仗劍走昭化 龍泉傾愛心
麗水市龍泉市·廣元市昭化區東西部扶貧協作紀實
東西部扶貧協作加快了昭化區稻漁(蝦)產業示範園建設。 |
東西部扶貧協作讓昭化區建起了扶貧車間。 |
東西部扶貧協作讓昭化區有了中蜂養殖基地。 |
東西部扶貧協作推動了昭化區靈芝產業發展。 |
深秋暖陽下,元壩鎮嘉川村蜂場嗡嗡作響,蜂農何其軍開始培育越冬蜂;在「歸雁工程」來料加工廠裡,190餘名農村婦女忙著趕製編織產品;在浙江龍泉,貧困殘疾人趙從禮領到了剛發的4000元工資……這是新一輪浙川東西部扶貧協以來,昭化區群眾獲得感、幸福感持續增強的真實寫照。
在浙江龍泉傾心幫扶下,2019年4月昭化區成功退出國家貧困縣序列;2019年12月,昭化區代表浙川兩省高質量通過國家東西部扶貧考核,並連續兩年取得四川省東西部扶貧協作考核「好」的最高等次。農村電商、組團式醫療、山區稻漁綜合種養等經驗在全國推廣。
派出去+請進來——「東智西借」,補齊人才發展短板
「最近腦殼經常疼,我想找神經外科專家周醫生幫忙看看。」病患口中的「專家」,即是浙江省龍泉市選派到昭化區人民醫院掛職的首批衛生專業技術人才周彥。
東西部醫療扶貧協作以來,龍泉市先後派出血透室、神經外科等方面專家教授40餘人,通過「下沉幫扶、置換學習、遠程醫療」等路徑,幫助昭化區快速提升醫院整體診療水平。
如今,昭化區人民醫院已能順利開展腦外科手術、腎結石軟鏡下取石術等疑難手術,尿毒症透析、內窺鏡鏡下治療等新技術運用也成常態。
近年來,龍泉、昭化強化供需對接,在農業、電商、教育等領域深入交流互鑑,昭化精心選派黨政幹部、專業人才、創業人才赴龍泉市培訓學習,龍泉市選派優秀幹部人才到昭化掛職。
「3年來兩地互派掛職幹部、專業技術人才90人,籤訂對口幫扶協議50餘份。開展培訓100餘期,培訓幹部和專業技術人員7100餘人,龍泉醫療幫扶團隊被評為『感動廣元十大人物』稱號。」昭化區浙廣扶貧協作領導小組辦公室工作人員石敏告訴筆者。
2018年,龍泉·昭化電商扶貧飛地掛牌成立,培養昭化電商人才80餘人。同時,該區聘請10名浙江專家教授作為昭化產業發展「首席顧問」,開展貧困戶就業技能培訓1700餘人。
「這次培訓讓我零距離接觸到發達的龍泉教育,尤其是龍泉『心育』工作,值得我們學習。」參加完今年6月在龍泉市開班的昭化區教師教學能力提升專題培訓班,學員代表程盼頗有心得。
2018年8月,昭化區與龍泉市教育對口扶貧協議正式籤約。龍泉、昭化互訪互學,從幼兒園、義務教育到高中「共結對子」,努力讓昭化學子在「家門口」就能享受到更優質的教育。
「兩地建立了『教學團隊+教學空間+創作實踐基地』保障機制,累計助力昭化63名貧困學生學習青瓷技藝。『廣元窯燒制技藝恢復』項目的順利啟動,將進一步拓寬就業渠道。」昭化區教育局局長劉德清介紹說,龍泉還通過舉辦愛心拍賣會,籌集善款改善昭化小學生就餐環境和學校功能條件,惠及學生750餘名。
調結構+優布局——打造立體產業鏈,脫貧致富不再是「夢」
14日一大早,昭化區電商物流產業園區發貨倉庫已經忙碌起來,10餘名工作人員正在分揀農特產品,在經過裝訂、打包等流程後,這批產品將發往浙江、北京、廣東等地。
產業扶貧是脫貧攻堅的重要抓手。昭化、龍泉雖相隔千裡,但地理環境相似,氣候條件相近。於是,兩地將各自優勢資源有機結合,創新推行「坡地種藥、林下跑雞、稻田遊魚、地裡種菌、空中飛蜂、園區共建、全網電商」7大立體產業發展模式,走出了一條優勢互補、協作共贏的新路子。
3年來,龍泉累計投入幫扶資金1.051億元,實施項目37個,帶動8000餘名貧困人口增收致富。目前,昭化區建成山區稻漁綜合種養產業2.5萬餘畝,畝均增收2500餘元;建立千畝食用菌產業示範園,帶動當地發展香菇250萬袋,靈芝450畝,貧困戶最高收入5萬元以上;建設中蜂基地30個,養殖中蜂12860箱,實現年產值3500萬元,成功舉辦「520世界蜂蜜日」四川主題活動。
「昭化培育的優質稻漁米斬獲全國稻漁米金獎,並成功創建為國家級稻漁綜合種養示範區。『昭泉貢蜜』市場售價每斤80元,浙江龍泉掛職昭化幹部——廖旭青副區長被群眾親切地稱為『甜蜜區長』……」說起東西部產業扶貧協作成果,昭化區農業農村局局長王振江如數家珍。
此外,昭化區打造了東西部電商扶貧服務中心,在龍泉和麗水建起「四川昭化原產地直供館」,讓昭化特色農產品更好地進入東部市場,目前已發展電商企業10家,引進物流快遞品牌12個。2020年以來,昭化區電商零售額4000餘萬元,同比增長10%。
「《昭化電商實現『六路帶貧』助增收》網絡扶貧案例入選2020網絡扶貧十大案例,四川省唯一上榜!」10月14日,昭化區網信辦主任徐旭從社會組織扶貧論壇上傳回喜訊,昭化區報送的網絡扶貧案例已經連續3年分別入選網絡扶貧優秀案例、網絡扶貧十大案例,並成功入選《中國樣本—全國電商精準扶貧案例與點評》一書。
搭平臺+送崗位——打好勞務協作「組合拳」,推動就業扶貧再升級
「龍泉企業不僅為貧困殘障人士提供公益崗位工作,還在我們的住所安裝了空調和熱水器,並提供用餐補貼……」龍泉「老朋友」趙叢禮是昭化區磨灘鎮桂花村貧困戶,兩年前去龍泉務工,有了穩定工作和收入。
穩就業和保民生作為脫貧攻堅中的重中之重。為了打通務工就業通道,昭化、龍泉分別出臺加深東西部勞務協作政策措施,不僅在龍泉掛牌成立勞務工作站,還從技能培訓、崗位開發、企業吸納、創業貸款等方面給予資金獎補支持。目前,累計兌現獎補資金423萬元,惠及貧困群眾3000餘人。
「我區先後與龍泉市達成人才合作、轉移就業框架協議,兩地合作開展的專場招聘、春風送崗等系列活動,有效解決了貧困群眾就業問題。」昭化區人社局相關負責人介紹,借春節農民工集中返鄉、重新擇業等時機,該區邀請浙江、廣州等地200餘家企業提供就業崗位3萬餘個。3年累計幫助1897名貧困人口(到浙江463人)就業。
新冠肺炎疫情發生後,為了保障農民工安全、快捷返回務工崗位,昭化與浙江嘉善、義烏、麗水等地聯動,在全省首開包返崗專機先河,採取包專機、包專列、包專車的方式,讓務工人員從「家門口」直達「廠門口」,累計運送農民工近5000人。
授人以魚不如授之以漁。要想全力推進脫貧攻堅,就必須有效發揮好文化扶貧的作用,切實提高貧困群眾的思想文化素質和科學技術水平,從根本上增強其自身「造血功能」。
兩地將龍泉劍瓷文化與昭化三國文化深度融合,積極探索「文化+業態+人才+文創+旅遊」文化產業扶貧新模式。2019年金秋,昭化「文化扶貧基地」揭牌。
又是一年豐收季,昭化處處展新顏!東西部扶貧協作,讓龍泉與昭化凝聚了跨越千裡的情誼。兩地在越來越緊密的交往中,共建起了幫扶大格局,協奏出了全面小康最強音……
( 王菲菲/文李建生/圖)
數說 幫扶成果
3年來,龍泉市累計投入計劃內財政扶貧資金1.051億元,實施東西部扶貧協作項目37個,惠及昭化區8000餘名貧困人口。
兩地黨委政府主要負責人互訪交流10次,召開聯席會議7次,協商研判東西部扶貧協作重大工作。雙方黨政部門、企業、社會團體等在農業、電商、醫療、教育等領域交流互訪300餘人次,有力推動各項工作落實。
互派掛職幹部、專業技術人才90人,培訓黨政幹部和專業技術人才7100餘人次;培訓貧困村創業致富帶頭人255人。
建立「龍泉—昭化」就業崗位信息庫,組織開展招聘活動61期,累計幫助1897名貧困人口實現就業,其中到浙江就業463人。採取包專機、包專列、包專車的方式,讓務工人員從「家門口」直達「廠門口」,累計運送農民工近5000人。
兩地共同搭建招商引資平臺,累計引進企業15家,到位投資5.15億元,通過入企務工、土地流轉等方式帶動1470餘名貧困人口增收。銷售昭化農特產品2570餘萬元。
通過東西部扶貧協作平臺,累計受捐物資1600餘萬元,在區實驗小學新建劍瓷樓,改善學生就餐環境和學校功能,惠及學生750餘名。
(記者楊黎明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