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回答一個問題。有一個網友在我之前的文章裡提過這樣一個問題:在貿易戰打的如此慘烈的情況下,隔壁川普先是惡意打擊中興,然後又蓄意陷害華為。甚至連國產軟體在美國都受到惡意排擠的情況下。特斯拉作為一個美國企業,中國為什麼還要不斷的給利好政策,幫助它擴大產能,是咱們太大度了嗎?
特斯拉作為在華美國企業,沒有受到政策懲罰
其實這件事真的跟我們的大度沒關係,這件事情,往小了說是我們國產汽車行業擺脫海外技術壁壘,彎道超車的好機會。往大了說甚至是藉助新能源,來鞏固我國的能源安全,打破美國石油霸權的重要一環。但是滷蛋作為一個汽車領域的自媒體人,國際關係這一塊就不深聊了。我們還是聊回我們今天的主角特斯拉。
特斯拉是新能源汽車的領頭羊
特斯拉是一個美國企業不假,但是馬斯克是一個商人,是以逐利為第一核心目標的。所以在中國建立特斯拉美國本土以外的第一個工廠,是馬斯克最明智也是最穩妥的選擇。而中國在取消專用車,新能源汽車企業的外資佔股比例限制,也似乎是專門為了特斯拉來量身定製的。
那麼特斯拉在上海建廠,對我們來說有什麼積極意義?我總結了三個大的方面。
上海特斯拉超級工廠產能逐漸增大
汽車是一個由兩萬多個零件組成的機器,而這兩萬多個零件,是沒有哪一家企業能夠完全自己生產的。傳統車企都做不到,特斯拉這種把汽車做成了電子產品的企業,它更做不到了,而且特斯拉宣布,2020年底,model3百分之百國產化。那麼,就會帶動整個下遊產業鏈的發展,大到電機電池,小到雨刷燈泡,特斯拉都會找到下遊供應商來提供服務。而供應商以前服務的是國內造車新勢力,不管是需求量還是質量標準,都比較低。而現在供應商們面對的是特斯拉,特斯拉作為一個生產高端電動車的品牌,它不管是產能要求還是品控要求都有了新的標準。這對我國的供應商的產能和產品質量提升都有非常大的促進作用。而這,正是我們最希望看到的。
每輛汽車都是由20000多個零件構成
特斯拉在華建廠,帶來的連鎖反應是典型的鯰魚效應。之前造車新勢力有政策扶植,有資金補貼。導致很多車企造的產品,低質高價,甚至廠家自己都知道不可能賣出去,目的就是為了得到新能源補貼。而現在由於政策變動,補貼額度逐漸降低,政策傾斜逐漸回收,後面還有一個虎視眈眈的特斯拉。隨著國產化特斯拉的產品上市,特斯拉產品價格不斷下探,甚至有傳聞,特斯拉model3後續價格有可能下探到25萬以內。這無疑是對國產造車新勢力的一次考驗,有真正的實力的,比如蔚來、小鵬等就能生存下來。沒有實力造車,只為了獲得政策補貼的企業直接就被淘汰掉。
特斯拉將是國產造車新勢力的試金石
而且由於特斯拉國產化率越來越高,國產下遊供應商的超產能和質量也越來越高,這對於國產新能源車企來說,也是一種資源上的利好,供應商在產能擴大,質量提升的同時,一定不會把所有的產能都給特斯拉,因為這就屬於把雞蛋放進了同一個籃子,是不保險的行為,所以在這個大環境下,國產電動車品牌也會得到高質量高水準的供應商服務。
產業鏈的發展直接受益者是國產造車新勢力
最後,滷蛋總結就是。我們不能看到美國惡意打壓中國企業,就用同樣低級的手段去反擊。我們要以一個發現的眼光去做決策。引導特斯拉入華建廠,帶來的是本土供應商的成長,是對本土新能源造車企業的促進和激勵。特斯拉不是洪水猛獸,無差別的吃掉所有的對手,而是一個強勁的對手,你不努力,就會被它淘汰。最終我們也會在這種競爭的環境下,看到更多優秀的本土新能源企業得到成長,帶動我國的新能源汽車領域快速成熟。
如果您覺得滷蛋說的有道理,記得關注我哦,我會繼續帶來更多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