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科院三所大學的分布,告訴你國家科學中心為何是上海合肥和北京

2021-01-04 何言不語

我國目前有三大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分別在上海、合肥和北京。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被業內稱作「科研皇冠上的明珠」,被各大城市所追崇。對於上海、北京的入圍,多數人認為在情理之中。但合肥的當選,不少城市表示不服。然而,你要是看懂了中國科學院高校的布局,或許就不會有這樣的看法了。

上海張江

據悉,我國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由國家科技部和發改委認定,建設科學中心是中科院為主導,所以,建設的關鍵在中科院。那你對中科院了解多少?

中科大先研院

中科院是國務院直屬事業單位,在行政級別上與教育部平級。她下轄100多個直屬法人事業單位性質的研究所、兩所大學(中科大和國科大)和共建單位(包括一所共建大學——上海科技大學)等多家機構。在合肥的中科大成立於1958年,位於北京的國科大由1978年成立的中科大研究生院發展而來。

在人才培養上,中科院採用科教融合的政策,中科院各研究所(院、臺、站、中心)招生時在兩所大學之一名下報名,學籍由兩所大學之一管理、學位由兩所大學之一頒發。可以說,「科教融合」是中科大和國科大培養人才最大的特色,依託各個研究所培養研究生,研究生院承擔基礎課和專業課的教學工作,研究所負責學生的科研實踐和學術指導。

其中大部分研究所與國科大融合,少部分(金屬所、長春應用化學研究所、合肥物質科學研究院、紫金山天文臺、南京天文儀器研製中心、南京地質古生物所、蘇州納米所、蘇州醫工所等)與中科大融合。

現在知道中科大和國科大為什麼厲害了吧,這次的國家綜合科學中心建設的重任,責無旁貸地落到了中科院,其實中科院早就為了這三個國家科學中心,做好了準備工作。

首先,我們來看一下北京,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設在北京懷柔。2004年中科院就開始建設國科大雁棲湖校區,蓋校區座落在懷柔雁棲湖風景區,依山傍水、風景優美; 先期在這裡建設國科大,不顯山不漏水,不少人還覺得距離市區偏遠。這次把北京國家科學中心重點搞到了這裡。北大等名校才反應過來,趕緊開始拿地建設,遠遠地落在了國科大後面。

上海科技大學

再看上海,國家綜合科學中心設在了張江,2013年創建的中國科學院與上海聯手新辦的上海科技大學選址就在張江高科技園中區,是建設中的張江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的重要組成部分和核心區域。

至於合肥,她和中科大的依存關係就更不用說,可以說沒有中科大就沒有今天的合肥。早在2014年中科院啟動"率先行動"計劃,優先啟動了中科院大科學中心的建設。其中,由合肥物質科研院和中科大聯合申請獲批的"中科院合肥大科學中心",其主要目的就是要推動合肥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的建設。那麼早就開始謀劃,有了中科院的支持,合肥自然應該當選。

從上可見,中科院為三大綜合國家科學中心的建設,早已在下一盤大棋。三城市的當選,都是經過深謀遠慮和科學決策,再有城市爭論合肥是否夠格,只能是自取其辱。

相關焦點

  • 合肥為何躋身四大國家綜合性科學中心行列?這個數據真的很牛!
    前不久科技部等五部委下文,明確深圳為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在此之前,中國已經建設成三個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分別是上海張江,北京懷柔,合肥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只有一所985大學的合肥,為何躋身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
  • 合肥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啟動建設大健康研究院
    記者從4月30日下午召開的2020年安徽省「抓創新、抗疫情、促六穩」科技成果發布暨線上交易會上獲悉,中科院與安徽省將合作共建合肥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大健康研究院,開展多學科交叉的協同攻關,致力於提升我國生物安全領域的科技攻關和產業化能力,並加強國際合作建設全球大健康創新網絡的重要節點。
  • 合肥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和中科大技術研究院集中簽約
    據微博大V@張弦哥爆料:合肥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人工智慧研究院、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先進技術研究院集中簽約。2019年9月22日,合肥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人工智慧研究院組建實施方案論證會暨合肥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專家諮詢委員會(信息領域)諮詢會議在合肥召開,標誌著合肥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人工智慧研究院正式啟動建設。
  • 南京有多大機會成為國家中心城市和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
    文件內容提及南京12次,蘇州8次,徐州和無錫各3次。這四個城市毫無疑問算是江蘇十四五重點發展的區域。今天我們聊一下南京,國家中心城市和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有多大機會?首先,國家中心城市。目前我國共有9個國中,華東區域已經有上海。南京的可能性很小,因為地理位置決定了南京缺乏經濟輻射和帶動作用,畢竟國家中心城市不是為了做大做強,而是出於經濟發展的帶動作用。
  • 我國「中科院系」3所大學盤點:2所為頂尖985高校,1所為雙非牛校
    中科院,我國自然科學的最高學術機構,被譽為我國高等研究人才培養的頂尖學府,其培養的科研人才在我國重大科技任務中發揮了關鍵和中堅作用,並作為我國科技界的代表活躍在國際科技前沿。目前,中科院系共有3所大學:中國科學院大學、中國科學技術大學,上海科技大學。其中,前兩所為中科院直屬,後面一所為中科院與上海市人民政府共建。
  • 合肥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啟動建設地球和空間前沿研究基地
    來源:新華網新華社合肥7月16日電(記者徐海濤)記者從安徽省發改委獲悉,作為合肥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的重要協同創新交叉研究平臺,地球和空間科學前沿研究中心項目日前啟動建設。該項目將建設38個功能實驗室,在深地、深空和氣候環境變化等領域開展探測和研究,目標是建成引領我國地球和空間科學發展的前沿與應用研究基地。地球和空間科學前沿研究中心是國家發展改革委批覆建設的中科院「十三五」科教基礎設施之一,也是合肥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的重要組成部分。
  • 合肥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
    濱湖科學城將打造四個「新高地」,即打造成高質量發展新高地、圍繞科技創新新高地、現代城市建設新高地和內陸改革開放新高地。《合肥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實施方案(2017-2020年)》提出要建設國家實驗室、重大科技基礎設施集群、交叉前沿研究平臺、產業創新平臺、「雙一流」大學和學科「2 8 N 3」多類型、多層次的創新體系。2:就是指爭創量子信息科學國家實驗室,積極爭取新能源國家實驗室。
  • 中科院為何要集全院之力打造國科大,只因中科大在安徽不在北京?
    但是說到中國科學院大學,有人經常會將其與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弄混。有的人會說,中科院已擁有中科大這所貴為C9的全國重點大學,為何還要創辦性質類似的中國科學院大學呢?更何況中國科學院大學起源於中國科學技術大學研究生院,與中科大同屬於中國科學院直屬。
  • 合肥建設五大研究院 打造科學中心「三大核心片區」
    據合肥晚報報導,2017年1月,合肥繼上海張江之後獲批成為第二個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三年來,合肥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聚焦信息、能源、健康、環境四大領域,堅持「尖端引領、集中布局」原則,發揮「基礎研究領先、應用研發見長」優勢,聚焦重點、精準發力,科學中心創新體系不斷完善,具有世界影響力的創新成果競相湧現,尖端科技與新興產業深度融合態勢逐步增強。
  • 白春禮:中科院參與五大國家創新高地建設成效顯著
    孫自法 攝中新網北京1月17日電 (記者 孫自法)中國科學院院長白春禮院士17日表示,該院積極參與北京、上海國家科技創新中心(科創中心)和合肥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以及粵港澳大灣區國際科技創新中心、雄安新區規劃建設發展,總體來看,這五大國家創新高地建設都取得顯著成效。
  • 深圳正式獲批建設全國第四個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
    我國目前已經建成的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有3個,分別是北京懷柔、上海張江和合肥,自從2017年北京懷柔綜合性科學中心批覆以後,關於我國第四個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的討論一時興起,武漢,南京,西安,成都,廣州等高教強城被認為是下一個潛在的國家綜合性科學中心的候選名單,然而時隔幾年,卻再沒有消息,而就在去年
  • 合肥還有這些大學...
    據介紹,清華合肥院二期項目將建設清華公共安全科教基地和研發總部,打造國家級公共安全技術創新先導區、公共安全產業發展示範區、公共安全文化培育引領區。經開區高校三創園(安徽大學三創學院)致力於構建高校院所成果轉化示範園區,此次共有安徽大學、中科院核能安全技術研究所等3家院校12個產業化項目首批入駐。
  • 這四所高校擁有國家研究中心:每年科研經費高達4億
    那麼接下來看看擁有國家研究中心的4所高校都有誰?一、清華大學清華大學位於北京海澱區,是我國工科實力最強的頂尖學府,與北京大學一道被稱為我國高校的「泰山北鬥」,其科研實力和知名度享譽海內外,在國內國外教育界和科研界都具有舉足輕重的地位。在國內,無論是科研成果還是人才培養,清華大學都當之無愧的位於第一梯隊。目前,清華大學擁有北京信息科學與技術國家研究中心。
  • 清華北大哭了,北京的211都哭了,國家數學中心落戶首師大
    國家數學中心,北京的最新落地了,不少網友都說:這好像是去年的事了吧,怎麼你現在出來炒冷飯?的確國家數學中心的確是落地了,各地都落地了,唯獨北京沒有任何消息,這裡面就隱藏著一絲奇妙。 13個國家數學中心,在2020年3月就公布了。
  • 中部崛起新五年:合肥和長沙為何落選國家中心城市
    長沙城市景觀本報記者周慧特約撰稿張賽男北京、上海報導中部幾大省會城市都曾對國家中心城市的定位表現出期待,其中最激烈的「爭奪」在武漢、鄭州、合肥、長沙這四座城市間展開。湖北省社科院副院長秦尊文告訴21世紀經濟報導記者,傳統製造業方面,湖南、湖北和安徽的汽車製造業在全國都有影響力,各有優勢;在高新技術產業方面,武漢東湖高新區的光電子產業全國知名,集成電路等產業正在崛起;合肥和蕪湖的平板顯示產業發展得比較好,而湖南的軌道交通製造也是全國知名,此外湖南還有中聯重科、三一重工這樣的標杆民營企業。
  • 深圳成為中國第四個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該有多少城市黯然神傷?
    近日,科技部等國家五部委聯合下發的最新文件《加強「從0到1」基礎研究工作方案》中明確提出:北京、上海、粵港澳科技創新中心和北京懷柔、上海張江、合肥、深圳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應加大基礎研究投入力度,加強基礎研究能力建設。也就是中國第四個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落戶深圳。
  • 合肥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人工智慧研究院強基探新路
    搭建四大科研平臺、組建高層次研究團隊、與高校科研機構深化戰略合作、牽頭成立產業發展聯盟……作為安徽省和中科院深度合作的重點工程,合肥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人工智慧研究院成立一年來,開展「一院多中心」實體化構建,在場地建設、專家委員會建設、平臺建設、人才隊伍建設等方面取得積極進展。
  • 中科院下屬研究所90餘人離職,為何驚動國務院?
    7月21日,中國科學院官網發布消息稱,國務院辦公廳牽頭成立專項工作組赴合肥調研。為落實中央領導同志重要批示精神,國務院副總理劉鶴聽取中科院有關情況匯報,並要求國務院辦公廳、科技部、中科院等單位成立專項工作組,近日赴中科院合肥物質科學研究院,就其下屬研究所職工離職事件展開深入調研。為何集體離職?
  • 合肥再迎利好消息!合肥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再添「新成員」!
    7月以來,合肥發展的利好消息不斷,合肥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再添「新成員」,地球和空間科學前沿研究中心正式開建;民營經濟發展獲兩個全省第一;全省最大特殊教育學校將於9月1日開學;科大國盾量子技術股份有限公司科創板鳴鑼上市······2020年的合肥,即將迎來更好的發展!
  • 13所國家數學中心花落確定!清華、北大、南開等985遺憾落淚
    終於,今日關於13所國家應用數學中心的事,塵埃落定了,北京的國家數學應用中心公布,13個數學中心名單完全出爐。北京這個國家數學中心可謂姍姍來遲,比別的省份晚了近一年才公布,才揭牌,恐怕其中不少心酸,不少明爭暗鬥,2020年年底,北京國家應用數學中心正式揭牌,由首都師範大學牽頭,另業內人士大吃一驚,牽頭的不是北大清華,也不是中科院,而是一所名不見經傳的非211院校,讓人摸不著頭腦,恐怕這也是晚了一年才揭牌的原因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