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媒體看甘肅】山海偕行:東西部扶貧協作的「福定」故事

2020-12-17 每日甘肅網

  在甘肅省定西市區東山的半山腰上,有一座特別的紀念館。300多年前,清代福州籍官員許珌在此當縣令並長眠在了這片土地上,留下了濟民興學的功德和清正廉潔的官聲,贏得了定西人民的深切感恩和緬懷。

  福州與定西,一處東南海濱,一在西北高原。三年多前,相距2000多公裡的兩個地方攜手前行,在產業、生態、就業等各個領域開展深度協作,先賢開闢的「福定」情誼之路越走越親、越走越寬,見證了中國東西部扶貧協作的生動實踐與豐富成果。

  從「去定西」到「來福州」

  10月中旬,甘肅聚春園福定公司土豆粉條生產線正式投產。在現代化的生產車間內,定西盛產的土豆變成一袋袋水晶粉條銷往福建和全國。作為中華老字號的福州「聚春園」將企業生產模式複製到定西,也將定西特色與福州工藝完美結合。

  這場協作故事要從三年前說起。2017年10月,中央確定由福州市對口幫扶定西市,兩地受命「結親」後,一批批扶貧幹部、技術專家、企業家乘著「福定」協作的東風去往定西。

  「這條先進生產線的落地,有望助推整條產業鏈升級。」甘肅聚春園福定公司常務副總經理賀慶銀介紹,以前當地的土豆加工多是作坊式的,規模小、技術落後、競爭力差,如今全面達產後可實現年產馬鈴薯粉絲、粉條2000多噸,年營業收入5000多萬元,帶動約1000戶種植戶增收。

  從食品、藥材到服裝行業,類似的協作項目已在定西遍地開花,成為當地產業轉型升級的孵化器、助推器。福州倉山區赴定西臨洮縣的掛職幹部趙朝暉說:「產業振興是脫貧致富的關鍵支撐,是扶貧幹部的重任所在。」

  2019年,建檔立卡貧困戶李桃花成了甘肅榕發服裝智造有限公司的一名員工。這是由福建春暉服裝科技有限公司與臨洮縣農投公司合作成立的東西部協作扶貧項目,引進福州的管理模式、技術人才和自動化流水線,吸納了150多名當地勞動力。

  「我在這裡學會了服裝車邊手藝,每個月掙三四千元,不僅工作環境好還離家近。」李桃花說,以前跨省外出打工,既照顧不了小孩,收入也不穩定,是「福定」協作給她的生活帶來了「福音」。

  三年多來,在東西部扶貧協作的牽引下,「去定西」的承諾讓100多個扶貧車間在定西拔地而起,帶動困難群眾實現家門口就業增收。同時,「來福州」的召喚也讓更多定西青年走出大山,既鼓了腰包更長了見識。

  去年,27歲的張剛剛和妻子馬金芳進入位於福州長樂的福建東龍針紡有限公司。一年多的時間,張剛剛從基礎工成為技術骨幹,每個月收入7000多元,妻子作為打樣輔助工每月也能掙4000多元。夫妻倆說,在這裡幹一個月抵得上在老家幹一年。

  「定向、定崗、定製」,就業扶貧的精準化設計讓越來越多定西青年來到福州。據統計,福州市人社部門已累計組織輸轉定西貧困勞動力來榕就業13972人次,人均月收入達4500元,直接帶動3萬多貧困人口脫貧。

  從綠起來到富起來

  入冬後的西北高原寒冷襲人,而位於定西市北部山區的幾座山頭卻依然鬱鬱蔥蔥,成片的雲杉和油松在黃土中傲然挺立。

  很難想像,如今這片長勢良好的「福州林」曾是一片不毛之地。由於地處黃土高坡,水土流失嚴重,定西曾以「十年九旱,廣種薄收」而聞名。因為生態惡化,過去不少定西山區農民連日用柴火都難以保證。

  福州市在深入考察調研後認為,要解決定西的深度貧困問題,必須將生態治理作為重點,為老百姓拔掉「窮根」。2017年3月,福州與定西東西扶貧協作水土流失綜合治理的生態林項目啟動,福州先後派出高校、林業、水利等多部門專家和技術人員赴定西造林添綠。

  福建農林大學林學院教授張國防便是其中一位造林專家,他將閩西山區縣長汀的水土流失治理經驗帶到了定西。「長汀的紅壤區與定西的黃土坡自然條件不同,但把增綠與增收、生態與生計有機統一起來的做法是一樣的。」張國防說。

  種植耐旱樹種,增施有機肥,建設水利設施……幾經試驗後,生態林存活率高達98%,曾經光禿禿山頭逐漸綠了起來。同時,生態林的建設也催生了育苗、護林、水利施工等需求,給當地老百姓帶來了增加務工收入的機會。

  安定區石泉鄉呂坪村的劉淑梅是建檔立卡貧困戶,以前靠務農和打零工維持一家老小生計,忙活一年也就1萬餘元的收入。去年,夫妻兩人開始在「福州林」務工,因為表現良好被穩定聘用,每人每月工資3000多元,一年算下總收入超過了8萬元。

  像劉淑梅這樣的受益貧困戶不在少數。「福州林」副場長包小蘭介紹,生態林惠及退耕還林118戶,戶均增收11633元;開發公益性崗位吸納6名建檔立卡貧困戶,戶均年增收8000元;帶動9戶貧困戶育苗21畝,每畝年增收1655元;吸納390戶貧困戶參與造林務工,戶均年收入3280元。

  「種樹就是造水,造水就是造錢。」張國防說,通過四期工程,福州在定西建設生態林兩萬畝以上,在發揮生態效應的同時,更努力把樹木「種」出財富。

  目前,「福州林」正在探索林下經濟發展,嘗試套種水果、中藥材和培養蜜源花養蜂等模式,讓短期經濟效益與長期生態效益相結合,讓「搖錢樹」效應可放大、可持續。張國防說,未來計劃通過「合作社+基地+農戶」模式,推動林下經濟規模化、規範化、品牌化發展,惠及更多定西百姓。

  從手牽手到心貼心

  11月3日,一場盛大的集體婚禮在福州工人文化宮廣場上舉行。其中,10對在榕工作的定西新人應邀參加,在福州傳統「喜娘」的喝彩聲中踏上紅地毯。來自隴西縣鞏昌鎮的汪富剛說:「沒有東西部扶貧協作,我就不可能來福州就業,就沒機會認識現在的妻子。這樣的幸福場景我會銘記一輩子!」

  隨著「福定」兩地產業協作、人員往來越來越頻繁密切,福州和定西兩地工會組織聯手,動員社會力量廣泛參與,持續拓寬幫扶領域和內容,著力為定西市來榕務工人員提供更多人文關懷,目前累計幫扶定西職工3409人次以上。

  對於定西職工迫切的技能提升需求,工會組織師徒「一對一」結對子。「來福州後,公司安排陸雲擔任我師傅,他在生活上幫我儘快融入,在技術上更是有求必應。」福建騰龍鞋業公司的定西職工侯訪明說,「有了師傅的傳幫帶,我工作上手很快,收入也穩步提高,很快就緩解了家庭債務,感覺日子越來越有奔頭。」

  今年初新冠肺炎疫情來襲,為確保定西務工人員安全返崗,福州市與定西市人社部門精準對接,在全國率先開通扶貧返崗免費定製高鐵專列,「點對點、一站式」幫助3810名定西貧困勞動力安全、快速返榕就業。

  隨著脫貧攻堅進入收官階段,福州市堅持不獲全勝、絕不收兵,兩地扶貧協作正向最後的「硬骨頭」衝刺。目前,定西通渭縣和岷縣由於惡劣的自然條件仍未脫貧摘帽,還有8個村被國務院扶貧辦列為全國掛牌督戰村。為此,福州市積極整合黨、政、企、社各方力量加大扶持力度,「一對一」「多對一」掛圖作戰,確保如期完成脫貧目標任務。

  10月中旬,剛剛履新的福州市委書記林寶金率團來到定西,他說,多年的對口幫扶,兩地積累了豐富實踐經驗,錘鍊了過硬幹部隊伍,結下了深厚山海情誼,為全方位推動高質量發展超越注入了強大動力。越是最後關頭,越不能鬆勁。

  據統計,定西貧困人口已從2016年底的46.36萬人下降到2019年底的4.16萬人,貧困發生率已從17.65%下降到1.58%。福州與定西的生態扶貧經驗被世界銀行、聯合國糧農組織等機構評為「聯合國全球減貧案例」之一。

  「對標定西所需,傾盡福州所能」,三年多來的「福定」扶貧協作因地制宜、穩步推進,共實施項目700多個,取得了良好成效。從全面幫扶到精準施策,從對標所需到聚焦難點,「福定」之間扶貧協作既保持力度,更體現溫度。

  「老百姓的笑容就是對我們的最大褒獎。」這句在福州、定西兩地扶貧幹部中廣為流傳的話,道出了「福定」扶貧協作成功經驗的重要「心得」。從手牽手到心貼心,「福定」協作之路上的精彩故事和動人情緣仍在繼續。(記者 塗洪長 鄧倩倩)

相關焦點

  • 山海偕行:東西部扶貧協作的「福定」故事
    三年多前,相距2000多公裡的兩個地方攜手前行,在產業、生態、就業等各個領域開展深度協作,先賢開闢的「福定」情誼之路越走越親、越走越寬,見證了中國東西部扶貧協作的生動實踐與豐富成果。  從「去定西」到「來福州」  10月中旬,甘肅聚春園福定公司土豆粉條生產線正式投產。在現代化的生產車間內,定西盛產的土豆變成一袋袋水晶粉條銷往福建和全國。
  • 一粒粒土豆如何變成一袋袋水晶粉條——東西部扶貧協作的「福定...
    ▲甘肅聚春園福定公司的土豆粉條生產線上,定西員工正在接受培訓(9月14日攝)。新華社北京11月18日電(記者塗洪長、鄧倩倩)11月18日,《新華每日電訊》刊載題為《山海偕行:東西部扶貧協作的「福定」故事》的報導。在甘肅省定西市區東山的半山腰上,有一座特別的紀念館。
  • 山海協作 共奔小康——南方日報與貴州日報聯動報導東西部扶貧協作
    開展東西部扶貧協作和對口支援,是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為實現脫貧攻堅做出的重大戰略部署。近日,南方日報與貴州日報共同發起「山海協作·共奔小康」聯動報導,雙方16名記者組成聯動採訪團深入畢節、黔南兩地東西部扶貧協作一線,記錄跨越山海、攜手攻堅的戰貧圖景,探尋消除貧困的中國密碼。
  • 【山海同行·決勝今朝】東西部扶貧協作「6+1」省級媒體山東採訪團...
    【山海同行·決勝今朝】東西部扶貧協作「6+1」省級媒體山東採訪團走進普定縣 2020-08-31 17:54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奔赴下一場「山海」——喚醒東西部扶貧協作路上的「寶藏鄉村」
    這是綜藝節目《寶藏般的鄉村》預告片中的片段,該節目通過選取浙江東西部扶貧、山海協作的對口地區,以真實視角再現脫貧鄉村的民俗風情。日前,《寶藏般的鄉村》舉行開播發布會,宣布該節目將於12月20日正式上線。當時光列車緩緩駛過2020年,脫貧攻堅也將迎來收官。
  • 山海情深 圓夢小康 遼黔推進東西部扶貧協作
    1996年,黨中央、國務院作出東西部扶貧協作的戰略部署,確定遼寧省大連市對口幫扶貴州省六盤水市。自此,因著共同的歷史使命,兩地跨越千山萬水,心手相牽,共同在圓夢小康的路上砥礪奮進。扶在真心,扶在真情,扶在真事,扶在實事。
  • 「山海同行·決勝今朝」主題採訪團走進我市 感受東西部產業協作成果
    「山海同行·決勝今朝」主題採訪團走進我市 感受東西部產業協作成果 2020-08-29 21:11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媒體
  • 甘肅東西部扶貧協作 產業合作等重點指標實現新突破
    【走向我們的小康生活·決戰決勝脫貧攻堅】  瞄準需求抓對接 跟蹤服務抓落實  今年我省東西部扶貧協作取得新突破  每日甘肅網蘭州訊(新甘肅·甘肅日報記者王朝霞 洪文泉)今年,我省把東西部扶貧協作納入「5+1」專項提升行動重點部署
  • 福建音樂人臨夏採風 聚焦廈門臨夏東西部扶貧協作成果
    [新聞頁-臺海網]臺海網12月23日訊 據廈門日報報導 福建音樂人採風團一行人,昨天在臨夏州開展 「構築山海情誼·高歌美麗臨夏」原創歌曲採風活動。廈門市流行音樂協會主席林偉民說,聚焦廈門臨夏東西部扶貧協作成果,此行要用歌曲藝術把「講得好」的扶貧故事變為「唱得好」。
  • 山海情緣結碩果——青島隴南東西部扶貧協作工作高質量推進
    新甘肅·甘肅日報記者 陳多青島,位於黃海之濱的璀璨明珠;隴南,地處秦巴山區的隴上江南。4年前,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印發《關於進一步加強東西部扶貧協作工作的指導意見》,將兩個相距1800多公裡的地區緊緊聯繫在一起,用「東西協作」模式,開啟了助推隴南脫貧之路。
  • 龍田村的脫貧故事——東西部協作扶貧見成效
    也許我們可以從貴州省銅仁市萬山區龍田村的脫貧致富故事中管中窺豹。  2017年以前,萬山區下屬龍田村是一個被稱為窮鄉僻壤的地方,屬於山區一類貧困村。全村一條泥土路是聯繫外界的唯一道路,拿當地村民的話就是「晴天一身土、雨天一身泥」。村裡沒有自來水,大部分時間,供水都要靠政府來送水。村裡沒有任何集體的產業,村民要不外出務工,要不在家務農養家餬口,人均年純收入不到4000元。
  • 東西部扶貧協作的「寧商模式」
    南報融媒體記者 繆越 姚強攝   □ 南京市委改革辦、商洛市委改革辦聯合調研組  1996年,根據國務院「八七扶貧攻堅計劃」,江蘇、陝西兩省籤署掛鈎及扶貧開發協議,確定南京與商洛開展掛鈎協作。
  • 三都:跨越山海的情感連線——黃埔區東西部協作紀實
    黃埔區自2017年幫扶三都以來,傾心、傾力、傾情開展幫扶工作,堅持 「 幫忙不添亂、扶貧不圖名、實幹見真情 」,跨越山海,真金白銀投入三都,截止2020年,累計投入各類幫扶資金3億元。今年3月,三都縣實現脫貧摘帽,提前一年取得了脫貧攻堅的決定性勝利,水族實現整族脫貧。
  • 扶貧有成效 「民天」更美好
    日前,在海峽農副產品物流中心蔬菜批發市場,來自甘肅定西的王小龍正忙著為貨車司機驗單。來榕的50天裡,一張張單據在這名定西小夥手中流轉,這讓他的新生活忙碌且充滿希望。  今年是決戰決勝脫貧攻堅收官之年,在東西部扶貧協作中,福州國企是不容小覷的重要力量。他們積極發揮國企優勢,以就業扶貧、消費扶貧、產業扶貧為抓手,推動扶貧協作取得豐碩成果。
  • 「東風」吹來「滿園春」——東西部扶貧協作助攻漳縣農牧產業結碩果
    &nbsp&nbsp&nbsp&nbsp東西部扶貧協作的「東風」吹醒了漳縣這個向來深居大西北的「寶藏男孩」,也吹開了漳縣特色農牧產業的「滿園春色」。近年來,漳縣依託得天獨厚資源優勢,緊緊抓住東西部扶貧協作機遇,不斷優化產業結構,積極培育壯大特色優勢產業,有效助力了全縣脫貧攻堅的順利完成。
  • 廈門、甘肅、寧夏三地探索對口扶貧協作新模式
    廈門、甘肅、寧夏三地探索對口扶貧協作新模式 發布時間:2021-01-02 23:41:37      來源:經濟日報   廈門、甘肅、寧夏三地探索對口扶貧協作新模式
  • 發揮東西部扶貧協作作用,創新就業扶貧機制——「點對點」服務...
    羅秀平是江蘇鹽城濱海縣界牌鎮衝邊村建檔立卡貧困戶,通過鎮裡組織的免費培訓,她來到康瑞日用品公司開在村裡的扶貧車間上班,一年收入3萬多元。一人就業,全家脫貧;就業扶貧是最直接的脫貧方式之一。各地區各部門優先支持貧困勞動力務工就業,江蘇、福建、廣東等地深化東西部扶貧協作,創新就業扶貧機制,「點對點」幫助貧困勞動力有序返崗。
  • 廈門、甘肅、寧夏三地探索對口扶貧協作新模式 東西協作更精準更...
    東西部扶貧協作是打贏脫貧攻堅戰的大舉措,也將東南沿海的廈門與西北內陸的甘肅臨夏州、寧夏連接在一起。面對自然環境惡劣、產業基礎薄弱的幫扶對象,廈門這些年的對口支援幫扶工作是如何開展的?經濟日報記者日前前往廈門、甘肅、寧夏等地,了解三地協作的創新嘗試。
  • 友誼之花越開越盛 發展碩果越結越多 武義—嘉陵東西部扶貧協作...
    8月5日上午,武義—嘉陵東西部扶貧協作聯席會議在我縣清水灣溫泉度假村舉行。
  • 福州·定西東西部教育扶貧協作結碩果
    儘管已結束支教回到福州,倉山區東升小學的體育教師林彤升仍然記掛著千裡之外的甘肅定西臨洮西街小學,不時向當地朋友打聽校園足球隊的近況,「日常訓練照常進行,新鮮血液紛紛加入,我也放心了!」  今年秋天,林彤升老師結束支教,離開工作半年的西街小學。而在他身後,一支全新的校園女子足球隊茁壯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