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西部扶貧協作的「東風」吹醒了漳縣這個向來深居大西北的「寶藏男孩」,也吹開了漳縣特色農牧產業的「滿園春色」。近年來,漳縣依託得天獨厚資源優勢,緊緊抓住東西部扶貧協作機遇,不斷優化產業結構,積極培育壯大特色優勢產業,有效助力了全縣脫貧攻堅的順利完成。
    協作引進壯大經營主體
    按照外引內建共同推進的原則,先後引進隴福情公司、甘肅昀坤農牧有限公司等7家東部龍頭企業來漳發展。同時,通過東西扶貧協作資金資產收益項目的落實,累計投入3600多萬元,扶持49家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及合作社,帶動貧困戶2700多戶實現配股分紅。全縣農產品生產、加工、銷售等行業得到明顯提升,有效的延長了農業產業鏈條,拓寬了群眾增收渠道,為貧困戶增收、農業增效提供了有力的保障。
    創新模式盤活集體經濟
    以東西部扶貧協作資金項目落實為抓手,通過資產盤活型、資源開發型、為農服務型、項目帶動型等多種模式發展貧困村村級集體經濟。2018年以來,累計投入東西部扶貧協作資金3000多萬元,扶持建設村級集體經濟項目81個,建成規模化養殖場8處,設施農業生產基地3個,2020年村級集體經濟收入達到430多萬元。
    產銷對接延伸產業鏈條
    坐落於福州市長樂區吳航街道奎橋路的甘肅漳縣農特館自開館以來已實現銷售漳縣農業產品總價1500多萬,成為漳縣產銷協作的典型案例,沙棘系列產品、道地中藥材、高原夏菜、土蜂蜜……大量的漳縣優質農特產品還正在通過東西部扶貧協作的「綠色快車道」,源源不斷地銷往東南沿海。漳縣農特產品銷售額已達到5890多萬元,預計年底前將突破6000萬元,有力的促進了漳縣特色農產品產業效益。
    項目落實助推產業增效
    通過強力推進東西部產業扶貧協作項目落地,已謀劃並落實東西部扶貧協作資金項目161個9000多萬元。建成中藥材主產區9個、中藥材標準化種植及試驗示範基地14個,累計扶持貧困戶完成中藥材標準化種植16697畝,使中藥材真正成為了群眾增收的主要主導產業。對接東部農產品市場,大力引導群眾調結構、興產業,在8個鄉鎮建成高原夏菜及蘆筍等蔬菜種植示範基地12個7300多畝,蔬菜產區群眾人均產業增收2600元,全縣蔬菜種植面積達到10萬畝,有效推進了蔬菜產業發展。建成各類養殖示範基地21個、牧草種植及加工示範基地6個,扶持全縣872戶建檔立卡貧困戶發展壯大牛、羊、驢、雞、能繁母豬、中華蜂等養殖產業,持續做強草畜產業。大力推廣羊肚菌、黑木耳、金耳、平菇等食用菌生產,建成食用菌生產基地6個465畝,年食用菌栽培規模達600萬棒(袋),實現產值7200萬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