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都水族自治縣是全國唯一的水族自治縣,聚居了全國63%的水族人口,是水族同胞的大本營。黃埔區自2017年幫扶三都以來,傾心、傾力、傾情開展幫扶工作,堅持 「 幫忙不添亂、扶貧不圖名、實幹見真情 」,跨越山海,真金白銀投入三都,截止2020年,累計投入各類幫扶資金3億元。今年3月,三都縣實現脫貧摘帽,提前一年取得了脫貧攻堅的決定性勝利,水族實現整族脫貧。
聚焦短板弱項,增強貧困人口的獲得感
在幫扶項目資金安排上,首要解決的是兩不愁三保障的短板問題。4年來,黃埔區著力在住房保障、易地扶貧搬遷學校和醫院建設等方面集中發力,緊抓脫貧攻堅「三保障」。
「小康不小康,關鍵看住房」,按照東西部協作政策要求,黃埔區籌集財政幫扶資金3831萬元助力三都農村危房改造及住房安全保障,幫扶資金用於建檔立卡貧困戶危房改造2005戶,「三改」328戶,老房整治21戶,給水鄉千萬貧困群眾築起「暖心房」,開啟幸福新生活。
教育、醫療基礎設施建設也是黃埔資金安排的重點,結合三都縣易地扶貧搬遷安置點和深度貧困村的情況,2019年,在城南移民安置點投入1000萬元建成三都黃埔幼兒園,建築總面積達到3690平方米,今年繼續安排200萬元用於幼兒園的教學設備購置,將其打造成整個黔南功能最先進、設施最完善的幼兒園;投入4629萬元建設三都黃埔小學,教學樓建築面積9800平方米及相關附屬工程,預計今年9月份開學使用。2019年投入700萬元建設三都黃埔醫院,今年再安排100萬元用於醫療設備添置;投入365萬元建成大河鎮衛生院住院部大樓,在今年的新冠疫情防控中,該大樓作為全縣疫情防控隔離醫院,對疫情控制發揮了重要作用。此外2020年單獨安排110萬元用於4個深度貧困村的衛生室建設,補齊醫療衛生室的短板。住房安全保障、學校、醫院投入使用,切實增強了貧困人口的獲得感、幸福感。
突出產業扶貧,增強貧困人口的自我發展能力
在不斷聚焦「三保障」等基礎設施建設的同時,財政幫扶安排的項目資金也緊緊圍繞三都扶貧開發的實際,圍繞培育和壯大本地鮮菇、馬尾繡、吉爾斯養羊、貨櫃養魚等特色產業,有針對性的實施精準產業幫扶,在輸血的同時強調造血,2017-2019年,黃埔區合計投入3084萬元用於產業幫扶。截止目前,參與支持的永興農業、吉爾斯養羊、水秀霓裳等6個扶貧車間運行良好,食用菌、水家桑羊等項目已成為三都的重要產業。為建立更好的貧困戶利益聯結機制,部分深度貧困村還將三都庭院經濟的發展模式嵌入幫扶的食用菌產業,以「龍頭企業+合作社+貧困戶」的發展模式悄然形成。2020年繼續統籌各類財政幫扶資金3800萬元用於食用菌、生豬養殖等產業項目幫扶,在壯大農業龍頭企業的同時,切實增強了貧困人口自我發展能力和抵禦風險能力。
強化智志雙扶,提升貧困人口脫貧的綜合素質
為更好地激發少數民族貧困人口內生動力,有效阻斷貧困代際傳遞,黃埔區創新幫扶模式,在區內省級示範高中廣州市第86中學開設黃埔·三都民族班,從2018年3月起至2023年7月止,每年招收50名三都貧困且品學兼優的少數民族應屆初三畢業生,培養至高中畢業。截止目前,已投入1010萬元用於民族班,2020年再投入1078萬元用於黃埔·三都民族班建設。
為提高三都縣職業教育成效,按照「就業一人脫貧一戶」的工作思路,在廣東嶺南現代技師學院開辦「黃埔·三都民族技工班」,分三批每年招收50名品學兼優的貧困家庭應、往屆初中畢業生免費就讀中職專業提高就業技能,並全部由黃埔區推薦到當地優質企業就業,實現畢業即就業。截止目前,已投入272萬元,2020年再劃撥250萬元用於黃埔·三都技工班建設。去年國務院人社部從各地上報的扶貧事例中篩選出60個典型事例提供社會公眾進行點讚,「黃埔三都民族技工班」獲得點讚前12名,被評為東西部扶貧協作兩省優秀幫扶案例。
凝聚幫扶力量,攜手並肩同奔小康
在黃埔區的大力支持下,幫扶四年來,推動實現了廣東172家企業與三都146個貧困村結成「一企一村」幫扶關係,68個深度貧困村實現結對幫扶全覆蓋,截至2020年6月中旬,社會幫扶捐資捐物共計2680萬元。三都縣44所學校與黃埔區44所學校結對,三都縣24所醫院與黃埔區6所醫院結對,並在人才支援、技術指導、捐資捐物等方面真幫實扶開展工作,實現了黃埔·三都教育和醫療「組團式」幫扶全覆蓋。社會各界積極參與扶貧,多渠道擴大扶貧資源,從不同領域匯聚扶貧合力,讓貧困村與發達地區的聯繫互動加強、進一步激發貧困群眾的開放意識、發展意識、內生動力,結成了「政府主導、街鎮結對、村村結對、企村結對、行業結對」的多層次多領域東西部大扶貧格局。
其作始也簡,其將畢也必巨。站在新的歷史起點,黃埔區將進一步攜手三都,立足脫貧成果的鞏固,著力打造有底氣、有顏值、有產業、有鄉愁、有希望的新鄉村,加快鄉村振興,不斷開創三都趕超跨越發展的新篇章。
來源:縣融媒體中心 作者:周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