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都:跨越山海的情感連線——黃埔區東西部協作紀實

2020-12-18 靈繡三都

三都水族自治縣是全國唯一的水族自治縣,聚居了全國63%的水族人口,是水族同胞的大本營。黃埔區自2017年幫扶三都以來,傾心、傾力、傾情開展幫扶工作,堅持 「 幫忙不添亂、扶貧不圖名、實幹見真情 」,跨越山海,真金白銀投入三都,截止2020年,累計投入各類幫扶資金3億元。今年3月,三都縣實現脫貧摘帽,提前一年取得了脫貧攻堅的決定性勝利,水族實現整族脫貧。

聚焦短板弱項,增強貧困人口的獲得感

在幫扶項目資金安排上,首要解決的是兩不愁三保障的短板問題。4年來,黃埔區著力在住房保障、易地扶貧搬遷學校和醫院建設等方面集中發力,緊抓脫貧攻堅「三保障」。

「小康不小康,關鍵看住房」,按照東西部協作政策要求,黃埔區籌集財政幫扶資金3831萬元助力三都農村危房改造及住房安全保障,幫扶資金用於建檔立卡貧困戶危房改造2005戶,「三改」328戶,老房整治21戶,給水鄉千萬貧困群眾築起「暖心房」,開啟幸福新生活。

教育、醫療基礎設施建設也是黃埔資金安排的重點,結合三都縣易地扶貧搬遷安置點和深度貧困村的情況,2019年,在城南移民安置點投入1000萬元建成三都黃埔幼兒園,建築總面積達到3690平方米,今年繼續安排200萬元用於幼兒園的教學設備購置,將其打造成整個黔南功能最先進、設施最完善的幼兒園;投入4629萬元建設三都黃埔小學,教學樓建築面積9800平方米及相關附屬工程,預計今年9月份開學使用。2019年投入700萬元建設三都黃埔醫院,今年再安排100萬元用於醫療設備添置;投入365萬元建成大河鎮衛生院住院部大樓,在今年的新冠疫情防控中,該大樓作為全縣疫情防控隔離醫院,對疫情控制發揮了重要作用。此外2020年單獨安排110萬元用於4個深度貧困村的衛生室建設,補齊醫療衛生室的短板。住房安全保障、學校、醫院投入使用,切實增強了貧困人口的獲得感、幸福感。

突出產業扶貧,增強貧困人口的自我發展能力

在不斷聚焦「三保障」等基礎設施建設的同時,財政幫扶安排的項目資金也緊緊圍繞三都扶貧開發的實際,圍繞培育和壯大本地鮮菇、馬尾繡、吉爾斯養羊、貨櫃養魚等特色產業,有針對性的實施精準產業幫扶,在輸血的同時強調造血,2017-2019年,黃埔區合計投入3084萬元用於產業幫扶。截止目前,參與支持的永興農業、吉爾斯養羊、水秀霓裳等6個扶貧車間運行良好,食用菌、水家桑羊等項目已成為三都的重要產業。為建立更好的貧困戶利益聯結機制,部分深度貧困村還將三都庭院經濟的發展模式嵌入幫扶的食用菌產業,以「龍頭企業+合作社+貧困戶」的發展模式悄然形成。2020年繼續統籌各類財政幫扶資金3800萬元用於食用菌、生豬養殖等產業項目幫扶,在壯大農業龍頭企業的同時,切實增強了貧困人口自我發展能力和抵禦風險能力。

強化智志雙扶,提升貧困人口脫貧的綜合素質

為更好地激發少數民族貧困人口內生動力,有效阻斷貧困代際傳遞,黃埔區創新幫扶模式,在區內省級示範高中廣州市第86中學開設黃埔·三都民族班,從2018年3月起至2023年7月止,每年招收50名三都貧困且品學兼優的少數民族應屆初三畢業生,培養至高中畢業。截止目前,已投入1010萬元用於民族班,2020年再投入1078萬元用於黃埔·三都民族班建設。

為提高三都縣職業教育成效,按照「就業一人脫貧一戶」的工作思路,在廣東嶺南現代技師學院開辦「黃埔·三都民族技工班」,分三批每年招收50名品學兼優的貧困家庭應、往屆初中畢業生免費就讀中職專業提高就業技能,並全部由黃埔區推薦到當地優質企業就業,實現畢業即就業。截止目前,已投入272萬元,2020年再劃撥250萬元用於黃埔·三都技工班建設。去年國務院人社部從各地上報的扶貧事例中篩選出60個典型事例提供社會公眾進行點讚,「黃埔三都民族技工班」獲得點讚前12名,被評為東西部扶貧協作兩省優秀幫扶案例。

凝聚幫扶力量,攜手並肩同奔小康

在黃埔區的大力支持下,幫扶四年來,推動實現了廣東172家企業與三都146個貧困村結成「一企一村」幫扶關係,68個深度貧困村實現結對幫扶全覆蓋,截至2020年6月中旬,社會幫扶捐資捐物共計2680萬元。三都縣44所學校與黃埔區44所學校結對,三都縣24所醫院與黃埔區6所醫院結對,並在人才支援、技術指導、捐資捐物等方面真幫實扶開展工作,實現了黃埔·三都教育和醫療「組團式」幫扶全覆蓋。社會各界積極參與扶貧,多渠道擴大扶貧資源,從不同領域匯聚扶貧合力,讓貧困村與發達地區的聯繫互動加強、進一步激發貧困群眾的開放意識、發展意識、內生動力,結成了「政府主導、街鎮結對、村村結對、企村結對、行業結對」的多層次多領域東西部大扶貧格局。

其作始也簡,其將畢也必巨。站在新的歷史起點,黃埔區將進一步攜手三都,立足脫貧成果的鞏固,著力打造有底氣、有顏值、有產業、有鄉愁、有希望的新鄉村,加快鄉村振興,不斷開創三都趕超跨越發展的新篇章。

來源:縣融媒體中心 作者:周偉

相關焦點

  • 山海協作 共奔小康——南方日報與貴州日報聯動報導東西部扶貧協作
    開展東西部扶貧協作和對口支援,是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為實現脫貧攻堅做出的重大戰略部署。近日,南方日報與貴州日報共同發起「山海協作·共奔小康」聯動報導,雙方16名記者組成聯動採訪團深入畢節、黔南兩地東西部扶貧協作一線,記錄跨越山海、攜手攻堅的戰貧圖景,探尋消除貧困的中國密碼。
  • 麗水市龍泉市·廣元市昭化區東西部扶貧協作紀實
    仗劍走昭化 龍泉傾愛心 麗水市龍泉市·廣元市昭化區東西部扶貧協作紀實     在浙江龍泉傾心幫扶下,2019年4月昭化區成功退出國家貧困縣序列;2019年12月,昭化區代表浙川兩省高質量通過國家東西部扶貧考核,並連續兩年取得四川省東西部扶貧協作考核「好」的最高等次。農村電商、組團式醫療、山區稻漁綜合種養等經驗在全國推廣。
  • 「山海同行·決勝今朝」主題採訪團走進我市 感受東西部產業協作成果
    「山海同行·決勝今朝」主題採訪團走進我市 感受東西部產業協作成果 2020-08-29 21:11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媒體
  • 奔赴下一場「山海」——喚醒東西部扶貧協作路上的「寶藏鄉村」
    這是綜藝節目《寶藏般的鄉村》預告片中的片段,該節目通過選取浙江東西部扶貧、山海協作的對口地區,以真實視角再現脫貧鄉村的民俗風情。日前,《寶藏般的鄉村》舉行開播發布會,宣布該節目將於12月20日正式上線。當時光列車緩緩駛過2020年,脫貧攻堅也將迎來收官。
  • 山海情深 圓夢小康 遼黔推進東西部扶貧協作
    1996年,黨中央、國務院作出東西部扶貧協作的戰略部署,確定遼寧省大連市對口幫扶貴州省六盤水市。自此,因著共同的歷史使命,兩地跨越千山萬水,心手相牽,共同在圓夢小康的路上砥礪奮進。扶在真心,扶在真情,扶在真事,扶在實事。
  • 【山海同行·決勝今朝】東西部扶貧協作「6+1」省級媒體山東採訪團...
    【山海同行·決勝今朝】東西部扶貧協作「6+1」省級媒體山東採訪團走進普定縣 2020-08-31 17:54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東呼西應奔小康 廣州黃埔區對口幫扶縣市全部脫貧摘帽
    ——   東呼西應奔小康   本報記者 龐彩霞 通訊員 鍾 燚  廣東清遠連洲坪公路通車了,村民致富的「攔路虎」消失了;「黃埔三都民族技工班」的同學們正紮實學好技能、練好本領,助力黔貨出山;廣州生物島廠房天台的光伏電站吸熱發電,為西藏波密縣玉許鄉送去源源不斷的收益;新疆疏附縣託克扎克鎮衛生院,援疆幹部為即將投入使用的新大樓做著最後的準備
  • 守望相助同袍情 津慶同心奔小康——慶陽市東西部扶貧協作工作紀實...
    守望相助同袍情 津慶同心奔小康——慶陽市東西部扶貧協作工作紀實(上)  隴東報記者 丁豔 通訊員 李巖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長遠看,東西部扶貧協作要立足國家區域發展總體戰略,深化區域合作,推進東部產業向西部梯度轉移
  • 【中央媒體看甘肅】山海偕行:東西部扶貧協作的「福定」故事
    三年多前,相距2000多公裡的兩個地方攜手前行,在產業、生態、就業等各個領域開展深度協作,先賢開闢的「福定」情誼之路越走越親、越走越寬,見證了中國東西部扶貧協作的生動實踐與豐富成果。  從「去定西」到「來福州」  10月中旬,甘肅聚春園福定公司土豆粉條生產線正式投產。在現代化的生產車間內,定西盛產的土豆變成一袋袋水晶粉條銷往福建和全國。
  • 福建音樂人臨夏採風 聚焦廈門臨夏東西部扶貧協作成果
    [新聞頁-臺海網]臺海網12月23日訊 據廈門日報報導 福建音樂人採風團一行人,昨天在臨夏州開展 「構築山海情誼·高歌美麗臨夏」原創歌曲採風活動。廈門市流行音樂協會主席林偉民說,聚焦廈門臨夏東西部扶貧協作成果,此行要用歌曲藝術把「講得好」的扶貧故事變為「唱得好」。
  • 山海協作 溫州實踐丨泰順-鹿城百花齊放春滿園 山呼海應新跨越
    陸海聯動,山海交響,兩地跨越100多公裡的「牽手」,已經持續13年,成為雙方發展樂章中不可分離的音符。念好「山海經」,唱好「協作曲」。百花齊放春滿園,兩地全面打造「全方位、多層次、寬領域」的山海協作升級版,不斷拓寬協作領域、搭建產業平臺、提升民生品質,迸發出山呼海應的大能量。
  • 跨越山海攜手攻堅奔小康
    山海相約,職業教育大展身手 「如果不是國家的職業教育東西協作行動計劃,我可能永遠沒有機會走出大山。」2017級無錫汽車工程高等職業技術學校大理籍學生李紅斌說,「我希望畢業後能回到大理做一名職校教師,讓更多的學生走出大山。」
  • 山海偕行:東西部扶貧協作的「福定」故事
    三年多前,相距2000多公裡的兩個地方攜手前行,在產業、生態、就業等各個領域開展深度協作,先賢開闢的「福定」情誼之路越走越親、越走越寬,見證了中國東西部扶貧協作的生動實踐與豐富成果。  從「去定西」到「來福州」  10月中旬,甘肅聚春園福定公司土豆粉條生產線正式投產。在現代化的生產車間內,定西盛產的土豆變成一袋袋水晶粉條銷往福建和全國。
  • 「聚焦東西部扶貧協作」跨越山海心相連 攜手共畫「同心圓」
    近日,由丹寨縣融媒體中心牽線搭橋,浙江寧圍環境服務有限公司,與丹寨縣排調鎮排結村結成了長期幫扶對子,進一步搭建東西部扶貧協作橋梁,助推脫貧攻堅與鄉村振興有效銜接,用實際行動詮釋杭州和丹寨的山海相連、手足情深。
  • 舟山市殘聯來達開展東西部殘疾人扶貧協作交流
    11月10日至13日,浙江省舟山市殘聯工作人員前往我市萬源、宣漢開展東西部殘疾人扶貧協作交流活動。 舟山市殘聯工作人員先後參觀了萬源浙川東西部扶貧協作茶葉產業基地和硒都嘉木農業有限公司東西部扶貧協作茶葉生產加工基地,詳細了解茶葉生產經營情況;到萬源市精神病醫院進行精神殘疾人康復技術指導;到宣漢縣芭蕉鎮查看了該縣殘疾人劉利國創辦的橄欖、花椒種植示範基地;前往宣漢縣普光鎮調研了宣漢縣殘聯精神病關愛中心,對精神殘疾人康復進行了技術指導。
  • 山海情緣結碩果——青島隴南東西部扶貧協作工作高質量推進
    4年前,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印發《關於進一步加強東西部扶貧協作工作的指導意見》,將兩個相距1800多公裡的地區緊緊聯繫在一起,用「東西協作」模式,開啟了助推隴南脫貧之路。自扶貧協作工作開展以來,依託隴南市的豐富資源和青島市的產業優勢,兩市把產業合作作為脫貧奔小康的核心任務,出臺了《隴南市經濟開發區青島產業園招商引資優惠政策》,為青島企業入隴創造了條件。
  • 跨越千裡的雙城直播助農增收
    主辦方供圖 李剛 攝華龍網-新重慶客戶端12約4日17時訊(記者 連肖)煙臺蘋果牽手巫山戀橙,開啟一場跨越東西的網絡公益助農活動。12月4日,「龍情農意」2020煙臺-巫山東西部網絡公益助農活動,在山東煙臺、重慶巫山兩地同步啟動。
  • 朱煒到沙拉託鄉調研指導東西部協作項目推進情況
    朱煒到沙拉託鄉調研指導東西部協作項目推進情況 2020-06-25 20:17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媒體
  • 東西部扶貧協作的「寧商模式」
    2017年,在中央堅決打贏脫貧攻堅戰的統一部署下,兩市籤訂了《關於進一步加強扶貧協作和經濟合作戰略合作協議》,就扶貧協作和經濟合作確立了新機制、新領域。4年來,南京、商洛兩市認真貫徹習近平總書記在東西部扶貧協作座談會上的重要講話精神,立足區域協同發展,創新對口協作機制,深化農業產業、文化旅遊、招商引資、教育醫療等領域合作,創造了東西部扶貧協作的「寧商模式」。
  • 跨越山海情相連 傾力幫扶心相印——東西部協作助桐梓教育發展行穩...
    近年來,桐梓縣教育發展取得喜人變化,教學成績節節攀升、教學環境大提升……這得益於桐梓縣緊緊抓住東西部扶貧協作契機,聚焦短板問題,以黨建為引領,推動該縣教育實現跨越式發展。「還記得我們新學校投入使用時,附近的村民都圍在學校周邊觀看,教師、同學們臉上都洋溢著喜悅的笑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