重要方式,是推動城鄉融合發展的重要紐帶,更是發展壯大新型農業經營主體的必然選擇。

  習近平總書記在參加十二屆全國人大五次會議四川代表團審議時指出,要「就地培養更多愛農業、懂技術、善經營的新型職業農民」。通過創新創業教育,幫助農民在農業中創業、致富和發展,不僅能解決「誰來發展農業」的現實問題,更能解決「怎樣發展農業」的深層次難題。這將進一步夯實農業現代化的人才基礎,助力鄉村經濟振興。

  當前,我國城市化進程加速了農村剩餘勞動力轉移,卻使得農村變成了「空心村」。這就難以真正確保農業農村優先發展和農民主體地位,也與國家鄉村振興戰略發展目標相悖。因此,很有必要採取一些措施吸引農民工返鄉創新創業。據國家發改委消息,2019年超過800萬農民工選擇返鄉創業。如何幫助這些返鄉創業者們,是我們各級政府需要思考的重要問題,這也使得創新創業教育在農民創新創業活動中的重要性日益凸顯。

  充實豐富新內容

  農民創新創業教育的目標旨在為農村培育新型職業農民,培養農民的創新意識、創新思想、創業能力、創業精神,全面提高農民的專業水平和綜合素質,幫助其運用農村各種資源因地制宜創業,實現農民的職業轉型。為此,有必要進一步充實豐富農民創新創業教育新內容。

  一是充實豐富創新意識教育。包括對農民心理素質、團隊精神、法律意識、人格品質等的訓練與培養。這類意識不僅需要在平時的專門課程中不斷地強調,還應成為在農村文化建設過程中貫穿的內容。

  二是充實豐富創新思想教育。我國的傳統農民過著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生活,信息相對閉塞。網際網路的出現讓一些善於學習的農民通過網絡提高了認識、改造了思想。培養農民的創新思想,就更需要利用網際網路提供給農民更多的高質量且有效的創新創業觀念、載體、方式、路徑等,讓創新思想的土壤更加厚實。

  三是充實豐富知識和能力類教育。首先需要學習的是相關基礎知識,包括政策法規、科技文化,以及營銷管理、風險控制等。其次是能力類教育,創新創業教育是一項實戰性很強的能力教育,要依託創新創業實訓平臺(包括網絡虛擬平臺),為農民提供仿真訓練和模擬操作的平臺,幫助農民積累創業實踐經驗。

  四是充實豐富創業精神教育。農村日新月異的變化和整個社會的變革,讓各種思想交融。創新創業精神成為一種主流,越來越多成功案例也更加鼓舞了創業精神。一部分創業初步階段成功的農民創業者,希望其事業能進一步上升。隨著這些需求的變化,創新創業教育的內容也要隨之變得更加豐富,不能停留在創業初期的一些基本教育上。

  積極探索新模式

  現階段的農民創新創業教育主要由政府主導。政府依託社區、地方高校與農村職教培訓機構等多種平臺,為農民提供創新創業教育,扮演著培訓政策的設計者、教育服務的提供者、學習資源的統整者、教學質量的監管者、成長環境的協調者等多重角色。

  當前農民日益增長的創新創業個性化需求,需要多元主體的融入,這種單一的教育模式已經不能完全滿足農民創新創業教育的新需求。與此同時,在農民整個學習教育的過程中,社會組織資源參與的越來越頻繁,特別是涉農企業辦的農民創新創業教育正在日益成為一種新模式。

  涉農企業具有承擔農民教育的法律義務及社會責任,是開展農民創新創業教育最為重要的社會民辦力量之一,在農作物種植、農產品加工及營銷上有著較為先進的經營管理模式,對農民創新創業有著獨到的理解。它們通過為農民創新創業提供更為精準精到的教育支持,既培養了合作夥伴,拓寬了自身的產業鏈,同時也提高了農民的創新創業能力,達到了共贏的效果。

  發展建構新機制

  縱觀各農業現代化強國,農民創新創業教育事業的長足進步與成功發展是農業現代化的必然之舉,是實現鄉村振興的必然之路。為此,建構開展農民創新創業的新機制,就顯得特別重要。

  一是完善農民教育體系建設。要建成農業現代化強國,我們需更加重視包括創新創業教育在內的農民教育體系建設工作。完善的農民教育實施體系、系統的農民教育技術體系以及健全的農民教育工作體系,將為農民的創新創業活動奠定堅實基礎。

  二是開展「全站式」教育服務。創新創業農民能獲得較為職業化、專業化的成長,原因在於在農業現代化環境中,各種教育服務主體向農民提供勞動教育、生產教育、技術教育、文化教育、金融教育等「全站式」服務,可以滿足農民創新創業成長等多元需求。

  三是開發系統的教育培訓課程。農民接受創新創業教育的目的是更專業更高效地進行農業生產及經營管理活動。因此,教育培訓課程的設置與開發要緊密貼合市場,符合農民職業化轉型需要,注重滿足農民的實際需求。

  四是組織多樣化的教育形式。選擇最有效的農民創新創業教育形式,首先必須立足當前的時代背景,把握農民學習心理、貼近農民學習習慣、激發農民學習積極性、採用農民喜聞樂見的教育形式。我們要鼓勵農民以自主形式開闢創新,這不僅可以作為一種創新創業體驗,更能提供適宜的教育服務,幫助其他農民實現職業轉型。

  五是實行多類別的教育活動。要將集中授課、創業設計、市場考察、崗位實習和指導服務融為一體,環環相扣。同時,不僅要聘請高校教授講解最新前沿觀點,也要邀請職業經理人分享創業經驗,更可以通過「土專家」及成功學員的現身說法,激發農民的創新創業熱情。

  (本文系國家社科基金項目「川陝革命老區小農戶轉型成長與農業現代化有機銜接研究」(18BJL033)階段性成果)

  (作者單位:長江師範學院)

關注同花順財經(ths518),獲取更多機會

責任編輯:cdl

相關焦點

  • 衡水安平縣大力發展特色產業助推鄉村振興
    今年以來,河北省衡水市安平縣把城鄉統籌、鄉村振興作為決戰脫貧攻堅、決勝全面小康的戰略重點,以「農業產業園區覆蓋鄉村」的理念,全力打造國家現代農業產業園、生態綠色產業基地、鄉村振興示範區、現代馬產業聚集區,大力發展特色產業助推鄉村振興。
  • 大力發展民宿農家樂三峽後續助推鄉村振興
    大力發展民宿農家樂三峽後續助推鄉村振興大力發展民宿農家樂三峽後續助推鄉村振興本網訊(通訊員 金晶 唐冰)民宿旅遊是農業、文化和旅遊深度融合的產業新業態。來自全鎮18個村的50餘民宿農家樂行業經營者匯聚一堂,開啟為期8天(60學時)的創業致富帶頭人培訓。
  • 美食旅遊引導鄉村振興實施路徑及啟示
    鄉村文化建設是鄉村振興重點,飲食文化建設為鄉村美食旅遊發展提供文化資源,挖掘和復興鄉村飲食文化有助於喚醒居民領土意識,凝聚地方共識,為鄉村振興注入精神動力,最終實現鄉村文化振興。鄉村治理體系。鄉村治理是鄉村振興的保障,為鄉村美食旅遊發展提供制度資源。通過利益共享、利益保障、合作共治、組織模式創新四維度保障農民經營者的利益,提高旅遊服務水平和產業化發展水平,強化鄉村美食品牌意識。
  • 浙江農信:綠色金融助推鄉村振興
    實施鄉村振興戰略是新時代「三農」工作的重中之重。金融服務鄉村振興戰略要求生態與經濟的協同發展,而金融的力量不可忽視,建立和完善綠色金融體系已經成為共識。浙江省農信聯社率先在全國發展普惠金融的同時,圍繞「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和建設綠色金融改革創新試驗區要求,以及浙江省委省政府關於建設美麗浙江的重要部署,大力發展以人為核心的全方位普惠金融,將「綠色普惠」作為一項重要內容,以綠色金融推動綠色發展,每年出臺信貸指導意見,引導和督促縣級行社支持綠色經濟和節能環保產業,全面融入社會治理,大力支持「五水共治」、美麗鄉村建設,助推新興產業發展和傳統產業轉型升級,
  • 夏邑:加強農民教育培訓,為鄉村振興夯實人才支撐
    河南省商丘市夏邑縣以「培養新農民、發展新農業、建設新農村」為己任,緊緊圍繞農業增效、農民增收和農村經濟繁榮,全面推動農業遠程教育和農民教育培訓事業持續快速發展,培養了大批致富帶頭人和高素質農民,有力促進了農業主導產業發展,推進農業轉型升級,為脫貧攻堅和鄉村振興提供了堅強有力支撐。
  • 產業融合發展模式是助推鄉村振興的根本路徑
    產業融合發展,是振興鄉村產業、提升農業競爭力、構築鄉村振興物質基礎的根本路徑。  一是探索多樣化的農村產業融合方式。農村產業融合表現為農業與傳統的二三產業、高新技術產業之間,以及農業內部子產業之間的界限日趨模糊,兼具多個產業屬性的新型產業開始出現。
  • 濰坊力促農民工家門口創業就業助力鄉村振興
    鄉村振興關鍵在人、在人才。面對鄉村振興這一難得歷史機遇和農業產業轉型升級的迫切要求,濰坊市站在全局和戰略的高度,把「人才振興」作為鄉村振興的重大舉措,立足本土,放眼長遠,著力在抓引進、重培養、創機制、增活力、優環境、促開發等方面下功夫,努力培育「懂農業、愛農村、愛農民」的三農人才工作隊伍,繪就「人才興、鄉村旺」的美好藍圖。
  • 西部食谷推進農村創新創業 助力鄉村產業振興
    江津日報-助力鄉村產業振興江津日報訊(通訊員 賴元樹)日前,西部食谷被農業農村部決定推介為「國家農村創新創業園區」,進一步推進農村創新創業,為鄉村產業振興注入強大動力。
  • 重溫「五大」振興理念 做好脫貧攻堅 與鄉村振興有效銜接
    實施鄉村振興戰略,要堅持農業農村優先發展,按照產業興旺、生態宜居、鄉風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總要求,建立健全城鄉融合發展機制體制和政策體系,加快推進農業農村現代化。  實施鄉村振興戰略,必須打好「產業興旺」這座基石。「麥金黃,杏初嘗,鐮刀豐收滿野忙。」大力構建現代農業產業體系、生產體系、經營體系,培育新型農業經營主體。
  • ...發展研究中心主任萬俊毅:大力發展「第六產業」 助力鄉村振興戰略
    近日,記者對武漢大學經濟與管理學院教授程承坪、華南農業大學廣東農業企業發展研究中心主任萬俊毅進行了採訪,受訪學者紛紛表示大力發展「第六產業」,可以助力鄉村振興。  中國社會科學網:產業融合是第六產業的核心理念,您怎麼看?
  • 堅持綠色發展 促進鄉村振興
    大力發展生態農業,建設100萬畝特色農產品優勢區,持續擴大中藥材、古樹茶、方竹筍和南川米「3+1」特色產業品牌效應,培育壯大農產品精深加工產業集群,延長產業鏈,提升價值鏈,通過生態產業化實現鄉村自然資本增值;發揮「十二金釵大觀園」鄉村旅遊品牌示範引領作用,打造多條鄉村旅遊精品線路,推動鄉村旅遊發展。
  • 巾幗雲端創業助推鄉村振興 川渝婦聯邀你來參賽 即日起報名
    華龍網-新重慶客戶端12月2日11時40分訊(記者 李嫋)為進一步引領女性在網際網路+領域創業創新,為實施鄉村振興戰略貢獻巾幗力量,重慶市婦聯、四川省婦聯將於2020年12月-2021年1月,共同舉辦「巾幗雲端創業 築夢鄉村振興」——川渝鄉村振興巾幗雲創微項目大賽。即日起,大賽面向川渝兩地女性徵集優秀創新創業微項目。
  • 大埔縣光德鎮人大代表團:產業興旺助推鄉村振興
    【近年來,光德鎮人大代表立足縣委打造「康養文旅融合之星,建設宜居宜業宜遊生態縣」定位,圍繞中心、服務大局,充分發揮人大代表作用,走綠色青山轉化為金山銀山發展之路,用心、用情、用功推動蘇區振興發展。】  光德搶抓實施鄉村振興戰略重大歷史機遇,突出『紅色、綠色、青色、古色』四色融合,大力發展傳統陶瓷、特色農業、文化旅遊產業和現代服務業等『四大產業』。
  • 舟山統一戰線打響「同舟匯」品牌 引導黨外人士助力海島鄉村振興
    「同舟匯」助力海島鄉村振興近年來,舟山市統一戰線聚焦「產業興旺、生態宜居、鄉風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鄉村振興目標,將黨外人才優勢與鄉村振興需求精準對接,積極引導各民主黨派、黨外知聯會以「示範基地」為載體,助力新時代美麗鄉村建設、高水平建成小康社會,聯合打響「同舟匯」品牌,同心同舟同行圓夢「重要窗口」的美麗海島風景線建設
  • 打造鄉村振興齊魯樣板引領區,濟寧做法成效顯著
    ,創新思路、突出重點、強化舉措、集成政策,鄉村振興取得重要進展和顯著成效。支持農民參加技能培訓,累計培育新型職業農民1.8萬人,年新培訓轉移就業農民4.1萬人,每年為返鄉農民工發放創業擔保貸款2.3億元。   鄉村文化振興風生水起   全域推進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建設。
  • 【簡訊一則】2020年杭州市鄉村振興帶頭人創新創業能力提升專題...
    10月14日至16日,由杭州市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主辦、杭州市職業能力建設指導服務中心承辦的「2020年杭州市鄉村振興帶頭人創新創業能力提升專題培訓班」在我區成功舉辦。杭州市各區縣(市)共66人參加培訓。
  • 鄉村振興齊魯論壇2020丨構建新發展格局,鄉村振興這樣著力
    創新流通的方式和業態,用網際網路擴大交易半徑、降低交易成本。同時引導人才、資本、技術等下鄉,暢通城鄉要素流通;從外循環看,要促進進口來源的多元化,增強對供應鏈關鍵環節的掌控能力。另外,促進優勢農產品出口,帶動農業升級、農民增收,保持重要農產品必要的自給率和國家儲備調節能力。作為國家安全的重要基礎,糧食安全被多位專家關注。
  • 農業強 農村美 農民富——浦江縣鄉村振興改革創新及亮點工作
    編者按:近年來,我縣認真貫徹落實中央、省委、市委有關鄉村振興工作要求,圍繞鄉村振興「產業興旺、生態宜居、鄉風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要求,深入實施新時代鄉村振興戰略,在鄉村振興道路上不斷改革創新,改革措施有實效,特色工作有亮點,實現了區域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為農業高質高效、鄉村宜居宜業、農民富裕富足打下堅實基礎,一批鄉村振興亮點工作獲得上級領導批示肯定或成為試點
  • 「『十三五』成就巡禮」主題系列新聞發布會|打造鄉村振興齊魯樣板...
    支持農民參加技能培訓,累計培育新型職業農民1.8萬人,年新培訓轉移就業農民4.1萬人,每年為返鄉農民工發放創業擔保貸款2.3億元。鄉村文化振興風生水起全域推進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建設。鄉村組織振興有力有效今年重點實施村黨組織帶頭人「四雁」行動,從退役軍人、機關幹部和返鄉創業人員公選村書記206名。
  • 鄉村振興,青春建功——雲南省新農人創新創業學院正式掛牌成立
    為認真貫徹落實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和習近平總書記考察雲南重要講話精神,深入貫徹落實省委、省政府關於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重大部署和《雲南省鄉村振興戰略規劃(2018-2022年)》《共青團中央印發〈關於深入開展鄉村振興青春建功行動的意見〉的通知》要求,引領帶動更多的創業青年將創業視野向農村延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