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望相助同袍情 津慶同心奔小康
——慶陽市東西部扶貧協作工作紀實(上)
隴東報記者 丁豔 通訊員 李巖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長遠看,東西部扶貧協作要立足國家區域發展總體戰略,深化區域合作,推進東部產業向西部梯度轉移,實現產業互補、人員互動、技術互學、觀念互通、作風互鑑,共同發展。」
東西部扶貧協作是黨中央、國務院為加快西部貧困地區扶貧開發進程、縮小東西部差距、促進區域經濟協調發展作出的一項重要戰略決策。脫貧攻堅工作開展以來,特別是2016年7月銀川東西部扶貧協作座談會以後,天津、慶陽兩地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有關東西部扶貧協作論述精神,積極溝通對接,找準互補優勢,深度挖掘「慶陽所需、天津所能」,緊緊圍繞「組織領導、資金使用、人才交流、勞務協作、產業合作、攜手奔小康」六大任務開展工作,持續推動扶貧協作各方面工作升級加力,明顯改善了貧困鄉村面貌和貧困群眾生活,為慶陽老區如期實現脫貧作出了巨大貢獻,創造了東西部扶貧協作的成功經驗,助推慶陽市七縣一區實現脫貧摘帽。
升級加力 互訪密切
東西協作邁上快車道
扶貧脫貧,是中國當代最偉大的工程之一,以強扶弱,以發達地區帶動欠發達地區,是多年來黨中央、國務院的戰略部署。
時間倒推到1997年,位於東部沿海地區的天津與偏居黃土高原一隅的慶陽即結成「對子」,大手拉小手,開展東西部扶貧協作工作。當時,天津市河東區與寧縣、紅橋區與合水縣、南開區與環縣和慶城縣、北辰區與華池縣和正寧縣、靜海區與鎮原縣先後結成扶貧協作關係。
2016年7月,習近平總書記在銀川主持召開東西部扶貧協作座談會強調,要認清形勢聚焦精準深化幫扶確保實效,切實做好新形勢下的東西部扶貧協作工作。座談會召開後,開津市與我市迅速行動起來,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天津市委書記李鴻忠提出,對慶陽老區的扶貧要「升級加力,多層全覆蓋,有限無限相結合」。
2016年以來,天津市與我市之間的高層互訪及各級交流量逐年上升。我市黨政主要領導赴天津對接4次,雙方召開高層座談會議5次。2017年雙方互訪336人次。2018年雙方互訪1018人次。2019年天津市委副書記陰和俊帶隊到慶陽市指導調研工作,慶陽市委書記貟建民帶隊到天津對接交流,雙方市縣區互訪交流1671人次。2020年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天津市委書記李鴻忠帶隊到我市調研指導脫貧攻堅和東西部扶貧協作工作,天津市副市長李樹起兩次到我市考察調研掛牌督戰工作,慶陽市委書記貟建民、市長盧小亨帶隊到天津考察學習,雙方市縣區互訪交流1001人次。為了更好地對接天津市的全面幫扶,我市制定印發了《慶陽市東西部扶貧協作三年行動計劃(2018年-2020年)》《慶陽市主動對接落實天津市高質量推進東西部扶貧協作助力打好脫貧攻堅戰任務分解表》《市直11個部門專項工作實施方案》等指導性文件20餘份。
5年來,雙方市縣區互訪交流累計達到4026人次,互訪交流質量不斷提高。合作從「六大任務」擴展到康養醫療、裝備製造、大數據等更廣泛的領域。
資金遞增 精準投放
幫扶項目帶貧顯效益
今年,環縣甜水鎮張鐵村村民張清彥有了一份「兼職」,在村裡的太陽能電站負責清理太陽能電板的衛生。這份工作緣於國家光伏扶貧項目的支持,也得益於天津市南開區的大力幫扶。2019年,環縣計劃利用環縣北部地勢廣闊的地理環境,建設光伏發電項目。項目謀劃到位後,資金卻成了「攔路虎」。面對環縣的困難,作為東西部協作攜手幫扶環縣的定點單位——天津市南開區,及時伸出援手,向環縣援助2000萬元,用於支持光伏扶貧項目建設、發展。
張鐵村光伏扶貧電站關聯著10個貧困村、200戶貧困戶,持續收益20年。目前,該電站發電量54.1萬千瓦時,預計年收益約96萬元。
東西一家親,扶貧萬裡情。從2016年起,天津市幫扶我市的扶貧資金逐年遞增: 2016年,天津市投入財政幫扶資金69.2萬元;2017年投入財政幫扶資金3636.5萬元,實施項目21個;2018年投入財政幫扶資金18450萬元,實施項目85個,幫助正寧縣實現整縣脫貧摘帽;2019年投入財政幫扶資金28670萬元,實施項目183個,幫助寧縣、華池縣、慶城縣、合水縣、環縣實現整縣脫貧摘帽;2020年投入財政幫扶資金32513萬元,實施項目175個,幫助6縣鞏固脫貧攻堅成果。5年來,天津累計投入資金8.23億元,實施項目463個,帶動貧困戶448729人。
為了確保每一分幫扶資金都用於扶貧脫貧,都與貧困戶關聯,我市制定和修改《慶陽市東西部扶貧協作資金使用管理實施細則》,堅持「誰管項目、誰用資金、誰負主責」的原則,靠實縣級幫扶資金監管主體責任。每年天津幫扶資金下達後,我市嚴格落實市級聯審制度,市財政局多次對各縣項目計劃制定情況進行審查。落實項目公告公示制度,每年對各縣制定的項目實施計劃定期在市人民政府門戶網站進行公示,接受社會各界監督。每年會同市審計局、市財政局對東西部扶貧協作資金項目進行專項審計,及時發現整改資金使用過程中的問題。按照省扶貧辦的統一安排部署,深入開展幫扶資金「五查五看」和「回頭看」活動。積極配合天津市合作交流辦、天津援甘指揮部、省扶貧辦開展東西協作成效聯合督導,及時整改各級巡視巡察、檢查考核、聯合督導等過程中發現的問題。確保了每一分真金白銀都花在了脫貧攻堅「刀刃」上。
契合域情 引育相合
產業合作落地喜聯姻
在慶城縣驛馬工業集中區,有一家慶州鳳和食品加工有限公司,它的老闆是天津客商倪磊。
倪磊在天津擁有兩家大型餐廳。2019年初,在天津市南開區組織的一次東西部扶貧協作農產品展銷中,他發現慶陽盛產杏子。於是他馬上赴慶城進行實地考察,這裡漫山遍野都是杏樹,且口味酸甜獨特,價格便宜。倪磊下定決心要在慶城建廠,利用豐富的杏子幫助當地農民增收,同時做出自己心中夢寐以求的杏汁飲料。2019年7月,慶州鳳和公司入駐慶城驛馬工業集中區。
2019年8月初,鳳和公司收購了50多噸生產原料,10月初生產設備到位開始投產運營。招收建檔立卡貧困戶員工10人,雙方籤訂了用工合同,人均月收入在3000元以上,實現了「把企業建在家門口,把農民轉變成工人」願望。同時,慶州鳳和公司還成立了慶州鳳燚農業科技有限公司,與慶城縣景源春漁業養殖農民專業合作社達成了河蟹養殖和生食玉米種植協議,已投放蟹苗20000尾,有望讓西部農民足不出戶,吃上自己養殖的「海鮮」。
天津地處東部沿海,擁有先進的發展理念、科學技術和成功的產業培育經驗,對於我市產業經濟發展有著極大的指導和借鑑意義。我市積極組織開展「請老鄉、回故鄉、建家鄉」活動,引導天津有實力的企業來慶合作建辦農業深加工項目。天津市5區依託我市果、畜、藥等特色農產品優勢,累計幫助引進建辦企業45戶,完成投資4.43億元,新建扶貧車間68家。雙方產業合作在「輸血造血,扶智扶志,綠色發展」方面成效顯著。
5年來,天津市投入4.1億元資金幫扶養殖、種植合作社,助推我市合作社帶貧45.8萬人,發展壯大68個扶貧車間吸引858名貧困勞動力實現就業脫貧。
如今,環縣養羊示範村遍地開花;寧縣海升模式自根砧蘋果紅遍塬川地頭;華池、正寧荒山上生態扶貧林生機勃勃、綠意盎然;天津市企業累計投入5.2億元幫助發展我市農業產業,助力脫貧攻堅;慶城縣讓無人問津的野山杏搭上「杏致」飲料的致富快車;華池縣津華香菇科技示範園開闢了南菇北種的新模式;鎮原縣物宗園集團從種草、養羊、養牛到屠宰、農牧產品銷售全產業鏈帶動4815人脫貧致富;寧縣億聯商貿城為新區發展提質提速,銷售火爆;瑞農科技變肥為寶,有機肥助推綠色種植有機產業發展,金銀花成就貧困戶致富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