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斯拉:「殺死」中國造車新勢力!

2020-12-24 騰訊網

一臺特斯拉,攪動著整個中國新能源「江湖」。

在中國汽車市場,似乎從未出現過這樣一個殺價又快又狠、號召力又大又強的「外來者」。正是這個外來者,將今天的中國新能源市場攪動得「天翻地覆」,令近乎所有本土造車勢力都心驚膽戰、手足無措。

畢竟,經歷了過去數年血與淚的洗禮,從被看衰、做空到如今的扶搖直上,特斯拉已經向全球市場證明了自己足夠的韌性與價值。如今,直搗中國市場,並迅速拿下國內最受歡迎新能源汽車品牌席位,再次證明了這家公司在汽車市場強大的號召力,猶如當年手機市場的蘋果那般,令用戶痴狂。

當然,理性分析,特斯拉之所以能夠通過「閃電戰」迅速拿下市場份額,依靠的不僅僅是其品牌熱度,接二連三的降價措施,可能才是這一切背後的「操刀者」。「特斯拉又雙叒叕降價了」也一度成為網絡熱梗,令廣大特斯拉車主們又愛又恨、哭笑不得。

供需失衡

Model 3也要缺貨?

就如不久前的國慶,Tesla中國官網迅速發出了Model 3標準版續航升級版從人民幣27.15萬元調降至24.99萬元,降幅近8%的消息。這一度讓特斯拉Model 3需求大增,以至於近日,在強調公司必須實現較高的利潤率之後,特斯拉CEO埃隆馬斯克給員工發送了一封內部信,他在這封信中談到了特斯拉當前的首要任務:提升產量。

馬斯克在信中寫道:「我們很幸運,在這個季度中,我們遇到了一個較為高端的問題,那就是需求比產量高了許多。為了確保我們能夠獲得最好的結果,贏得那些把信心和辛苦賺來的錢放在我們身上的客戶和投資人的信任,我們需要在本季度剩餘的時間裡,儘可能地提高產量。」馬斯克還表示,這種類型的郵件只有在事情非常緊急的時候才會發。

的確,無論於中國市場需求還是用戶對特斯拉品牌需求而言,當前特斯拉年底衝量必然需要強大的產能做後盾,否則很容易出現像美國市場那樣用戶下單卻拿不到貨的極為缺貨的局面。畢竟,這在特斯拉身上出現也不是一次兩次,據市場調查顯示,今年中國消費者對特斯拉汽車的需求量出現了大增,該公司在中國的月銷量就超過了2萬輛。特斯拉希望能完成其今年總銷量達到50萬輛的目標,這意味著公司需要在第四季度中生產170020輛車,交付181020輛車,但這顯然是一個前所未有的水平。

而根據截至今年10月份,特斯拉國產版Model 3的銷量數據來看,截至10月底,共銷售了192677輛(中國和歐洲市場),距離目標的50萬輛顯然還有蠻大差距。而根據產能數據,10月份特斯拉上海工廠一共生產了22929輛Model 3,與今年9月相比產量提升了1 萬餘輛的產能。這意味著今年10月份中特斯拉上海工廠每周可以生產超過5000輛電動汽車。根據產能與銷量數據配比來看,特斯拉僅憑11-12月的年底衝刺拉貨,就欲售出過往1-10月的成績,難度還是很大的。

瘋狂降價的Model 3

充滿噩夢的供應鏈

與蘋果供應鏈類似,很多在汽車產業有所建樹的本土企業也大多都渴望攀上特斯拉這根高枝兒。一方面,通過對標這等國際新能源大廠能夠很大程度上對自家產品研發和業務發展做高效的歷練;另一方面,對公司在行業的知名度和影響力也大有裨益。

不過,成為特斯拉的供應商並不容易,而成為特斯拉供應商之後的日子可能也並不好過。就好比如今,自特斯拉上海設廠並成功打入中國市場之後,旗下Model 3一而再再而三的降價,不僅讓不少先前購買特斯拉的車主們怨聲載道,更是讓身在特斯拉供應鏈的本土供應商們叫苦不迭。

特斯拉供應鏈企業匯總

畢竟,Tesla作為汽車終端大廠擁有著龐大的供應鏈把控權,就好比當初的蘋果那樣。而為了跟進其相關產品的降價策略,特斯拉對供應商供貨價格勢必也會做出相應的大幅度壓價,恐將進一步迫使全球供應鏈陷入獲利空間大幅壓縮的窘境。因此,對於很多特斯拉零配件供應商尤其是國產供應商來說,改變業務結構,降低特斯拉業務在總體業務中的比重,並加入其它有力競爭對手,是抵禦風險的良策。

特斯拉vs本土造車勢力

一場「成王敗寇」的持久戰

由於特斯拉的擠壓,如今的本土造車勢力尤其是如蔚來、小鵬以及理想這類新造車勢力的日子越來越不好過。這三家企業為了抵抗特斯拉本土化的入侵,大有合縱連橫之勢。不過,相比於特斯拉龐大的交付量和用戶群來看,這三家企業即便是合併起來,也遠不敵特斯拉的千軍萬馬。

根據今年這三家新造車玩家的交付量來看,今年1-11月,小鵬汽車已累計交付21341輛,同比增長87%;而比較領先的蔚來汽車,2019年共交付了3萬多輛,截止2020年10月共交付26375輛汽車,同比增長113.7%;相比之下,比較滯後的理想汽車,截至2020年10月18日,也只向用戶累計交付超過20000輛理想ONE。

由此可見,與特斯拉龐大的出貨量和已交付數量相比,這些玩家的總交付量也大多只能頂得上特斯拉單月的銷售量。而特斯拉之所以如此大幅度而且高連續的降價,目的也是進一步壓縮國產車尤其是新造車勢力的生存空間,甚至於將這些新玩家扼殺在搖籃之中,進而為自己後續佔領中國新能源以及智能汽車市場鋪路。

對於這些新造車勢力來說,未來徵戰本土汽車市場之路必然是艱險而漫長,甚至稍有不慎可能跌落深淵。畢竟,汽車產業需要長期而持續性的投入,尤其是對於像蔚來、小鵬以及理想這類背後有資本加持又在美股上市的新晉玩家來說,接下來勢必會經歷一波又一波交付「地獄」,若是背後的資本供給不穩定抑或是市場銷售遇到特斯拉這種強力對手的各種殺價策略打壓,稍有不慎即會轟然倒塌,留給市場和用戶的最終只能是一地雞毛。

小結:

特斯拉獨領風騷,無論是對於國產新造車勢力還是中國汽車產業來說,都將是一場空前危機。畢竟,隨著中國5G以及車聯網甚至智能駕駛產業的持續完善,作為美國企業的特斯拉未來必然能夠通過自有軟體搜集中國的大量交通和用戶隱私信息,這對於中國信息和數據安全來說必定是潛在的巨大威脅。因此,從國家安全的角度來看,編者仍然非常希望本土造車勢力能夠夯實根基、打響品牌、善用營銷併合縱連橫,一步步走出被特斯拉全面壓制的窘境。

相關焦點

  • 特斯拉衝擊下,中國造車新勢力為何如此強勢?
    特斯拉國產後沒有擠死中國新勢力,而是共同創造了電動車的高端增長特徵。世界範圍的新勢力造車,目前看就是集中在中國和美國,除了特斯拉,只有中國有銷量較高的造車新勢力。在眾多國內造車新勢力的角逐中,首先勝出的車企還是值得資本市場尊敬的。中國造車新勢力的美股強勢表現值得振奮,其原因也是值得分析的。
  • 不必過於驚慌,囂張的特斯拉終將成為中國造車新勢力的墊腳石
    網上亦是一片哀鳴,以為在疫情和特斯拉大幅度降價打壓下,中國造車新勢力要走投無路了。 不排除特斯拉大降價對中國車市和中國汽車業有深刻影響,對中國造車新勢力帶來巨大衝擊。這是特斯拉降價產生的消極影響;但我們更應該看到特斯拉及其大降價對中國汽車行業帶來的靈魂觸動和產業推動。
  • 特斯拉降價 國內造車新勢力何去何從
    特斯拉降價 國內造車新勢力何去何從  國內新能源車廠商急需提高產品質量和創新  新年伊始,特斯拉就為車市投出「重磅炸彈」,其國產SUV車型Model Y開始正式發售,並且價格直降14萬-16萬元,比諸多國產新能源汽車還要便宜。
  • 造車新勢力六年,馬斯克的中國學徒終成特斯拉勁敵
    那是在2014年,特斯拉創始人馬斯克來到中國,完成了第一批特斯拉汽車在中國市場的交付,留下了一股席捲中國車輛市場的「特斯拉旋風」與一批夢想著造出中國特斯拉的「學徒」。2014年,特斯拉舉行中國首批車主交車儀式   馬斯克到場參加很快,以蔚來為代表的一批新能源車企成立,「造車新勢力」迅速崛起,市場火熱,資本瘋狂。當時,網絡上有一張廣為流傳圖片,匯集了造車新勢力企業的logo,即便是行業從業者也無法將這些五花八門的logo一一對應,新造車運動的火熱可見一斑。
  • 除了特斯拉,國外的造車新勢力近況如何?
    近日,美國的造車新勢力Lucid終於發布了旗下第一款量產車型Lucid Air,將矛頭直指特斯拉Model S。其實,國外想和特斯拉掰掰手腕的初創造車企業不止這一家。小編盤點一下現如今國外究竟有哪些「頭鐵」的造車新勢力。
  • 特斯拉價格狂降有門道:中國造車新勢力與其淡定不如反思
    但所謂居安思危,我們從它們的聲明中依然感覺到中國造車新勢力似乎並未意識到特斯拉狂降背後,自己與特斯拉的差距在那裡。特斯拉目標是成為大眾福特,蔚來堅守高端對標BBA,真的嗎?針對特斯拉MY今年的首次大幅降價,蔚來創始人李斌在近日其二手車業務發布會上表示:特斯拉的目標就是成為大眾福特,蔚來堅守高端定位,寶馬、奔馳、奧迪(後簡稱BBA)油車賣多少錢,蔚來電車就賣同樣價格。
  • 文興:造車新勢力還看中國
    這些都是已得到資本市場支持,並且在市值上不斷攀升,領先於傳統造車企業的新勢力。因此,投資者不妨從比較優勢中尋找中國未來的優勢車企。■文興有必要說明一句,一般投資圈說的新勢力就是指造車新勢力,尤其在新能源造車範疇,包括特斯拉、比亞迪、小鵬、蔚來、理想、威馬、愛馳、拜騰、博駿、雲度、合眾、長江、華人運通等一批企業。它們不僅在股市受到追捧,人們在道路上也越來越多地看到它們的身影,也即那些綠牌車。
  • 國產特斯拉,不是洪水猛獸,而是國產造車新勢力鯰魚效應的起點
    傳統車企都做不到,特斯拉這種把汽車做成了電子產品的企業,它更做不到了,而且特斯拉宣布,2020年底,model3百分之百國產化。那麼,就會帶動整個下遊產業鏈的發展,大到電機電池,小到雨刷燈泡,特斯拉都會找到下遊供應商來提供服務。而供應商以前服務的是國內造車新勢力,不管是需求量還是質量標準,都比較低。
  • 槓上特斯拉,再上新賽道,造車新勢力三駕馬車開始新角逐
    他們在紐交所會師,不僅是他們自身發展的裡程碑,也是中國造車新勢力發展的重要階段性標誌,意味著他們的模式得到了資本市場的肯定,也為前兩年開始墜進至暗時刻的中國造車新勢力撥雲驅霧,重新注入了一針強心劑。馬斯克帶領特斯拉在世界造車版圖的強勢崛起,刺激了有夢就想追的中國造車人。他們以特斯拉為目標和榜樣,白手起家,開始了追逐造車夢想。
  • 造車新勢力公布第三季度成績單:誰能劍指特斯拉?
    今年,造車新勢力經歷了冰火兩重天,蔚來、理想、小鵬作為跑出來的為數不多的造車新勢力企業,已經實現了量產,朝著造車夢更進一步。回顧整個十月,新能源股風生水起,蔚來、理想、小鵬三家的市值之和已經超過美國三大車企(通用、福特、菲亞特克萊斯勒)的市值之和。不過,11月13日香櫞資本做空報告的發布,讓這三家美股上市的造車新勢力隨即遭遇了過山車,被拉入了暫時的「冷靜期」。
  • 特斯拉Model Y加速國產,造車新勢力還頂得住嗎?
    加上其優異的性能和空間,其性價比之高將給同級的豪華品牌帶來更大的壓力,沒有形成直接競爭局面,就無法感受到壓迫,特斯拉這次登場的SUV車型Modle Y理論上不會留給造車新勢力任何的定價競爭力。 因此,Model Y或許真的能夠如馬斯克所願,銷量超過其他特斯拉型號總和甚至翻倍。
  • 造車新勢力三強成績單比拼,誰能劍指特斯拉?
    文丨獵雲網 ID:ilieyun作者丨韓文靜隨著蔚來公布2020第三季度財報,國內三家造車新勢力今年三季度的成績單已經全部交出。今年,造車新勢力經歷了冰火兩重天,蔚來、理想、小鵬作為跑出來的為數不多的造車新勢力企業,已經實現了量產,朝著造車夢更進一步。
  • 特斯拉憤然起訴華人前員工:中國造車新勢力讓馬斯克急紅了眼
    ​中國造車新勢力的崛起讓起訴書暗指曹光植已將獲取的這部分數據帶給新僱主小鵬汽車,「特斯拉認為曹和他的新僱主將繼續不受限制地使用特斯拉核心技術,不過,訴訟的背後,是特斯拉對中國市場的仰仗和對中國造車新勢力崛起的緊張。汽車產業平臺Marklines統計,2018年全球電動車乘用車銷量為184.4萬輛,同比增長67%。
  • 特斯拉頻繁「割韭菜」,蔚來、小鵬等國內造車新勢力慌了嗎?
    但特斯拉為什麼願意降價呢,增加利潤不好嗎?特斯拉在中國採取價格戰,能夠增加銷量,進一步擴大市場佔有率,同時進一步打擊對手,鞏固自己銷量第一的地位。今年二季度,特斯拉在全球交付了近9萬輛汽車,其中中國市場3.1萬輛,貢獻了近乎三分之一的份額。營收貢獻度也在增加,特斯拉在華營收為23億美元,佔120.21億美元總營收的比例為19.13%。
  • 造車新勢力的2020:洗牌、紮根與資本狂歡
    中國汽車流通協會新能源汽車分會副秘書長曾丕權同樣認為,造車新勢力著急上市,最主要的原因就是缺錢。「普通的傳統車企造車其實花不了那麼多錢,可能幾十億就夠了,但造車新勢力可能要一二百億才能造出來。如果要正兒八經發展自動駕駛,更是個無底洞。」在二級市場,包括造車新勢力在內的新能源車企也受到了投資者的熱捧。
  • 特斯拉降價衝擊SUV市場 造車新勢力股價或受影響
    2021年剛剛到來,再次降價的特斯拉賣爆了。1月1日,特斯拉中國製造的全智能中型SUV Model Y和全新Model 3正式開售。當日特斯拉中國官網顯示,特斯拉Model Y長續航版降價14.81萬元,起售價為33.99萬元,此前價格為48.8萬元。
  • 拼多多與特斯拉的這齣雙簧,戳中了造車新勢力的兩大痛
    從公關角度來看,這似乎是拼多多與特斯拉上演的一出雙簧。拼多多拿區區一點點補貼,博了這麼大一眼球效應。特斯拉發幾篇聲明和通稿,也成了輿論的焦點。一個捧哏,一個逗哏,範兒一起,觀眾都圍著他們轉。其實,拼多多與特斯拉是如何打情罵俏的並不重要,重要是,他兩嬌嗔完了之後,中國造車新勢力怎麼辦?
  • 造車新勢力在華市佔率超過特斯拉,但還不能高興太早
    在行業「領頭羊」特斯拉的光環效應下,中國新能源汽車市場出現超預期增長,造車新勢力的市佔率超過了特斯拉。廣發證券在12月22日發布的研究報告中指出,今年1-11月,國內新勢力在中國新能源汽車市場的份額達到14%,超出特斯拉12%的市佔率。
  • 中國網際網路造車新勢力為何成海外做空機構目標?或是泡沫太嚴重了
    知名的做空機構香櫞認為中國網際網路造車新勢力領頭羊蔚來的股價合理價格是25美元,也就是要從現在價位跌去44%,導致海外做空機構將中國造車新勢力當成目標,柏銘科技認為中國這些企業的股價泡沫似乎太嚴重了。中國三大網際網路造車新勢力這幾年一直都在努力求生存,然而由於全球新能源汽車領頭羊特斯拉的股價持續暴漲,中國這三家企業的股價也跟隨暴漲,甚至漲幅還遠超特斯拉。據它們的股價表現,今年以來蔚來的股價上漲了近十倍,而特斯拉的股價才上漲近四倍,中國這些企業的股價上漲幅度比特斯拉大太多,然而它們自身的競爭力卻與特斯拉相差太遠。
  • 中金:剖析造車新勢力成功範式
    特斯拉以及國內三家造車新勢力的發展戰略以及產品進行了梳理和分析,嘗試歸納出造車新勢力成功範式:產品差異化是立足之本,解決「性價比」和「便利性」兩個痛點,創造需求是增長動力。分價格段來看,低端車不觸及高成本的痛點,以解決短續航裡程城市代步需求為主;高端車則成功貼上特色標籤,打出產品差異化,開闢新需求。而中端市場競爭格局更激烈,已有較多成熟的、強產品力的車型在爭奪市場,相對於資金力雄厚、生產工藝成熟的傳統車企,造車新勢力不具備明顯的比較優勢。因此我們認為,進入兩級市場是造車新勢力比較合適的打法。