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能源汽車未來十五年如何「跑」

2020-11-18 光明網

未來15年是新能源汽車發展壯大的關鍵階段。田瑞穎攝

編者按

日前,國務院辦公廳印發《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規劃(2021—2035年)》,為該產業未來15年的發展謀劃更為清晰的路徑。在戰略大方向的指引下,新能源汽車該如何選擇技術路線,並應對大量退役的動力電池?針對這些關鍵問題,本版展開深入探討。

■本報見習記者 田瑞穎

「金九銀十」期間,新能源車零售翻倍,回暖態勢明顯。在這場國際「洗牌」競爭中,如何讓中國新能源汽車在智能新賽道上更好地「馳騁」,國家已明確定調。

近日,國務院辦公廳印發《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規劃(2021—2035年)》(以下簡稱《規劃》)。《規劃》提出,要堅持電動化、網聯化、智能化發展方向,以融合創新為重點,突破關鍵核心技術,優化產業發展環境,推動我國新能源汽車產業高質量可持續發展。力爭經過15年的持續努力,我國新能源汽車核心技術達到國際先進水平,質量品牌具備較強國際競爭力。

不過,在近日召開的國務院政策例行吹風會上,工業和信息化部副部長辛國斌坦言,雖然我國新能源汽車產業取得了積極成效,但仍然存在關鍵核心技術創新能力不強、基礎設施建設滯後、服務模式有待創新完善、產業生態不健全等突出問題。

未來15年,中國新能源車該如何「跑」?《中國科學報》就此採訪了多位專家。

核心技術「劈波斬浪」

「過去15年,是新能源汽車經歷從無到有的階段;未來15年,則是新能源汽車發展壯大的關鍵階段。」中國科學院物理研究所研究員黃學傑在接受《中國科學報》採訪時說。

就純電動汽車而言,電池系統是其性能的關鍵。作為《節能與新能源汽車技術路線圖2.0》主要參與修訂者之一,黃學傑強調,「電池是電動汽車的動力源泉,也是制約電動汽車發展的關鍵因素。提升能量密度和安全可靠性,以及進一步降低成本,是動力電池技術的主要發展方向。」

黃學傑表示,近年來,我國動力電池產業快速發展,形成了全球最完整的產業鏈,在生產製造技術及裝備方面也有了長足的進步,但在模擬分析優化、數位化模型設計、大規模自動化生產製造裝備、製造過程中的在線檢測技術,以及生產製造全過程管理等方面還有差距,材料技術的創新還需要進一步加強。

「材料是基礎,自動化生產技術、工藝裝備和質量控制水平是生產高品質、高水平動力電池產品的重要保證。」黃學傑強調說。

《規劃》還指出,要有序推進氫燃料供給體系建設,提高氫燃料制儲運經濟性,推進加氫基礎設施建設。到2035年,實現燃料電池汽車商業化應用、氫燃料供給體系建設穩步推進的發展目標。

中國工程院院士、中國科學院大連化學物理研究所研究員衣寶廉告訴《中國科學報》,「為達到我國2060年前實現碳中和的目標,必須逐步過渡到以可再生能源為主的能源結構。要大力發展儲能特別是氫儲能,以減輕電網壓力,提高電網穩定性。氫能的發展同時會促進燃料電池,特別是燃料電池車的快速增長。」

「發展燃料電池首先要建立關鍵材料與部件自主產業鏈。」衣寶廉指出,雖然國內優秀科研成果很多,但很少對成果進行放大工藝研究,研製的樣品也很少在電堆中應用和裝車運行。因此,要建立產品開發聯盟,由批量生產單位、電堆等單位共同開發、考核。只有通過裝車運行的材料才是可信的,才能替代進口提高市場佔有率。

在衣寶廉看來,電堆的組裝工藝是決定電堆一致性的關鍵,要創新性地改進電堆組裝工藝,大幅度提高電堆內單節電池的一致性。此外,還要制定關鍵材料與部件的國家標準,成立第三方檢測機構,對關鍵材料與部件、電堆、電池系統和整車進行檢測和驗證,確保結果可信、可靠。

「動力電池核心技術的突破,一要做好關鍵材料和電池技術的迭代研發,系統謀劃,穩紮穩打;二要支持電池技術的多元化發展,讓市場做出選擇。」黃學傑表示。

智能網聯「交融與共」

《規劃》強調,要堅持電動化、網聯化、智能化發展方向。順應這一發展潮流和趨勢,新能源汽車融匯新能源、新材料和人工智慧、網際網路等變革性技術,逐漸從交通工具向移動智能終端、儲能單元和數字空間轉變。

國家智能交通產業技術創新戰略聯盟理事長關積珍對《中國科學報》表示,「網聯化、協同化、智能化、電動化是交通系統未來的發展趨勢,基礎設施和載運工具都在圍繞這個趨勢發展,其中載運工具電動化更要順應這一趨勢。」

對此,關積珍認為,可以從五個方面來推動。一是圍繞交通系統總體發展目標和未來智能出行服務、高效運營與智能化管控、智能車路協同系統建設等具體目標有序推進。

二是強化交通系統的頂層設計。除傳統的綜合交通規劃等頂層設計外,還要根據技術發展趨勢和要求,統籌規劃載運工具、基礎設施、能源供給。

三是進一步完善標準體系和相關政策。電動化、網聯化和智能化互融協同發展,會形成許多新的交叉技術領域、應用服務類型和商業模式,現有的標準體系和政策不能覆蓋、適應,甚至具有很大的局限性。

四是跨界融合,協同創新,促進發展。要多部門協作推動技術開發、創新應用和產業化,鼓勵和推動跨界融合的協同創新模式。

五是推進智能交通系統建設。推動載運工具智能化、基礎設施智能化、智能車路協同系統、智能出行服務、智能物流、智能化運營與智能化管控等環節的發展。

對於電動化、網聯化、智能化的互融協同發展,北京交通大學軌道交通控制與安全國家重點實驗室教授徐猛認為,「首先要在各自行業的發展規劃中相互借鑑、補充和影響。新能源汽車產業的頂層發展規劃中已將三者很好地考慮在內,但是從網聯化、智能化產業頂層發展規劃的角度來看,三者的融合是不足的,例如智能網聯汽車的發展規劃中對於電動化的『交叉互引』是有限的。」

其次,徐猛強調加強關鍵核心技術的突破。鼓勵車用作業系統、動力電池、換電模式等方面的開發創新,支持新能源汽車與能源、信息通信、交通出行等產業的深度融合。此外,在實際應用中要繼續加大對公共服務領域使用新能源汽車的政策支持,並逐步提高公共服務領域的信息化水平。

「電動化與智能網聯化是相互促進的,電動平臺是智能網聯繫統的最佳載體,未來汽車不僅是交通工具,更具有智能空間的功能,智能駕駛水平也將越來越高。」黃學傑認為。

配套基建「相得益彰」

《規劃》指出要完善基礎設施體系,大力推動充換電網絡建設,協調推動智能路網設施建設,有序推進氫燃料供給體系建設。

對此,關積珍表示,一方面要加強與新能源汽車使用直接相關的配套基礎設施建設,核心是加強充換電基礎設施的建設。這不僅是涉及電力、停車、城市公共服務等方面複雜的系統工程,還涉及國家、地方政策的一致性和配套體系。「歷經多年,雖然形成了一定的基礎和經驗,但還面臨艱巨的挑戰。」

另一方面,要從交通基礎設施的建設方面體現新能源汽車發展的要求,「供給側」要有前瞻性。在發展智慧道路的同時,也要發展信息、能源、安全一體化的新型基礎設施。

除此之外,關積珍表示,新能源汽車的發展路線圖要更加清晰和明確。基礎設施和能源供應網絡的建設投入大、周期長,面向新能源汽車發展的基礎設施建設,要與新能源汽車發展的技術路線相吻合。

而對於氫燃料供給體系的建設,衣寶廉建議,可以利用西南水電、西北和東北的風電與太陽能發電,電解水制氫,將氫送入附近天然氣管網,為燃料電池車提供廉價的氫源。此外,還可以發展沿海地區海上風電,電解水制氫,用輸氫管線將純氫送至加氫站供給燃料電池車。同時,制氫的液化工廠也可以用列管車將氫氣送至加氫站。

跨行業、跨領域融合創新和更加開放包容的國際合作是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的時代特徵。對此,徐猛指出,政府機構要鼓勵引導汽車市場開放、合作,促進汽車流通全鏈條協同發展,在與國際市場深度融合中共贏;新能源企業應注重掌握核心技術,在國內外行業標杆的引領下,堅持自主創新、加強品牌意識;高校、科研機構應通過國際合作共推新興的前沿跨領域研究,增強我國新能源科技創新能力。

為推動新能源汽車高質量發展,徐猛還強調,「政府要鼓勵企業承擔一定的節能減排社會責任和行業發展責任,自主調整企業戰略布局,完善並評估新能源汽車及其相關產業的補貼政策,促進汽車消費觀念的改變。」

來源: 《中國科學報》

相關焦點

  • 新能源汽車:未來十五年如何「跑」
    作者丨田瑞穎未來15年是新能源汽車發展壯大的關鍵階段。在戰略大方向的指引下,新能源汽車該如何選擇技術路線,並應對大量退役的動力電池?針對這些關鍵問題,本版展開深入探討。在這場國際「洗牌」競爭中,如何讓中國新能源汽車在智能新賽道上更好地「馳騁」,國家已明確定調。近日,國務院辦公廳印發《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規劃(2021—2035年)》(以下簡稱《規劃》)。
  • 新能源汽車如何「跑」進非限購地帶?
    2020-09-24 03:14:18 來源:中工網-工人日報市場增速下滑,政策與產業積極拓展應用場景新能源汽車如何「跑」進非限購地帶?然而,在新能源汽車行業對政策的熱情背後,也傳遞出市場的焦慮。在行業發展步伐出現放緩的大背景下,拓展新能源汽車的應用場景,讓新能源汽車更多走進像重慶這樣的小客車非限購城市和地區,成為政策與市場共同的選擇。
  • 未來新能源汽車「怎麼跑」?一起來找答案
    「綠牌照」的計程車、公交車、私家車,新能源汽車可以說無處不見,給大家說一個數據,來感受下它在國內的發展速度。2015年,新能源汽車國內產銷量還是30萬輛,2019年已經達到了124萬輛,翻了整整兩番。但是也有很多人擔心,綠色交通飛速發展的同時,汽車的續航能力和充電樁數量能跟得上需求嗎?新能源汽車接下來的發展空間還有多大?
  • 新能源汽車未來可期
    近日,在2020第十二屆中國汽車藍皮書論壇上,與會專家稱,我國新能源汽車產業規模全球領先,產銷量連續五年位居世界首位,目前累計推廣的新能源汽車超過了450萬輛,佔全球的50%以上。中國汽車工業協會副總工程師許海東表示,新能源汽車在今年後幾個月會保持相對穩定的增長,預計今年國內新能源汽車市場銷量為110萬輛。
  • 未來15年,新能源汽車產業如何發展?
    新能源汽車,現在有很多家庭已經在使用了,而且將會有更多的家庭選擇使用。今後前景如何?國務院辦公廳日前印發《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規劃(2021-2035年)》,《規劃》指出,發展新能源汽車是我國從汽車大國邁向汽車強國的必由之路。未來15年,新能源汽車產業將有以下重大變化。
  • 未來15年新能源汽車「怎麼跑」這份文件指明發展新路徑
    未來15年新能源汽車「怎麼跑」?對於我國來說,發展新能源汽車是從汽車大國邁向汽車強國的必由之路,也是應對氣候變化、推動綠色發展的戰略舉措。2010年以來,我國新能源汽車以年均翻一番的速度快速增長,2019年,新能源乘用車銷售106萬輛,連續5年位居世界首位。隨著《節能與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規劃(2012—2020年)》的結束,我國新能源汽車產業該怎麼發展?
  • 廣汽新能源:未來汽車是 EV+ICV
    今年6月16日,廣汽新能源埃安V上市,純電續航達600公裡,售價15.96萬~23.96萬元,使用快充2個小時就能充滿電。20多年間,純電動汽車的續航裡程、性價比和使用便捷性遠遠超過人們的想像,而且在很多方面已經超越傳統燃油車——這讓大多數人對未來汽車充滿期待。對於未來汽車,廣汽新能源正在進行前瞻性布局和規劃,消除用戶痛點,帶來更多甜點,這也是企業的社會責任。
  • 新能源汽車前景如何?
    今年雖然受疫情、補貼減弱等因素影響,新能源汽車銷量並未大幅下降,業內預計明年可能會有「驚喜」。隨著《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規劃(2021~2035年)》發布,產業發展的路線圖日漸明晰。新能源汽車前景如何、未來充電與換電模式將如何發展、如何更多依靠市場的力量解決產業發展難題?
  • 新能源汽車能否成為未來新寵
    為推動新能源汽車產業實現高質量、可持續發展,2019年,工業和信息化部會同有關部門起草了《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規劃(2021-2035年)》(徵求意見稿),對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作出了明確的規劃。日前召開的國務院常務會議通過了《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規劃》,此規劃獲批通過,將對我國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帶來哪些推動作用?在國家消費政策的鼓勵和刺激下,新能源汽車能否成為未來消費新寵?
  • 新能源汽車未來可期,增程式技術到來,續航不再是問題
    未來是一個電氣化時代,在未來的汽車市場上,新能源汽車才是發展的趨勢,其實早在2009年的時候,國家就已經提出了新能源汽車的發展目標,我們就在汽車市場上看到了最新一批的新能源汽車,只不過是第1批新能源汽車的優勢比較少,主要還是依賴於當時的政策和補貼,才導致市面上出現了大量的新能源汽車
  • 未來會不會是純電動新能源汽車的天下?
    ,國內前有小鵬,理想等新勢力造車,後有格力董大姐入主珠海銀隆,去年恆大也搞了個恆大新能源汽車。現華為也準備入住並採用採用三元鋰電池作為智能汽車的新能源技術方向。未來新能源汽車必然會佔領半邊天。小編認為有以下幾點純電動新能源會成為未來的發展趨勢。1、無汙染 新能源汽車是指採用非常規的車用燃料作為動力來源(或使用常規的車用燃料、採用新型車載動力裝置),綜合車輛的動力控制和驅動方面的先進技術,形成的技術原理先進、具有新技術、新結構的汽車。
  • 未來15年新能源汽車「怎麼跑」?這份文件指明發展新路徑
    新能源汽車已成為全球汽車產業轉型發展的主要方向,也是促進世界經濟持續增長的重要引擎。對於我國來說,發展新能源汽車是從汽車大國邁向汽車強國的必由之路,也是應對氣候變化、推動綠色發展的戰略舉措。2010年以來,我國新能源汽車以年均翻一番的速度快速增長,2019年,新能源乘用車銷售106萬輛,連續5年位居世界首位。
  • 新能源汽車技術進展及未來趨勢
    中國電動汽車百人會論壇(2021)將在2021年1月15-17日在釣魚臺國賓館召開。11月26日,百人會就論壇舉辦事宜舉辦了媒體溝通會,會上,中國電動汽車百人會副理事長歐陽明高院士介紹了新能源汽車技術進展及未來趨勢。
  • 扶持政策頻出,新能源汽車未來市場究竟如何?
    2020年第七屆全球汽車人才聯合年會暨「中國擁抱世界」汽車產業創新論壇如期舉行。根據會議配配車小編總結了一下:今年下半年新能源汽車市場出現相對穩定正增長,預計到2025年,新能源汽車佔整體汽車銷量比例可達20%。
  • 新能源汽車下鄉 看北汽新能源如何「入鄉隨俗」?
    這與今年以來新能源汽車行業持續出臺一系列鼓勵政策不無關係,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是新能源汽車下鄉活動。7月15日,工業和信息化部、農業農村部、商務部聯合下發《關於開展新能源汽車下鄉活動的通知》(以下簡稱《通知》),於7月至12月開展新能源汽車下鄉活動。
  • 小螞蟻能否在微型新能源汽車市場贏得未來
    小螞蟻作為微型新能源汽車產品,想要在其市場中取得一定的銷量,並在未來市場中佔有一席之地,就一定要有超越同級汽車產品的優勢,今天我們就來看看這款奇瑞小螞蟻的在各方面的表現能否助力這款汽車在微型新能源汽車市場贏得未來?
  • 男子買新能源汽車,跑200公裡就沒電,蹲路邊嗑瓜子
    要不要買新能源汽車一直是一個爭議比較大的話題,有人認為新能源汽車只充電不燒油,能夠降低用車成本,買車首選新能源汽車。也有些人認為目前的新能源技術還不成熟,新能源續航裡程有限,在城市裡行車最多跑200多公裡就沒電了,最好不要買新能源汽車。
  • 充三分鐘跑700公裡,新能源汽車迎來大改革
    現在的新能源汽車也許可以說是最相關的交通工具,現在的汽油價格上漲了,有時汽油的價格即使下降,也會在上升後下降,我會反覆看,最後每年都在增加,所以對家庭來說加油也是一種負擔,不是富裕的家庭,而是富裕的家庭的人,當然是少數派,還是普通的家庭多。
  • 頭條|未來15年新能源汽車「怎麼跑」,這份文件指明發展新路徑
    對於我國來說,發展新能源汽車是從汽車大國邁向汽車強國的必由之路,也是應對氣候變化、推動綠色發展的戰略舉措。2010年以來,我國新能源汽車以年均翻一番的速度快速增長,2019年,新能源乘用車銷售106萬輛,連續5年位居世界首位。隨著《節能與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規劃(2012—2020年)》的結束,我國新能源汽車產業該怎麼發展?
  • 新能源車的未來:下一個15年,新能源汽車產業加速跑
    編前:新能源汽車是全球汽車產業轉型升級、綠色發展的主要方向,也是我國汽車產業高質量發展的戰略選擇。2012年,國務院發布了《節能與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規劃》,聚焦節能與新能源汽車兩方面,為上一個8年的發展提供了重要的支撐與引導。如今,站在「十三五」收官之年的重要節點,上一版規劃的目標任務多數已經順利完成,新階段和新時期的產業頂層設計呼之欲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